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 。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 贩茶船 、 芙蓉亭 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杂剧“大手笔”王实甫的代表作品,元代杂剧中的一部优美抒情诗剧。王实甫在剧中激昂歌颂“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是他创作西厢记的民主思想的概括,也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抨击。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描绘了书生张君瑞上京应考,顺路游览普救寺时,与相国千金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的场面。 描绘了张君瑞在西厢房弹琴寄情于崔莺莺的情景 描绘了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偷偷到西厢房和张君瑞相会订终身的场面 描绘了崔莺莺送张君瑞上京应考,在十里长亭黯然伤别的场面 学习目的 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 充分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天然浑成,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理清剧情结构 一、赴亭惜别(送别途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之情。 二、长亭饯别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三、残照离别(临别叮嘱)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四、离别愁思(目送行人)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端正好一曲是化用谁的诗词? 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端正好一曲所写的环境起何作用? 端一曲,因景生情,写凄凉的暮秋景象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曲子的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一个“染”字,沟通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也有人分析说,这段曲词句句是景,只一“泪”字是情。但一个“泪”字,就使全篇景物都闪耀出别离的泪光,它们都成了传情之物,这是多么精湛的语言技巧!画龙点睛,这个“泪”字就相当于那个“睛”,着墨不多,却倾注了作家全部心血。 滚绣球一曲由情及景,用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发离别的怨恨。 这段曲词和前面的端正好相比,在情景上的铺设是不相同的。端正好主要是采用因景生情的手法,用凄凉的暮秋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滚绣球则是比较多的采用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等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 这段话倒可说是把“情景交融”的境界剖析入微。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是景,而实际抒发的却是莺莺那种不忍遽别,虽一时半刻的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深情。是先有这样的情,才有那样的景。 叨叨令一曲,用丰富的情态描写补述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未来将要产生的愁绪。 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环红娘面前尽情倾诉离别的痛苦心情,因此在描写上与前面端正好和滚绣球委婉含蓄的内心独白不一样,整段曲词无遮无拦,直抒胸臆,用排比句巧妙组合衔接,并间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把莺莺柔肠百结的离别苦痛写得哀哀切切,见情见态。莺莺那种如泣如诉、呜呜咽咽的声气口吻,宛然在侧。 .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 排比手法; 五个叠词; 排比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第二部分 思考:长亭送别,突出了莺莺的什么思想?体现在哪里? 1、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2、突出了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的思想 1.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 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 2.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 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3.“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 4.“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 讨论第三部分 思考:临别叮咛,突出了莺莺的什么思想感情?体现在哪里? 1、对张生的关心五煞 2、对张生的担心二煞 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 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 . 重点赏析第四部分 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 一煞与端正好两相辉映,并与滚绣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挂住斜阳互相照应;收尾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再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还有其他几处的景物点染。这就自始至终、相当完美地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和环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先前所写相同? 稍有不同,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 如何理解莺莺这一人物形象? 莺莺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爱情生活的多情钟情的女子。本折一方面描写了莺莺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莺莺重情轻利的思想。她为离别而悲啼愁苦,痛极之际,竟埋怨张生忘旧情而轻远别。这种埋怨正是爱极痛极的一种变态心理,是一种深情的痴语。莺莺既倾诉着内心的万种离愁、无限幽思。又流露出怕被遗弃的痛苦心理。 此时此刻,莺莺该有多少肺腑之言要说,然而她对怜取眼前人的临别赠言,其实正是她内心隐忧的曲折吐露,也是当时社会中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的悲剧在莺莺心灵上的阴影的反映。在莺莺看来,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而事实上张生应试是被逼的,他们的分离乃是封建势力的压迫所致。因此莺莺发出了对封建势力的怨恨。 莺莺还进一步把怨愤指向那可恶的名利思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世俗的名利观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而莺莺却对这种虚名微利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与痛恨,这就把莺莺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离别之苦,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体会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增强感染力; 二是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使语言既清丽华美,又生动活泼。 如何理解西厢记的曲文之美? 一曰意美。从戏剧内容看,意美就是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性格。 二曰形美。形与意实为表里,相互依存。从戏剧形式看,曲文中方块字的排列,组合有其独特的魅力,对称是整齐的美,不对称是参差的美。 三曰神美。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使曲文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那是曲文的最高品位。神美的神可释为神韵。神美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古往今来词家甚少得之。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歌颂真诚的爱情,表现反封建、轻名利的思想。 今人鉴赏西厢记 “长亭送别”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别离的无限悲戚 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强拆鸳鸯在两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爱情悲剧的不尽忧虑。同时,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的纯净的灵魂美。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 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爱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总之,作者不仅写出了物心灵中颤动着的爱情旋律,而且写出了激荡着巨大情感潮汐的人物心灵。 蒋星煜主编元曲鉴赏辞典第348页 “长亭送别”的曲文在西厢记中颇具代表性,既有丽藻,又有白描,既有对前代诗词的借鉴、化用,又有对民间口语的吸收、提炼,在总的风格上,不仅构成了协调的色彩,而且形成了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特色。论者有西厢记是诗剧之说。“长亭送别”是全剧诗意最浓的部分,它在情节上没有多少进展,也没有戏剧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手电动摩托车环保材料研发与生产合同范本
- 2025年出口贸易货运代理全面服务合同
- 2025宾馆客房用品一站式采购及服务合同
- 2025标准个人医疗贷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与维权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企业员工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合同
- 2025年度奢侈品导购员服务协议及销售提成合同
- 2025版教师综合素养与职业道德聘用合同
- 2025年单身公寓租赁合同编制指南
- 2025年度国有企业员工试用期劳动合同及福利
- GB/T 2679.7-2005纸板戳穿强度的测定
- GB/T 25146-2010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验收规范
- GB/T 14825-1993农药可湿性粉剂悬浮率测定方法
- GB/T 12008.7-2010塑料聚醚多元醇第7部分:黏度的测定
- 文化政策与法规(第一课)
- 最全最好的血液净化课件资料
- 色彩基础知识ppt
- 寻找消失的滇缅路:松山战痕课件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介绍课件
- 政府预算理论与实务(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