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措施ppt课件.ppt_第1页
防火防爆措施ppt课件.ppt_第2页
防火防爆措施ppt课件.ppt_第3页
防火防爆措施ppt课件.ppt_第4页
防火防爆措施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化工与安全 第三章防火防爆措施 2 内容导航 3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3 2火灾爆炸事故蔓延扩散的限制措施3 3消防设施 3 3 1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3 1 1控制可燃可爆物质3 1 2着火源及其控制 4 3 1 1控制可燃可爆物质 1 取代或控制用量2 加强密闭3 注意通风排气4 惰性化 指在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气中充入惰性气体 可降低氧气 可燃物的百分比 从而消除爆炸危险和阻止火焰的传播 1 最小氧浓度 MOC 定义 在空气和燃料的体积之和中氧气所占的百分比 低于这个百分比 火焰就不能传播 适于碳氢化合物 5 3 1 1控制可燃可爆物质 4 惰性化 2 惰性化惰性化可以将惰性气体加入易燃混合物系统以降低 O2 使其低于MOC 也可以以惰性气体置换容器管道内的可燃物 使可燃气降至可燃下限以下 对大多数可燃气体 最小氧气浓度 O2 约为10 对大多数粉尘最小氧气浓度 O2 约为8 6 3 1 1控制可燃可爆物质 5 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6 检测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的含量 温度 压力 流量 料比等 7 3 1 2着火源及其控制 1 明火及高温表面生产用火指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和维修用火 非生产用火指如取暖用火 焚烧 吸烟等与生产无关的明火 加热方法的选择在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和设备内必须使用防爆灯具 凡是动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或高温的作业与焊接一样都属于动火范畴 应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化工企业的动火标准 8 3 1 2着火源及其控制 2 摩擦与撞击防范措施举例 1 机器上的轴承等转动部件 应保证良好的润滑 及时加油并清除附着的可燃污垢 机件的摩擦部分 最好采用有色金属制造的轴瓦 2 凡是撞击或摩擦的两部分都应采用不同的金属制成 3 防爆生产厂房 地面应铺不会发火材料的地坪 进入车间禁止穿带铁钉的鞋 9 3 1 2着火源及其控制 3 绝热压缩在柴油机中应用广泛 K为压缩气体的绝热指数 k Cp CV 10 3 1 2着火源及其控制 4 防止电气火花 1 电火花和电弧电极间击穿放电产生电火花 电弧是大量密集的电火花汇集而成 电弧温度可高达3000 6000 工作电火花 事故电火花 2 爆炸性物质分类 11 3 1 2着火源及其控制 4 防止电气火花 3 爆炸危险环境的分区 12 3 1 2着火源及其控制 4 防止电气火花 3 爆炸危险环境的分区 13 3 1 2着火源及其控制 4 防止电气火花 3 爆炸危险环境的分区 14 3 1 2着火源及其控制 4 防止电气火花 4 防爆型电气设备 15 3 1 2着火源及其控制 4 防止电气火花 5 防爆型电气设备的防爆标识及选型 16 3 1 2着火源及其控制 5 静电预防1 静电的产生双电层概念 在两物质紧密接触后分离 当其接触间距达到或小于25X10 8cm时 在其接触的界面上会产生电子的转移 失去电子的物质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质带负电 电子的转移是靠 逸出功 来实现的 所谓 逸出功 就是一个自由电子从金属内转移到金属外所需做的功 也称为功函数 用 来表示 单位为电子伏特 eV 由于功函数的不同 两金属板在紧密接触后分离时就会产生电子的转移 17 3 1 2着火源及其控制 5 静电预防2 静电积聚的影响因素 1 电阻率电阻率有体电阻率 v和表面电阻率 s两种 在研究固体带静电时用 v 研究液体带静电时 则用 s 2 介电常数相对静电常数超过20 不论管道连续输送还是贮运 当有接地装置时都不会产生静电积聚 任一正方形对边之间的表面电阻 单位为 单位长度 单位面积的介质电流通过其内部的电阻 单位为 cm 18 3 1 2着火源及其控制 5 静电预防2 静电积聚的影响因素 3 静电消散的半衰期t1 2液体 t1 2 6 5 10 14 固体 t1 2 0 69RC 静电电量泄漏到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有些国家规定 t1 2 0 012s时 可认为静电的积聚是安全的 空气中的湿度对静电积聚有很大影响 当相对湿度超过60 时 物体表面就会形成一层极薄的水膜 使表面电阻大为降低 成为静电的良导体 静电就不易积聚 19 3 1 2着火源及其控制 5 静电预防3 静电的危害 1 引起火灾爆炸静电放电能量 E 0 5QU 0 5CU2 2 电击伤害 3 妨碍生产 影响粉体的过滤和输送 使纤维缠结 吸附尘土等 20 3 1 2着火源及其控制 5 静电预防4 静电危害的预防 1 从工艺上控制静电产生 合理设计与选材 控制流速 控制杂质和水分 控制温度 2 泄漏导走静电 空气增湿 加抗静电剂 静电接地 静置存放 3 采用中和电荷的方法 4 人体防静电 人体防静电措施 导电工作地面 安全操作 21 3 2火灾爆炸事故蔓延扩散的措施 3 2 1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3 2 2从建筑设计方面采取设施 22 3 2火灾爆炸事故蔓延扩散的限制措施 1 厂址选择 技术经济和安全综合考虑 1 要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避开断层 塌方 洪水地域 2 要靠近水源 有利交通 3 良好的气象条件 4 生产过程中有易燃 有毒 粉尘 噪声的企业不应选在居民集中的地方 5 有利于厂际合作 避开重点文物保护区 航空站 积雪危险区 6 发展用地及必要的安全距离 3 2 1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23 3 2 1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2 总平面布置1 按使用功能 合理分区布置 1 生产车间及生产工艺装置区 2 原料及成品储放区 含储罐区 气柜等 3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区 4 工厂管理区 5 生活区 24 3 2 1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2 总平面布置2 分区布置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1 生产车间及生产工艺装置区应充分满足工艺流程和设备运转的要求 2 原料及成品储放区 在配置规划时应注意避免各种装置之间的原料 中间品和制成品之间的交叉运输 且应规划成最短的运输路线 3 辅助及公用工程区 在配置时离生产区和罐区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锅炉设备 总配变电所等 要设置在处理可燃流体设备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向 25 3 2 1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2 总平面布置2 分区布置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4 工厂管理区及生活区 布置时不要通过危险区 应坐落在厂前区靠正门的地方 最好设在厂外 5 其他 为防止可燃有毒气体的弥漫 并迅速排除 厂区的长轴与主导风向最好垂直或不小于45 交角 可利用穿堂风 加速气流扩散 3 厂内交通路线的规划工厂 仓库应设消防车道 厂内道路尽可能作环形布置等 26 3 2 1厂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 3 防火间距防火间距 一般指两建筑之间的水平距离 在此距离之间不得再建任何建筑物和堆放危险品 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各种不同装置 设施 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均有明确规定 总平面布置设计时 都应遵照执行 27 3 2 2从建筑设计方面采取限制措施 1 生产及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生产或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 乙 丙 丁 戊五类 具体分类要求见表3 17和表3 18 28 3 2 2从建筑设计方面采取限制措施 2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4个耐火等级建筑材料 耐火极限 按规定的升温曲线 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试验 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构件失去支持能力或发生穿透裂缝 或背火一面温度升到220 时止 这段时间 称为耐火极限 用小时表示 非燃烧材料 难燃材料 燃烧体 29 3 2 2从建筑设计方面采取限制措施 30 3 2 2从建筑设计方面采取限制措施 4 厂房建筑的防爆设计1 合理布置有爆炸危险的厂房 1 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 2 有爆炸危险的生产不应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 敞开式或半敞开式建筑的厂房 自然通风良好 能有效地排除形成爆炸的条件 4 有爆炸危险厂房的平面配置2 采用耐爆结构 31 3 2 2从建筑设计方面采取限制措施 4 厂房建筑的防爆设计3 设置必要的泄压面积 我国现行规范参照 爆炸泄漏指南 NFPA68的相关规定和国内有关单位的有关研究实验结果 对有爆炸危险的甲 乙类厂房其泄压面积 可按式 3 8 计算 A 10CV2 3 3 8 式中 A 泄压面积 m2 V 厂房容积 m3 C 厂房容积为1000m3时的泄压比 可按表3 25选用 32 3 2 2从建筑设计方面采取限制措施 4 厂房建筑的防爆设计4 设置防爆墙 防爆门 防爆窗 5 不发火地面 6 露天生产场所内建筑物的防爆 1 保持室内正压 2 开设双门斗 3 设耐爆固定窗 4 采用耐爆结构 5 室内地面应高出露天生产界区地面 6 管道管沟的密封 33 3 2 2从建筑设计方面采取限制措施 4 厂房建筑的防爆设计7 排水管网的防爆 8 安全疏散设施及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设施包括安全出口 即疏散门 过道 楼梯 事故照明和排烟设施等 关于安全疏散设施的设计标准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中都有明确规定 指厂房最远工作地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的距离 34 3 3消防设施 3 3 1火灾的分类3 3 2灭火的基本方法3 3 3灭火物质及其选用3 3 4灭火装置3 3 5消防用水及设施3 3 6消防站 35 3 3 1火灾的分类 GB4968 85 火灾分类 中 将火灾分成4类 A类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 固体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 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 棉 毛 麻 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 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 柴油 原油 醇类 沥青 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 气体火灾 如煤气 天然气 甲烧 乙烧 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 金属火灾 如钾 钠 钛 铁 铝镁合金等火灾 36 3 3 2灭火的基本方法 37 3 3 3灭火物质及其选用 1 水与水蒸气水适用于扑救大面积火灾 水蒸气的灭火作用是使火场氧含量减少 以阻止燃烧 并能造成汽幕使火焰与空气隔开 油和气体着火都可使用水蒸气扑灭 特别对扑灭气体着火效果很好 38 3 3 3灭火物质及其选用 在用水灭火时要注意如下物质不能用水扑救 1 遇水燃烧物品不能用水扑救 如金属铺 梆 电石 三丁基棚等火灾 只能用干沙土扑救 2 比水轻的非水溶性可燃 易燃液体的火灾 原则上不用水扑救 最好用泡沫 二氧化碳 干粉 1211等扑救 但数量少时可用雾状水扑救 3 对储存硫酸 硝酸等场所 如遇加压水流会沸腾飞溅 故宜用干沙土 二氧化碳扑救 4 未切断电源的电气火灾 不能用直流水扑救 5 高温设备 高温铁水不能用水扑救 因有可能引起设备破裂 铁水飞溅 可用水蒸气扑救 39 3 3 3灭火物质及其选用 2 泡沫灭火剂灭火主要原理是产生大量泡沫 黏附在燃烧物表面 使其与空气隔绝 按生成泡沫的机理可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泡沫灭火剂两类 40 3 3 3灭火物质及其选用 3 惰性气体灭火剂 CO2CO2可以扑救易燃液体 可燃液体和一般固体物质火灾 由于其不导电性 不污损设备 因此可用于扑救电气 精密仪器以及贵重生产设备的火灾 在用CO2扑救时 要注意CO2能使人窒息 41 3 3 3灭火物质及其选用 4 化学液体灭火剂 卤代烷类灭火机理 卤代统是借在高温中分解产生的活性游离基Br Cl等参与物质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消除维持燃烧所必须的活性游离基H 和 OH等 从而使燃烧过程中的化学连锁反应的链传递中断而灭火 灭火过程中要产生Cl 1 破坏大气臭氧层 哈龙代用品 42 3 3 3灭火物质及其选用 5 干粉灭火剂主要成分 碳酸氢盐和磷酸氢盐原理 干粉在CO2或氮气的压力推动下 以粉雾状喷出 受高温后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吸热 产生水蒸气 二氧化碳 起到一定的冷却和稀释作用 同时干粉颗粒对燃烧时的活性基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