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镜路新建住宅市政配套工程.doc_第1页
高镜路新建住宅市政配套工程.doc_第2页
高镜路新建住宅市政配套工程.doc_第3页
高镜路新建住宅市政配套工程.doc_第4页
高镜路新建住宅市政配套工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镜路新建住宅市政配套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 工程概况拟建的高镜路新建住宅市政配套工程位于上海市宝山区高镜镇恒高路北,一二八纪念路南,道路全长约254.4m,道路红线宽度为24m,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路中有0.60-0.80m的雨水管埋设,埋深为2.0-5.0m。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我公司于2013年10月份对拟建场地进行了野外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据拟建建筑物性质、场地和地基复杂程度,按规范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二) 勘察目的本次勘察主要目的是:查明拟建场地20.0米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构成、分布规律及工程地质性状特征;确定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与评价;估算天然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d和特征值f ak;对场地地震效应作出评价,确定场地类别、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及场地液化等级;查明拟建场地内地层分布及不良地质现象;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评价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三)、勘察工作中执行的规范、标准及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工程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有:& 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行业标准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83-2011)& 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 行业标准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 04:88)& 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G/TJ08-72-2012)&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 )&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操作规程(DG/TJ08-1001-2013)&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08-40-2010)&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J08-61-2010)除上述规范和标准外,本次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勘察手段采用的依据还有:我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工程勘察合同;建设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工程勘察委托书;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1:2000总平面图。(四)勘察手段及完成的工作量 根据上述规范及依据,本次勘察沿道路中心线布孔,共布置取土孔3只,孔深20.3m,静探孔1个,深20.0m,孔距在100.0m之内。勘察主要采用了野外钻探取土、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等现场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钻探采用SH-30型钻机,用自由活塞敞口取土器,针对不同土层特性采用静压法或锤击法取土, 原状土试样等级为为I-II级;静力触探试验采用单桥探头,静探机型号为HD-10,探头面积15cm2,探头编号为2397,率定系数4.710KPa,用CL-4A型仪器读数,自动记录。标准贯入在取土孔中结合进行;现场放样按照勘探孔与现有地形、地物的相对位置用丈量法进行。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2:完成的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表1-2项目计算单位工作量项 目计算单位工作量取土孔孔数(个):320.3m3标贯试验标贯点(个)6进尺(m)60.9取扰动土样(件)6取原状土(件)51土工试验常规试验(个)51静探孔孔数(个):320.0m1颗粒分析(个)12进尺(m)20.0测量孔口标高(点)4本次勘察工作时间如下:野外作业:2013年10月9日至10月10日完成土工试验:2013年10月11至10月25日完成资料整理:2013年10月25日至10月31日完成。(五) 高程系统及标高引测依据各勘探点的孔口标高均由市设水准点1-110D点进行接测,该点位于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江杨南路与保德路交叉口西北易初莲花购物中心绿化地内,其吴淞高程为4.047m(2011年)。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及场地标高本工程位于上海市宝山区高镜镇。地貌类型属滨海平原类型,场地地势较平坦,实测勘探点孔口标高为4.324.61m,高差0.29m,平均标高为4.49m。(二)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勘察揭示,拟建场地自然地面以下20.3米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均为第四纪全新世Q4沉积的粘性土和粉性土。根据地基土的成因、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综合分析,可划分成五大层,第层分为三个亚层,场地的地层编号为、1、2、3、。各层土在全区都有分布。各层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如下:1、第层填土,上部夹有植物根茎,含有碎砖块、石子等物,下部为素填土,结构较松散,不均匀,不宜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2、第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含氧化铁斑点及铁锰质结核,湿、可塑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可以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基础应尽量浅埋于该层表部。3、第1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夹有团状粉性土,土质不匀,很湿、软塑流塑状态,呈中高压缩性。4、第2层灰色砂质粉土,夹有薄层粘性土,饱和、松散稍密状态,呈中压缩性。5、第3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夹有薄层粉性土,土质均匀,很湿、流塑状态,呈高压缩性。6、第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含少量有机质、夹页状粉细砂,土质均匀,饱和、流塑状态,呈高压缩性。7、第层灰色粉质粘土,含少量钙质结核,湿、软塑状态,呈中等压缩。(三)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本次勘察对场地内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删去不合理的异常值后,分层按类进行了统计,由于土层均匀性较差,子样数小,个别指标变异系数偏大。统计结果详见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附表2-1),并说明如下:1、表中给出的各项指标为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设计时可根据安全使用情况,结合统计参数可酌情采用最大、最小平均值或其它统计值。2、表中固结快剪试验确定的地基土内摩擦角和粘聚力c为峰值抗剪强度指标。3、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为实测数,未作杆长修正。本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设计值fd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第5.2.3条公式计算并结合静力触探和地区勘察经验综合确定. 计算假定条件:条形基础,基础宽度为1.50m,基础埋深为1.00m, 地下水位埋深为0.5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3条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表14.4.4中由原位测试成果计算综合确定。各土层承载力详见下表2-1: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特征值 表 表2-1层号土名比贯入阻Ps(MPa)直剪固快试验强度fd(kPa)fak(kPa)C(kPa)()填土0.6219.016.57070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0.8319.017.080801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0.5015.016.560602灰色砂质粉土2.733.031.590903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0.7015.015.55555灰色淤泥质粘土0.6813.09.55050上表中:fd及fak值仅作为评价土层特性和土性对比之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基础形式、尺寸和埋深进行计算和修正。(四) 地下水场地浅层土中的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迳流。在勘察期间测得钻孔中的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30-1.60m,相应标高为3.24-3.01m。具体见下表2-2:钻孔水位一览表 表2-2孔号G1G2G3孔口标高(m)4.544.614.54水位埋深(m)1.301.601.40水位标高(m)3.243.013.14本场地为类场地,其周边无污染源,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有关规定判定:本场地地下水对类场地环境中的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由于拟建场地地下水水位较高,地基土呈饱和状态,根据上海地区类似工程经验,若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时,地基土对混凝土亦有微腐蚀性.故综合判定:拟建场地浅部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地下水在长期浸水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规定。(五) 不良地质条件根据所施工的钻孔揭露,未发有暗浜存在,但填土较厚,最厚处达2.60m,具体情况请参阅“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和有关“工程地质剖面图”。由于本次施工未施工螺纹孔,不排除钻孔间有可能存在暗浜的可能性,需加强施工中的验槽工作。(六) 场地地震效应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80m,浅部地基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小于150m/s,以软弱土为主,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条文规定,拟建场地属类场地,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拟建场地下20.0米深度范围内有Q4时代沉积的第2层灰色砂质粉土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分布,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有关规定,对2层的液化判别见表2-3:1单孔判别: 、按贯入击数单孔判别;、地下水位埋深为0.5m;、判别孔号:G1、G2、G3液化计算(标贯计算) 表2-3 孔号层号试验点深度(m)粘粒含量pc(%)实测标贯击数N(击)临界标贯击数Ncr(击)液化否液化强度比Flei计算厚度di(m)权函数Wi(1/m)液化指数Ilei液化指数IleG125.308.004.005.07是0.790.908.801.851.856.309.006.005.13否1.00G225.609.007.004.88否1.000.836.307.005.005.81是0.860.659.130.83G325.308.006.005.07否1.001.666.308.004.005.44是0.740.709.131.662场地液化判别:根据单孔判别结果,G1、G2、G3取土孔试验点都有试验点有液化,其平均液化强度比为0.90,平均液化指数为1.45,判别第2层砂质粉土为轻微液化土层,故本场地为轻微液化场地,设计时应考虑场地地基土的地震液化影响。3对抗震有利、不利地段的划分本场地浅部土层以软弱土为主,第2层砂质粉土为轻微液化土层,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1节规定,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七)场地周边环境本场地南部为正在施工的高镜路南段,东边为铁路及张庙车站,西边为上海鹰伦电动自行车有限公司厂房,北部为拟建的一二八纪念路。周围无堆土、堆载及在建建筑物。、三、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一)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根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本场地地层分布稳定,无滑坡、无全新活动断裂等地质灾害,液化地层经处理后,属稳定场地,适宜建造本工程的各类建(构)筑物。(二)天然地基1. 第层填土,层厚1.60-2.60m,平均厚度2.04m,层底标高为2.941.83m,平均层底标高为2.45m,上部夹有植物根茎,含有碎砖块、石子等物,下部为素填土,结构较松散,土质不均,工程力学性质差,未作处理不宜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2.第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厚0.40-1.80m,平均厚度1.305m,层底标高1.431.02m,平均层底标高为1.15m,呈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含有铁锰质氧化物锈斑及结核,该层土工程性能较好,可以作为拟建道路和市政配套工程的天然地基持力层,鉴于该土层从上至下逐步变软,基础应尽量浅埋,暗浜区域第层一般缺失,需进行地基处理.(三)道路工程拟建道路红线地表下普遍分布有厚度为1.6m以上的第层填土、根据上海地区道路建设经验,若填土中生活垃圾或有机质含量较多时,需做换填处理;填土表面的耕植土或杂填土须予以清除,一般采用素土回填。为保证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上路床可采用石灰土填筑,石灰掺加量为56%,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使上路床回弹模量达到25MPa以上。由于本工程属低路堤范畴,低路堤容易遭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渗透,可采用砾石砂垫层有效防止地下水毛细渗透路面结构。拟建路基遇明、暗浜时,必须采取适当处理措施。清淤至原状土后再铺设砾石砂隔离层,厚度30,进行碾压或夯实,再采用二灰(用土工布包裹)回填,路基顶面30范围可采用56%石灰土进行处理。(四)管道工程1、本工程排水工程为雨水管道,雨水管直径为0.6-0.8m,埋深在2.0-5.0m, 基底荷载较轻,根据工程经验,一般可选用天然地基,采用开槽方法施工,施工中应注意降排水和坑壁支撑,当管道沟槽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时,需采用井点降水和钢板桩支护。根据管道的埋深及场地浅部地层分布,以基底土层第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或第1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第2层灰色砂质粉土为天然地基持力层,鉴于管底土层具高压缩性、高灵敏度、流变、不均匀或易产生流砂、管涌等特点,且不同地段管道埋深不一致,可能采用不同土层为基础持力层,建议设计考虑管底垫层等措施,以免管道发生过大的差异沉降,基坑开挖时坑底不得长期暴露,更不得积水,以保护基底土体不爱扰动。2、管道沟槽基坑围护设计参数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第5.5.9条所给定的参数范围,对于本基坑工程提供基坑围护设计参数如下表3-1:基坑围护设计参数表 表3-4层序土层名称重度(kN/m3)固结快剪渗透系数(建议值)c(kPa)()K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18.219.017.0410-61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17.515.016.5310-62灰色砂质粉土18.73.031.0210-43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17.115.015.5310-6灰色淤泥质粘土16.513.09.5310-7四、结论与建议(一)、根据拟建场地的工程条件,本场地地层分布稳定,无滑坡、无全新活动断裂等地质灾害,液化地层经处理后,属稳定场地,适宜建造本工程的各类建(构)筑物。(二)、雨水管管道工程根据其埋深以第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或第1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第2层灰色砂质粉土为天然地基持力层,施工中应注意降排水和坑壁支撑。当管道沟槽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0m时,建议采用井点降水和钢板桩支护。鉴于管底土层具高压缩性、高灵敏度、流变、不均匀或易产生流砂、管涌特点,且不同地段管道埋深不一致,可能采用不同土层为基础持力层,建议设计考虑管底垫层等措施,以免管道发生过大的差异沉降,基坑开挖时坑底不得长期暴露,更不得积水,以保护基底土体不爱扰动。(三)、拟建道路红线地表下普遍分布有厚度为1.6m以上的第层填土、根据上海地区道路建设经验,若填土中生活垃圾或有机质含量较多时,需做换填处理;填土表面的耕植土或杂填土须予以清除,一般采用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