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1页
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2页
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3页
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4页
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惠东县松坑石灰石矿水泥用石灰岩资源/储量地质简测报告广东省惠东县松坑矿区建筑石料用(粉料)石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惠东县凯泽石料有限公司二O一O年三月 4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九三八队 广东省惠东县松坑矿区建筑石料用(粉料)石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广东省惠东县松坑矿区建筑石料用(粉料)石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项 目 负 责:覃 忠 报 告 编 写:覃 忠胡孝奎刘利琴 审 核:黄琼芳 技术负责人:黄琼芳 队 长:冯 全 勘 查 单 位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938队报告编写单位: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938队报告提交单位:惠东县凯泽石料有限公司提交报告时间:2010年3月目 录第1章 概述11.1 工作目的和任务11.2工作区交通地理位置1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11.4前人地质工作及开采情况41.5本次工作及主要地质成果4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简述及矿区地质特征52.1区域地质概况52.1.1地层52.1.2构造52.1.3岩浆岩72.2矿区地质72.2.1地层72.2.2构造82.2.3岩浆岩82.2.4矿床地质特征82.2.4.1矿体产出位置、形态、产状及规模82.2.4.2矿石矿物组合92.2.4.3矿石化学化学成份92.2.4.4矿石放射性含量92.2.4.5矿石质量92.2.4.6矿床的成因9第3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93.1石灰岩粉料的生产工艺流程103.2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评价10第4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14.1 自然地理条件114.1.1气象水文特征114.1.1.1气象特征114.1.1.2水文特征114.1.2地形地貌特征114.2 水文地质条件124.2.1含(隔)水层特征及对矿床开采的影响124.2.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变化特征134.2.3矿区供水条件134.2.4矿床充水条件及矿坑涌水量预测134.3工程地质条件154.3.1工程地质层位划分及其工程地质特征154.3.2不良工程地质问题164.4 环境地质条件164.4.1地震烈度164.4.2矿区环境地质问题174.4.3放射性检测174.4.4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174.5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小结174.5.1 结论174.5.2 建议18第5章 地质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195.1勘查工作方法195.2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195.3采场检查、图切剖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195.4采样及化验工作205.5工程揭露及编录205.5.1工程揭露205.5.2地质编录205.6测量工作215.6.1测区概况215.6.2主要作业依据215.6.3 控制测量225.6.4 1:1000地形测量23第6章 资源储量估算236.1工业指标236.2估算范围、对象246.3估算方法选择依据246.4估算参数确定246.5矿体圈定原则256.6采空区边界圈定256.7块段划分256.8资源储量类型确定256.9资源储量估算结果256.10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28第7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287.1矿产资源的利用状况287.2矿床的开发利用性能287.3矿山的建设条件297.4经济意义评价297.5矿床开发利用综合评价29第8章 结语30附图目次图号顺序号图 名比例尺11惠东县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矿地形地质图1:500022-7惠东县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矿剖面图1:50038惠东县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矿储量估算剖面图1:100049-11惠东县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矿水文用图(3幅)1:50001:250512-28惠东县松坑矿区建筑用石灰岩矿钻孔柱状图(17幅)1:200附件目次顺序号附 件 名 称页数1检验报告(放射性)12岩石抗压强度实验报告13检测报告(小体积质量、白度、化学分析、水样分析 )3 31 第1章 概述1.1 工作目的和任务惠东县凯泽石料有限公司因办理采矿权变更、延续手续,特委托我队大致查明工作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基本地质特征,大致查明石灰岩矿体的空间分布、规模、厚度、产状、矿石质量以及开采地质条件,核实已消耗资源情况,为采矿权变更、延续手续以及石料的开采提供依据。1.2工作区交通地理位置矿区位于惠东县城北东60方位,直距约33.0km,在松坑镇北面1.5km,河北村石背岭中。变更前矿区范围地理拐点坐标(北京54坐标系): X=2566156.127,Y=38593284.362; X=2566251.128,Y=38593441.362; X=2566444.127,Y=38593352.361; X=2566815.127,Y=38593207.360; X=2566791.127,Y=38593111.360; X=2566404.127,Y=38593187.361;面积约0.0948km2。变更后矿区范围地理拐点坐标(西安80坐标系): X=2566318.5749,Y=38593133.0862; X=2566346.2694,Y=38593160.3155; X=2566307.4394,Y=38593338.6799; X=2566037.2765,Y=38593489.8667; X=2565964.3381,Y=38593345.0381;X=2566217.3037, Y=38593157.5699。面积约0.0684km2,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440,北纬231136,矿区位于松坑镇北面,有简易公路通至松坑,松坑有县道通至惠东县城,交通便利(见交通位置图)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工作区地处低山丘陵地带,位于石壁牙南侧山坡,区内最高标高240.31m,最低标高(老采坑地步)170m.05m,地表绝大部份被洪冲积、残坡积土覆盖,植被较发育。矿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受海洋季风的影响,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夏季湿热,多台风暴雨,冬季干燥,有冷空气侵袭,多年平均气温21.9C,最高气温38.3C,最低气温0.1C,偶有霜冻,结冰现象。多年平均降雨量1991mm,雨季为4-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8%左右,蒸发量平均1697mm,相对湿度达82%,年日照时数为1900小时左右,日照率43%。多年平均风速2.1m/s,最大风速33-38m/s,根据多年统计资料,平均每年有34松坑矿区次710级台风侵袭本地区,最多的年份有5次。本区地震基本裂度为度区,未见有危害性的滑坡、泥石流现象。当地属经济较落后地区,经济类型以农业经济为主,电力资源丰富,水源较充足,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有松坑黄泥塘铁矿等。1.4前人地质工作及开采情况矿区以往没有做过系统的地质工作,矿区仅有1:200000区调资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地方曾开采石灰岩用作建筑石料及烧制石灰,并留下2个露天采坑,采坑最大宽度95米,平均深45米。近年,有个体经营者施工部分钻探工程并登记采矿权,但由于其他原因没有进入实质性开采,也没有形成地质报告及留下地质资料。1.5本次工作及主要地质成果在2009年12月3日接受凯泽石料有限公司委托后,我队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矿区开展了勘查工作,并于2010年1月30日完成全部工作并提交资源储量报告,本次工作采用路线穿越追索观察、矿体露头及采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工作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同时调查收集当地同类矿石的生产加工资料进行了类比研究,具体工作量如表1。 表1工作项目计算单位工作量一、地质测量(专项)1、水文地质剖面1条km1.312、图切剖面6条km1.218二、岩矿实验一般岩矿分析1、岩矿鉴定个52、化学分析个123、水样分析个44、放射性样分析个15、物性测定(白度)个1556、抗压强度试验样个67、小体重测定个6三、钻探 地质岩芯钻探m683.22m(6孔)收集利用老资料m883.71(11孔)通过上述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地质成果1、大致查清松坑矿区建筑石料用石灰岩地质特征,初步评价了面积约0.1km2范围内石灰岩矿体的厚度、品位(白度)、矿石量、估算资源/储量110米以上块段:(332)为6024kt,平均白度87.65%。(333)为8210kt,平均白度87.65%。2、检测到一条走向北西南东的断层F1,走向约165,倾向北东,倾角6580。3、大致查明了石灰岩开采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特征。4、圈出矿体开采范围,为矿山总体规划和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地质依据。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简述及矿区地质特征2.1区域地质概况矿区位于永梅惠阳坳陷带中段,华阳北东向断裂带北西侧,羊草岗花岗岩体北缘接触带。2.1.1地层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中统桂头组(D2g)、上统天子岭组(D3t)、帽子峰组(D3m)、石炭系下统大塘阶(C1dc)、中上统壶天群(C2+3ht)、三迭系上统大顶组(T3d)、小坪组(T3xp)、和第四系全新统(Qh)。2.1.2构造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中、东部发育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倾角25-55。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三组,北东向断裂矿区区域地质图主要为华阳断裂,由多条压性及张性断裂组成。北西向断裂主要有松坑断裂、桃子窝断裂等,为压性断裂。近东西向断裂,仅见一条,分布于南部的将军帽岩体北面,为压性断裂。、断裂:矿区内中部存在1条北西南东走向的断裂F1,实测产状: 7575,断裂带宽度大于30m,断裂带岩性为蚀变砂岩绢英千糜岩。2.1.3岩浆岩岩浆岩:区内广泛分布燕山三期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羊草岗岩体是离矿区较近的岩浆岩岩体。此外,区内还零散分布有燕山四期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大部分呈岩株或岩脉形式侵入燕山三期花岗岩中,小部分侵入于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中。2.2矿区地质2.2.1地层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三叠系上统大项组(T3d)及第四系地层:1、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石灰岩本层为本区的主要矿层,分布于矿区中部,地表出露宽度100-300m。呈 325方向展布,倾向北东,倾角35。北东以F1为界,大部为第四系掩盖,仅在矿区中部老采坑有分布,但为水淹没,属以石灰岩为主的浅海相碳酸盐建造,由于变质作用,部分石灰岩已变为大理岩,岩性以白色、浅灰白色、暗灰色石灰岩为主,夹大理岩化灰岩和少量大理岩,呈巨厚层状,中粗粒或不规则粒状变晶结构,层状构造,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90%)、白云石(8%)及绢云母、粘土矿物(2%)组成。方解石呈等轴镶嵌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粒径0.13mm,多以0.20.3mm为主。白云石呈半自形粒状,粒径大小与方解石相近。石英呈粒状,分散分布于方解石粒间,粒径0.050.15mm。绢云母、粘土矿物呈微细片状,粒状分散分布于方解石粒间。2、三叠系上统大项组(T3d)砂岩分布于矿区北东部,南西以F1为界,地表出露宽度150m。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走向约325,倾向北东,倾角56。3、第四系(Q)洪冲积层,残破积层 分布于矿区西南低洼地区,主要由粉砂质粘土、砂卵砾石组成,根据钻探揭露厚8.8535.65m。2.2.2构造区内主要的构造有:1、褶皱构造 受区域构造控制,本区的褶皱构造表现为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2、F1断层:走向北西南东,走向约165,倾向北东,倾角6580,横穿矿区,并使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石灰岩和三叠系上统大项组(T3d)砂岩呈断层接触。3、节理根据地质简测及钻探可知,节理主要类型为有三组:第一组,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60;第二组,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80;另一组倾角30,走向倾向不明。2.2.3岩浆岩矿区以北、以南均有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出露,浅肉红色,中粒结构,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石英,钠长石,斜长石以及黑云母。石英含量90%95%,不等粒,粒径约0.020.5mm。2.2.4矿床地质特征2.2.4.1矿体产出位置、形态、产状及规模矿区内只有一个矿体,矿体产于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晶粒石灰岩中,根据钻探结果,矿体呈北西南东展布,层状产出,倾向北东,倾角35,宽约100300米,长度已控制342米,垂直厚度大于100米。矿体地表为洪冲积层、残破积层覆盖,覆盖厚度535.65m。矿体以灰浅灰色石灰岩为主,次有浅灰白色大理岩化石灰岩,硅灰石化石灰岩、局部夹大理岩,北侧(顶板)围岩为三叠上统大顶组砂岩,与矿体界线较为清晰,一般以F1断层面为界;南侧为壶天群灰岩延伸至矿区外(矿区内未见底板)。2.2.4.2矿石矿物组合矿石为石灰岩,呈白色,灰白色,不等粒变晶结构,厚层块状。矿石自然类型为灰白色晶粒石灰岩。矿石矿物成分简单,主要由方解石组成(75%90%),少量白云石(5%10%和少量泥质(5%15%),局部滑石化,未见有石英(或燧石)及硫化物矿物;方解石呈自形半自形晶,粒径0.052mm,少量达2mm以上。2.2.4.3矿石化学化学成份矿石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为:CaO(39.24%54.96%)、MgO(0.70%15.25%)、SiO2(0.484%2.95%),矿石白度(59.8%90.4%);平均值分别为CaO50.97%、MgO3.76%、SiO21.63%,白度87.65%。2.2.4.4矿石放射性含量在钻孔内采取岩样送国土资源部放射性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检测,分析结果(见附件),IRa=0.079,Ir=0.060,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要求,其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2.2.4.5矿石质量根据野外观察测量,矿石多组节理发育,有不同程度的蚀变,且晶粒粗细不一,估测开采饰面石料荒料率约20%,成材率低,故矿石不宜作为饰面石材开采。据邻近矿区同类矿石的生产加工经验,矿石适合建筑用石料(粉料),工业类型属建筑用石料(粉料)石灰岩。2.2.4.6矿床的成因本区石灰岩矿体呈层状分布,矿床的成因类型属海相沉积岩矿床,受后期热液改造形成少量大理岩化石灰岩。第3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石灰岩大多用于生产水泥、石灰、建筑用石料(粉料)等,如今,惠州到惠东段,正大兴土木,石灰岩的加工有较好的前景。以下着重介绍石灰岩粉料的加工工艺。3.1石灰岩粉料的生产工艺流程目前粤东地区以石灰岩为原料生产石灰岩粉料一般采用干法加工工艺。其生产工艺一般为:原矿石经粗碎后水洗风干,再中碎、细磨至空气分级制成微细超细石灰岩粉,设备主要有雷蒙机、高速机械冲击粉碎机、旋磨机等,生产流程见图3。上述生产流程获得石灰岩粉料的产率为80左右(相对于原矿石)。3.2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评价据一些石灰岩粉厂的生产经验,以石灰岩矿加工磨制石灰岩钙粉的工艺流程简单,产品产出率较高,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良好。本区矿石类型及矿石质量较好,可认为松坑石灰岩矿用于磨制石灰岩粉料的加工技术性能良好。原矿粗碎水洗风干中碎细磨600目以上微细石灰岩粉料1200目以上超细石灰岩粉料颚式破碎机超细环辊机5R雷蒙机4R雷蒙机图3 微细超细石灰岩粉料生产工艺流程图第4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4.1 自然地理条件4.1.1气象水文特征4.1.1.1气象特征本区属来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气候温和,无霜冻或短期霜冻。雨量充沛,且多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78%),经多年统计年最大降雨量为2376mm;最小为146.4mm,多年平均降雨量1991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697mm,年平均气温21.9,一月份平均气温14,七月份平均气温28,极端日最高温度38.3,最低温度0.1,年平均霜冻2次,相对湿度82%。风向具明显的季节性,春夏、秋初多吹东南风,秋末和冬季多吹西北风。每年有34次7-10级台风侵袭。4.1.1.2水文特征矿区面积小,区内有一间歇性冲沟外,在矿区西南面有一条三坑河,为常年性小沟,小沟长约500m,流量5.1l/s,流向由西北向东南,流经矿区西南面而后经松坑圩流入松坑河,最后至多祝后注入西枝江河。区内地表水来源是接受汇水面积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每年的5-9月份为洪水期,11月至来年的1月份为枯水期,其它月份为平水期。其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pH值7.3度,总矿化度38.20。水质透明、无色、无味、属级地表水。区内还有两个露天的老采坑,形状为椭圆形和不规则多边形。储水量分别为5500 m3和15000m3。4.1.2地形地貌特征矿区地形比较简单,北东高南西低。矿区仅北东面小部分地段为三迭上统组成的丘陵山坡地,地形坡度较缓,地形坡度为10-30,山体走向北西,中部及西南部低为第四系冲洪积的山间河谷盆地。附近最高地形石壁牙海拔标高501.0 m,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209.5m。相对高差291.5m。矿区植被不发育,坡面地面均长杂草。地形地貌有利于地表水径流和排泄。4.2 水文地质条件4.2.1含(隔)水层特征及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三迭系上统大顶组(T3d),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以及第四系冲洪积层(Q)。根据矿区的岩土层(体)的不同富水性和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水力性质,将矿区含(隔)水层分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上三迭统大项组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等为相对隔水层、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石灰岩岩溶溶洞裂隙含水层和断裂构造脉状水,分述如下: 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此层主要分布于矿区除北东角山坡地外的大部分地段。厚度535.65m,平均厚度15.87m。主要岩性为砂、卵、砾石夹粘土,分选性差,透水性强、富水性中等,空间分布较连续。动态变化随季节性变化较大。水质类型为HCO3MgCa型水,pH值为67.85。此层直接覆盖在矿体之上与矿体裂隙含水层有水力联系,对矿床开采有直接影响。2、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石灰岩、大理岩岩溶溶洞裂隙含水层此层广泛分布于第四系下伏,底部及其四周与F1断裂接触,属隐伏石灰岩岩溶含水层。岩性为灰色石灰岩、白色及灰白色的大理岩化灰岩、局部白云质大理岩,石灰岩岩溶裂隙、溶蚀现象、溶洞等较发育,而在构造带和不同岩性接触带中也有发育,据统计揭露到石灰岩的钻孔共17个,钻孔为不完全揭露。在ZK9-5、ZK7、ZK39钻孔见有溶洞,溶洞可见率17.65%,共见溶洞3个,半充填至无充填。溶洞发育带主要分布在标高102.04208.4m。而深部溶蚀减弱以至消失。裂隙仅断续可见3045一组、7080两组,裂面闭合状。由于本次抽水试验钻孔选择在岩溶极不发育的钻孔,其涌水量为30m3/d,单位涌水量为0.0058L/sm,不能代表矿区内灰岩的富水性。表4-1 溶洞统计表孔号标高(m)洞高(m)性质岩心情况备注ZK9-5126.9-132.855.95溶洞不完整ZK7205.96-207.261.3溶洞不完整ZK39192.5-194.01.5溶洞不完整3、上三迭统大项组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等为相对隔水层。此层主要分布于矿区北东部。地表及浅部岩石均已风化,呈粘土和粉质粘土,透水性差、富水性弱。中深部岩石裂隙较发育但多被石英脉充填,几乎不含水。泉水稀疏出露,水量随季节性变化大,每年旱季泉水干枯。4、断裂构造脉状水区内主要断层有一条北西南东走向的断层F1,产状为7575,断裂带宽度大于30m。断层在矿区东北部通过,透水性好、富水性强,延伸较长,与矿体直接接触,水力联系密切,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大。4.2.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变化特征地下水的补给来源靠大气降水、河流和老采坑坑水的渗入,地下水位与大气降水变化曲线形态一致,雨季渗入补给量大,地下水位上升。旱季降雨量小,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渗入补给小,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变化幅度0.55.10m。地下水以沼泽地及泉水形式排泄补给地表水,使矿区主要冲沟常年流水。石灰岩是隐伏型的岩溶含水层,分布于矿区大部分地段,地形低洼,有利于接受区内其它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沿三坑河及其两岸局部第四系松散层堆积物较厚,砂石分选性孔隙性较好,透水性较强。为地表水渗入和补给,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天然状态下,岩溶地下水主要接受地表水通过第四系地层孔隙渗透补给,补给源充足。矿区钻孔水位,从矿区北西往矿区南东方向倾,其天然径流排泄方向由北西向南东方向运动,通过含水层或天然露头泉排泄,补给排泄条件良好。4.2.3矿区供水条件流经矿区西南面的三坑河,属常年性溪水,流量5.1L/s,根据取得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分析结果见sh1、sh2、sh3水质分析报告),水质良好,有害元素含量均未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可考虑作为未来矿区的生产、生活用水。但在选用此水源时,应对其进行流量的长期观测和水质细菌分析,以确保水源水在枯水期能保证供水。4.2.4矿床充水条件及矿坑涌水量预测1、开采方式根据矿床的埋藏特征和业主的要求,未来矿床的开采方式将采用凹陷式露天开采。2、矿坑充水水源根据本区未来开采的开采方式和矿床水文地水文地质特征,矿坑的主要充水水源有:岩溶承压水;大气降水。第四系孔隙水、断裂构造脉状水和地表水(三坑河)都是岩溶承压水的补给来源。3、矿坑涌水量预测矿床未来开采方式为凹陷式露天开采,矿床充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矿体灰岩本身的岩溶裂隙水。所以矿坑涌水量(Q)应由矿坑地下水(A)和大气降水(B)组成。即:QAB(1)岩溶裂隙水涌水量(A)预测由于本次勘查抽水试验钻孔的涌水量未能代表矿区灰岩的真正富水性,所以利用同一矿山的开采涌水量进行水文地质比拟法计算,预测不同开采中段的矿坑涌水量,这种方法在本矿区预测计算是比较实际可行准确的。预测成果见表5-2。根据本矿区老采坑多年的抽水情况,进行预测矿坑涌水量。矿山现在开采水平高程是+170m,老采场面积约为12815m2,水位降深45m,旱季和雨季的坑道排水量分别为1024m3/d、3028m3/d;设计最终开采水平高程为110m,开采矿床面积约为68400m2。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预测矿床终采时的矿坑涌水量。选择计算公式式中:Q1设计矿坑涌水量(m3/d);Q0现在矿山涌水量(m3/d);F1设计矿坑开采面积(m2);F0现在矿山开采面积(m2);S1设计矿坑水位降深(m);S0现在矿山水位降深(m);计算参数和计算结果见表5-2。因岩溶发育的极其复杂性,矿坑涌水量的大小不但取决于矿坑所直接揭露到岩溶洞穴、岩溶裂隙的大小、连通性,还取决于这些岩溶洞隙和邻近地表、地下含水体的储水量,还与区域地下水的动力补给量有密切关系。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表4-2 水文地质比拟法计算成果表计算开采深度(m)实测坑道涌水量Q0(m3/d)实测矿坑面积F0()实测水位降深S0(m)实测单位涌水量q。(m3/dm2)预测矿坑面积F1()预测矿坑水位降深S1(m)计算结果Q1(m3/d)丰水期枯水期丰水期枯水期丰水期枯水期453001009378450.000710.0002468400452185738.7757536421231.21001004856.41641.6(2)短历时各时段矿坑最大积水量(B)估算根据淡水约场水文观测站的资料表明,本区短历时降雨量甚大,假如采场周边设有排水设施、并确保采场外的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不汇入采坑,便能大致算出矿的短历时各时段的最大矿坑积水量。采坑面积按矿区面积0.0684km2计算.,计算结果见表5-3。表4-3 短历时各时段矿坑最大积水量(B)估算表时段30分钟60分钟180分钟360分钟720分钟降雨量(mm)64.478130163208采坑面积(m2)68400积水量(m3)4404.965335.2889211149.214227.2排水量(m3/min)146.8388.9249.430.9719.76(3)矿山可以根据上面估算的地下水水量和大气降水量,进行配备合理的排水设施。综合上述,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类型,即第三类第二亚类直接充水矿床第二型。4.3工程地质条件4.3.1工程地质层位划分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矿区内岩土层主要有第四系冲洪积层、第四系残坡积层和石炭系中上统基岩,其工程地质岩性,组合比较简单。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岩石的完整性、稳定性及其成因,将矿区内的岩土层划分为:第四系冲洪积层、第四系残坡积层和中微风化层三个工程地质层位,由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冲洪积层矿区ZK1ZK6、ZK9、ZK9-1ZK9-5、SWK号孔分布,层顶标高210.99225.56m,层厚535.65m,平均厚15.76m,由砂、卵、砾石组成,中密密实状。此层层位稳定,厚度较大,工程地质性能较差,是矿区未来开采的开挖对象,因此此层也是未来开采后形成的人工边坡,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大。2、第四系残坡积层仅ZK7、ZK8二个钻孔揭露,层顶标高227.75227.76m,层厚14.519.00m,平均16.75m,由褐黄色粘土夹少量碎石组成。此层局部分布,层位稳定,结构疏松,强度稍低,扰动后稳定性较差。是矿区未来开采的开挖对象,因此此层也是未来开采后形成的人工边坡,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大。3、中微风化石灰岩层隐伏于第四系残积、冲洪积层之下,为石灰岩,也是未来开采的矿体。不规则粒状变晶结构,镶嵌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短长柱状,裂隙不发育,矿体分布地段,局部溶洞较发育。测得抗压强度为41.099.20MPa中微风化层,层位稳定,厚度大,抗压强度大。4.3.2不良工程地质问题1、由于矿区第四系冲洪积和残坡积层较发育,厚度较大,稳定性差,露天开采时,如不按规定放坡,容易使岩体失稳,发生滑坡或崩塌。建议边坡角45,高陡边坡应采取工程治理。2、矿区内的矿体和围岩均为石灰岩,局部溶洞发育,开采时易引起突水突泥。建议开采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挖”的探采原则,充分利用水平钻孔超前探明岩溶水和裂隙含水情况,以起到预防矿坑突水和先期疏干作用。综上所述:矿区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属第四类中等型矿床。4.4 环境地质条件4.4.1地震烈度矿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带。根据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矿区为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在矿床开采建设中要求提高12度设防。据我省历史地震记录,如以广州为中心300km,范围内震级s级地震,自1372年以来共发生40多次,但地震中心没有一次发生在惠东县(距广州160公里)所辖地区。我省地震部门目前所划分的广东省10个潜在震源范围也未列入惠州和惠东县地区。4.4.2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矿区无热害、气害和放射性异常,地表水质良好,依据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判定,目前矿区内之地表溪沟水质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均达到类标准。对附近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无影响。 4.4.3放射性检测在钻孔内采取岩样送至国土资源部放射性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检测,分析结果(见附件),IRa=0.079,Ir=0.060,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要求。4.4.4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矿山采矿不会对周边的水体及空气产生污染。但由于采矿形成的弃土或废渣堆放后易造成水土流失。因矿坑排水,造成局部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露天开采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易引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综上所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为中等类型。4.5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小结4.5.1 结论一、矿体埋藏在侵蚀基准面以下。地表水三坑河流量小,但直接流经矿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较好,地下水补给条件好。矿体和围岩构成同一含水层,但富水性较好,均一性较差,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以溶洞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类型,即第三类第二亚类直接充水矿床第二型。二、矿区内构造断裂不太发育,矿体围岩多为中风化和微风化岩,裂隙不很发育,岩石较完整坚硬,抗压强度一般,工程地质性能好。但由于矿体和围岩都是灰岩,局部发育大小不一的溶洞,有的溶洞半充填,所以,矿山在坑道施工时仅需注意突水突泥以及边坡的不稳定性。综上所述:矿区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属第四类中等型矿床。三、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矿区无热害、气害和放射性异常,地表水质良好。采矿活动过程中排放的废渣和矿坑水,对附近环境和水体影响较小。但由于露天开采,未来开采时会引起局部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易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综上所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为中等类型。四、综上所述: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的综合类型为4型,即开采技术条件中等,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为主的矿床。4.5.2 建议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放坡,建设边坡角45,同时,要注意剥土的堆放,并采取挡土措施,以免在降雨的冲刷下,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引起下游河道淤积,河水泛滥,毁坏农田和掩埋农作物等灾害。二、建议进一步进行勘查,查清灰岩溶洞的富水性;查明F1断裂的富水性及工程地质特征。三、建议对流经矿区的三坑河进行河底改造,河底改造方法可以用混凝土造底等方法,主要是要达到减少河流水对第四系含水层的补给的目的四、本矿区的主要含水层岩性是石灰岩,属碳酸盐岩类岩石,溶洞很发育,预测矿山开采时矿坑涌水量大。而且由于岩溶发育的极其复杂性和隐蔽性,难以进行地下水动力学分析。矿坑涌水量的大小不但取决于矿坑所直接揭露到岩溶洞穴、岩溶裂隙的大小、连通性,还取决于这些岩溶洞隙和邻近地表、地下含水体的储水量,还与区域地下水的动力补给量有密切关系,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止矿坑突水造成淹井停产等重大井下安全事故。建议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挖”的探采原则,充分利用水平钻孔超前探明岩溶水和裂隙含水情况,以起到预防矿坑突水和先期疏干作用。同时建立健全的井下生产安全制度,及时全面掌握井下各种异常情况。建立突水事故应急系统,应根据矿坑的最大涌水量在矿坑内规划设计能满足要求的大型水仓,并有预备的抽水设备,以防止涌水量突然增大,造成淹井。五、矿山业主和设计部门,对矿山可能引发或遭受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应进行专项调查,提出防治措施,并落实到设计和生产中。第5章 地质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5.1勘查工作方法矿区岩矿石大多为浮土覆盖,构造条件较为中等,石灰岩夹大理岩层状产出,延伸及产状稳定,矿区勘查类型中等。本次工作采用矿体露头、采场检查及钻探揭露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在全区1/1000比例尺地质简测的基础上,重点对石灰岩矿体进行追索圈定,并通过采场检查及一定间距的钻探工程、图切剖面分析计算,初步查明了灰岩矿石质量及储量。本次工作初步查明了工作区内出露地层、构造、矿体的分布、产状、厚度及矿石质量等特征,同类型矿石生产加工经验类比亦大致查明了矿石技术加工性能,同时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概略调查评价,基本上满足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要求。5.2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地质填图采用1/1000比例尺进行简测,完成对矿区岩层界线的圈定。工作方法为路线穿越追索法,全部地质观察点(包括实测剖面端点等)均采用手持GPS进行定位。观察路线依垂直主体构造线方向布置,间距4080m,另布置地质观察点,基本满足工作程度要求。5.3采场检查、图切剖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矿区原有民间老采场2个,属露天开采,采场最大宽度95m,掘进掌子面平均高度45m。本次检查对采场开采边界进行了圈定,对其中揭露的矿体、围岩及断裂构造的相互产出关系、岩性、产状及矿石质量等进行了野外现场检查。此项工作基本上查明了石灰岩矿体地表浅部附近的赋存条件、厚度及产状特征。本次工作在原采场及附近进行了1/500比例尺的图切剖面分析, 3个剖面基本上控制了剖面附近矿体厚度、产状特征。5.4采样及化验工作采样工作包括岩矿鉴定5个、化学分析12个(含组合样4个)、白度分析155个、抗压强度测试6个、小体积质量测定6个、水样分析4个及放射性检测1个。其中抗压强度及小体积质量测定、放射性检测样品选择有代表性的矿石采集,基本分析样品于各钻孔布置采取,大部分采用连续劈心法采集,少部分钻孔鉴于矿石野外目估白度较为稳定,采用劈心法沿矿体厚度方向相对均匀地间隔布置采集,单样品长度4m。岩矿鉴定由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938队完成;白度分析、抗压强度、水样分析及小体积质量样品的加工、化验及测试工作,由广东省地质局756地质大队实验室依照相关规范标准完成,放射性检测工作由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承当检测。5.5工程揭露及编录5.5.1工程揭露矿区用钻探工程揭露矿体,钻探工程质量按岩心钻探规程执行。1、矿体及其顶底板3 m5 m内的矿心、岩心平均采取率不低于80%;围岩岩心的分层平均采取率不低于65%。穿矿孔径不小于 56 mm。2、认真测量钻孔顶角和方位角、做好孔深校正:孔深验证每钻进100m或遇主矿层、重要标志层、下套管前和终孔时,均用钢卷尺丈量钻具、验证孔深;孔深验证最大允许误差为1/100,超过允许误差时,及时消除。钻孔弯曲度测量采用鲍林柯夫测斜仪,原则上每50m测量一次;钻孔天顶角弯曲度每100m不超过2度,方位角偏离不超过勘探线间距的1/10。见矿点(及厚度大于30 m的矿体出矿点)测量钻孔顶角和方位角。做好原始记录、简易水文观测、静止水位观测、封孔和岩心保管等工作,封孔质量符合规程或设计要求。5.5.2地质编录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先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钻孔编录工作,做到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跟踪指导,确保钻探质量。在编录前,编录人员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 “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中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有关水文观测数据等是否齐全、准确。检查整理岩矿心,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的,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员更正班报表。检查岩矿心标签,确保岩矿心标签的孔深、进尺、岩心长度、回次号等数据准确无误。检查岩矿芯编号及标识是否正确对错误的及时纠正。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编录时,做到按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进行岩矿心分层。准确记录回次数据,填写“钻孔回次记录表”。正确处理残留岩心,计算回次采取率,换层孔深,分层厚度和分层采取率,记录分层数据。在仔细观察岩矿心的基础上进行地质描述,将观察到的岩矿心中的矿层(矿化层)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造部位及分层界线等地质现象、测量的数据等记录到 “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中。岩矿石定名、岩石特征、蚀变特征、矿化特征、次生构造、古生物及遗迹化石等记录描述准确,对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准确测量并记录。及时对钻孔资料整理,对野外记录的数据、素描图数字化,核实各种数据,整理样品、标本,填写送样单。同时编制钻孔柱状图及编制原始地质编录小结并提交了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a)相片记录表、b)钻孔概况表、c)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d)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e)钻孔采样登记表、f) 标本登记表、g)鉴定及测试成果、h)钻孔柱状图、i) 岩矿心相片记录载体、j)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小结、k) 钻孔质量验收报告、l) 孔位坐标定测成果。5.6测量工作5.6.1测区概况测区有村道通松杭圩,可行汽车,测区面积较小,大部处于山坡,相对高差不大;杂树覆盖不强,但测区存在两个采坑,局部杂草较高,地貌隐蔽,测量难度较大。5.6.2主要作业依据、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5.6.3 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是为满足地形测量而布设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根据本测区已有控制点的布设情况,以“石背岭”、“石壁牙N0”、“石人洞N12”(见表5-1)为测量起算点(坐标为80西安坐标系),采用中海达V8 C0RS RTK在矿区引测六个图根控制点(见表5-2)。已知控制点成果表 表5-1点名坐标(西安80坐标系)高程(m)X(m)Y(m)石背岭2566733.37838593615.314282.013石壁牙N02568245.63938593259.770501.040石人洞N122567415.20138596994.410259.025惠东县松坑矿区界址点放样成果表 表5-2惠东县松坑矿区界址点放样成果表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量时间:2009年12月点号设计坐标实测坐标高程(m)X(m)Y(m)S(m)X(m)Y(m)X(m)Y(m)S12566318.586938593133.09522566318.574938593133.0862210.943-0.012-0.0090.012S22566346.282438593160.33652566346.269438593160.3155211.5610.0130.0210.003S32566307.452438593338.68092566307.439438593338.6799243.374-0.0130.010.025S42566037.299538593489.88772566037.276538593489.8667220.0880.0230.0210.013S52565964.349138593345.05312565964.338138593345.0381214.387-0.011-0.0150.021S62566217.319738593157.58792566217.303738593157.5699209.8190.0160.0180.0345.6.4 1:1000地形测量以中海达V8 C0RS RTK为矿区引测的图根点为测站,选用拓普康GTS-102N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野外数据采集每测站的工作顺序为:a、测站点上安置仪器,进行对中,整平。检查对中是否准确,其偏差不大于5mm,否则应重新对中整平。b、选择附近另一控制点作为定向点进行定向,选择第三个控制点进行方向检查,其检查方向偏差不大于2时,进入下一步作业;当测站附近控制点只有一个通视时应对定向点进行距离和高程检查、距离检查较差应不大于7cm,高程检查较差应不大于7cm。量取测站仪器高,量取至厘米。及时输入测站点、定向点、检查点点号。c、当上述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碎部数据采集。碎部数据采集的反光镜高量取至厘米。进行野外碎部数据采集时,于现场及时绘制草图,并及时与施镜者联系确认所测碎部点反光镜高是否变动,并作相应的修改。d、野外碎部数据采集,对次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