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儿科病证护理 第一节儿科病证护理特点 一 采集病史方面 二 病因与发病方面 三 临床表现方面 四 用药方面 五 饮食调护方面 六 情志护理方面 第二节儿科常见病证 儿科病证多由先天禀赋不足 感受外邪 或饮食喂养不当而引起 临床常见病有 感冒 厌食 痄腮 麻疹 遗尿 腹泻 等 一 感冒 俗称 伤风 以恶寒 发热 头痛 鼻塞 流涕 咳嗽 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四季皆可发生 尤以春 冬多见 其病因是由于感受六淫之邪 尤以感受风邪为主 小儿脏腑娇嫩 腠理松薄 卫外功能末固 加之冷暖不能自调 故易为外邪时气所侵 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一 风寒感冒1 主症恶寒 发热 无汗 鼻塞 流清涕 喷嚏 或咽痒 咳嗽 咳痰清稀色白 头痛 身痛 舌苔薄白 脉浮紧 指纹浮红 2 调护原则辛温解表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防寒 避免直接吹风 中药汤剂宜热服 药后盖被安卧发微汗 注意观察服药后出汗情况 2 饮食调护 以食辛味发散食物和热食为宜 多饮开水 以利驱邪外出 忌生冷 3 药物方法 选用通宣理肺丸 或生姜10g 葱白三根 加适量红糖煎汤热服 盖被使微汗出 4 针灸方法 针风池 风门 列缺 合谷 大椎 毫针浅刺用泻法 取大椎 身柱 大杼 风门 肺俞拔火罐 5 推拿方法 发热无汗者 可行背部捏脊直至背部发热 肢体疼痛者 可局部按摩 头痛者 可按摩印堂 太阳 头维 百会等穴及前额部 鼻塞流涕者 可用热毛巾敷鼻额部 或按摩迎香 印堂穴 风池 风门 外关穴拔火罐 二 风热感冒1 主症发热重 微恶风或不恶风 有汗 头痛 鼻塞 流脓浊涕 口干渴 咽喉红肿疼痛 咳嗽 痰黄粘稠 舌质红 苔薄白微黄 脉浮数 指纹浮露 色较红赤 2 调护原则辛凉解表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病室温度宜凉爽 湿润 避免直接吹风 若汗出热退时 宜用温水毛巾或干毛巾擦身后更换衣服 避免受凉 中药汤剂宜温服 注意服药后反应 2 饮食调护 宜选用凉润之食品 如西瓜汁 绿豆粥 梨 枇杷 萝卜等 忌辛刺激和肥甘厚味 3 药物方法 选用银翘解毒丸或板蓝根冲剂 咽喉肿痛者 用银花 麦冬 甘草煎汤代茶饮 便秘可用麻仁丸或番泻叶泡水 4 针灸方法 选用风池 大椎 曲池 外关 合谷等穴 毫针刺 用泻法 5 推拿方法 可按摩印堂 太阳 迎香 风池 曲池 合谷穴 风池 尺泽 大椎穴拔火罐 三 暑湿感冒1 主证高热无汗 头痛身痛 身重困倦 鼻塞流涕 咳嗽 胸闷 纳差 腹泻 呕吐 舌质红 苔薄白或腻 脉数 2 调护原则清暑解表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病室温度宜凉爽 通风 汗出热退时 宜用温水毛巾或干毛巾擦身后更换衣服 避免受凉 2 饮食调护 宜清淡 富营养的半流质饮食 多食新鲜水果 蔬菜 忌辛辣刺激 肥甘厚味 3 药物方法 选用新加香薷饮 头身疼痛者 可用鲜藿香 鲜佩兰 薄荷洗净池水代茶饮 二 厌食 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 厌恶进食的病证 多由脾失健运 脾胃气虚及胃阴不足而致 本病在城市儿童中发病率较高 夏季症状可加重 预后良好 病程较长者 可演变为疳证 现代医学中的 小儿厌食证 可参照本病证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一 脾失健运1 主症厌恶进食 食不知味 多食或逼迫进食后则恶心 呕吐 脘腹胀满 大便不畅 舌质淡 苔白腻 脉细弱 指纹青 2 调护原则健脾助运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指导家长给予患儿合理膳食 改进不合理喂养 使患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忌用有损脾胃的药物 如大苦大寒类中药等 2 饮食调护 选用山药苡仁扁豆粥 将山药 薏苡仁 扁豆各10g 粳米50g一同煮粥 加白糖调味 分2次食 亦可选用大枣粥 取洗净大枣浸泡片刻 加粳米和水煮成稀粥 每日早晚服食 3 情志护理 许多患儿由于进入陌生环境如入幼儿园或学习负担过重 或遭强迫进食 而出现紧张 恐惧 孤独等心理反应 产生厌食 要仔细分析厌食的精神因素 辨因施护 4 药物方法 选用人参健脾丸 亦可用鸡内金粉 每次1s 每日2次 吞服 或以炙黄芪 鸡内金 焦白术 五谷虫各5g 炒山药108 研末 调成糊状 敷贴于脐部 用胶布固定 每周2次 10次为1个疗程 5 针灸方法 取中脘 足三里 内关 脾俞 胃俞等穴 每次选用2 3穴 用补法 留针10 20分钟 或不留针 每日1次 三棱针点刺四缝穴挤出少量黄白色液体 隔日1次 10次为1疗程 亦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法 上述每穴灸5 10分钟 6 推拿方法 采用捏脊法 患儿俯卧 医生两手半捏拳 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 再以两手指拇指伸向食指前方 合力夹住肌肉提起 尔后食指向前 拇指向后退 作翻卷动作 两手同时向前移动 自长强穴起 一自捏到大椎穴 如此反复5次 每捏3下将脊背的皮提1下 连续6天为1疗程 亦可辅以揉按足三里 内关 中脘等穴 二 脾胃气虚1 主症不思饮食 形体偏瘦 面色少华 食少便多 大便入水易散 夹未消化物 易出汗 易外感 舌淡苔白 脉细 指纹青紫 2 调护原则益气健脾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患儿 纠正患儿不良饮食习惯 如避免偏食或吃零食 尤其是吃过多的糖果 避免服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或食物 以减少脾胃损伤 2 饮食调护 选用黄芪粥 将黄芪15g煎水取汁 去渣 入粳米煮至米花汤稠为度 食时可加红糖少许 早晚温热各服一顿 7天为一疗程 亦可甩牛奶花生粥 花生100g 粳米50g加水共煮粥 粥将熟时兑入牛奶250ml煮沸 以白糖调味 分2次服 3 情志护理 消除引起厌食的精神因素 多与患儿沟通思想 取得患儿信任 并鼓励患儿渐渐增加食量 4 药物方法 选用人参健脾丸 5 针灸方法 中脘 足三里 内关 脾俞 胃俞 气海 阴陵泉等穴 6 推拿方法 见脾失健运 三 胃阴不足1 主症纳呆 食少饮多 面色萎黄 皮肤失润 大便偏干 小便短黄 舌红少津 少苔 咏细 指纹紫红 2 调护原则益胃养阴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同脾胃气虚 2 饮食调护 选用藕梨粥 将藕 梨切碎 绞汁 以粳米共煮粥 分2次服 亦可用萝卜乌梅饮 将萝卜切片 加水与乌梅共煮 以白糖调味服 3 情志护理 仔细分析厌食因素 消除患儿焦虑 紧张 不满等不良心理反应 切忌不能用强迫 打骂 威吓等方法对待患儿 要耐心说服 关心体贴患儿 使其配合治疗 4 药物方法 可用胡黄连粉 鸡内金粉 按1 3混匀 每服1 2g 每日3次 或以沙参 麦冬 鸡内金 五谷虫各5g 炒山药10g 研末 调成糊状 敷贴于脐部 用胶布固定 每周2次 10次为1个疗程 5 针灸方法 取中脘 足三里 内关 脾俞 胃俞 阴陵泉等穴 每次选2 3穴 用补法 亦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法 或用三棱针点刺四缝穴挤出少量黄白色液体 3日1次 6 推拿方法 主要采用捏脊疗法 亦可辅以揉按足三里 内关 中脘等穴 三 痄腮 由风温邪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本病发病急骤 以发热 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特征 一年四季均可散发 以冬春两季多见 学龄儿童发病率较高 一般预后良好 年长儿童可并发睾丸肿痛等症 民间称本病为 蛤蟆瘟 颅鹚瘟 一次患病后 可产生持久免疫 其病因为外感风温毒邪致气血郁滞所致 现代医学 流行性腮腺炎 可参照本病证辨证施护 一 温毒袭表1 主症轻微发热恶寒 呕吐 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 咀嚼不便 咽红 舌红苔黄 脉浮数 2 调护原则疏风清热 散结消肿 辨证施护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新鲜 温 湿度适宜 患儿应休息 隔离至腮肿完全消失为止 加强口腔护理 经常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2 饮食调护 饮食以清淡的流质或软食为宜 禁食辛辣刺激 肥腻 酸性食物 选用牛蒡子粥 牛蒡子10g加水煎汁 去渣 入粳米同煮粥 加冰糖调味 分2次服 亦可选用石膏银花绿豆饮 石膏15g 绿豆30g加水煮至豆熟 放入银花 以蜂蜜调味 分3次服 3 情志护理 患儿易产生恐惧 紧张情绪 医护人员必须注意语言行为 态度和蔼 语言亲切 创造一个安全 舒适的治疗与康复环境 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4 药物方法 内服选用银翘解毒丸或清开灵冲剂 外用以青黛散 如意黄金散 紫金锭 任选一种 以醋或水调匀 敷患处 每日1次 5 针灸方法 取合谷 外关 曲池 少商 商阳 翳风等穴 每次选2 3穴 用泻法 二 热毒蕴结1 主症壮热烦躁 头痛 口渴欲饮 食欲不振 伴呕吐 腮部弥漫性肿大 胀痛 坚硬拒按 咀嚼困难 咽红肿痛 舌红苔黄 脉滑数 2 调护原则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新鲜 温 湿度适宜 患儿应休息 隔离至腮肿完全消失为止 加强口腔护理 经常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2 饮食调护 饮食以清淡的流质或软食为宜 禁食辛辣刺激 肥腻 酸性食物 可选用蒲公英粥 取干蒲公英30g或新鲜蒲公英120g 洗净切碎 煎取药汁 去渣 入粳米同煮为粥 亦可用西瓜番茄汁 将西瓜 番茄切碎 捣烂 绞取汁液 频饮 3 情志护理 参见温毒袭表证护理 4 药物方法 内服六神丸 外用青黛散 如意黄金散 紫金锭 任选一种 以醋或水调匀 敷患处 每日1次 5 针灸方法 取合谷 外关 曲池 太冲 颊车 翳风等穴 每次选2 3穴 用泻法 三 毒聚睾丸 并发睾丸炎 1 主症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疼痛 或有下腹部疼痛 伴发热寒战 舌红 苔黄 脉数 2 调护原则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卧床休息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新鲜 温 湿度适宜 加强口腔护理 经常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重点观察睾丸肿胀疼痛变化情况 可采用 丁 字带将阴囊托起 局部冷敷 2 饮食调护 选用滑石粥 滑石30g用布包扎后放入沙锅煎汁去渣后 入粳米煮为稀粥 选用葡萄藕地汁 新鲜葡萄 鲜藕各100g 生地5 10g 葡萄 藕捣烂绞汁 生地煎水 合并 分5 8次饮用 3 药物方法 内服六神丸 外治用青黛散 如意黄金散或六合丹局部外敷 4 针灸方法 取合谷 外关 曲池 太冲 足三里等穴 每次选2 3穴 用泻法 四 邪陷心肝 并发脑膜炎症 1 主症壮热 头痛剧烈 呕吐 颈项强直 烦躁不安 甚至嗜睡 昏迷 舌红 苔黄 脉数 2 调护原则清热解毒 凉肝熄风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卧床休息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新鲜 温 湿度适宜 加强口腔护理 经常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加强监护 重点观察神志 瞳孔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面色 二便等变化 2 药物方法 内服可选用至宝丹 紫雪丹 安宫牛黄丸 3 针灸方法 取曲池 大椎 十宣放血 呕吐取内关 抽搐取合谷 人中 太冲等穴 用泻法 四 麻疹 小儿最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以发热 咳嗽 鼻塞流涕 泪水汪汪 口腔麻疹粘膜斑 遍身出现红色疹点 稍见隆起 扪之碍手 状如麻粒为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但多流行于冬春季节 以1 4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毒邪由口鼻而入 主要侵犯肺 脾两经 阳邪热毒与气血相搏 郁于肌表 发于皮外 而成麻疹 现代医学中的麻疹 可参照本病证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一 疹前期1 主症从开始发热至疹点出现 一般经历三 四天 恶寒轻 发热重 鼻塞 流涕 咳嗽喷嚏 咽部充血及声嘶 目赤畏光 眼泪汪汪 倦怠思睡 纳差 口腔内有麻疹粘膜斑 咽红 小便短赤 舌红 苔薄黄 脉浮数 指纹红赤浮露 2 调护原则辛凉透表解毒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保持病室清洁 舒适 安静 温湿度适宜 光线柔和 避免吹风受寒和强光刺激眼睛 观察体温 脉搏 神志 咳嗽 哭声 出汗情况及麻疹透发顺序 分布 色泽等变化 保持口腔 眼 鼻清洁 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 3次 目赤眵多者 先用生理盐水清洗 再滴眼药水 每日2 3次 2 饮食调护 宜清淡 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营养食物 3 情志护理 患儿高热 烦躁 皮肤瘙痒 且易出现惊恐 紧张 医护人员及家属要精心照料患儿 安排好患儿的起居 生活 消除其紧张情绪 配合治疗 4 药物方法 新鲜芫荽30g 煎水代茶 或用温热芫荽汤擦洗头面部 手足 胸腹 适用于麻疹初起 疹出不透 烦躁不安者 或用芦根1把 煎水服 适用于麻疹初期心烦口渴者 或用西河柳1把 煎水代茶 适用于麻疹初起不透 二 出疹期1 主症从出疹至透发完毕 约三天 证见壮热烦渴 咳嗽 目赤 乏力 疹点始见于耳后发际 渐及全身 疹色由鲜红而暗红 稍微隆起 扪之碍手 舌红绛 苔黄厚少津 脉洪数或细数 指纹紫滞 2 调护原则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佐以凉血活血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保持病室清洁 舒适 安静 温湿度适宜 光线柔和 避免吹风受寒和强光刺激眼睛 保持口腔 眼 鼻清洁 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 3次 目赤眵多者 先用生理盐水清洗 再滴眼药水 每日2 3次 应根据麻疹是否顺序透发 疹色是否正常 麻疹出齐后体温是否逐渐降低 咳嗽是否减轻 呼吸是否平顺等来判断麻疹的顺逆 2 饮食调护 宜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注意补充水分 可用白茅根60g煎水代茶 亦可用果汁 甘蔗汁加开水稀释饮用 3 情志护理 参见疹前期 4 药物方法 芫荽30g煎水代茶饮 或用金银花6g 连翘6g 菊花6g 煎水服 适用于疹出不齐 或用温水擦浴方法降温 三 疹收期1 主症从皮疹透齐至收疹完毕 约三天左右 疹点由出疹顺序部位依次隐没 症状逐渐减轻 发热渐退 可有咳嗽 低热 纳差等 舌红少津 苔少或无 脉细 指纹淡紫 2 调护原则养阴清热 生津和胃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注意病室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温 湿度适宜 患儿邪去正虚 要避免吹风受凉 病后脾胃虚弱 应注意健脾益胃及饮食调理 患儿皮肤上有糠状脱屑 应避免搔抓 2 饮食调护 逐渐加强饮食调养 可给予牛奶 鸡蛋 猪肝 瘦肉及蔬菜 水果等营养品 也可服用绿豆汤 3 药物方法 可用黄连解毒汤以清胃 泄热 解毒 四 麻疹逆证1 主症高热 烦渴 咳嗽加剧 气喘鼻煽 疹色紫暗 出血疹 压之不退 或有神昏谵语 惊风抽搐 小便短赤 腹胀便秘 唇焦舌燥 舌质绛红 舌苔黄厚而干 脉沉 细数 2 调护原则清热解毒 凉血活血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患儿应卧床休息 病室应安静 温湿度适宜 光线应柔和 避免强光刺激眼睛 空气应新鲜 避免吹风受寒 保持皮肤 口腔 眼 鼻清洁 密切观察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神志 咳嗽 哭声 出汗情况及麻疹透发顺序 分布 色泽等变化 若出现高热不退 神昏谵语 惊风抽搐 疹出不畅 疹色紫暗 咳嗽声嘶 面色苍白 四肢欠温等表现 要立即报告医师 积极配合抢救治疗 供给足够的水分及易消化的营养食品 可用白茅根60g煎水代茶 2 饮食调护 神昏者 暂禁食 给予静脉补液 病情缓解后 给予流质饮食 逐渐增加食量 多饮水 也可服用绿豆汤 3 药物方法 选用安宫牛黄丸 紫雪丹 至宝丹 五 遗尿 3岁以后仍不能自觉控制排尿 或睡眠中小便自遗 醒来方觉的一种病证 肾气不足 气化失常 肺气不宣 制水无权 脾气虚弱 运化无能 均可产生遗尿 现代医学之 遗尿症 可参本证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一 肾气不足1 主症经常睡中遗尿 醒后方觉 小便清长 面色苍白 神疲乏力 畏寒肢冷 反应迟钝 舌淡苔白 脉细弱 2 调护原则温肾固摄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注意保暖 尿床后及时更换衣被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睡姿不宜仰卧和俯卧 以侧卧为宜 被盖不要过紧 双脚不宜过温或受压 睡前尽量排空膀胱 少食有利尿作用的饮料和食品 训练定时排尿 逐渐建立良性的排尿条件反射 尽量寻找引起遗尿的原因 采取对因施护 2 饮食调护 选用雀儿药粥 先把菟丝子 覆盆子 枸杞子各10g 一同放入沙锅内煎取药汁 去掉药渣 再将麻雀两只去毛及肠杂 洗净用酒炒 然后与粳米 药汁加适量水一并煮粥 欲熟时加入盐 葱白 生姜 煮成稀饭粥服食 冬季食用为最好 3 5天为1疗程 3 情志护理 患儿经常遗尿 情绪低落 或悲观 惊恐 紧张 医护人员及家长不要责怪患儿 要耐心开导 消除患儿惊恐 紧张情绪 以减轻精神负担 积极配合治疗 4 药物方法 选用缩泉丸或金匮肾气丸 或用桑螵蛸3g 炒焦研末 加红糖少许 每日下午用温开水调服 连服3天 或黑胡椒适量 风湿膏1张 每晚睡前将适量黑胡椒放脐窝中 以填满为度 用风湿膏贴好压紧 24小时后去掉或更换 7次为1疗程 5 针灸方法 关元 气海 三阴交 阴陵泉 足三里 肾俞等 每次选2 3穴 亦可用艾炷直接灸关元 三阴交 神门等穴 或选神阙 关元等穴拔罐 留罐3 5分钟 每日或隔日1次 6 推拿方法 主要采用捏脊方法 患儿俯卧 从长强穴起 沿脊两侧双手捏提皮肤 逐渐向上移至大椎 3次捏提1下 共7遍 推拿法 仰卧 两手拇指分别从脐部沿腹白线直推到耻骨联合 推3 5分钟 随后在脐下即两髂前上棘间连线中点处 用两手拇指向左右推3 5分钟 耳穴按摩肾 膀胱皮质下 枕 耳尖 外生殖器 交感等 每日早晚各1次 每次20分钟 4周为1疗程 二 肺脾气虚1 主症睡中遗尿 白天尿频 经常感冒 咳嗽痰喘屡作 气短自汗 面白少华 四肢无力 食欲不振 大便溏泄 舌淡苔白 脉细弱 2 调护原则补益肺脾 固摄小便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参见肾气不足证护理 2 饮食调护 选用金樱子粥 先煎金樱子15g 取浓汁去渣 入芡实10g同粳米30g煮粥 粥成后加白糖调味 分2次服 亦可用狗肉黑豆汤 将狗肉切成小块 与黑豆加水炖至豆烂肉熟 将桑螵蛸 益智仁煎水取汁 加入汤中 以盐 生姜调味 分2次食用 3 情志护理 精神刺激 惊吓 过度劳累 兴奋 或受体罚 责骂等可造成神经 精神稳定功能失调 引起遗尿 因此 对患儿态度要和蔼 语言要亲切 努力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药物方法 选用缩泉丸 亦可用桑螵蛸3g 山药5g 炒焦研末 加红糖少许 每日下午用温开水调服 或用炙黄芪 黑胡椒 葱白各5g 炒山药10g 研末调成糊状 敷贴于脐部 用胶布固定 每周2次 10次为1疗程 5 针灸方法 取穴脾俞 胃俞 关元 足三里 气海 三阴交 阴陵泉等 每次2 3穴 6岁以下儿童用迅速浅刺法 不留针 6岁以上儿童用补法 或用艾炷直接灸法 或选神阙 关元拔罐 留罐3 5分钟 6 推拿方法 同肾气不足 三 肝经湿热1 主症睡中遗尿 小便黄而量少 性情急躁 夜梦纷纭 或夜间磨牙 口渴欲饮 面赤唇红 舌红苔黄脉弦数 2 调护原则清肝泄热 缓急止遗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参见肾气不足证 2 饮食调护 选用蒲公英粥 取干蒲公英30g或新鲜蒲公英60g 洗净切碎 去渣取药汁 入粳米同煮为稀粥 每日分2次服食 也可选车前苡仁炖猪膀胱 猪膀胱一个 车前子10g纱布包 薏苡仁15g 并加生姜 花椒 盐适量放入猪膀胱中 两端用线扎紧 加水炖至烂熟 去车前 分2 3次服 3 药物方法 选用知柏地黄丸 4 针灸方法 取穴太冲 行间 肝俞 悬钟 三阴交 阳陵泉等 每次选2 3穴 6岁以下儿童用迅速浅刺 不留针 6岁以上儿童用泻法 六 泄泻 指排便次数增多 粪便稀薄或呈水样 感受寒 暑 湿邪 饮食不当 损伤脾胃 或脾胃虚弱 脾肾阳虚 均易引起泄泻 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肠炎 肠结核 消化不良等疾病 可参照本病证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一 寒湿 风寒 泻1 主症起病急骤 泄泻稀薄或呈水泻 臭气不甚 腹痛肠鸣 可伴有恶寒发热 鼻塞头痛 苔薄白或白腻 脉濡缓 2 调护原则解表散寒 芳香化湿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注意腹部保暖 避风寒 中药宜温服 2 饮食调护 宜温服流质 半流质饮食 亦可用生姜粥 生姜红糖汤或生姜当归羊肉汤以温中散寒 忌食生冷瓜果 荤腥 油腻食物 3 药物方法 吴茱萸30g 丁香2g 胡椒30粒研末 用陈醋或植物油制成糊状 敷于脐部 外用纱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 4 针灸方法 以长强 足三里 天枢为主穴 呕吐加内关 发热加曲池 亦可用小剂量药物在上述穴位注射 选用足外踝最高点 直下赤白肉交界处 以艾条温灸两侧 各10 15分钟 每日2 3次 5 拔罐法 取双侧大肠俞拔罐 每次5 10分钟 每日拔1次 二 湿热 暑湿 泻1 主症腹痛腹泻 泻下急迫 或泻而不爽 粪质黄褐色 有臭味 烦热口渴 肛门灼热 肢体倦怠 食欲不振 小便短黄 苔黄厚腻 脉滑数 2 调护原则清热利湿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体温 腹痛等情况和大便的次数 色 质 量气味变化 正确评估患儿脱水情况 2 饮食调护 以素流质 素半流质为宜 鼓励多饮糖盐水 山楂 橘子水 或用扁豆粥 茯苓粥 薏苡仁粥等以清利湿热 忌食荤腥 油腻食物 3 药物方法 葛根5g 黄连5g 黄芩10g 马齿苋30g 木香6g 浓煎成100ml 每次10 30ml灌肠 每日2次 4 针灸方法 针刺长强 足三里 天枢 曲池 内关等 亦可用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 5 拔罐法 取双侧大肠俞拔罐 每次5 10分钟 每日拔1次 三 伤食泻1 主症脘腹胀满 阵阵作痛 痛则欲泻 泻后痛减 大便臭如败卵 伴有不消化食物 肠鸣 嗳腐酸臭 纳呆或呕吐 夜卧不安 苔厚腻或垢浊 脉滑 2 调护原则消食导滞 3 调护方法 1 生活护理 合理安排患儿饮食 提倡正确母乳喂养 2 饮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物流月度费用结算及环保指标协议
- 砖厂经营权承包与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合同
- 文化传媒企业编辑劳动合同范本:文化传播与职业成长
- 新一代信息技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委托管理合同
- 商业租赁合同主体变更及租金调整及违约责任协议
- 山水意境画课件
- 全球采购技术面试题及答案
- 吉利技术员面试题及答案
- 辅警理论知识培训会课件
- 辅警安全防护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物流集团国际物流事业部招聘面试经验及模拟题集
- 乡镇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航空业面试者必看航空公司招聘笔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英语试卷深度评析及2026年备考策略
- 2025-2026秋中小学升旗仪式演讲稿:(第3周)积跬步养习惯向未来
- 2025年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新)
- 中望CAD机械版使用手册
- 2024年9月28日安徽省地市级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
- 大型机械设备归档资料(塔吊 施工电梯 安装验收 检查等)
- 竞争性谈判项目谈判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