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安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工业废物安全填埋场可研(废矿山).doc_第1页
江苏苏安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工业废物安全填埋场可研(废矿山).doc_第2页
江苏苏安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工业废物安全填埋场可研(废矿山).doc_第3页
江苏苏安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工业废物安全填埋场可研(废矿山).doc_第4页
江苏苏安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工业废物安全填埋场可研(废矿山).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江苏苏安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工业废物安全填埋场工程江苏苏安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工业废物安全填埋场工程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二一五年四月1目 录1 1 概述.41.1 工程概况.41.2 编制目的、依据及原则.41.3 编制原则和范围.7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2 2 工程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02.1 南京市总体概况.10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2.3 工程建设的意义.183 3 工业废物处理规模的确定.193.1 危险废物产生现状.193.2 危险废物处置现状.573.3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现状.653.4 处理处置规模的确定.674 4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工艺的确定.694.1 工艺选择原则.694.2 处理工艺.694.3 处理工艺方案确定.755 5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775.1 场址选择.775.2 工程建设条件.795.3 自然条件.806 6 接收与贮存系统设计.836.1 总体要求.836.2 收运与接收系统设计.836.3 收运过程事故处理.907 7 危险废物固化系统设计.927.1 概述.927.2 固化种类及规模.927.3 固化工艺技术选择.937.4 固化预处理工艺流程.1007.5 技术设计参数.1027.6 固化车间布置.1037.7 固化车间设备配置.1047.8 主要设备材料表.1068 8 安全填埋场设计.10828.1 安全填埋系统设计原则.1088.2 填埋工艺论证.1088.3 填埋处理规模及性质.1148.4 填埋物料的要求.1158.5 安全填埋场设计方案.1178.6 填埋作业设备.1338.7 环境监测系统.1349 9 废水处理站设计.1369.1 废水处理概述.1369.2 废水水量与水质的确定.1369.3 处理工艺选择.1399.4 工艺单元设计.1449.5 主要设备材料表.1540 10 总图与运输.15810.1 设计依据.15810.2 设计原则.15810.3 场址概况.15910.4 总平面布置及竖向设计.15910.5 道路设计及运输.16010.6 场地排水.16110.7 绿化.16110.8 主要术经济指标.1621 11 公用工程.16311.1 建筑设计.16311.2 结构设计.16511.3 给排水.16711.4 电气设计.16911.5 过程检测与自动控制.17111.6 通风、空调设计.17311.7 通信.1742 12 环境保护.17512.1 概述.17512.2 环境保护标准.17512.3 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17612.4 污染控制措施.17912.5 环境监测机构.18412.6 环保投资.1863 13 消防设计.18713.1 概述.18713.2 编制依据.18734 14 安全卫生与节能.19314.1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19314.2 节能.1955 15 组织机构及工程实施计划.19615.1 组织机构.19615.2 劳动定员.19615.3 工程实施计划.1976 16 投资估算与财务分析.19916.1 投资估算.19916.2 生产成本.2067 17 风险分析.21317.1 主要风险因素分析.21317.2 风险程度估计.21817.3 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2188 18 结论与建议.22618.1 结 论.22618.2 建 议.22741 概述1.1 工程概况1.1.1 工程名称与建设单位(1)工程名称:江苏苏安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工业废物安全填埋场工程(2)工程建设单位:江苏苏安固废处置有限公司(3)建设地点:南京市浦口区星甸镇废弃采石场1.1.2 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本工程为新建工程,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系统、安全填埋库区(包括危险废物填埋区和一般工业废物填埋区) 、废水处理系统、化验室、物料计量系统等生产辅助设施以及生活管理设施。本工程设计可接受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设计危险废物填埋规模:20000t/a,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规模:10000t/a,填埋作业按年运行 330 天设计,填埋作业日运行 8 小时,采用一班制,稳定化/固化系统日运行 18小时,采用三班制。1.2 编制目的、依据及原则1.2.1 编制目的(1)根据工程服务范围内危险废物填埋处理现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论证江苏苏安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工程建设的必要性。5(2)通过对工程服务范围区域内企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相关资料的调查和研究,对区域内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处理规模进行论证,并根据拟处理工业固体废物特性进行工程的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比较和论证。(3)在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本工程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工艺方案,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2.2 编制依据 工程建设用地红线; 南京市危险废物及一般工业废物产量调研数据; 南京市气象、水文、地貌资料; 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可研编制的基础材料。1.2.3 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 22 号(198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 87 号(2008 年)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号(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 32 号(2000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 31 号(2004年)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 号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8-2001) 关于修订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有关意见的复函环函2010264 号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30962008)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200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5085.13-2007)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85)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2011)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201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 年 12 月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2801-2008)7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准则 (GB5083-1999)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200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极限(GBZ2-2002)1.3 编制原则和范围1.3.1 编制原则 按照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中相关要求进行论证设计。 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对于采用的新技术和设备,应经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提高操作的机械化作业率,降低工人的劳动负荷,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充分考虑本工程的特殊性,做到总体设计分期实施,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环境优美,保护生态。1.3.2 编制范围本工程的编制范围主要包括含重金属固体废物安全填埋的生产设施,以及与其相配套的公用设施、辅助设施及生活管理设施等,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8(1)生产设施:包括填埋类重金属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贮存设施、稳定化/固化车间、安全填埋场、废水处理站等。(2)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地磅、辅助车间、化验室、消防泵房等。(3)生活管理设施包括综合楼、门卫等。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处理规模工业固体废物设计填埋规模 30000t/a其中:危险废物填埋规模 20000t/a一般工业固废填埋规模 10000t/a(2)占地面积工程总用地面积 10.7104米其中:填埋库区占地面积 6.0104 米生产管理区占地面积 7085 米二期预留发展用地面积 1.4104 米(3)填埋场土石方挖方 30.4104米3填方 0.5104 米 3(4)安全填埋场总库容 31.6104米3危险废物填埋库容 25.6104米3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库容 6.0104 米 3(5)服务年限危险废物填埋年限 16.6 年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年限 7.8 年(6)工程总投资 17068.47 万元9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 10943.3 万元单位处理成本:一般工业固废: 523 元/吨危险废物: 1837 元/吨102 工程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南京市总体概况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 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位列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第三。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汇部, 是中国国土规划中沪宁杭经济核心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城市。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 3.5,丘陵占 4.3,岗地占 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土地总面积的 39.2。南京地区的土壤在北、中部广大地区为黄棕壤(地带性土壤),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小面积的红壤。全市森林覆盖率为 13,林木覆盖率为 27.26,城镇绿化覆盖率为 4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4.2平方米。南京城四周山峦起伏,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遥相呼应。市区除宁镇山脉最高峰紫金山外,北有幕府山峭壁如屏;西有清凉山 (古名石头山)犹如蹲踞之虎,南麓有清凉寺、扫叶楼;城南的雨花台,是一座出产色彩鲜艳的花纹卵石的山冈;西南有牛首山、祖堂山,层峦叠翠,绚丽多姿;栖霞山在城东北,入秋后红枫黄槲,层林尽染;城东北临江兀立的燕子矶,山体虽小,但险峻峭拔,宛如欲飞的燕子。11全市湖泊、水库棋布,河流网织,水域面积达 11以上。古城既有群山环抱,又有秦淮河、金川河和玄武湖、莫愁湖等大小河流、湖泊萦绕,点缀于城中南北,与浩瀚的长江一起,组成一曲山川河湖纵横交错的交响诗。难怪三国时,诸葛亮也不禁赞叹: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 ”南京蕴藏着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已发现 54 种矿藏,具有开采价值的有近30 种。铁、铜、铝、锌、金、银、锶等 15 种矿储量江苏省第一,4 种进入全国前 6 位。锶矿品位高、储量大,为东南亚之首。温泉是南京主要的地热资源,著名的有汤山温泉、汤泉温泉、珍珠泉温泉等,水温一般在 2060。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 雨水充沛。 常年平均降雨 117天,平均降雨量 1106。5 毫米,相对湿度 76,无霜期 237 天。每年 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 2012年,南京各地年总降水量为903.61450.0 毫米。其中,市中心为 917.2 毫米,六合区 903.6 毫米, 比常年同期偏少 1 成多;高淳区 1450.0 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 1成,浦口区、溧水区分别为 1104.4毫米、1149.8 毫米,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降水日数为 122152 天,比常年的 1135130.4 天略偏多。年日照总时数为 1825.32144.6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南京常年冬季以东北风为主,1 月份平均最低温度-1.6;夏季以东南风为主,7 月份平均最高温度 30.6。南京市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43,出现在 1934年 7 月 13日;最低气温-14.O,出现在 1955 年 1月 6 日。2012 年平均气温为 15.416.6,市中心 16.O,比常年偏12高 0.1。夏季高温日数为 1226 天,极端最高气温为 37.9,分别于出现在 7 月 29 日的浦口区和 7月 30 日的高淳区, 市中心极端最高气温为 37.2,出现在 7 月30 日;极端最低气温为-8.3,出现在 1 月5 日的六合区,市中心最低气温为-7.2,出现在 1 月 23 日。中国气候学采用任意连续 5 天平均气温22为夏季,lO为冬季,IO、22为春、秋季。南京进入春季是 4 月 1 日左右,清明未到,已经柳绿桃红;进入夏季是 6 月 8 日左右,芒种时节,麦熟禾壮;进入秋季是9 月 18 日左右;进入冬季是 11 月 12 日左右,立冬已过,草木尚未枯黄。南京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略短。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近年来,南京市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当地的环境状况得到了大幅改善,对吸引外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南京市十二五期间在工业发展方面坚持高端发展方向,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加快发展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引导先进制造业向郊县集中集聚集群发展,把郊县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承载基地。 到2015 年, 工业总产值达到 2万亿元。(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跟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紧密对接国家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风电光伏装备、电力自动化与智能电网、通信、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以产业规模化、13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人才国际化为方向,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创新活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到 2015 年,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 7000 亿元以上。风电、光伏装备产业。重点发展风力发电装备关键零部件、控制与并网系统、整机及微风发电装备等,建设风力发电装备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推进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扶持太阳能系统集成产业。到 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 1600亿元。电力自动化与智能电网产业。重点发展网络监测系统、控制系统、输变电供电自动化设备等。巩固提升电力自动化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加快智能电网产业标准制定,建设国家级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到 2015 年,实现销售收入 1000亿元。通信产业。积极发展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专用通信、通信芯片、通信软件等产业群,加快无线谷建设,重点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光接入产业与无线宽带接入产业、“三网融合”技术和基于融合网络的应用平台与系统、物联网研发与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体系等。到 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 1000 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回收设备和装置、节能机电、大气污染治理、废水治理等产品群。突破一批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并形成生产规模优势,构建一批重点产业链,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制造业形成共同发展的格局。到 2015 年,实现销售收入 1000 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化学药、中药、生物化学制药与制品、新型制剂产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群。建成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到 2015 年,实现销售收入 700亿元。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特种金属新材料、特种纤维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磁性新材料、化合物超细微粒及纳米材料等产业链。加14快膜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到 2015 年,实现销售收入 500 亿元以上。轨道交通产业。重点发展轨道工程系统、轨道交通整车、装备和零部件及配套产业链。 巩固国内城轨 A 型车市场和轨道车辆自动门市场主导地位。 扩大城轨 B 型车生产规模, 加快发展城际动车、 高速动车等。到 2015 年,实现销售收入 500 亿元。航空航天产业。重点发展与大飞机配套的航空机电设备、以航空轻型动力为核心的轻型飞机和无人机、 以机载雷达和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等为主的航电设备以及地面配套设备等。到 2015 年,实现销售收入 700亿元。(二)做强做优工业支柱产业。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和大基地建设,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四大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延伸拓展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控制高耗能产业产能,赋予支柱产业绿色、低碳化发展内涵。到 2015 年,四大产业的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品牌效应、集聚水平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实现销售收入 118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以液晶谷、无线谷、软件谷等为依托,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布局调整,建设国际领先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打造下一代现代通信技术研发及产业高地,实施物联网产业联盟和物联网示范工程。加快计算机及数字视听产业发展,促进 4C 融合(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加快微电子产业发展,启动北斗产业工程,突破汽车电子、机床电子、电力电子等重点领域,提升新兴电子产业核心竞争能力。逐步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南京第一支柱产业。到 2015 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 4500 亿元。15石油化工产业。按照“绿色化工”要求,加快石化产业治理整顿和转型升级,建设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新型化工。依托南京化学工业园,支持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绿色化工产品项目实施,建设世界一流的化工生产、研发、物流和循环型生态化学工业园区。做大做强炼油、乙烯,建设国家级成品油、乙烯、化工新材料和醋酸基础化工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和生命科学等特色产业。到 2015 年,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 4000 亿元。汽车产业。深化与上汽集团、长安集团的合作,加快形成德国大众、上汽荣威、马自达、依维柯、长安等 200 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开发新能源汽车,发展高性能发动机、高性能动力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和高端汽车电子系统等设计与制造技术, 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配件产业基地。培育自主品牌,发展汽车服务业,实现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业协调发展。到 2015 年,汽车产业销售收入达到 2000 亿元。钢铁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高铁、风塔、船舶、家电、电力、油气输送、集装箱和工程机械等产品用钢;加快发展特种钢、优质钢;突出发展宽厚板、冷轧薄板,打造船板、管线板、压力容器板、镀锡板、高档建筑用板等产品。到 2015 年,钢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 1300亿元。(三)转型提升传统制造业。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发展差别化复合型纤维、功能化高性能纤维、高性能服装面料、装饰用纺织品以及汽车用、农用、医用等产业用纺织品。食品产业。扩大食品专用面粉、调味品、冷链食品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快蔬菜果品、肉制品的深加工和出口,提升都市型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巩固区域性食品加工中心地位。建材产业。突出节能、降耗、资源可再生利用,加快落后水泥产能淘汰步伐,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建筑材料等。16船舶产业。重点发展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船型,加快发展船舶配套设备及先进自动化装备。(四)加强园区建设。打造园区产业集群。以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为重点,引导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和溧水县、高淳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引导各类园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彰显特色优势。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着力打造应用软件及系统集成、光机电一体化、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南京化学工业园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生命科学三大特色产业;江宁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无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