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问”权归回 让思维流动.doc_第1页
将“问”权归回 让思维流动.doc_第2页
将“问”权归回 让思维流动.doc_第3页
将“问”权归回 让思维流动.doc_第4页
将“问”权归回 让思维流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小学英语论文将“问”权归回 让思维流动浅谈小学生英语提问能力的培养新河小学 徐卫丽摘 要:要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扭转其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其自主性学习思考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将问题的提问权还给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训练其英语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我质疑、探究、表达的欲望。本文将主要阐述四个培养小学生英语提问能力的策略。关键词:英语 提问能力 培养缘起每当笔者奉命代课时,总会先自我介绍,再请学生们用英语尽情自由提问,而他们给予笔者的回应竟是一脸的茫然与无措,仅有的提问便是:“How are you?”,无奈之下,笔者便只能自己发问,由学生们回答,他们却都能一一答上。一次次的这般演绎,在笔者的心弦上扣下了许多深深的疑问和反思:既然学生能听懂教师的提问,为什么不会表达?难道是不敢?是不习惯?没有习惯提问、没有问题意识,是啊,是我们英语教师一直剥夺着学生的提问权!如果教师把提问权还给了学生,学生能用英语表达出来吗?如果学生连基础的提问表达也不会,那何来英语思维与交际,学习语言又有何意义呢?如果教师培养着学生的英语提问能力,他们的英语思维、兴趣、综合语用能力能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能否更好体现呢?其实,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及诸多研究表明: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的寻找答案的策略更有效,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过程,它是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理解及掌握程度的具体体现,当学生发现并提出一个高质量问题时,必然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活动,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提问能力呢?培养策略一、营造和谐宽松氛围,让学生“敢问”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只有处于身心愉悦、坦然无惧时,才能将最大的潜能释放出来。所以,教师应创设课堂提问质疑的和谐宽松氛围,使英语交际由模仿、操练、准交际过渡到真正的交际,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认知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向上、形成探索学习的心理趋向,从而敢于在英语课堂内外大胆质疑提问。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句型:“Is he/ she? 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t.”时,笔者先抛砖引玉:“Do you know where is ChenJie?”学生回答:“No.”笔者再引导学生提问:“You can guess.”于是学生们进行了非常感兴趣的提问:“Is she in the kitchen / bedroom / living room / study /.?”即便学生不能马上猜对,但是笔者一直微笑着鼓励他们继续提问,以创设良好的氛围。总之,我们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和热情,让他们敢于提问。二、提供提问机会,让学生“可问”“教师问 ,学生答”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英语作为外语,学生不懂的知识随处可见,所以教师更是加强了指导和提示,把难度一降再降,索性直接单向地向学生提出非语言知识点的问题,学生自然就没有足够使用目的语提问的机会,使用目的语提问也更是有限,所以虽从英语启蒙阶段学生就开始接触诸如:where, what, when, which, who, how等开头的疑问句,但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能用以上疑问词的学生大有人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提问机会,让学生提出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关心的问题。1、设计情境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能让质疑释疑的情境,通过教师的点拨、诱导,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打破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引发认知冲突,诱发问题意识;激发其内驱力,唤起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进一步的探究以解答问题,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提高能力。(1)多媒体flash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言语情境或模拟情境中才能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境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设法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在教“A Birthday Party”时,我用多媒体展示Sarah的朋友为他庆祝生日的flash,让学生通过看flash突出与Birthday Party有关的问题。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How old is Sarah? / What is the gift? / Who is Sarahs friend? / Do they have a birthday cake? / How many people cakes/ balloons/ dolls/ cars/ balls?等,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没有直接给予回答,而是先由他自己邀请同学回答,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并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由此证明: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由趣生疑,由疑促思,由思发问。(2)课文情境拓展教师应提高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从学生需要出发,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对话内容的拓展或改编,例如:PEP5Unit6PartB: Read and write一课的重点句型是Are there anyin the? Yes, there are./ No, there arent. 在学习了这些句型之后,为了更好地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我将本课知识结合前个单元的知识My new room进行拓展,创设了一个请学生们购房的情景,一边是一名售楼员,另一边是多名购房者,要求根据房内房外的设施及环境进行咨询,于是有了以下的问题:S1: Are there any trees near the house?S2: Are there any roads in front of the house?S1: Is there a lake behind the house?S2: How many rooms in the house?S1: Whats the living room like?S2: Where is the kitchen?S1: Is there a nature park near the house? 学生们各个跃跃欲试,并能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场面非常热烈,倘若是真的售楼现场,英语交流过程就是语言组织的过程,期间也发展了学生的的创新思维。2、创设信息沟,按需而问“信息沟”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信息的不可预见性及交流双方的存在信息差距。有了这个信息差距,学生就能带着好奇心积极进行提问。(1)采访调查采访调查的形式是课堂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一种信息差任务,即通过活动了解对方未知的信息,实现沟通和交流。它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挖掘学生交往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中习得语言,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这类活动既可以是小组之间的问答,也可以是全班性的问答。(2)课前预习,按需画图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生命个体,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和社区,而且小学英语教学都是联系生活实际,所以,英语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存在着生活中的信息沟,因此,我通常会要求学生预习并画出下一节课程的内容,以方便课堂上的交流与运用。例如教学PEP3Unit5My family 单元时,我请学生课前先画出自己家庭的全家福图片,课上,学生利用图片展开了如下的对话:A: How many members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B: Four.A: Who are they?B: My father, my mother, my brother and me.A: What is your mother do?B: She is a farmer.A: What is your father do?B: He is a farmer, too.学生之间因不知道对方图中的具体内容而产生了相互询问对方的途中内容的欲望,使得整个对话过程充满了“交际味”。3、抓住教学生成,促成新的提问语言就交流要体现互动性,切忌僵硬的一问一答。我们应让师生的交流在新的话轮中继续,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若能抓住教学生成,巧妙地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流动,并产生更多的问题,进行新的问答交流,让思维发散而不是形成固定模式。例如在教学PEP5Unit5Where is the.? Its on/ in/ under/the.?句型时,有位教师如此引导学生提问:T: I have a pen in the classroom.S1: Where is the pen? T: You can guess.S1: Is it on the TV?S1: Is it behind the door?S1: Is it in front of the teachers desk?S1: Is it under the computer?在这里,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问题再一次抛向学生,抓住教学生成,调动学生大面积地参与了提问,不仅充分巩固了本课所学句型,还很好地体现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互动。三、指导学生提问,让学生“会问”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善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学生在交流中不能正确用英语提问,就会逃避提问;而逃避题问的结果是更少地使用问句,导致恶性循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学习的实质性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对句型进行归类,对知识点进行整理重组,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疑问词,如何正确提问,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巩固和运用的功效,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能够进行主动提问和思考。1、指导学生用卡片或实物进行提问英语课堂中,通过实践,直观的实物或者图片对提高学生提问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图为饵,开放问题在教学时,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指导学生提出与图片相关的问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也对提高学生思考和提问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PEP 4A Unit 4C Task time: Looking for a house学生看了图片后, T: Look at the picture, children. You can ask some questions.S1: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2: I can see.S3: (紧接着上一学生的问题)What color is it?S2: Let me see. Its.S4: (又有学生高举着手迫不及待) Is this your.?S3: Oh, no. Its not my. I think its .S4: Where is the.?S2:It is. (在提问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充分发挥了他们当老师的天分,接着,学生们又出了以下的问题,S5: How many.?S6: Are they.?S7: Is .in the.?通过直观图片的引导,学生的提问有效性得到提高,他们会根据图片的内容展开发问,他们喜欢当老师,大脑中也总是思考着平时老师提问的方式和内容以及一些评价语言。2、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中提问为了巩固以及考查学生们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英语问题进行考查,看看学生能否流利地给出回答。然而,最好的衡量尺度恰恰是:学生们能否自己用英语向同伴们提出相应的旧知识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放手,更会一举两得。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发现问题。英语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在新旧知识的复习中,只要认真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例如,在教Whats in your schoolbag?对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识进行提问,例如:Whats in your classroom/ book/ pencil-case/ school/,这样,既让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逐渐使他们能意识到英语不难学,但确实要下点功夫,跳一跳,能摘个桃,也就能更好地激起学生成功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与已有的英语知识中得到问题。话题来源于生活,无论是课内或者是课外,在学生们的身边处处有语言的交流,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使学生的生活英语化。立足生活和学习经验,能找到最佳结合点。如我在教PEP 五年级上册 Unit 4 A Lets talk时,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找保姆”的小任务,要求在6人小组内用What can you do? I can .这个句子进行对话,最终老人找到一位合适的保姆。学生对这样的任务十分感兴趣,5名学生扮应征的保姆,1名同学扮演老人。对话就在“保姆”和“老人”之间自然而然地展开:S1: What can you do? S2: I can sweep the floor. S1: What about you? S3: I can cook the meals. What would you like? S1: And you?S4: I can use the computer. 这个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活动化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其熟悉语言问答,习得语言问答,交流语言问答。如此,学生不需要刻意去思考如何提问,而是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滚动旧知,重组成新的语言,体验一次真实交际。4、引导学生阅读语篇自主设疑在英语语篇阅读课中,教师往往会先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提高了。但是,他们的自主提问和思考能力却在渐渐退化。如何让学生去自主地学习课文内容,提出疑问,也让笔者进行了深思。因此,笔者尝试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组内自主设疑解疑。通过组内学习研究,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并用英语提出问题,这样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对比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同时,克服了恐惧和害羞心理,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更分享和掌握了更多的英语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得提高。5、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发散性提问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扩充知识,还要通过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培养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提问时应注重增加激发思维的开放性,让思维不停地流动。如下图所示:whywhoIs/Are?关键词howwherewhichwhen这样的提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使得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之后,在教学时,学生顺其自然地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把生活实际和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就能得到发展,真正达到语言的综合运用。四、做好积极评价,让学生“爱问”教育评价具有甄别、选拔、激励、导向、反馈和发展功能。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