温州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doc_第1页
温州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doc_第2页
温州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doc_第3页
温州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doc_第4页
温州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1 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的整体架构1.1 背景与环境新城市中心区位于带状发展的市区中部,西北临老城区,西南紧靠火车站,东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5.2平方公里。1.2 设计目标1.2.1 建构多元功能复合的城市中心区温州城市中心区作为全市公共生活活动的集聚中心,在考虑具备行政办公、文化娱乐、金融商贸、商务会展及市民公共活动五大中心功能的同时,还介入居住与旅游,形成多元功能复合与互动。1.3 规划结构城市设计为中心区建立了“一心、二轴、三街、四点、四片”的规划结构。(彩图2)“一心”指以市政府大厦为主体的行政办公建筑群形成的行政中心和由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剧院等文化建筑组成的文化中心围绕世纪广场形成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他是中心区规划结构的核心。“二轴”是中心区相交与世纪广场的东西、南北两条轴线,是支撑中心区结构最重要的骨架。南北轴南起休闲绿园,穿过世纪广场北至绣山公园,与城市宏观环境中的南部三洋水网区及北部的杨府山、瓯江相呼应,形成以山水、绿化、广场开放空间为载体的城市生态绿化景观轴。东西轴则是一条城市的建筑景观轴。城市设计根据地形条件,特意设计了一条线形流畅、优美的东西向“弓”形景观轴市府大道。并以此为载体,两侧布置重要的建筑广场群,成为步移景异,显示丰富多彩的街道建筑景观的轴线。两条轴线使自然、生态、山水、绿化与现代人工、技术、建筑、工程景观对比交织。“三街”是指中心区内东、西、南分别设置的三条商业街。“四点”包括商业金融中心、商务会展中心、绣山公园和休闲绿园。商业金融中心布置在东西轴的西端,集中布置全市性大型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业,由于它近水的地形条件,将建设有水乡特色的商业购物环境和城市形象提供可能;商务会展中心在东西瘦的东部,以国际会展中心建筑及广场为主题,结合周围的商务办公建筑形成中心区另一重要节点;绣山公园及休闲绿园是分布在南北轴两端的绿化节点,其中休闲绿园以大片绿地、水面、广场及高雅的休闲娱乐街构成高品位的开放型绿色休闲区。“四片”设施完善的居住区分布在中心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使中心区的规划结构更有机完善,生活气息更加浓郁。1.4 城市设计框架世纪广场是中心区最最要的城市节点,由办公、文化建筑围合广场、河流、桥梁、绿地形成的公共开放空间环境。中心区的三栋地标建筑以其重要的位置以及制高点控制着中心区建筑群全局,它们既是世纪广场的视觉焦点和市府大厦的对景,又是俯瞰中心区全景的最佳视点。市府大道作为中心区城市重要的意象轴线,横贯中心区,串联商业中心、水心殿、世纪广场、会展中心以及东部桥头广场五个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城市节点,通过商贸、文化、会展三个不同的建筑景观风貌区。纵贯中心的南北生态绿化轴是另一条城市意象轴。最能体现温州水乡城市个性的构思是滨水景观绿环的设置。漳州市新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1. 规划立意与构思(1) 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出发,完善用地内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已有的生态格局形成“三纵两横”的生态网络。(2) 以行政中心为原点,两条城市轴:城市中心文化轴与城市中心商业轴形成新城市中心区的骨架,这样的布局打破了行政中心与商业中心布局互相孤立的传统方式,从而将城市商业轴的人气引入到行政中心,使行政中心充满生机,形成资源良性互动,充分发掘了用地价值,并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居住区以嵌入的方式位于城市公共区域周边,方便城市居民到达公共区域。将环境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设计融为一体,突出闽南山水城市特色。(3) 新中心区以行政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形成以行政中心区为原点,向外扩散的开发建设轴。通过滚动式的开发建设使建设沿着十字轴线方向向外推进,使建成区总是处在一种相对完善的空间格局中。2. 规划布局2.1 总体布局新的城市中心区以行政中心区为核心,形成一个十字花瓣的空间轴线,新城区的主要公共功能城市文化和城市商业位于这个十字轴线上,构筑清晰简洁的城市空间格局。在原有水系的基础上局部疏通水体,完善水网结构,形成环状的自然水系与十字型的人工水系相结合的水网结构。公共区域采用“建筑群+外环绿带”的组织方式,体现公共区域的外向与开放;住宅区采用“建筑群+中央庭院”的模式,创造居住区内敛与宁静的空间环境。2.2 空间构成与功能布局(1) 开放的空间体系(2) 行政中心区(3) 城市中心文化轴文教卫生区会展区滨江生态公园(4) 城市中心商业轴(5) 居住区3. 道路交通组织规划范围内形成以水仙大街新蒲东路五号路东二号路为主要骨架的道路系统,结合周边的迎宾路、东环城路,构成区域内的交通要道。规划设计方案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城市公共区域中的十字步行系统。4.3城市尺度与高度控制以多层和低层建筑为主的城市空间有机结合生态环境的建设,核心区的公共建筑一般不超过10层,住宅不超过6层。杭州市江滨城市心中新城市设计框架1.1城市新中心功能定位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区域经济中心。杭州市在接受上海市辐射的同时,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尤其是生态资源旅游功能。杭州的江滨城市新中心可能与伤害的陆家嘴CBD共同构筑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和市场运作的多级CBD网络。杭州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设两个市级中心,功能各有侧重。现有的城市中心位于延安路、武林广场及湖滨地区,以旅游、商业、文化娱乐为主体功能。江滨城市新中心是杭州市级中心之一,具有行政办公、金融、贸易、会议展示、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功能,是区域的商务中心,是未来上海CBD多级网络的组成部分。1.2城市新中心容量预测江滨城市新中心用地约为3平方公里,城市主要道路将其分为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和1平方公里的居住区,核心区可建筑开发地块约104ha,居住区的可建筑开发地块为54ha。核心区开发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办公、会展、酒店、商业、文化、休闲、公寓等设施。2.2.1 土地使用规划(1)江滨城市新中心与现状城市中心呈轴线扩展格局,为了强化新老中心之间的轴向联系,规划增设了两条直接联系新老中心及杭州东站的交通干道,同时增设轨道交通线路,形成“纵向到达横向伸展”的沿江发展态势。(2)整个中心区在功能布局上分为核心地区、居住园区、生态公园。富春江路作为中心区商务发展轴,横向布局,灵江路与新安路之间形成的带状空间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发展轴,纵向布局。(3)确定富春江路沿线地块为高强度开发区,两侧逐级递减的原则。2.2.3 空间布局规划(1)江滨城市新中心的空间布局以纵横两条景观轴线作为主要构架。其中横向为富春江路两侧的高层商务办公建筑及人工绿化构成。纵向轴线由中央步行绿化带及其两侧的文化展示建筑构成,主要由绿地与水景构成,空间尺度较为开阔。(2)对街道景观按照边界围合的要素和方式,分为建筑围合式景观街道、绿化围合式景观街道及开放式景观道路。(3)根据广场的规模、活动内容及对公众的开放程度和吸引力,分为城市广场、街区广场、街坊广场3.1 分期开发建议3.1.1 一期创业期建设市政府、大剧院,启动庆春路以东居住园区,为中心的发展打开局面,树立江滨城市新中心形象。3.1.2 二期开拓期开发金融商务办公区,启动富春江路轨道交通线,构筑中心区发展的骨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