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东调灌区高效节水灌溉PPP项目可研2017328.docx_第1页
湖水东调灌区高效节水灌溉PPP项目可研2017328.docx_第2页
湖水东调灌区高效节水灌溉PPP项目可研2017328.docx_第3页
湖水东调灌区高效节水灌溉PPP项目可研2017328.docx_第4页
湖水东调灌区高效节水灌溉PPP项目可研2017328.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市湖水东调灌区高效节水灌溉PPP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零一七年二月84 / 88目录第一章 总论1第一节 项目概况1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第三节 报告编制依据6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8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8第二节 项目相关规划政策分析10第三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11第三章 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16第一节 灌区现状水量供需分析16第二节 项目实施完成后灌区水量供需分析22第三节 灌溉水质分析22第四章 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24第一节 项目选址24第二节 自然状况24第三节 经济社会状况31第四节 基础设施状况31第五节 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状况32第六节 农业生产状况及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状况33第五章 建设方案35第一节 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及等级标准35第二节 建设内容及规模36第三节 总体布置及主要单项工程设计方案37第六章 节能方案40第一节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40第二节 能源供应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41第三节 节能措施41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流失防治42第一节 对环境及土壤流失防止的有利影响42第二节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43第三节 环保及水土流失防治措施45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及土壤流失防治结论52第八章 项目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54第一节 组织机构54第二节 劳动定员54第三节 建后运营管理54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56第十章 工程招标方案60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3第一节 投资估算63第二节 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65第十二章 财务分析67第一节 基本参数67第二节 收入分析67第三节 成本分析69第四节 盈利能力分析70第五节 敏感性分析70第六节 清偿能力分析71第七节 财务分析结论72第十三章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73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75第一节 结论75第二节 建议75附表:1、营业收入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4、无形及其他资产摊销费估算表5、流动资金估算表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7、流动资金投入计划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表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XX市湖水东调灌区高效节水灌溉PPP项目二、项目主管单位XX市水利局三、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覆盖XX市石墙、峄山、唐村、北宿四镇。4、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覆盖XX市石墙、峄山、唐村、北宿四镇。灌溉型式为“总提水站+干支渠+泵站+PVC管道+给水栓(移动水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扬水泵站、灌溉工程、电力系统、排水工程、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五部分。1)维修配套石墙、西岗扬水站共2处(共需扬水机14组);2)灌溉工程主要包括修复新建干支渠共70km,修复新建进水闸、生产桥、涵洞、倒虹吸等渠系建筑物350座,修复新建宋山站、宋庄站、姜坝站、前楼站、望云站、羊绪站等二级泵站16座,铺设田间输水PVC管道700km;3)电力系统:二级提水泵站需新架高压线路50km,安装变压器18台套;4)排水工程:排水干支沟道清淤、开挖340km,新建过路桥涵1710座;5)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信息自动化管理设施1套、墒情检测系统16处。项目建成后将恢复灌溉面积6.7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23万亩;灌溉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将由目前的0.3提高到0.65。五、项目合作期限本项目合作期为22年,通过资格预审和竞争性磋商,以最高分竞标的供应商成立续存的项目公司,建设期为注册之日起2年内。项目运营期为20年,特许经营期满时,项目移交给市政府或其指定部门。六、项目性质新建七、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9123.29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5753.00万元,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用14993.00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76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58.19万元;预备费用1352.90万元;建设期利息81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9.20万元。本项目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实施,通过PPP项目采购,由中选的社会资本与政府指定的实施机构注册成立项目公司(SPV),资金由项目公司进行筹措。项目资本金为5623.29万元(占总投资29.41%),拟由社会资本、XX市政府共同出资,其中XX市政府出资2100万元,占股37%,社会资本出资3523.29万元,占股63%;其余13500万元(占总投资70.59%),拟以项目公司名义通过银行贷款、信托、基金等渠道筹集。八、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本PPP项目建成后,年均营业收入1430万元,年均可行性缺口补贴977.96万元,年均总成本费用1768.92万元,年均利润总额331.04万元,总投资收益率3.98%。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6.26%;按5%的基准收益率计算财务净现值为1989.19万元;投资回收期为13.98年(含建设期)。九、项目运作方式综合考虑项目收费定价机制、项目投资收益水平、风险分配基本框架、融资需求等因素,本PPP项目拟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下的ROT(改扩建-运营-移交)方式运作。政府方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并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前期立项手续协调及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等工作,将项目设计、投融资、建设、运营及维护等全部交给项目公司。由政府通过向项目公司支付可用性服务费的方式购买项目公司为维持项目可用性所需的运营维护费服务(符合绩效要求的公共服务),该可用性服务费和运营绩效服务费将纳入跨年度的财政预算。本项目的存量资产拟作为项目的配套投入,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在运营期交给项目公司,以保障整个项目的公共服务功能。十、项目交易结构项目实施机构XX市水利局通过法定竞争程序选择社会资本。并组建项目公司,授权项目公司在项目期限内出资建设XX市湖水东调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由项目公司对项目的融资、建设实施、运营维护、资产管理及移交全过程负责,在项目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以后,项目公司将PPP项目无偿移交给XX市政府。十一、项目回报机制本项目回报机制为“使用者付费+政府可行性缺口补贴”,项目建成后,项目公司负责湖水东调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管理运营并向公众提供配套公共服务获得经营收益,项目公司自身收益不足以弥补建设运营投资与合理利润所产生的缺口,由政府按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财金201421号)的规定对其缺口补助。第二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建设规模1.1覆盖灌溉面积万亩101.2扬水泵站处21.3灌溉工程1.3.1干支渠公里701.3.2渠系建筑物座3501.3.3二级泵站座161.3.4输水管道(PVC)公里7001.4电力系统1.4.1高压线路公里501.4.2变压器台套181.5排水工程1.5.1排水干支沟道整治公里3401.5.2过路桥涵座17101.6信息化管理系统套12总投资万元19123.292.1工程费用万元15753.002.2其他费用万元1158.192.3基本预备费万元1352.902.4建设期利息万元810.002.5铺底流动资金万元49.203外购燃料、动力3.1电万kWh3084劳动定员人105年营业收入万元14306可行性缺口补贴万元977.96平均7年利润总额万元331.04平均8年总成本费用万元1768.92平均9财务内部收益率%6.2610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年13.9811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Ic=5%)万元1989.1912总投资收益率%3.9813资本金净利润率%5.8914建设期年215利息备付率3.5716偿债备付率1.59第三节 报告编制依据一、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市政公用领域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介工作的通知(财建201529号)二、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三、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四、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发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五、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六、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鲁政办发201535号)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八、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九、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版)十一、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十二、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4-2013)十三、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381-2007)十四、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十五、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2015)十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十七、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十八、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十九、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482-2011)二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二十一、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二十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二十三、项目主管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一、我国PPP模式实施背景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为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十八大以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逐渐成为政策主线。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发展是重中之重,稳增长的任务尤其艰巨。在此背景下,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财政部预计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人民币,每年需要资金约7万亿。然而作为城镇化建设主力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各级政府直接债务约11万亿,或有负债约7万亿。此时,最关键的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改变传统政府投资模式。截至2016年12月31日,纳入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的项目11260个,总投资134921.32亿元,涵盖农业、水利、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其中山东数量及总投资额排名第二,项目数1057个,占入库项目的10%。二、XX市湖水东调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背景XX市湖水东调灌区于1977年1月开工兴建,1980年底基本建成,位于XX市西南部白马河支流石墙河、望云河中游山丘缺水地区,由于灌区内多系山区,属石灰岩地区,地上蓄水条件很差,且地下水贫乏,汛期时暴雨集中,山洪暴发、河水漫溢,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及经济的发展。该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覆盖石墙、峄山、唐村、北宿四镇,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现涉及石墙、峄山两镇。灌区分为石墙扬水站灌区和西岗扬水站灌区,工程主要包括引河、泵站、渠系、输变电四个部分。1981年、1982年、1983年又实施了3期灌区配套工程。2011年,实行了抗旱应急恢复工程,石墙站更新改造更新机组2台套、维修2台套,宋山站更新1台套,维修渠系590米,扩大灌溉面积4280亩,解决了部分农田的旱情。工程建成运行近40年,大多渠道由于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而残缺不全,老化失修严重,砌石明渠存在淤积和倒塌问题,土渠淤积严重,尤其是干渠的下游更是淤积严重,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不足0.3,原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现实际灌溉面积仅3.23万亩,已不能满足高效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落后的灌溉条件己经制约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急需对灌区进行节水配套和改造。第二节 项目相关规划政策分析一、符合国家相关规划政策(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水平。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第一类“鼓励类”开发项目包括:“二、水利16、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21、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2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灌排渠道、涵闸、泵站建设等)。”(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指出:“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二、符合山东省及济宁市相关规划政策(一)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出:“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农田灌排设施、输配电设施等田间工程建设。”(二)济宁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指出:“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田间工程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节水改造,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第三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一、PPP模式实施的必要性(一)PPP模式有利于缓解政府债务压力。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各类政府融资平台承担最主要的融资主体职能,但这样会日益增加政府性债务的压力。随着中国城镇化脚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上升,庞大的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仅仅靠预算内财政收入投资,抑或政府直接举债,是远远不够的。PPP模式为地方政府又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途径,政府可以用较少的启动资金,撬起投资较大的项目,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二)PPP模式有利于盘活社会资本。长久以来,社会资本在国家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新一届政府提出“简政放权、让利于民”的理念,赋予社会资本更多权力参与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社会来说,通过“让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事”,能够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对政府来说,可以有效促进职能转变,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腾出更多精力放到规划和监管上,从而结束长期以来政府单独操作项目,导致低效率以及极易滋生腐败的问题。(三)PPP模式有利于降低项目风险。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委投资20142724号)等文件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下,按照风险收益对等原则,在政府和社会资本间合理分配项目风险。通过采用PPP模式,项目公司将主要承担项目投资、融资、建设等风险,通过合作期全面监管和绩效考核,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因此,采用PPP模式有利于降低项目总体风险。二、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骨干工程在灌区中的地位和作用湖水东调灌区作为XX市重要的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直接影响着灌区效益的发挥,在灌区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灌区的主动脉,如果骨干工程出现了问题,灌区的灌排系统将不能发挥作用或低效运行,直接影响灌区的正常运转,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隐患。(二)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现状灌区已运行近40年,工程老化、失修及毁坏严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工程不配套、标准低、质量差建设时受资金料物限制,应建的未建,有的采取临时措施通水,“人海战术”,突击完成,造成工程质量差。工程建设断断续续,经历了10多年,标准不一,没有按设计标准完成,多数渠道虽然开通了,但支斗渠建筑物未配套,为半拉子工程。2、渠道及建筑物老化、退化、毁坏严重灌区内砌石渠多数砌筑质量差,主要是灰浆标号低,填浆灌浆不实,内部空隙大,有的甚至是干砌块石,以致工程经多年运用出现多处渠床老化、倒塌,裂缝变形严重,勾缝大面积脱落,部分段倒塌;干支渠绝大多数是土渠,经过多年使用,渠坡坍塌,渠道淤积堵塞,造成供水不畅。灌水方式以大水漫灌为主,渠系水利用率不足30。3、骨干渠系建筑物量少质差且损坏严重。在干渠上有二类建筑物数量明显偏少,一是节制闸,二是量水设施。现有建筑物中的分水闸普遍质量差,大部分损坏,启闭机全部丢失,急需更新改造。4、原设计缺少应有的支渠建筑物,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水期间临时扒口,大水漫灌,水量浪费严重,提高了灌水成本,给管理和使用带来不便。5、灌区目前大部分仍延用大水漫灌、畦灌等旧的灌溉模式,水资源浪费严重,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益。6、一些机电设备超期服役。(三)农业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对灌区骨干工程的要求近年来,极端的干旱和洪涝灾害频频发生,由于缺少必要的农田水利设施,不仅给XX市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而且增加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民增收的不确定性,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难度。2011年中央1号文把水利改革发展作为标题,提出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兴水强农惠农的决策部署,着力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确保群众得到实惠更多。因此加快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步伐,对灌区骨干工程进行节水改造。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灌区工程现状急需节水配套改造灌区始建于1977年,于1980年初步建成,并引水灌溉,灌区的开发建设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小麦平均亩产由开发前的200公斤提高提高到400公斤。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灌区干、支渠维修配套资金不足,干支渠工程老化、退化日趋严重,给工程管理造成很大困难。目前,灌区实灌面积不足4万亩,灌溉效益严重滑坡。因工程老化、退化,渠系水利用系数不足0.3,水资源浪费严重。为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急需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用水量的增加,水资源匿乏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也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二)种植结构调整要求完备的灌溉设施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及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灌区内作物种植结构正由传统的粮食作物向高效经济作物转变,这就要求有相适应的灌溉措施与之配套。现有的灌溉设施已不能满足高效农作物灌溉的要求,为了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促进灌区经济发展,有必要对现状灌区工程进行节水配套改造,以保证经济作物的适时灌溉。(三)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用水效益,是进一步扩大灌溉农业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和根本出路。由于灌区各级渠道长期得不到维护,渠道跑冒渗漏严重,不仅造成了水资源浪费,同时增加了管理单位和灌溉用户的经济负担,由于水资源日趋紧张,搞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节约灌溉用水,对降低灌水成本,扩大灌溉面积,促进管理单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3章 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第一节 灌区现状水量供需分析一、灌区水利工程现状供水能力湖水东调灌区为引湖灌区,灌区内的灌溉水资源,通过石墙河、白马河引自南四湖。湖水东调灌区于1977年1月开工兴建,1980年底基本建成,位于XX市西南部白马河支流石墙河、望云河中游山丘缺水地区,辖石墙、峄山两镇。湖水东调灌区从石墙引河提水,通过总干渠输送到北干渠、一干渠、二干渠、三干渠、西直渠、北直渠,再通过各干渠输送到相应的各支渠道,由二级提水泵站提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南四湖是山东省最大湖泊,南北长125km,东西宽6-25km,周边长311km,最大湖面积1266km2,总库容47亿m3。按照南水北调长期供求计划,允许XX市灌溉用水量为3000万m3,南四湖充沛的水资源为湖水东调灌区农田引湖灌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条件。目前,南四湖湖底高程31m,白马河由于航运需要,河底高程29m,石墙引河1977年开挖,底高程为31m,能够直接引水灌溉。二、灌区现状供水量项目区属引湖灌区,灌溉保证率为75。1、现状灌溉需水量灌区内人口密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涉及石墙、峄山、唐村、北宿四镇,灌溉面积10万亩。根据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照济宁市XX市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成果,依据本地农作物现状种植制度和灌溉制度,计算农业需水量。灌区内主要作物为冬小麦、夏玉米。2、灌溉制度参考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制定,XX市地区属于区,结合XX市项目片区实际情况,确定综合净灌概定额。(1)灌区内主要农作物生育期、需水量采用表3-1中数值:表3-1 灌区内主要农作物需水量作物名称生育阶段起止日期天数需水量(mm)平均日需水量(mm)阶段需水模数冬小麦播种越冬10.611.2854811.515.4越冬返青11.283.2104480.469.2返青拔节3.24.1231933.017.7拔节抽穗4.124.2917935.4717.7抽穗成熟4.296.11422105.040全生育期10.66.11248525100夏玉米播种拔节6.117.1030108.83.6329拔节抽穗7.107.271780.74.7521.5抽穗扬花7.278.2635.65.939.5扬花灌浆8.28.171576.85.1220.5灌浆成熟8.179.152973.22.5219.5全生育期6.119.1597375100花生点种幼苗5.56.154265.11.5512.4幼苗花针6.157.1934128.23.7724.4花针结荚7.198.2335181.65.1934.5结荚饱果8.2310.745150.83.3528.7全生育期156525.7100(2)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冬小麦、夏玉米0.7m,花生0.6m。(3)土壤允许最大、最小与起始点含水量a 土壤允许最大含水量,采用土壤田间持水量(Wmax),土壤田间持久水量按容积(%)计,小麦、夏玉米(壤土)为35%,花生(砂壤土)按30%计,小麦、夏玉米Wmax=0.350.71000=245mm,花生Wmax=180mm。b. 土壤允许最小含水量除玉米苗期和花生苗期为0.5倍田持外,花生花针期为0.55倍田持外,其余各种作物各生育期均为0.6倍田持。即:小麦Wmin=147mm,玉米苗期Wmin=122.5mm,玉米其他生育期Wmin=147mm,花生苗期Wmin=90mm,花生其他生育期Wmin=108mm。c. 土壤起始点含水量小麦为0.85倍田持,玉米为0.8倍田持,花生为0.6倍田持,即小麦W0=208.3 mm,夏玉米W0=196 mm,花生W0=108mm。3、灌溉制度计算灌溉制度的计算,采用列表法进行,其计算项目包括降雨P、需水量E以及计划湿润层储水量、灌水日期主要内容,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降雨P来源于降雨实测资料,降雨量与降雨日期的确定,有如下规定:一次连续降雨数日时,是以降雨较大或靠近主要的一天作为降雨日期,当连续降雨超过五天时间,则可按数次降雨处理。(2)作物需水量E,系根据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1981年10月)“关于大中型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核算方法的意见”选定。(3)计划湿润层储水量(毫米),在第一时段初(即播种开始的第一生育期)储水量,也就是起始点计划湿润层储水量。计算方法见前述,时段末(计算值)等于相应时段的时段初储水量与(PE2)代数和。(4)灌溉日期与灌溉定额的确定:灌溉日期是由计划湿润层储水量与计划湿润层允许最小储水量两因素确定的。另外还要考虑降雨影响。当计划值小于或接近于计划湿润层允许最小储水量时,在该时间前要考虑灌溉。灌溉日期的确定,也可用公式法计算。灌溉定额一般采用60mm/亩,特殊情况可采用90mm/亩。T=(WminW末计)/(EnK)(2-10-6)式中:t灌水日期(天)。即需灌水的提前天数; Wmin土壤计划湿润层允许最小储水量(毫米);W末计某一计算时段中的时段末计划湿润层储水量(毫米);K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其相应各地下水埋深的利用量(毫米);En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日需水量(毫米);W末计为计算值,则W末计Wmin。(5)播前灌溉的确定:一般播前的30天内降雨小于55mm,或者20天内小于40mm,或10天内小于25mm时都进行一次播前灌溉。对于前茬末期灌溉作为降雨处理的问题,因耕作习惯不同,则要慎重考虑一次灌溉(一般为60mm)可按40mm降雨计列。4、灌水周期及灌水次数某次的灌水定额可根据本地群众的丰产灌水经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水的敏感性,采用灌关键水、非充分灌溉等方式确定,一般取3040方/亩次。(1)设计灌水周期灌水周期一般取1315天。(2)灌水次数:14次根据水量平衡计算结果和当地群众的丰产灌水经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水的敏感性,采用灌关键水、非充分灌溉等方式,制定灌溉保证率为50%、75%的主要作物灌溉制度:表3-2主要作物灌溉制度作物种类水平年灌水方式生育期灌水次数生育阶段净灌水定额(m3/亩)净灌溉定额(m3/亩)冬小麦50%畦灌3返青拔节45125畦灌拔节抽穗40畦灌抽穗成熟4075%畦灌4越冬返青30150畦灌返青拔节40畦灌拔节抽穗40畦灌抽穗成熟40玉米50%沟灌1播种拔节333375%沟灌2播种拔节3570沟灌扬花灌浆35大田蔬菜50%畦灌65030075%畦灌750350花生50%沟灌1幼苗花针333375%沟灌2幼苗花针3570沟灌花针结荚355、灌溉需水量计算根据四种(小麦、夏玉米、蔬菜、花生)作物组成,历年各种作物灌溉制度,渠系水利用系数和不同的灌溉面积,计算历年各月灌溉用水量,主要有下列几项计算内容:(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小麦、夏玉米、蔬菜、花生4种代表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占70%,蔬菜占15%,花生占15%,复种指数185%。渠灌区:渠系有效利用系数采用0.32,田间水利用系数0.95,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30。提水灌区:采用管道灌溉,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为0.90。其中管道水利用系数0.95,田间水有效水利用系数为0.95。(2)灌溉用水量计算1)全灌区的综合净灌水定额全灌区的综合净灌水定额,是运用列表法,根据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的。M综净=1m1+2m2+3m3式中:M综净某时段内综合净灌水定额(m3/亩);mi指3种作物(小麦、夏玉米、花生)中某种作物在该时段内的灌水定额(m3/亩)。an某种作物灌溉面积占全灌区灌溉总面积的比值。P=75%:M综净=143m3/亩;2)全灌区的综合毛灌水定额:式中: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于灌区采用渠道和土渠,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为0.3。P=75%:M综毛=143/0.3=476.67m3/亩;3)全灌区不同灌溉面积的灌溉用水量计算:全灌区灌溉用水量计算:W用=M综毛An其中:W用不同灌溉面积灌溉用水量(万m3);An不同灌溉面积(万亩)。经计算可得农业灌溉总需水量,为4766.7万m3。三、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见表3-3。表3-3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表保证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万m3)总需水量(万m3)缺水量(万m3)75%30004766.71766.7第二节 项目实施完成后灌区水量供需分析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后,灌溉水渠系利用系数得到了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根据本地区渠道+管道灌溉模式灌区的经验,可达到0.65。项目实施完成后灌区灌溉需水量计算一、全灌区的综合净灌水定额M综净=143m3/亩;二、全灌区的综合毛灌水定额P=75%:M综毛=143/0.65=220m3/亩;三、全灌区不同灌溉面积的灌溉用水量计算W用=M综毛An 2200万m3。项目实施完成后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见表3-4。表3-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保证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万m3)总需水量(万m3)余水量(万m3)75%30002200800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项目实施完成后,由于灌溉需水量的大幅减少,75%保证率情况下,灌区内供水由改造前的严重不足,达到有800万m3的水资源量富余,为发展其它产业提供水源保障。第三节 灌溉水质分析山东省水功能区划已于2006年1月16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鲁政字200622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水利部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的要求,济宁市水资源办公室和济宁市水文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设了济宁市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站网和济宁市地下水质监测站网。根据水利部印发的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评价暂行规定的要求,济宁市水资源办公室和济宁市水文局组织对全市水功能区的河流、湖库水质监测断面和地下水监测站进行水质监测,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采用单指标评价法(最差的项目赋全权,又称一票否决法),分别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地下水达标情况进行水质评价。自2008年9月开始,定期发布济宁市水功能区水资源状况通报。根据2013年济宁市水利局发布的济宁市水功能区水资源状况通报,2013年第四季度济宁水环境监测中心对南四湖11个监测点(独山、南阳、王庙、前白口、二级湖上级湖、二级湖下级湖、沙堤、微山岛、高楼、韩庄、大捐)的水质状况进行了水质监测。本次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评价标准(其中氮不参加评价)。监测结果为:南四湖11个监测站点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第四章 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第一节 项目选址本项目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覆盖XX市石墙、峄山、唐村、北宿四镇。第二节 自然状况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XX市位于山东省南部,隶属于济宁市,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1646301172854、北纬35812353254之间。北与泗水县、曲阜和兖州市交界,东与平邑县接壤,南与滕州市为邻,西与济宁市任城区、微山县相靠。XX市辖1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峄山、看庄、香城、张庄、城前、田黄、大束、中心店、北宿、唐村、太平、郭里、石墙等13个镇及凫山、钢山、千泉3个街道办事处。全境东西长63km,南北宽35km,全市总面积1616km2。XX市城区位于市内西北部,现建城区面积18.66km2。二、地形、地貌XX市地处沂蒙山区西部边缘,属华北地台型,位于鲁南几个构造带的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由于多次造山运动和峄山断裂,使XX市地形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基本骨架。境内东部岩层多系太古界的火成岩,属低山丘陵区,西部为平原区,大致由东向西倾斜,系山前倾斜平原,市境边界多以分水岭为界,地形最高点为张庄镇境内的凤凰山,标高为648.7m,最低点为西部平原地带,标高为32.0m。三、土壤与植被情况邹城境内土壤成土母质,主要有花岗片麻岩和钙质灰岩两种,土壤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礓黑土四大土类,11个亚类,10个土属,48个土种。棕壤类占可利用面积57.3%,主要分布在邹东低山丘陵区,适于花生、地瓜、小杂粮、粟、松等生长。褐土类占27.3%,主要分布在西南部青石低丘陵区,宜于小麦、玉米、棉花、柏、柿、枣、核桃生长;潮土类占12.7%,主要分布在邹西山前,倾斜平原,保水保肥能力较好,宜于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砂姜黑土类占2.7%,主要分布在白马河沿岸西侧的背河洼地,浅平洼地,此种土类僵、板、瘦,对作物有选择性,是低产土壤之一。全市土地质量较差,生产率较低,全市没有一等地,二等地占可利用面积的23.2%,三等地占18.6%,四等地占26.2%。在全市122.69万亩耕地中,水浇地50.49万亩,占41.2%;旱地占69.94万亩,占57%。东部为山区丘陵,土壤以褐土、潮土、二性黄土和棕壤为主,土层较薄。植被覆盖率约为26%。西部为冲积平原区,土壤以褐黄色粘质砂土为主,其次为棕褐、灰黄色砂质粘土、粘土及砂层(中粗砂、中细砂、粉砂)等组成,上层有一层厚度约12m之淤泥质砂质粘土,砂层单层厚度一般2.58m左右。XX市属华北生物区系,其植被属于暖湿带夏绿林带、原始植被山区为阔叶林,平原为草甸植被,现己被人工栽培作物、林木和田间杂草取代。四、水文气象该地区属淮河流域暖温气候、四季分明,一般年份春季少雨干旱,夏季多雨成灾,秋天雨少,冬冷干燥,雨雪稀少,多年平均降雨量670mm,70%的雨量集中汛期(69月份),蒸发量850mm,年平均气温14,全年无霜期210265天,平均光照2460小时,日照率57%,农业光照利用率1.06%,最大冻土深30cm。五、全市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2013年10XX市委托山东农业大学编制完成了XX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并于2013年12月通过专家验收,XX市人民政府以邹政字【2014】2号文件对规划进行了批复。本部分直接引用该规划成果,规划现状年为2010年,规划近期为2015年,规划中期为2020年;规划远期为2030年。XX市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与第二沉降带的交界线附近。根据其地质构造特征和水文地质单元分布状况,以及地下水补给、径流、储存、排泄的统一性,和河流等因素综合考虑,全市划分为东部山丘区、西南低山区、井湖结合区、井灌河东区和井灌河西区五个水文地质单元。XX市水资源评价分区情况见表4-1。表4-1XX市水资源评价规划分区表规划区东部山丘区西南低山区井灌河东区井灌河西区井湖结合区全市面积(km2)1050.8165.3121.188.3190.51616.0人口(万人)62.59.920.17.615.7115.7按照评价所得地表水可供水量、地下水可开采量,可得全市及各用水资源评价规划区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现状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见表4-2。表4-2XX市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单位:万m3 分区水平年保证率(%)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可利用量东部山丘区多年平均13109161242824210162570615311偏丰年20%19723164133608913271684720092平水年50%1411315898288509694513514232偏枯年75%53431216517053430228536964枯水年95%2310881210372192517123374西南低山区多年平均17332000356310228151749偏丰年20%26082770455314379781977平水年50%1602210236409887341692偏枯年75%70716242151642408962枯水年95%30511231309260245459井湖结合区多年平均5269608010897/84088408偏丰年20%7928659813925/1009010090平水年50%4869639011132/75677567偏枯年75%214846846580/42044204枯水年95%152929954002/25222522井灌河东区多年平均293935916467/42724272偏丰年20%442242138264/51265126平水年50%271639216606/38443844偏枯年75%119828653905/21362136枯水年95%51819612375/12811281井灌河西区多年平均206225794562/29862986偏丰年310328825830/358335833583平水年240525014661/268726872687偏枯年84121012755/149314931493枯水年36315731676/896896896全市多年平均251122897453732111842218732726偏丰年37784314436866116115266244099140991平水年23205324555488811254199673021930219偏枯年1023722558324454944110941586415864枯水年442516265197342186665684138413注:1、枯水年来水保证率按90%计算;2、其他水资源可利用量主要包括雨水利用、海水淡化等。由“XX市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可知,XX市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多年平均值为32726万m3,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占全市地表水可利用量的90.9%以上,西部地区较少。西部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较大,开采量占全市地下水资源开采量的74.3%。全市现状年2010年XX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3.3亿m3,2010年XX市供水量为29727.1万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90.1%。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1亿m3,可利用率仅为44.5%。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2亿m3,占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76.6%。项目区引南四湖水作为灌溉水源,XX市年灌溉用水指标为3000万m3。六、工程地质1、工程地质XX市地处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与第二沉降带的交界线附近。由于各期地壳运动形成东部低山丘陵及西部沉陷盆地,上覆第四系成为邹西湖东山前倾斜冲积平原,中间以峄山断层为界线。西南部则出露寒武系,形成残积侵蚀低山区。XX市地质情况较为复杂,除第三系外,基本上具有华北所有各类地层,属华北地形地层。其主要构造体系有东西向构造、北北东向构造、北北西向构造、也有南北向构造部分形迹展布。诸地质构造中对XX市XX市控制意义最大的是其中的峄山断裂地质构造。峄山断裂由34条WN1030断裂带组成,纵贯XX市东部。其中,沿津浦铁路西侧延伸,多隐伏于第四系之下,仅出露于夏看铺、断层面倾向于西南,倾角7080,垂直断距大于1500m,使古生代地层、中生代上侏罗地层与太古代泰山群呈断裂接触,断裂破碎带3040m,有大量直立岩层,糜棱岩、压碎岩、擦痕,为右行压扭性断裂,附近岩层发育走向EN77的横张小断裂,此断裂经过长期及多次活动,最后一次为明显的逆冲运动,对XX市地质及水文地质状况影响较大。由于峄山断裂的继承活动,使XX市东部隆起而成为山区,中生代盖层因经受强裂的剥蚀,已基本缺失,仅由于尼山-苍山大断裂的活动,在凤凰山-苍平山-九龙山一线保留有少量的下寒武系沉积,最大厚度不足10m。而在峄山断层西侧,由于不断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