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ppt_第1页
《论语十则》.ppt_第2页
《论语十则》.ppt_第3页
《论语十则》.ppt_第4页
《论语十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1 理解各则语录 2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学习重点 读懂 论语 十则 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 学习难点 读懂 论语 十则 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深入感受 论语 精髓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 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创始人 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551年 生有异质 学无常师 尝问礼于老子 学乐于苌弘 学琴于师襄 聚徒讲学 五十岁摄鲁国相事 其后不用 遂周游列国 六十八岁返鲁 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 公元前479年 年七十三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誉为 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 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 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是一位旷世奇才 虽然一生颠沛游离 命运坎坷 但他所创建的儒家思想 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他在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扬 仁 的学说 提出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以实现 博施于民 而能济众 为最高境界 所宣扬的 忠孝礼仪 的儒家思想 在漫长的封建王朝中起着主导地位 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为 圣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广收门徒 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 据说有3000弟子 其中优秀的有72人 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他曾周游列国 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 致力于教育 整理 诗 书 等古代典籍 删修 春秋 其弟子和再传弟子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 论语 中 论语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 对话体 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 治学态度 处世方法 一个章子怡 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 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 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曾经在探讨如何 贩卖 中国文化时 语出惊人 引起了轩然大波 孔子pk章子怡到底谁才能代表中国文化呢 观点 推崇章子怡为中国文化代言人 美女做形象代言 天经地义 章子怡已经连续两年入选 全球最美丽的50人 之一 可见她的美已经是中西通杀 理由 西方人最关注的中国人舍她其谁 胡锦涛主席访美 章子怡受邀参加美国白宫组织的欢迎仪式 受到了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 她还名列十大好莱坞新势力人物 理由 虽然孔子的学说不会过时 孔子的精神不会过时 但是新时代新篇章 代言人也要能代表中国的的时代特征 理由 网友 这种观点确实太可笑 孔子所创造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 孔子这一形象本身就是中国文化 孔子只有一个 章子怡却可以有千万个 孔子可以流传几千年 章子怡能吗 声音 这种观点确实太可笑了 现在我每晚都看青歌赛 对歌手的文化素质考试中还经常出现 论语 的知识 这说明无论你歌唱得再好 如果没有文化底蕴根本不行 如果章子怡能和孔子相提并论 为啥不出有关章子怡的题 声音 专家 这种观点纯属无稽之谈 从最早穿红肚兜亮相国际舞台到穿阿玛尼礼服 满口英语出席奥斯卡 章子怡日益被国外观众接受 但她这一形象本身所蕴涵的中国文化元素却越来越少 她在 卧虎藏龙 中扮演的玉娇龙代表的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审美取向 这一形象在中国国内很难引起共鸣 她不像 大长今 真正展示的是韩国国粹的东西 包括宫廷文化 美食 医疗 因此 认为章子怡比孔子更能传播中国文化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 声音 声音 从社会的长远来看 孔子的影响要远远高于张子怡 更能代表中国 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而章子怡只不过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一个结合点而已 韩国人拿祭孔大典申遗 在韩国首都首尔 传统舞蹈剧团在纪念孔子的活动中表演 根据韩国的消息 韩国人已经在准备拿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下一步就是把孔子彻彻底底的变成韩国人了 中国的论坛上却还在为应不应该祭孔吵个不停 很多人对孔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只要你仔细研究一下韩国人祭孔的资料 就会发现他们一直在强调正宗 看过韩国人的祭孔视频 再来对照中国的祭孔视频 大部分人都会得出韩国人的典礼好像更正统 更高尚的感觉 韩国人的祭孔好像总和中国的对着干 你们穿满清的长袍马褂 我就穿正统的汉服 你们的仪式变来变去没有定式 我们却遵循的是古礼一成不变 你们在文革中将孔子批倒批臭 我们却尊孔几百年不变 你们的祭孔大典往往是政府主导活动 我们的祭孔却是二百多所乡校同时进行的全国性活动 篡改历史是第一步 将祭孔大典申遗是第二步 接下来就是给国际社会造成孔子真的是韩国人的印象 最终目的是达到韩国才是亚洲文化的渊源所在 韩国文明哺育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文明 居心险恶 在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 矗立着一尊孔子的塑像 塑像基座上刻着孔子的名言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西方人认为这句话是耶稣圣谕 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们 你们也要怎样待别人 的中文译本 在西方国家 如果你和学者或政要谈论孔子 他们都会表现出十分尊敬的神情 并对孔子大加赞扬 但当你再往深处询问孔子的时候 他们会一脸茫然 有时甚至显得一脸尴尬 笑话一则一个澳大利亚留学生问我 孔子春秋时期是鲁国人 冬夏 时期是哪国人呢 看到她满脸疑惑 我除了笑 不知如何应答 哭笑不得 这些年 不管电影大片 冲奥 冲击奥斯卡奖 还是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 抑或世界遗产申报 都寄托了中国文化输出的宏愿 但 文化赤字 现状却无法让国人乐观 图书进出口贸易比例10 1 对欧美逆差高达100 1 从2000年到2011年 中国进口影片几千部 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 余秋雨就中国文化输出情况发言 驳斥了季羡林 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这一说法 撒切尔夫人曾言 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 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此中意蕴 国人是否应该深思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均推尊孔子 亚圣孟子认为 孔子所行的 圣人之道 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 臣愚以为 诸不在 六艺 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通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朱子语类 卷93 孔子 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 孟子孔子布衣 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 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 历代评价 天不生夫子于中国 中国当如何 曰不夷狄如也 樊川文集 卷六赵普再相 人言普山东人 所读者止 论语 太宗尝以此语问普 普略不隐 对曰 臣平生所知 诚不出此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 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罗大经 鹤林玉露 历代评价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 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以传 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柳诒徵 中国文化史 历代评价 新文化运动要破除以孔子之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主义文化信念 价值体系 要对历史的孔子及其学说进行重新认识 将它从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中拯救出来 要树立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进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根本改造 五四时期的评孔思潮 打倒 孔家店 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发动 批林批孔 运动 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开的批林批孔大会 打入地狱 叛徒林彪 孔老二 都是坏东西 嘴上讲仁义 肚里藏诡计 鼓吹 克己复礼 一心想复辟 红小兵齐上阵 口诛笔伐狠狠批 嗨 诺贝尔们以孔子为未来人类的新救世主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 是中国孔子的世纪 重返圣坛 于丹在 百家讲坛 开讲 论语 心得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 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万名网民大调查 超过44 网民常看论语 安 舒适 安逸 于 对 对于 有道 有道德的人 正 修正 已 通 矣 了 第一则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先生说 君子不求吃得饱 不求住得安定 勤于做事而说话谨慎 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 的道德行为 就 可以称得上是好学啊 第一则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的态度 表现和要求 第一则 赏析 这一则体现出了孔子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孔子认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 过多地追求物质享受 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感悟 物质的追求可让你富足一时 精神的追求却让你充实一生 感文 君子可以不求食饱 食好 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 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 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 做事 对工作要勤劳 敏捷 认真 而且要小心说话 俗话说得好 饭可以乱吃 话不可以乱说 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孔子认为好学 首先学业要精 做事得勤奋 学会居安思危 这样就可以算是孔子所说的那样 这句话可谓与我们现代人的追求是反过来的 我们的教育制度现在给大家的教育就是读好书才能有好职业 不断拿学位才能有好的生活 这也是现实的 这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我们的一生 终是精神生命的一生 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有限 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 外在的追求会导致冲突紧张而矛盾的一生 精神的升华却会呈现心理的平安与人生的顺遂 并不是把两方面矛盾起来 而是把重心平衡 人生就有无限的宽裕 而物质的追求 实在会让生命总是紧张烦恼 第二则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有 同 又 立 自立 不惑 遇事不迷惑 天命 含有上天的意旨 自然的禀赋 人生的责任和义务等多重含义 从心所欲不踰矩 从 遵从的意思 逾 同 踰 越过 矩 规矩 先生说 我十五岁开始专心求学 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 四十岁时遇到事情没有疑惑 五十岁时知道了天命 六十岁时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包容 七十岁时一切随心所欲 而不超出规矩 第二则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第二则 赏析 这一则写出了孔子的早立志与好学 孔子十五岁立下了学习的志向 并且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想 然后坚持不懈地努力 终有所成 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 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 成为了一位大教育家 大思想家 感悟 终身学习 便成天才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 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 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 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 五十 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 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 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 有合理因素 第一 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不能一下子完成 不能搞突击 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 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 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而不是勉强去做 这两点对任何人 都是适用的 第三则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由 姓仲名由 字子路 生于公元前542年 孔子的学生 长期追随孔子 女 同 汝 你 知 通 智 先生说 由 即子路 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 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第三则子曰 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第三则 赏析 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 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可当代社会偏偏就有很多人做不到 感悟 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第四则颜渊 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 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侍 服侍 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盍 何不 敝 破 坏 伐 夸耀 施劳 施 表白 劳 功劳 少者怀之 让少者得到关怀 颜渊 子路立侍 在孔子旁 先生说 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 子路说 愿意把我的车马和衣服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享用 用坏了也不觉得可惜 颜渊说 希望不夸耀自己的好处 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 希望听听您的志向 先生说 老人使他安逸 朋友使他信任我 少年人得到关怀 第四则颜渊 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 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第四则 赏析 可见孔子的博爱精神 孔子希望 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感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五则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先生说 知道它不如喜欢它 喜欢它不如以之为乐 第五则 赏析 孔子的乐学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陶渊明也曾 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喜欢读书便会甘之如饴 不喜欢读书 便味同嚼蜡 孔子正是因为乐读书 才会一生勤学不倦 感悟 把学习当作一件幸福的事吧 你爱书 书也会爱你 第六则子曰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动 仁者静 知者乐 仁者寿 知者 知 同 智 乐 乐 喜爱 先生说 智者喜欢水 仁者喜欢山 智者活跃 仁者沉静 智者快乐 仁者长寿 第六则子曰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动 仁者静 知者乐 仁者寿 第六则 赏析 这则好像是用山水的比拟对仁者和智者作一个比较 他认为智者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 仁者仁慈宽容而不容易冲动 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 乐山乐水 不一定只是就性情而言 或许它更体现了一种人生价值观或者是生活态度 智者乐水 因为他们如水通过自身的流动滋润万物 且海纳百川 仁者乐山 因为他们如山 山虽不语却以自身的厚重令人高山仰止 感悟 知者善行若水 海纳百川 仁者厚德如山 容载万物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动 仁者静 知者乐 仁者寿 译文 先生说 智者喜欢水 仁者喜欢山 智者活跃 仁者沉静 智者快乐 仁者长寿 高考作文链接 高考作文链接 这一段话 充满了辩证法 也是孔子对人的个性的深刻体悟 很能给人启迪 2004年江苏卷 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 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 也许 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仁者 但是作为目标来追求 人生就会更加有意义 第七则子曰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 饭 动词 吃 疏食即粗粮 曲肱 肱 由肩至肘的部位 泛指胳膊 曲肱 即弯着胳膊 先生说 吃粗粮 喝水 弯起胳膊枕着头 快乐也在里头啊 不合乎 义 而获得的富贵 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第七则子曰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第七则 赏析 孔子的 安贫乐道 论语 里还有这么一则 贤哉 回也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他极力赞扬颜回的安贫乐道 说他是真正的贤者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而孔子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 与贫富没有关系 但同内心有关 而且孔子也认为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不会接受的 感悟 自由的心灵不能被物质所困 评析 追求吃穿享受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 自己私欲的极度膨胀 必然要与他人争夺有限的物质资源 必然要想方设法的为了满足自己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 但是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 你怎么得到的 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第八则子曰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坦荡荡 心胸宽广 开阔 容忍 坦 开朗 直率 长戚戚 经常忧愁 烦恼的样子 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 小人总是忧愁 哀伤 第八则子曰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第八则 赏析 孔子的坦荡胸怀 他认为君子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乐天知命 坦荡自得 小人患得患失 斤斤计较 所以局促不安 感悟 胸怀四海才能心宽天下 第九则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克己复礼 克己 克制自己 复礼 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一日 一旦 表假设 归仁 归 归顺 仁 即仁道 目 具体的条目 目和纲相对 事 从事 照着去做 颜渊问什么是 仁 先生说 克制自己的私心 使一切复归到礼就是仁 一旦克制自己的私心 使一切复归到礼 天下就称许为 仁 了 达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 难道是由别人吗 颜渊说 请问它的具体要点 先生说 不合乎礼不要看 不合乎礼不要听 不合乎礼不要说 不合乎礼不要动 颜渊说 我虽然不聪敏 愿意实践这几句话 第九则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第九则 赏析 仁是孔子的人生哲学的基础 也是孔子伦理教育思想的根本 在这里 孔子以礼来规定仁 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礼以仁为基础 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在的主体 礼是外在的功用 二者紧密结合 感悟 谨于言 慎于行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 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在这里 孔子以礼来规定仁 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所以 礼以仁为基础 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在的 礼是外在的 二者紧密结合 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克己 二是复礼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贯穿于 论语 一书的始终 第十则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得 泛指对财货 名誉 地位 美色等的贪欲 孔子说 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 少年时 血气还没有固定 要戒除的是女色 等到壮年时 血气正旺盛 要戒除的是争斗 等到老了的时候 血气已经衰弱了 要戒除的是贪欲 第十则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第十则 赏析 孔子的清心寡欲 沉迷美色 争强好斗 贪得无厌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诱惑 如果不能克制自己或者自身欲望太强 就可能陷入欲望的沼泽 无法挣脱 愈陷愈深而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