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蒙学(小学)电子教案.ppt_第1页
中国古代的蒙学(小学)电子教案.ppt_第2页
中国古代的蒙学(小学)电子教案.ppt_第3页
中国古代的蒙学(小学)电子教案.ppt_第4页
中国古代的蒙学(小学)电子教案.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的蒙学 李传康 蒙学 是启蒙之学的简称 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教育阶段 蒙以养正 圣功也 周易蒙卦 蒙学教育一般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读书识字 认识汉字2000个左右 第二阶段是写字训练 在认识的基础上 要求孩童会写 第三阶段是为文作赋 为日后考试策论 诗赋及八股文打基础 蒙学教材的发展 蒙养教材 童蒙阶段使用的识字课本 自西周至清末 绵延数千年 一 西周 秦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 隋唐五代时期 三 宋元明清时期 一 西周 秦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 西周 秦汉 以识字为主 姓氏名物的堆积西周 史籀 zh u 篇 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秦代 苍颉篇 爰 yu n 历篇 博学篇 汉代 急就篇 我国现存最早的蒙书魏晋南北朝 内容开始具有意义 语义更加鲜明 千字文 急就篇 汉元帝时 史游所作 全书2144字 共34章 开篇 以七言句式自序姓氏名字 三言句式正文 服器百物 七言句式文学法理 七言句式篇末 四言句式 歌颂汉德 开篇自序 急就奇觚 g 与众异 罗列诸物名姓字 分别部居不杂厕 用日约少诚快意 勉力务之必有喜 篇末歌颂汉德 汉地广大 无不容盛 万方来朝 臣妾使令 边境无事 中国安宁 百姓承德 阴阳和平 风雨时节 莫不滋荣 灾蝗不起 五谷孰成 圣贤并进 博士先生 千字文 南北朝周兴嗣所作 将不重的千字编缀成韵文 四字一句 共250句 精妙佳作 基本内容 天文岁时 上古历史 伦理道德 传统纲常 宫廷宏伟 达官显贵 名人伟绩 名胜古迹 开篇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二 隋唐五代时期 形式和内容上 均有突破识字类课本 开蒙要训 上大人 知识类教材 蒙求 兔园策府 伦理类教材 百行章 太公家教 历史类读物 咏史诗 古贤集 三 宋元明清时期 蒙学教材大量涌现 数量众多 传统蒙学读物大约2000种 此阶段占90 体裁日益多样化 综合性蒙学教材 三字经 幼学琼林 伦理道德教材 韵语体 弟子规 女儿经 教儿经 散文体 童蒙训 童蒙须知 小学 小儿语体 小儿语 续小儿语 格言谚语体 增广贤文 名贤集 故事和图画 二十四孝图说 介绍历史知识的教材 咏史绝句 叙古千文 介绍属对知识的教材 对类 声律发蒙 诗歌诵读教材 神童诗 识字教材 百家姓 字课图说 介绍名物和科技知识的教材 名物蒙求 算学启蒙 三字经 宋人所作 最有影响的蒙学读物 几乎成为蒙书的代名词 全文1086字 成功的奥秘 第一 内容丰富 知识密集 第二 句子短小 便于诵读 第三 语句自然连贯 语义顺畅 浅显易懂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声律发蒙 元代学者祝明所编 对偶浑成 音响自合 开篇段 云对雨 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联去雁 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 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 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增广贤文 辑录先贤的格言名论 作者不详 清后期风靡全国 形式 两两对偶 读来上口 读了 增广 会说话 内容 广收博采 不拘一格 是古代人处世诀窍 生活经验的总结 观今宜鉴古 无古不成今 酒逢知己饮 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 知心能几人 钱财如粪土 仁义值千金 易涨易退山溪水 易反易覆小人心 逢人且说三分话 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弟子规 清代李毓秀所著 伦理道德类蒙学读物 三言句式 共360句 计1080字 主要特点 简短押韵 便于诵读 孝弟内容 切于伦常 开蒙养正之最上乘 清代蒙学必读书 开篇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出则悌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谨而信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泛爱众而亲仁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古代蒙学教材的特点 第一 集中识字 注重实用 急就篇 和 百家姓 均是这类教材的代表第二 句式简短整齐 讲究押韵对仗 三字经 千字文 千家诗 五字鉴 等第三 内容丰富 知识面宽涉及山川地理 风俗人情等包含有自然 社会 历史等多方面知识第四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注重伦理道德教育注重儿童人品志向培养 如 弟子职 弟子规 孝经 以及各种家训 蒙学教材的教育功能及作用 蒙学教材 相当于目前小学语文教科书 它具有双重品格 在内容上包容了社会所需的各种知识 在形式上体现了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规则 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古代的蒙学教材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独特的功能 一 道德启蒙 蒙学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进行道德的启蒙 他们在教育教学中 往往把道德训诫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 通过儿歌与韵语的形式把艰深的哲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 除伦理道德外 蒙学教材中还蕴含着另一种德 那就是对国家 对事业 对他人 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和爱憎分明的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坚定的 高尚的行为 古人利用蒙学教材对孩童进行道德启蒙 其目的在于最终达到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的最高境界 二 习惯培养 古人十分重视孩童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朱熹曾首创 须知 学则 的形式来培养儿童的习惯 首先 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 他说 古者小学 教人以洒扫 应对 进退之节 爱亲 敬长 隆师 亲友之道 皆所以为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之本 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 欲其习与智长 化与心成 而无性格不胜之患也 小学书题 在他看来 只要从孩童时抓起 对他们进行道德规范的培养 就容易收到 习与智长 化与心成 的效果 其次 在生活习惯方面 他对孩童的身体 冠巾 衣服 鞋袜 洒扫 笔砚 饮食等都有具体要求 朱熹十分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求 凡读书 整顿几案 令洁净端正 将书册整齐顿放 正身体 对书册 详缓看书 仔细分明读之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 眼到 口到 凡写字 未问写得工拙如何 且要一笔一划 严正分明 不可潦草 三 语言积累古代蒙学教育 强调学生的熟读和背诵 重视语言的积累 如宋代一些教育家认为 童蒙时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 因而应很好地利用蒙学教材引导学生强闻博记 程颐说 勿谓小儿无记性 所历事皆不能忘 二程集 朱熹则强调 读多自然晓 在古人看来 要学有所成 如果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 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要学会写诗填词 除了要熟悉诗词规律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熟读和背诵成百上千篇诗词名作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 就说明这个道理 要学会写文章 如果不能反复诵读一些优秀佳作 甚至 倒背如流 作文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而童蒙教材就因为句子简短 通俗易懂 注重押韵 琅琅上口 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又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那些含意深邃 富于哲理 具有表现力的词汇和语句 四 知识扩展古代蒙学教材 就像是一本本小百科全书 它不仅具有应学习的语文知识 而且扩展到社会的 自然的 人生的许多知识 其内容涉及古代的社会生活 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色 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 大到历史巨变 小到鸟兽昆虫 既有人生哲理的探讨 又有自然奥秘的窥察 如 千字文 由自然名物到历史名物 由自然景物描写到人类的起居饮食 由为人处世 待人接物再到修身养性 全书条理清楚 内容丰富 有裨幼学 逸而功倍 的 龙文鞭影 一书 是一本介绍自然知识 历史典故的蒙学教材 它 几乎涉及到政治 军事 文艺 儒林 方术 怪异等方面的人物和事件 是一本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 而 幼学琼林 凡三十余类 自然 社会 历史 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凡所应有 几乎尽有 从上述例子可见 古代蒙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的知识 是以丰富 广博取胜 使知识伴随着孩童奔涌的感情潜流 令他们读后终生难忘 此外 蒙学教材还具有人格修养 意志磨炼 语文砺练等功能 古代的 小儿书 作为孩童的语文教材 与当今的语文教材异曲同工 它给学生传递的 让学生接受的 不仅是语文载体所承载的内容 包括思想 知识 情感等等 而且更主要的是语文载体的本身 包括文字 词汇 语句等语言材料以及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等等 这就是古代蒙学教材特殊功能之所在 历史学家周谷诚在 传统蒙学丛书 序中说 有的蒙学书能够长久流行 为社会长期接受 在传授基本知识 进行道德教育 采取易于上口易于记忆的形式等方面 确实有其长处和优势 是不能也不应该一笔抹杀的 岳麓书社出版的 龙文鞭影 序 古代蒙学教育对当前小学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