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G.hn室内联网设备测试规范.doc_第1页
中国电信G.hn室内联网设备测试规范.doc_第2页
中国电信G.hn室内联网设备测试规范.doc_第3页
中国电信G.hn室内联网设备测试规范.doc_第4页
中国电信G.hn室内联网设备测试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信G.hn设备测试规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8月修订记录日期修订版本修改描述 作者2011-8-3A0初始版本目 录1概述41.1 设备简介4设备型号41.2 系统特性41.3 测试时间、地点及人员52 测试设备及环境组网拓扑52.1 测试设备配置及软件52.2 测试环境组网拓扑53 测试用例说明113.1 缩略语清单113.2 测试范围113.3 用例说明124 G.hn设备基本功能测试124.1 用户侧以太网接口功能测试124.1.1 用户侧以太网口基本功能测试124.1.2 用户侧以太网口网卡兼容性测试134.1.3 用户侧以太网口传输数据功能测试144.2 LED功能测试154.3 Button按键功能测试164.4 逻辑网络划分功能测试174.5节电模式功能测试184.5.1 插拔网线的节电模式功能测试184.5.2 无数据流的节电模式功能测试194.6 VLAN识别与转发功能测试204.7 IGMP功能测试214.7.1 桥接模式下的IGMP功能测试214.7.2 组播功能测试224.8广播功能测试234.9IPV6功能测试244.9.1 IPV6测试244.9.2 MLD 测试254.10QOS测试264.10.1优先级标识测试264.10.2 优先级调度功能测试274.11可靠性测试285 G.hn设备性能测试295.1 物理层速率测试295.2Chariot吞吐量测试305.2.1 不同衰减值吞吐量测试305.2.2 不同噪声源吞吐量测试315.3Smartbits吞吐量测试325.3.1 不同电力线长度UDP吞吐量测试325.3.2 不同电力线长度TCP吞吐量测试335.4丢包率测试345.5时延测试355.6背靠背测试366 设备管理与配置测试376.1 本地管理与配置测试386.2远程管理与配置测试396.2.1 设备连接认证测试396.2.2 远程的参数配置和性能监测测试396.2.3 远程故障诊断功能测试406.2.4 软件远程升级测试416.2.5 业务远程配置测试426.2.6 远程故障诊断信息查询功能测试437 基本应用测试437.1 IPTV测试437.2多邻居网络性能测试448 实验室组网测试458.1 电力线线径线长和设备传输性能的关系458.2 空气开关和设备传输性能的关系468.3 接线板和设备传输性能的关系478.4 电表和设备传输性能的关系489 实际家庭组网测试499.1 家庭环境情况499.2 各插座间设备的传输性能509.3 各房间之间设备的传输性能519.4 多样机之间设备的传输性能529.5 实际业务测试539.5.1 网页浏览549.5.2 数据下载549.5.3 在线音视频561 概述本次测试主要侧重于G.hn设备的基本功能互通性测试,性能测试及其业务互通性测试。1.1 设备简介 设备型号主芯片软件版本硬件版本外形(贴图)注明厂家及类型1.2 系统特性编号特性支持情况1衰减范围2最大传输距离3工作频段4最大承载数5加密功能6QOS功能7WEB管理功能8Microsoft LLTD support该项后续提供相应的测试用例9TR069远程管理功能10TR111 Part1 and Part2该项后续提供相应的测试用例11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该项后续提供相应的测试用例12Ethernet Interface(10/100/1000 BASE-T)13IGMP V1,V2,V3/MLD V1,V2 snooping14Pass-through socket后续添加其测试用例1.3 测试时间、地点及人员测试时间测试地点测试人员2 测试设备及环境组网拓扑2.1 测试设备配置及软件仪表名称型号台数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Smartbits 600B1可编程衰减器Agilent 11713A1隔离器2Chariot/EndpointV5.42.2 测试环境组网拓扑对每一测试组网图添加相应的测试设置 测试组网图1测试设置:1. DUT X和DUT Y放置在同一电力线网络, 2. DUT X的LAN口连接client A 的以太网口,DUT Y的LAN口连接client B的以太网口,3. 手动配置client A 和client B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如192.168.1.X,192.168.1.XX).测试组网图2测试设置:1. 确保6个DUT放置在同一电力线网络,2. 通过更改网络密码,两两组成三个不同的逻辑网络,3. 每一个DUT分别与一个Client通过以太网口连接. 测试组网图3测试设置:1. DUT X放置在一电力线网络, 2. DUT与client通过以太网口连接.测试组网图4测试设置:1. DUT X和DUT Y放置在同一电力线网络, 2. DUT X与client A通过以太网口连接,3. DUT Y连接路由器的LAN口,且能正常浏览网页,进行网络业务, 4. Client B与路由器的一LAN口连接. 更改组网图,添加一个DUT测试组网图5测试设置:1. DUT X,DUT Y和DUT Z放置在同一电力线网络,2. DUT分别连接Smartbits的三个LAN 端口,测试组网图6测试设置:1. DUT X,DUT Y放置在同一电力线网络,2. DUT X与client A(视频服务器)通过以太网口连接, DUT Y与client B(视频客户端)通过以太网口连接3. 手动配置client A 和client B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如192.168.1.X,192.168.1.XX).更改组网图,添加一个DUT测试组网图7测试设置:1. DUT X,DUT Y,DUT Z,DUT W放置在同一电力线网络,2. DUT分别连接Smartbits的四个LAN 端口,ComputerAttenuationControl Signal DUTEthernet Cableass or Fail? 测试组网图8测试设置:1. DUT插入PTS设备, 测试组网图9测试设置:1. DUT X,DUT Y放置在同一电力线网络,2. 两耦合器通过衰减器连接,3. DUT分别放置在耦合器上,4. DUT X的LAN口连接client A 的以太网口,DUT Y的LAN口连接client B的以太网口,5. 手动配置client A 和client B的IP地址在同一网段(如192.168.1.X,192.168.1.XX). 测试组网图10测试设置:1. DUT X,DUT Y放置在同一电力线网络,2. DUT X与调制解调器通过以太网口连接, DUT Y与机顶盒通过以太网口连接;3. 机顶盒与电视机连接, 测试组网图11测试设置:1. 确保这N个DUT放置在同一电力线网络,2. 通过更改网络密码,两两组成N/2个不同的逻辑网络,3. 每一个DUT分别与一个Client通过以太网口连接.增加组网图测试组网图12测试设置1. DUT放置在电力线网络中,2. 设置DUT有效连接到ACS平台,3. 其中CPE和ACS对应到实际的网络元素,就是G.hn设备和ITMS测试组网图13测试设置:1. DUT1,DUT2在家庭1中组成Network1,2. DUT3,DUT4在家庭2中组成Network2,3. 每一个DUT分别与一个Client通过以太网口连接.3 测试用例说明3.1 缩略语清单缩略语英文全名中文翻译G.hnThe next Generation Home entertainment Network下一代家庭网络NMKNETWORK MEMBERSHIP KEY网络成员通信密码AVLNAV logic networkAV 逻辑网络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DUTDevice Under Test测试设备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MLD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组播侦听器发现VLANVirtual LocalAreaNetwork虚拟局域网3.2 测试范围G.hn设备的测试范围,主要包含设备功能、设备性能、设备应用等方面的测试,及本文在具体产品测试时所添加的测试项目。3.3 用例说明下面各章节所列的测试用例都包含了测试项目、测试目的、测试环境、预期结果,测试结果及测试备注。4 G.hn设备基本功能测试4.1 用户侧以太网接口功能测试4.1.1 用户侧以太网口基本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测试用户侧以太网接口的基本功能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1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通过直连网线将DUT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Client以太网接口连接;3. 正确配置Client A和Client B的IP地址为同一网段;4. 将Client网口设为10Mbps/半双工工作模式;5. 检查DUT设备是否可以与Client按照设置的速率和双工方式进行连接;6. 打开Client A的cmd窗口,运行ping命令到Client B,如ping 192.168.5.x t;7. 打开Client B的cmd窗口,运行ping命令到Client A,如ping 192.168.5.x t;8. 将Client 网口改为10Mbps/全双工模式,重复步骤5到步骤7;9. 将Client 网口改为100Mbps/半双工模式,重复步骤5到步骤7;10. 将Client网口改为100Mbps/全双工模式,重复步骤5到步骤7;11. 将Client网口改为1000Mbps/全双工模式,重复步骤5到步骤7;12. 将Client 网口改为Auto mode模式,重复步骤5到步骤7;13. 通过交叉网线将DUT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Client 以太网接口连接,重复步骤3到步骤10;预期结果1. 步骤5可以正确连接;2. 步骤6可以Ping通;3. 步骤7可以Ping通;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4.1.2 用户侧以太网口网卡兼容性测试测试目的验证测试用户侧以太网接口对不同网卡的兼容性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1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通过直连网线将DUT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Client以太网接口连接;3. 正确配置Client A和Client B的IP地址为同一网段;4. 打开Client A的cmd窗口,运行ping命令到Client B,如ping 192.168.5.x t;5. 打开Client B的cmd窗口,运行ping命令到Client A,如ping 192.168.5.x t;6. 在Client A安装 IxChariot 和 End Point,同时在Client B安装End Point;7. 在Client A上运行IxChariot并进行相关配置;8. 点击Run开始运行,记录测试结果;9. 分别将Client 网卡改为Intel、Marvell、D-Link、Realtek、Gigabit重复步骤4到步骤8;预期结果1. 步骤4可以正确连接;2. 步骤5可以Ping通;3. 步骤8测试结果大于200Mbps;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1. IxChariot测试脚本选择“High_Performance_Throughput”;2. IxChariot测试时间设置为10min;3. 配置至少6条Pair,每个方向各3条Pair;4.1.3 用户侧以太网口传输数据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用户侧以太网口能在不同长度的网线传输过程中正常工作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5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用100m直连网线将DUT1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1口连接;3. 用3m直连网线将DUT2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2口连接;4. 运行Smartwindow软件;5. 对Smartbits的Port1和Port2进行设置:Transmit Mode: Single BurstCount:10,000,000 for 1000Mbps port, 1,000,000 for 100Mbps port; 100,000 for 10Mbps portLength: RandomBackground: AAAA or 5555 IPG: 96BT (1000Mbps port to 96ns, 100Mbps port to 960ns, 10Mbps port to 9.6us)6. 点击start,Smartbits Port1与Port2开始传送数据;7. 打开SmartBits Counter记录数据接收情况;8. 将步骤3中的网线长度重新调整为10m,30m,50m,70m,90m,100m,120m,重复步骤4到步骤7;预期结果1. 步骤7中从另一个端口确认所有的数据包能正确接收,且没有CRC errors, Alignment errors;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Cable Length3m10m30m50m70m90m100m120mPASS / Fail测试备注4.2 LED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LED指示灯功能符合产品描述正常工作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1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通过直连网线将DUT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Client 以太网接口连接;3. 正确配置Client A和Client B的IP地址为同一网段;4. 在Client A安装 IxChariot 和 End Point,同时在Client B安装End Point;5. 在Client A上运行IxChariot并进行相关配置;6. 查看各LED指示灯灯位状态;预期结果1. 步骤6中各LED指示灯等位状态均符合产品描述,正常工作;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4.3 Button按键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Button按键功能符合产品描述正常工作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1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通过直连网线将DUT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Client 以太网接口连接;3. 正确配置Client A和Client B的IP地址为同一网段;4. 打开Client A的cmd窗口,运行ping命令到Client B,如ping 192.168.5.x t;5. 打开Client B的cmd窗口,运行ping命令到Client A,如ping 192.168.5.x t;6. 按住DUT1的Security键5秒以上,随后DUT重启;7. 打开Client A的cmd窗口,运行ping命令到Client B,如ping 192.168.5.x t;8. 打开Client B的cmd窗口,运行ping命令到Client A,如ping 192.168.5.x t;9. 按住DUT1的Security键 2秒,同时按住DUT2的Security键2秒;10. 打开Client A的cmd窗口,运行ping命令到Client B,如ping 192.168.5.x t;11. 打开Client B的cmd窗口,运行ping命令到Client A,如ping 192.168.5.x t;12. 按住DUT的Reset键10秒,Reset按键的有效时间应是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设置查看DUT的相关参数;预期结果1. 步骤4能Ping通;2. 步骤5能Ping通;3. 步骤7不能Ping通;4. 步骤8不能Ping通;5. 步骤10能Ping通;6. 步骤11能Ping通;7. 步骤12中DUT之前所做的修改均恢复到出厂默认状态;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4.4 逻辑网络划分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G.hn室内联网设备逻辑网络配置的支持能力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2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通过直连网线将DUT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Client 以太网接口连接;3. 按测试组网图连接各设备,并使各设备处于工作状态;4. 通过指示灯观察6个设备之间是否都可以进行链路连接;5. 通过按键或者WEB网管方式分别设置DUT1与DUT2为Network1,DUT3与DUT4为Network2,DUT5与DUT6为Network3;6. Client A与Client B仅通过DUT1与DUT2连接,Client C与Client D仅通过DUT3与DUT4连接,Client E与Client F仅通过DUT5与DUT6连接;7. Client A与client B对Ping;8. Client C与client D对Ping;9. Client E与client F对Ping;10. Ntework1与Network2的Client对Ping;11. Ntework1与Network3的Client对Ping;12. Ntework2与Network3的Client对Ping;预期结果1. 步骤7能Ping通;2. 步骤8能Ping通;3. 步骤9能Ping通;4. 步骤10不能Ping通;5. 步骤11不能Ping通;6. 步骤12不能Ping通;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4.5节电模式功能测试4.5.1 插拔网线的节电模式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G.hn室内联网设备在拔掉网线连接时的节电模式功能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3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通过直连网线将DUT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Client以太网接口连接;3. 查看DUT的各LED灯状态,并通过功率计记录功率值;4. 拔掉DUT用户侧以太网口的网线;5. 等待1min后观察各LED灯的状态,并通过功率计记录其功率值;6. 重新插上网线,观察各LED灯的状态,并通过功率计记录其功率值;7. 分别将Client 网卡改为Intel、Marvell、D-Link、Realtek、Gigabit重复步骤2到步骤6;预期结果1. 步骤3中各LED灯状态显示正常,且功率值不大于6W;2. 步骤5中各LED灯全灭,且功率值不大于1W; 3. 步骤6各LED灯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且功率值不大于6W;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4.5.2 无数据流的节电模式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G.hn室内联网设备在没有数据流通过时的节电模式功能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4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通过直连网线将DUT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Client以太网接口连接;3. Client B设置共享文件,Client A通过DUT复制Client B的共享文件;4. 查看DUT的各LED灯状态,并通过功率计记录功率值;5. 终止Client A的文件复制,同时通过抓包工具Wireshark进行抓包;6. 待Wireshark抓不到任何数据包后,等待1min进入节电模式的时间应是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设置的观察各LED灯的状态,并通过功率计记录其功率值;7. 重新复制文件或Client A与Client B对Ping,观察各LED灯的状态,并通过功率计记录其功率值;8. 分别将Client 网卡改为Intel、Marvell、D-Link、Realtek、Gigabit重复步骤2到步骤6;预期结果1. 步骤4中各LED灯状态显示正常,且功率值不大于6W;2. 步骤6中各LED灯全灭进入节电模式的状态应是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相应配置的,且功率值不大于1W; 3. 步骤7各LED灯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且功率值不大于6W;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4.6 VLAN识别与转发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IEEE802.1Q的VLAN识别与转发的功能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5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用3m直连网线将DUT1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1口连接;3. 用3m直连网线将DUT2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2口连接;4. 运行SmartWindow软件;5. Smartbits的Port1与Port2选择smarkmetric模式;6. Smartbits的Port1配置100条vlan tag的数据流,使这100条数据流的VLAN ID从1开始递增;7. 点击start使Port1的数据开始传送;8. 在Port2抓包分析来自Port1的数据包;预期结果1.步骤8中在Smartbits的Port2应收到100条 VLAN ID不同的数据流;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4.7 IGMP功能测试4.7.1 桥接模式下的IGMP功能测试对该测试用例进行了修改,已更好的体现该功能测试目的验证G.hn室内联网设备桥接模式下的IGMP 功能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5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用3m直连网线将DUT1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1口连接;3. 用3m直连网线将DUT2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2口连接;4. 用3m直连网线将DUT3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3口连接;5. 运行Smartwindow软件;6. Smartbits的Port1,Port2与Port3选择smarkmetric模式;7. 测试仪(Smartbits)的Port1模拟两个组播源,分别发送目的地址为224.1.2.3和234.1.2.3的组播流量;8. Smartbits的Port2发起IGMP V1 加入请求,加入224.1.2.3组播组,观察测试仪的IGMP协议仿真端口接收到的数据流;9. Smartbits的Port2和Port3同时发起IGMP 加入请求,分别加入224.1.2.3和234.1.2.3两个组播组,观察测试仪的IGMP协议仿真端口接收到的数据流;10. 更改步骤8中的IGMP版本为IGMP V2,重复步骤7到步骤9;11. 更改步骤8中的IGMP版本为IGMP V3,重复步骤7到步骤9;预期结果1. 步骤8中Port2能接收到组播数据流,而Port3不能接收到;2. 步骤9中Port2和Port3均能接收到组播数据流,且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组播源;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4.7.2 组播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G.hn室内联网设备对组播流的承载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6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通过直连网线将DUT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Client以太网接口连接;3. 正确配置Client A和Client B的IP地址为同一网段;4. 在Client A与Client B安装 VLC工具;5. DUT之间加入0db的衰减;6. 启动视频服务端,配置为向一个组播IP地址(如224.5.5.5)发送视频流;7. 启动视频客户端,配置为接收组播视频流,并观察客户端播放视频的情况;8. 调整DUT之间的衰减大小分别为30,50, 60, 70,80,重复步骤5到步骤7,直到视频出现影响(例如:马赛克,视频中断、音频不顺畅);预期结果1. 步骤7中客户端可以清晰的播放视频,无马赛克,视频终端,音频不顺畅等现象;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4.8 广播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G.hn室内联网设备能正确的发送和接收广播包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5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用3m直连网线将DUT1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1口连接;3. 用3m直连网线将DUT2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2口连接;4. 运行Smartwindow软件;5. 对Smartbits的Port1进行设置:Transmit Mode: Single BurstCount:10,000,000 for 1000Mbps port, 1,000,000 for 100Mbps port; 100,000 for 10Mbps portLength: RandomBackground: AAAA or 5555 IPG: 96BT (1000Mbps port to 96ns, 100Mbps port to 960ns, 10Mbps port to 9.6us)DA:ffffffffffff6. 点击start,Smartbits Port1开始发送数据;7. 打开SmartBits Counter查看Port2数据接收情况;预期结果1. 步骤7中Port2能正确的接收到Port1传过来的广播包,且接收到的广播包被抑制在3M;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Cable Length3m10m30m50m70m90m100m120mPASS / Fail测试备注4.9 IPV6功能测试4.9.1 IPV6测试测试目的验证基于G.hn室内联网设备建立IPv6的LAN连接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5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用3m直连网线将DUT1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1口连接;3. 用3m直连网线将DUT2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2口连接;4. 运行SmartWindow软件;5. Smartbits的Port1与Port2选择smarmetric模式;6. Smartbits的Port1配置IPV6的数据流;7. 点击start使Port1的数据流开始传送;8. 在Port2抓包分析来自Port1的数据包;预期结果1. 步骤8中Smartbits的Port2应正确收到IPV6的数据流;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4.9.2 MLD 测试增加MLD snooping测试用例测试目的验证G.hn室内联网设备桥接模式下的MLD SnooPing测试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5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用3m直连网线将DUT1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TESTCENTER Port1口连接;3. 用3m直连网线将DUT2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TESTCENTER Port2口连接;4. 用3m直连网线将DUT3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TESTCENTER Port3口连接;5. 运行Smartwindow软件;6. 测试仪(TESTCENTER)的Port1模拟两个组播源,分别发送目的地址为ff1e:1和ff1e:2的组播流量; 7. TESTCENTER的Port2发起MLD V1 加入请求,加入ff1e:1组播组,观察测试仪的IGMP协议仿真端口接收到的数据流;8. Smartbits的Port2和Port3同时发起IGMP 加入请求,分别加入ff1e:1和ff1e:2两个组播组,观察测试仪的IGMP协议仿真端口接收到的数据流;9. 更改步骤8中的IGMP版本为MLD V2,重复步骤7到步骤9;预期结果1. 步骤7中Port2能接收到组播数据流,而Port3不能接收到;2. 步骤8中Port2和Port3均能接收到组播数据流,且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组播源;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4.10 QOS测试4.10.1 优先级标识测试测试目的验证对特定的业务流进行优先级标识功能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7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用3m直连网线将DUT1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1口连接;3. 用3m直连网线将DUT2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2口连接;4. 用3m直连网线将DUT3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3口连接;5. 用3m直连网线将DUT4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4口连接6. 运行Smartwindow软件;7. 设置Port1为UDP业务流,DSCP Remark成30,Port2为TCP业务流,DSCP Remark成60,Port3为All 5s业务流,DSCP Remark成90;8. 测试仪Port1,Port2,Port3分别往Port4发送业务流,帧长1518字节;9. 在测试仪Port4上查看接收到的数据包的DSCP值;10. 设置Port1为UDP业务流,802.1pRemark成7,Port2为TCP业务流,802.1pRemark成5,Port3为All 5s业务流,802.1pRemark成3;11. 测试仪Port1,Port2,Port3分别往Port4发送业务流,帧长1518字节;12. 在测试仪Port4上查看接收到的数据包的802.1p值。预期结果1. 步骤9中,UDP数据包的DSCP值是30, TCP数据包的DSCP值是60,All 5s数据包的DSCP值是902. 步骤7中,UDP数据包的802.1p值是7,TCP数据包的802.1p值是5,All 5s数据包的802.1p值是3。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4.10.2 优先级调度功能测试测试目的验证桥接模式下802.1p绝对优先级调度功能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7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用3m直连网线将DUT1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1口连接;3. 用3m直连网线将DUT2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2口连接;4. 用3m直连网线将DUT3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3口连接;5. 用3m直连网线将DUT4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4口连接6. 运行Smartwindow软件;7. Smartbits的Port1,Port2,Port3选择smarmetric模式;8. Smartbits的Port1配置两条优先级分别为1和2的UDP数据流,每条流的大小为50M;9. Smartbits的Port1配置两条优先级分别为6和7的UDP数据流,每条流的大小为50M;10. Smartbits的Port1配置两条优先级分别为3和4的UDP数据流,每条流的大小为50M;11. 点击Port1的start,发送Port1的数据流;12. 打开SmartBits Counter查看Port4数据接收情况;13. 在步骤11的基础上点击Port2的start,发送Port2的数据流;14. 打开SmartBits Counter查看Port4数据接收情况;15. 在步骤13的基础上点击Port3的start,发送Port3的数据流;16. 打开SmartBits Counter查看Port4数据接收情况;预期结果1. 步骤12中优先级为1和2的数据流能全部收到,没有任何丢包; 2. 步骤14中优先级为6和7的数据流能全部收到,优先级为1和2的数据流也能全部收到,没有任何丢包;3. 步骤16中先级为6和7的数据流能全部收到,优先级为3和4的数据流也能全部收到,优先级为1和2的数据流则丢包严重;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6和7是同一优先级,优先级最高,4和5是同一优先级,优先级高,0和3是同一优先级,优先级中,1和2是同一优先级,优先级低,4.11 可靠性测试测试目的验证G,hn设备连续24小时工作时是否会有过热以及其他不正常现象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5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用3m直连网线将DUT1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1口连接;3. 用3m直连网线将DUT2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Smartbits Port2口连接;4. 运行Smartwindow软件;5. 对Smartbits的Port1和Port2进行设置:Transmit Mode: Single BurstCount:10,000,000 for 1000Mbps port, 1,000,000 for 100Mbps port; 100,000 for 10Mbps portLength: RandomBackground: AAAA or 5555 IPG: 96BT (1000Mbps port to 96ns, 100Mbps port to 960ns, 10Mbps port to 9.6us)6. Smartbits Port1与Port2 双向发送数据流,流量大于10M并根据情况实际调节到吞吐量的80%;在进行可靠性测试时,通信流量可以调节到吞吐量的80%,但同时又不能低于10M,也就是设备的吞吐量不能低于12.5M(12.5*80%=10)7. 打开Smartbits counter 查看数据接收情况;8. 连续运行24小时;9. 计算各端口的丢包率;预期结果1. 计算得到丢包率必须小于1/(10Exp(8)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5 G.hn设备性能测试5.1 物理层速率测试测试目的验证G,hn室内联网设备的物理层速率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8测试步骤1. 将DUT插入PTS上;2. 选择相应的脚本“Test Defition file”;3. 双击运行PTS,在PTS上选择“Run test suit”开始运行测试;4. 记录测试结果;预期结果1. 不能低于DEMODEMO是由芯片商提供的性能最优的样机,以便在研发调试和测试过程有一个可参考值作为判断标准板的相应值;2. 10db大于360Mbps,80db大于30Mbps;测试结果 通过(OK) 部分通过(POK) 不通过(NOK)测试备注5.2 Chariot吞吐量测试5.2.1 不同衰减值吞吐量测试测试目的验证G.hn室内联网设备在不同衰减值下的性能测试环境测试环境搭建见测试组网图9测试步骤1. DUT上电启动正常;2. 通过直连网线将DUT用户侧以太网接口与Client以太网接口连接;3. 正确配置Client A和Client B的IP地址为同一网段;4. 在Client A安装 IxChario- Chariot Scipts:- Packet size:1024Bytes- Number of flows:8- Uni or bidirectional:Bid- Duration:10mint 和 End Point,同时在Client B安装End Point;5. 调节可编程衰减器的衰减值为10db;6. 在Client A上运行IxChariot并进行相关配置;7. 点击Run开始运行,记录测试结果;8. 调整步骤5中可编程衰减器的衰减值大小为30db,40db,50db,60db,70db,80db,85db。重复步骤6到步骤7;预期结果1. 步骤7中10db衰减值下的吞吐量大于220Mbps;2. 步骤7中40db衰减值下的吞吐量大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