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城镇化.doc_第1页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doc_第2页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doc_第3页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doc_第4页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赵素芳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城镇化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是追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之后安心、放心、舒心的城镇化。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便是“以人为本”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典型案例。濮阳县西辛庄村有企业20余家,总产值十多亿元,全村600多名劳动力全部在村办企业就业,人均纯收入2.6万元。村内建有人工湖、办公楼、文化广场等。别墅小楼风格别致,燃气统一供应,垃圾统一处理,医院、幼儿园、养老院一应俱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愈加完善,做到了以产业为支撑,发展民生,现代化建设成果全村共享的新型城镇化。西辛庄村的成功,源于发展城镇化是为村民谋福利的理念。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专家指出,此规划的最大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三大会议都着力强调,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突出以人为本。李克强总理也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归根到底,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发展,要做到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做到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改革成果惠及于民。围绕“人的城镇化”进行户籍、教育、就业等各种政策的全面配套改革,使外来人口和本地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工作和生活,享受与城镇人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按照民生优先、共建共享、城乡一体的原则,从群众最关注的基本需求出发,着重推动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环境等上新台阶,使转移人口得到看得见的实惠。新型城镇化发展要以人为本,加快农民工等城市边缘人群的城市融入。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产物,2012年这一群体有2.53亿人,2013年2.69亿人,2014年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74亿人。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不少措施改善农民工境遇,但由于涉及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许多农民工还是难以较好地融入城市。他们为城市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自己却无奈的继续在贫困线上苦苦的煎熬,过着“蚁居”、“鼠居”般的艰难日子,不能公平的分享医疗、就业、教育、娱乐等社会保障性的“改革红利”。他们生活质量普遍不高,首先是生活、卫生条件相对比较差。受工资水平低限制,大部分农民工的月消费几乎全部用于住宿和食品消费,而在生病时,只有少数人会选择去正规医院,其他人大都选择自己买药治疗或去个体诊所。其次是居住环境质量差。近四成的农民工居住在工棚或集体宿舍里,地方狭窄拥挤,室内肮脏零乱,除了被褥衣物,几无他物。再者是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不到位,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技术含量低,从而导致工资水平低。最让农民工忧虑的是子女受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就像“小候鸟”,他们随着父母的工作地点一次又一次的迁移,无法在一个地方真正安顿下来享受九年义务教育,而且农民工子女学校不被社会认可,城市公立学校又不接收,导致这些“小候鸟”无法享受到同龄城市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发展新型城镇化,就一定要解决农民工这一城市边缘人群的保障问题,要进一步推进城市经济尤其是服务业发展,为农民工等群体创造更多就业和提高收入的机会;持续加强保障房建设,为农民工等群体在城市安家提供基本条件;大幅提高农民工社保水平和覆盖面,减少其在城市落户生活的后顾之忧;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进一步扩大城镇义务教育容量,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纳入”,使农民工子女能够不分地域的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财政保障,使其与市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加速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改革成果惠及于民。围绕“人的城镇化”进行户籍、教育、就业等各种政策的全面配套改革,使外来人口和本地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工作和生活,享受与城镇人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按照民生优先、共建共享、城乡一体的原则,从群众最关注的基本需求出发,着重推动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环境等上新台阶,使转移人口得到看得见的实惠。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注重生态基础设施和宜居生态工程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环境。近年来,工业和城市的污染继续向农村转移,农村地区三废排放量和污染量呈加倍增长的趋势。例如,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强度高、流失量很大,耕地地下水受到污染,局部地区重金属的污染进入集中多发期,饲料、农膜使用量非常大,污染加剧,畜牧业、水产养殖业集约化发展造成新的污染,面广量大。农村的环境普遍在很多地区是脏乱差,生活垃圾露天随意堆放,生活污水全部直排,农作物秸秆65%以上没有被有效利用。农村生活燃料当中,清洁能源占的比重非常低,各种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工业的点源污染造成农村的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大气浑浊。这些污染直接危害农业生产,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许多研究表明,农村人口中由于水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在明显上升,而且是显著高于城市;农村污染导致群体性事件频发,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 要加大农业污染治理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方式。尽快改变许多地方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等脏乱差状况,国家要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支持力度,让农民喝上干净的水;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让农民走上平坦的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让农民烧上清洁的气;加大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禁止工业污染下乡,逐步实现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建设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生态方式,推进生产高效循环、生活幸福低碳、生态绿色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农村建设成农民的幸福家园。以解决“人往哪里去”为导向,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大任务中的第一大任务就是粮食安全,2013年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至2013年底,我国城镇化率为53.73%,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但按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比这一数字约低17个百分点。这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提高的速度远高于按照户籍人口计算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速度,现在2.69亿农民工中大部分没有城镇户口,即没有完成市民化过程。2.69亿农民工若不能够在城市安居乐业,如果长期奔波在城乡之间,这种不彻底的转移方式起不到减少农民、使土地向务农劳动力稳定流转和集中的作用。我们国家“三农”问题这么突出,城乡的收入差距这么大,根本原因还在于农业人口转移不彻底、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只有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增加市民,只有根本上改变城乡资源配置,才能够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才能富裕农民和繁荣农村。 推进农民市民化,首要任务就是改革户籍制度。着力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使他们及其家庭在城镇扎根落户,有序引导人口流向。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村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同时,促进新型城镇化,还要特别注重保护好与土地相关的农民各项权益,防治“被上楼”现象的发生。 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保证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