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槽开挖施工总结.doc_第1页
基槽开挖施工总结.doc_第2页
基槽开挖施工总结.doc_第3页
基槽开挖施工总结.doc_第4页
基槽开挖施工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槽开挖施工总结 福州港江阴港区24号泊位扩建工程基槽开挖施工总结1工程概况福州港江阴港区24号泊位扩建工程位于兴化湾中部北岸福清江阴镇球尾附近海域,江阴半岛南部,和莆田市相邻,与台湾岛隔海相望。 本工程码头位于离陆地3km外的海上,其结构形式为重力墩式结构,设计于原24号泊位码头东侧增加一个独立敦,延迟原码头长度285米至315米。 根据原设计及补充钻探资料,该工程基槽开挖原泥面标高为-7.26m,开挖最深处底标高为-27m,开挖最大厚度为19.74m。 土质主要为灰色淤泥、灰色淤泥混砂、杂色残积土、褐黄色全风化花岗岩、杂色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等,开挖土质分布详见图1- 1、图1-2。 根据水文资料风况总体上是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夏季以台风影响为最大,全年大于六级风的平均延时为13.9天;多年平均雾日数23天,多集中在35月,平均每月45天;台风在福建境内登陆平均每年2次,对沿海有影响的平均每年45次。 图1-1GK2号钻孔柱状图图1-2SGKC1号钻孔柱状图2施工工艺流程图基槽开挖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1。 图2-1基槽开挖施工流程图设水尺轻斗挖泥船就位测量验收清礁重锤冲礁不合格合格原泥面标高测量挖泥标高不满足设计要求,开挖产量无显著降低土质及标高校核标高不满足设计要求,开挖产量降低显著,土质开始有明显变化重斗挖泥船就位标高不满足设计要求,开挖量基本降低为零,土质为强风化3主要施工技术难点3.1全年可以作业时间偏少全年受天气影响的时间较多,据xx年施工期间现场统计大风天气为32天,大雾天气3.5天,台风影响天数为4天,业主运营的煤船进出影响2天,设备维修12天,其他影响63.5天,有效作业时间仅为62天。 见附表3-1。 表3-1基槽开挖时间统计月份船只在场时间大风大雾业主运煤船船机故障台风其他正常施工一122.xx.35.5二2612.8002.710.5三319.5110.519四313.52.5121210五3030六3020.5418.55七1922312合计179323.5212463.562备注基槽礁盘发现于xx年4月14日,4月19日确定为礁盘并且基槽施工船舶退出基槽施工区域。 其他影响含钻孔取芯、礁盘确认、冲锤制作、冲礁施工船舶跟换、验收等。 3.2施工面积较小,开挖深度深。 基槽开挖区域总长为100米,宽72米,施工区域只能容下一组挖泥船进行施工作业;开挖最大深度达19.74米。 3.3强风化以上岩质厚度厚,且离旧码头近基槽位于已建码头东侧,基槽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岩质厚度最大达到6.6米,开挖区域岩层离码头最近为6米,可作业范围小,施工时考虑已建码头的安全,在旧码头上设立沉降位移观测点。 3.4旧码头基床位于基槽底标高上面10.3米,详见图4-1图4-1基槽开挖断面图3.5开挖区域内土质复杂开挖区域土质主要为灰色淤泥、灰色淤泥混砂、杂色残积土、褐黄色全风化花岗岩、杂色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等。 4主要施工方法4.1施工准备 (1)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平面控制参数编制开挖施工文件,经审核无误后输入挖泥船电子图形控制系统。 并在工地建立满足工程需要的水尺,为挖泥船和测量船提供实时潮位。 (2)施工前进行工前水深测量,工前测量由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测量成果经监理工程师确认。 4.2挖泥、清礁 (1)挖泥采用1艘抓斗式挖泥船配2艘自航泥驳进行施工。 挖泥、清礁施工示意图见图4-1。 图4-1挖泥、清礁施工图 (2)挖泥时采用分条分层开挖挖泥船分条分层自上而下有序开挖,每层厚度2m,每条宽度约10m15m,条与条之间的搭接为3m,冲礁、清礁时考虑清施工的面积较小不进行分条,分六层进行施工。 (3)开挖深度的控制最后一层挖泥时控制抓斗的下落深度,利用水砣和水尺测出挖泥船所在挖点的标高,利用挖泥船上的抓斗深度自动控制装置控制挖深,泥质超宽控制在2.0m内,超深控制在1m内,岩质超宽控制在2.0m内,超深控制在1m内。 (4)边坡控制施工边坡将通过适当超深、超宽以矩形阶梯式开挖形成,边坡每阶梯的高差控制在0.51.0m,施工前将各种不同的施工要求标识在施工电子文件图中,按电子图形显示控制施工区域边界和泥斗的下放深度。 挖后及时安排施工检测,确保边坡达到设计要求。 边坡开挖示意图如图4-2所示。 图4-2边坡开挖示意 (5)开挖过程中进行施工过程检测,绘制施工过程基槽开挖断面图,了解基槽开挖情况。 根据施工过程检测结果调整施工电子文件,指导施工船舶优质高效运行。 开挖施工时应在旧码头上设置沉降位移观测点,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确保已建码头的结构安全。 (6)挖泥船施工时一侧靠一艘泥驳轮流装泥,装满后将泥运至海洋部门指定区域抛泥。 4.3土质标高校核 (1)开挖时根据水尺、落斗钢丝绳长度确定泥面标高,以泥面标高、土质、设计开挖深度、区域范围确定校核的频率,进行土质校核。 开挖深度1米以内,开挖1遍后进行校核;开挖深度13米,残积土开挖2遍后进行校核,其他开挖1遍后进行校核。 (2)开挖区域随着深度的加深而变小,前期采用测深仪进行水深测量,后期由于区域小,直接采用打水砣进行标高测量。 (3)根据标高、土质、开挖产量来确定是否更换施工船舶或者进行下道工序。 施工时,开挖土质为淤泥,采用6方15t斗进行开挖;开挖至残积土时6方15t斗开挖量明显降低,改用8方25t斗;开挖至强风化岩改用40t8方重斗及冲锤进行施工。 本基槽开挖土质见附图4- 3、图4- 4、图4- 5、图4- 6、图4-7。 表层开挖边线超挖与欠挖平衡设计边坡底层开挖边线中间层开挖边图4-3残积土图4-4淤泥图4-5砂土状强风化岩图4-6碎块状风化岩图4-7中微风化岩4.4冲礁 (1)冲礁施工前选择与冲锤相匹配的挖泥船,并更换抓斗为冲锤。 (2)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测量资料、土质情况、平面控制参数、分层情况编制挖泥施工文件,经审核无误后输入挖泥船电子图形控制系统,形成冲礁施工电子文件。 (3)根据冲礁施工电子文件定位好挖泥船,将船移至第一个船位进行冲锤施工。 (4)施工时,由挖泥船将冲锤吊离水面后,缓慢松开冲锤,冲锤在自重的作用下,由高处落下,在下落过程中冲锤的重力势能转换为冲锤的动能,冲锤与岩面接触瞬间冲锤的动能转化为冲锤对岩层的破坏力。 基槽开挖采用16t的冲锤,详见图4-8。 图4-8冲锤施工示意图 (5)冲礁施工根据岩质确定每个冲锤点冲击次数,在冲锤完成给定施工任务时根移至下船位进行施工。 (6)强风化岩质冲礁时,其质地相对较软,在海水浸泡后,冲锤作用下,岩质可以碎成砂状,部分小块状。 施工时采用在一个船位冲击12次,连续冲击5遍。 (7)中风化及微风化冲礁时,其质地相对较硬,海水浸泡效果差,冲锤作用下,岩质破碎成块状、大块状、极大块状。 一个船位布置12个点位,施工时采用在一个点位连续冲击8遍,一个船位冲击1遍。 4.5验收本基槽验收要求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土质满足设计要求且基床厚度大于最小抛石厚度2米;验收时槽底标高-27米开挖区域土质为残积土,槽底标高-21米区域土质为风化岩。 5人员机械配置情况表5-1人员配备情况序号工种数量备注1技术员2管理技术、质量、安全2质检员1验收、检测,质量检查3安全员1安全监督4船长3操作现场施工机械5水手及其他人员16抛锚起锚等日常生活施工6吊机手3驾驶挖泥船吊机7轮机长3机械设备维修表5-2机械设备使用情况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挖泥船3艘挖泥清礁施工215t抓斗6m32个淤泥开挖325t抓斗8m31个残积土、全风化岩开挖440t抓斗8m31个风化岩开挖5泥驳500-1500方2艘装、运开挖土6冲锤16t1个冲礁施工7锚挺1艘抛锚起锚6效率分析本工程基槽开挖类土(淤泥)30285方,类土(残积土)24404方,类土2877.7方(全风化岩),礁盘(强、中、微风化岩)2683.3方,总计60250方;基槽开挖历时179天,有效作业时间62天,其中淤泥开挖有效作业天数为19天,残积土开挖有效作业时间为21天,全风化岩有效作业时间为5天,强、中、微风化岩开挖有效作业时间为17天;淤泥开挖效率为1594方/天,残积土开挖效率为1162方/天,全风化开挖效率为578方/天,强、中、微风化岩开挖效率为158方/天。 7质量情况 (1)施工期间定期对挖泥船GPS进行校核,在大风之后进行检查、校准。 (2)开挖过程中,勤打水、勤对标、勤核对土质。 于xx年4月14日发现地质与设计不符合,在自检确认后与监理工程师到现场协调处理挖泥异况见图7-1,并在5月2日进行补充钻孔,见图7-2,通过与监理、业主、设计单位沟通同意,变更施工方案,采用冲礁施工,并立即实施。 图7-1土质初步判定图7-2补充钻孔8安全8.1一般安全 (1)施工船舶进场前,到当地海事管理部门办理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 船舶作业时,按航行通告的要求,悬挂灯光和信号,灯光和信号应符合国家规定。 使进出港船舶在经过施工区域时小心行驶,慢行通过。 (2)认真执行海上交通安全法,船上作业人员遵守有关海上交通安全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障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的安全。 (3)施工船舶配备合格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救生设备,并保持设备技术状态的良好。 (4)重视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入场安全教育,以提高施工人员在操作中增强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在思想上、操作上真正引起重视。 (5)所有进入施工水域的人员戴安全帽、穿工作鞋、穿救生衣。 夜间水上作业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 (6)机电设备安装时,电线、电缆、装设按规定要求装设漏电保护开关,并经常检查,确保用电安全。 (7)挖泥船驳小心靠、离已建码头及选择安全锚泊位,以免发生碰撞。 (8)开挖前确保船机性能良好和船驳挖泥位置的准确性并提供对讲机以便于与岸上人员联系协调。 (9)在挖泥船驳上制定防火守则和消防、救生应急程序,严禁在船舶作业区及易燃危险区内吸烟。 (10)挖泥作业前,固定甲板或船舱内可移动物品,以免挖泥的船驳横倾时,物品聚集一舷,影响稳定或伤人。 (11)施工挖泥时,吊杆、泥斗下方不准站人,交通艇不得在泥斗下或缆索附近停泊、通行。 (12)泥驳装泥时,注意泥驳的装载平衡,严禁超载。 (13)大风天气停止施工;大雾天气停止施工,泥驳停止航行;大浪天气停止施工;并按照海上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防范措施。 8.2防台本工程地处兴化湾,常年受台风影响。 因此,在台风期施工时,每天专人收听天气预报,掌握海上气象动态。 在台风到达前48小时,将施工船舶调至防台锚地避风防台。 8.3旧码头安全 (1)由于已建基床位于目前开挖基床上部,详见图4-1基槽开挖断面图,施工时在已建码头面上设置2个沉降位移观测点;在开挖至-16.7米前7天观测1次,开挖至-16.7米以下时3天观测一次;冲礁、清礁施工时每天观测1次且一有异常情况立刻停止施工,并确定已建码头的沉降位移情况,经讨论分析可行后方可进行施工。 根据沉降位移资料,仅在基槽冲礁过程中,北侧观测点发生4mm沉降,在进行其他工序施工时码头无沉降。 9总结本工程基槽开挖主要存在 (1)天气恶劣全年可作业时间少; (2)施工面积较小,开挖深度深; (3)强风化以上岩质厚度厚,且离已建好的码头近; (4)已建码头基床位于基槽底标高以上10.3米; (5)开挖区域内土质复杂; (6)施工区域存在礁盘等问题。 本次施工采用 (1)分层分区开挖 (2)海水浸泡后再开挖 (3)不同土质更换不同的施工设备 (4)冲礁施工工艺 (5)在码头面上设置沉降控制点等施工工艺;采用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