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探析.docx_第1页
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探析.docx_第2页
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探析.docx_第3页
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探析.docx_第4页
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探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探析以正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与滨江新区控规为例Urban Planning for Small and Medium Mountainous CityA Case Study on the Urban Plan of Zhengan County and Its Binjiang New District郑 纲【摘要】中小型山地城市的发展面临周边地形制约、城市特色衰落等主要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山地城市规划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再以正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与滨江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分析结合地形特征进行空间形态与功能布局、路网规划、景观特色塑造、规划控制等策略,为中小型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关键词】中小城市,山地城市,规划设计【ABSTRACT】Common problems are always happe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mountainous cities, such as the bad topographical conditions, declining city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firstly explores the related studies on Chinas mountainous city planning. Secondly, it analyses a case of Zhengan County and its Binjiang New District. Finally, it proposes some strategies on Mountainous Cities functions, traffics, landscapes and its controlling tactics, which will give some experiences for planners or designers on small and medium mountainous cities.【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 City, Mountainous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ing中小型山地城市是山地城市的主体,通常位于沟谷地带,周边地形陡峭,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可建设用地有限;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相对封闭的发展环境使城市文化与风貌特色尤为突出。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政策驱动,很多中小型山地城市加速发展,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土地使用低效、地域特色丧失等问题。中小型山地城市的规划设计应结合城市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秉承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1 山地城市规划的相关研究1.1 研究综述由于山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生态景观学一直是山地城市规划研究的重点方向。20世纪8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的生态城市理论认为,人与环境应该协调可持续发展。90年代初,黄光宇开始建立“山地城市学”,将生态学引入山地城市规划研究,并将山地城市空间结构须适应山地生态环境特征作为首要原则,总结和实践了集中紧凑、绿心环形生态型空间结构、带状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等三种模式1。同时期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构想,提出把微观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结合起来。何晓蓉(2003)分析了山地城镇的景观生态特征,按地形条件和结构形态对山地城镇的景观结构类型进行了详细分类2。徐坚(2006)以滇西地区为例,提出山地城市景观体系建构包括整体景观环境体系、对边缘景观的强化、利用地势强化重点景观等方面,由此开始了生态景观学在城市内部的应用3。明珠(2009)等针对西南地区中、小型山地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提出制定适用的指标体系,楔状绿地、城市蓝廊、道路附属绿地结合的网络式绿地布局,充分利用残余斑块(保留的山丘林地和陡坡),景观节点处规划公园绿地,增加立体绿量等策略4。山地城市地形复杂,即使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也面临交通组织的难题。崔叙,赵万民(2010)基于对西南山地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和道路交通系统特征分析,提出加大干路网密度,道路宽度取较低值,城市组团内道路自成系统、组团间以快速干道和主干道联系,道路系统布局结合地形等规划策略5。雷诚、赵万民(2008)总结了山地城市步行系统的特点包括:环境契合性、生活复合性、出行两元性、空间立体性、景观多变性等,并阐释重庆市步行系统规划中:宏观层面与地形环境结合、城区组团内与商业区和社区结合、与生态绿化体系结合营造景观、突出地域特色并与生活行为特点结合等要点6。李泽新等(2014)提出山地城市人性化交通建设中步行与公交并重的建设目标7。鹿勤(1995)就山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空间布局、道路规划、竖向规划、规划图则、绿化系统、工程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8。近年来对于山地城市的规划控制以实证研究居多,在重庆、攀枝花等地的案例中,主要加强了生态环境、建筑景观、天际轮廓线、公共空间、道路设计等方面的控制引导。“十二五”期间,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受到重视,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广元三江新区等地进行了“产城一体单元”实践,将职住平衡、配套完善、功能复合、绿色低碳等策略引入山地城市规划。此外,公交导向发展(TOD)、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等理念对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地城市规划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9。1.2 小结综上所述,山地城市规划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以集约、生态的理念,充分结合地形等自然条件进行规划布局,每个城市组团应考虑内部职住平衡与功能完善;交通方面,组团之间加强联系,组团内部灵活布局,步行系统结合自然景观、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景观系统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强化自然景观特色;规划控制引导体系创新等。当前我国山地城市规划的实证研究中,针对以重庆为代表的大城市占据多数,而针对中小城市的相对较少。中小型山地城市发展面临周边地形制约、城市特色衰落等主要问题,如何重组城市结构、彰显城市特色是规划设计的核心要务。2 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案例解析正安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北部,古有“黔北门户”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地生态特色鲜明;是东汉大儒尹珍的故里、中国绿色名县、小说之乡,白茶、油桐、野木瓜之乡,铝土、煤等矿产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受地形所限,区域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近年来,正安县面临区域交通改善的重大机遇:黔北、丰遵两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习德高速公路基本定线;县境内已探明铝土矿储量3.72亿吨,2014年与杭州锦江集团成功签约铝土矿开发投资协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800亿元,将极大地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图1)。在此背景下,正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和正安县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继编制,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图1 正安县区位图2.1 总体规划层面2.1.1 适应用地条件,山城相依,组团布局正安县现状中心城区包括凤仪城区和安场城区(含安场镇区、瑞新工业园区),人口合计9.2万人,占地6.5km2。凤仪城区为主城区,群山环绕,拓展空间有限,与安场镇区相距约10km,仅有一条S207连接,瑞新工业园区位于二者之间。另外,由于沙阡水电站的建设,南侧芙蓉江段将形成较大的水库,两岸用地的滨水开发价值大幅提升。(图2)图2 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考虑到铝土矿大型工业项目的落地以及3条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预测正安县中心城区将经历快速发展,规划期末人口达到28万人。为保护周边山水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取90m2,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25km2。对规划区内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通过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矿产资源、现状建设情况等因子的综合分析得出:凤仪城区发展用地比较有限,适宜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约4km2(不含已建区);安场坝区用地平坦开阔,几乎没有禁建因素,适宜建设用地约36km2;芙蓉江两岸适宜建设用地约5km2,形状相对破碎(图3)。因此,规划形成“一城三区、轴向发展”的组团结构(图4):图3 规划区用地评定图图4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1)中部为凤仪城区。凤仪城区公共服务基础良好,但可拓展空间局促,规划向南北两侧适度拓展居住和生活服务功能,形成 “一体两翼”的空间形态,规划人口13万人(新增约4万人)。(2)北部为安场城区。安场坝用地平坦开阔,因此在上一轮总体规划中安场城区已经纳入中心城区,但多年来发展缓慢。目前,正安县铝土矿开发投资协议已经签约,安场城区工业发展初具规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并将设有出口。规划确定安场城区为未来正安工业发展、容纳新增人口的主要空间。形成“组团推进、绿廊渗透”的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两区两园”,规划人口12万人,远景产业和生活可继续向北平行拓展。(3)南部为滨江新区。此处有部分适宜建设用地,距凤仪城区较近,且位于正安联系遵义、贵阳的主要方向,近期沙阡水库蓄水完成将大幅提升两侧用地的开发可能。因此规划定位为高品质生态居住区和休闲度假区。重点打造“芙蓉山” 休闲度假区、“芙蓉江”生态景观带、“芙蓉湾”滨水活力区。规划人口3万人。2.1.2 破解交通瓶颈,强化轴向交通,分区功能平衡凤仪城区与安场城区之间为峡谷地带,凤仪城区与滨江新区之间有山体阻隔。规划在加强城区之间轴向交通联系的同时,进行交通需求管理,建立分城区平衡的规划结构体系,以减少城区之间的交通量。(1)确保各城区之间至少有3-4条主要道路联系:凤仪城区与安场城区之间现状仅有1条S207相连,规划拓宽S207、新建正安大道和友谊大道,实现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分流。凤仪城区与滨江新区之间规划连通姜家沟路,保留34号路,拓宽S207,新建滨江大道。同时,三个城区各规划一条主干道与黔北(丰遵)高速公路的三个出入口相连。(2)各城区完善公共服务职能,在安场城区、滨江新区分别新建与居住规模相匹配的、功能复合的公共服务中心。三个城区分别考虑职住平衡,相对于上轮总规,安场城区缩小工业规模并增加生活配套和产业服务,凤仪城区增设商贸市场区(白茶城),新规划的滨江新区则同时发展生态居住和休闲度假旅游。2.1.3 充分利用地形,多样风貌塑造,山城特色凸显结合具体地形特征,整体形成“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景观风貌,并在不同城区和城区周边塑造多元化的山城特色景观,(1)在凤仪城区主城区和南翼拓展区,桃花山、桃园山、凤凰山等几大山体嵌入城区。考虑老城区可用地有限、商贸发达的特点,规划在沿山区域布置了一些公共建筑和居住小区,形成建筑层叠簇拥山体、山林与建筑间隔显现、山前商贸繁荣的城市景观。同时为增加山体公园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沿山建设用地以公共功能为主,并设置多处广场等开放空间,可形成山体公园的入口节点。(2)凤仪城区北翼拓展区地处峡谷,以正安大道为轴,两侧坡地平均坡度在30以上。主要规划为低密度山地特色居住区,以逐层跌落的山地住宅为景观特色。并考虑两侧山脉的生态联系,利用河谷、山脊等地段构建3条生态保育廊道,也成为正安大道轴线上的绿化景观节点。(3)安场城区地形相对平坦,局部有较低矮的丘陵。规划依托带状连绵的丘陵形成500米宽的生态廊道,并在城区内部保留部分山丘,改造为城市公园。控制山丘周边的建筑高度,形成城区内山丘林立的景观特色。(4)滨江新区位于芙蓉江两岸,南北高中间低。未来芙蓉江和沙阡水库是重要的城市景观和旅游节点,因此重点打造山城交融、层次分明的滨水天际线景观。结合地形形成若干台地,近水区布置低矮的公共建筑,远水区为多层和小高层住宅。(5)位于三个城区之间的大型山体,现状植被良好。通过郊野公园建设,使市民在游览和健身之余,能够俯瞰城市,获得平原城市市民无法体验的视觉感受。同时融入正安县白茶、野木瓜等山地农业主题,丰富景观内涵。2.2 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本节以正安县滨江新区为例,阐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山地城市特色彰显。滨江新区位于正安县中心城区南部的芙蓉江两岸,规划范围约2.2km2,黔北高速公路和习德高速公路在东南角交汇并规划有出入口。随着沙阡水电站的建成,该段芙蓉江上将形成面积近1km2的水库湖面。2.2.1 基于地形深入分析的功能布局滨江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南北两岸向江面逐渐低落,坡度主要集中在15-30范围,北岸临水有一个山头,高度约100米。除常规的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外,规划还进行了地形剖面分析,得出不同岸段的地形适建性、景观视野、亲水便利程度等,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参考,以北岸的4个典型剖面为例(图5、图6):图5 滨江新区用地现状图图6 滨江新区北岸地形剖面分析图(1)剖面A为缓坡,平均坡度约10,适合城市建设,视线通达,但规划范围距离湖面较远,亲水性较差。规划为多层和小高层居住区,适合远眺湖景。(2)剖面B南部为紧靠湖面的山体,景观性与亲水性俱佳;北部坡度平均坡度约15,可用于居住和公建建设,但观水视线受阻。规划依托山体建设生态型、低密度的“芙蓉山”休闲度假村,成为滨江新区休闲度假的核心项目。山体北部规划中小学,一是因为区位居中,便于服务全区;二是为把更多能观赏水库的区位留给居住和商业开发。(3)坡面C临近水湾,亲水性好,平均坡度约18,可形成鲜明的山地城市特色。规划结合水湾,打造“芙蓉湾”滨水活力区,包含商业、餐饮及滨江绿地、休闲广场、游艇码头等;“芙蓉湾”以北为新区公共服务中心,使滨江餐饮主楼、文化中心、景观茶座、新区政务中心、中医院沿山谷溪流层叠而上,形成富有特色的山地公共建筑群;公共服务中心以北依托地形建设山地特色居住小区,开发强度较低、建筑高度严格控制、布局与设计体现山地风貌。(4)坡面D虽偏离主要湖面,但临近芙蓉江,亲水性好,且主要为平坡,适合城市建设。规划为“芙蓉湾”滨水活力区的延伸区,相对平坦的地形适合建设较大型公共建筑,因此滨江区主要规划为娱乐康体用地,并设置特色商贸市场。通过对地形的深入分析,规划确定了“双龙拱环、玉蚌衔珠”的空间布局:“双龙”指芙蓉江两岸滨水休闲带,以商业、娱乐、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环”指“芙蓉湾”滨水活力区,为旅游服务中心,居于2片度假区的中间位置;“玉蚌”指南北两岸的山地生态居住区,玉多为翠绿色,代表山体植被较好;“珠”指“芙蓉山”休闲度假村。(图7、图8、图9)图7 滨江新区规划结构图图8 滨江新区用地规划图图9 芙蓉湾滨水活力区项目布局图2.2.2 依山就势的道路网络和慢行系统规划范围内为南北向坡地,因此规划主干道东西向布置,部分路段采用双向不同标高的分离式横断面;次干道和支路为南北向,部分路段结合地形蜿蜒。南北两岸设置2座桥梁连接,使滨江道路形成环线。为秉承绿色交通理念,弥补山地城市机动车交通的不便,规划设计了慢行系统:利用陡坡、河谷灵活形成步行道网络,连接主要公共设施及公园、广场、江岸等公共空间;利用滨江绿地建设自行车环路。(图10)图10滨江新区慢行系统规划图2.2.3 山、水、建筑交融的体验式景观芙蓉江景观规划首先考虑滨江界面的丰富性,由近及远分为4个层次:滨江绿地、广场和商业、娱乐设施组成的滨水休闲景观;近水区的较低密度住宅、公建组成的山地建筑景观;远水区的多层、小高层住宅组成的建筑韵律景观;外围山体形成的自然山地背景(图11)。其次,重视滨江景观的体验性,规划自行车环道,两侧岸线共分为森林公园段、生态休闲段、滨水活力段、生活游憩段等4个主题公共空间段落。(图12)图11 芙蓉江滨江景观层次分析图图12 芙蓉江滨江主题段落分析图芙蓉山景观规划考虑“凸岸造景,凹岸观景”的原则。芙蓉山坐拥半岛,是天然的视觉焦点,规划保护山体天际线和生态景观,将度假设施点缀其中。南岸相应位置规划滨水休闲商业街,作为观赏芙蓉山的最佳位置。芙蓉湾将餐饮、游乐、商业等公建环绕布置,互为对景。依托东芙蓉桥和水上巴士线路形成交通环线,强化游览体验。利用江岸、陡坡、河谷等构建绿化网络,与慢行系统共同形成步移景换、丰富立体的体验式景观系统。滨江新区内形成间距200-300米、通山达水的视线通廊,在汇入芙蓉江支流的河谷上方设置广场(城市阳台),南侧规划为体育场地或公园,以获得最佳的眺望视野。(图13)图13 滨江新区景观视廊与城市阳台规划图2.2.4 凸显山城特征的地块控制用地兼容性和建设指标方面,为突出山地特色地块,规划在贵阳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遵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通则规定基础上,将山地特色居住用地、山地特色商业用地、山地度假村用地单列,赋予更低的容积率和建筑限高、更高的绿地率指标、更严格的用地相容性规定。停车指标方面,考虑山地城市路幅狭窄,线形崎岖,路网承载力低,为减小机动车交通量,鼓励步行和公交出行,改善城市环境品质,规划采取配建停车位适当减量、公共停车位适当分散的策略:规定小区级文化、体育、医疗设施和居住用地中兼容的商业设施,可按建筑物停车位配建标准的60%配置;除独立占地的中型公共停车场外,另设置多处小型公共停车场(50个停车位),按服务半径200-300米分散设置,在各地块内配建。落实慢行系统规划,在图则中增加步行通道或自行车专用道的建议路线、驿站建议位置,以及相邻地块的步行出入口位置。(图14)图14 滨江新区规划图则(截图)3 结语正安县面临的空间结构突破与山地地形制约的矛盾,是很多快速发展阶段中小型山地城市的共同问题,规划必须面对集中或分散的两难抉择。起伏多变的地形地貌与复杂的生态环境给城市建设带来较大困难,集中布局会加剧旧城密度过高、周边山体破坏等问题,可持续性较差;分散布局能灵活适应地形变化,减少填挖,保护自然环境,但同时也带来交通距离过长、市政投资增加,生产生活联系不便的困扰。应遵照生态优先的原则,根据城市的发展规模与资源条件具体应对。若采取分散布局的空间形态,应注重组团间交通联系和各组团内部的职住平衡与公共服务的完善。在正安县的案例中,城市设计思想贯穿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阶段,使地形和自然环境特色得以彰显,包括结合地形地貌的风貌分区、结合山水景观的慢行系统规划及图则表达、山地特色居住和公建项目的策划和指标落实等,对中小型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近日,中央提出推广街区制。建设开放式小区、提高路网密度,固然能弥补山地城市道路曲折不畅的缺陷,缓解交通拥堵。然而中小型山地城市本身交通压力不大,且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