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说课课件.ppt_第1页
《游褒禅山记》说课课件.ppt_第2页
《游褒禅山记》说课课件.ppt_第3页
《游褒禅山记》说课课件.ppt_第4页
《游褒禅山记》说课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教材分析 游褒禅山记 编排在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都是即事说理的游记 游褒禅山记 编排在 兰亭集序 赤壁赋 之后 是略读课文 这一课的教学应是在 兰亭集序 赤壁赋 两篇精读课文学习基础上的延伸 这篇课文题为 游褒禅山记 记 表明文体 课文主要是结合记游以感想形式发表议论 论说为学治事的道理 含有非常丰富的哲理 前两段记游 第三 四段发议论 记游为发议论作铺垫 而发议论则句句回应记游 第三 四段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 因为作者所侧重的不是 游 而是 议 必须着重学好 议 的部分 才算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 但作者的 议 又很不易学 因为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需仔细体会 尽吾志 三字乃全篇精神命脉 这不仅是指游后洞而言 一个人在治学或事业上 也要有 尽志 的信念 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即使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也要尽最大努力去做 这样才可能无讥无悔 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掌握了不少文言知识 具备初步自主阅读的能力 学习这篇文言文并不会感到特别的吃力 文言文学习 大多数高一学生缺的不是文言知识的积累 不是查找资料的技能 而是独立思考 探索研究的能力 过去教学这篇课文 我采用教师设问 学生讨论 逐段研读的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牵着学生走 今后再教这篇课文 我将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 侧重于指导学生熟读精思 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增长知识 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 了解文言虚词 以 其 的意义与用法 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 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 熟读背诵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 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 一 重点积累名 文 进 奇 好 出 极 观 求 险 道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 掌握虚词 以 其 的意义与用法 三 词类活用 教学难点 一 掌握文章说理深刻 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二 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一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 应在课前梳理清楚 二 本文又是一篇游记 可与学过的旧课文进行联系比较 三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风光图片以及作者的游程 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四 为了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词语 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课堂习题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提问法 探究法 归纳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文朗读音频 学法指导 一 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 使用工具书自己翻译 必要时进行点拨 解难 培养自学能力 二 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遵循的原则 三 调动学生思考 讨论 交流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点拨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提示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体会文章所阐述的道理 五 鼓励学生及时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注意积累文言文知识 教学程序 教学本课计划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诵读课文探究梳理字词归纳练习拓展 1 导入新课 首先给学生介绍毛泽东的七绝诗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学生通过诵读领会了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句的含义 随后因势利导 引出课题 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王安石的 游褒禅山记 就含有类似的深邃哲理 2 诵读课文 1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学生轻声跟读 生字注音 屏幕展示生字注音 2 组织学生齐读全文 正音 注意句读语气 3 学生自读课文 初步了解各段大意 明确写作顺序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1 本名与别名的由来2 记游洞经过3 抒发游洞的感慨4 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5 补记同游之人 记游时间 写作顺序 4 自读课文 结合注释自译课文 并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课文中记游部分 集中于文中哪几段 第1 2节 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 第2节 得出怎样的结论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 第3节 得出怎样的结论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 从文中找出能够作为 无限风光在险峰 注脚的语句 世之奇伟 瑰怪 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课堂练习 整理虚词 其 字的用法 完成课后练习 二 归纳 名 曰 文 进 奇 好 出 极 的意义与用法 1 以故其后名之曰2 距其院东五里3 独其为文犹可识4 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 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6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7 其孰能讥之乎 其 字的用法 代词 那 指褒禅埋葬时 代词 这 指慧空禅院 代词 它 指仆碑 代词 它 指洞穴 代词 它 指后洞 代词 他们 指古人 代词 他们 指游客 代词 那些 指好游者 副词 加强反问语气 难道 8 而余亦悔其之9 既其出10 视其左右11 谬其传12 咎其欲出者13 吾其还也14 其可怪也欤 代词 指自己 助词 无义 代词 它 指洞壁 代词 它 代山的名称 代词 那些 指欲出者 其 字的用法 副词 表商量语气 还是 副词 加强反问语气 难道 助词 人称代词 其 字的用法 他 们 它 们 的 你 们 你 们 的我 们 自己 的 指示代词 这 里 那 些 其中 表选择 是 还是 表假设 如果 假如 代词 连词 副词 表商量 还是表反问 难道表揣测 大概表祈使 一定 调节音节 不翻译 指代对象 1 导入新课 检查复习重点字词解释 重点语句翻译 第二课时 1 慧褒始舍于其址2 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 3 有泉侧出4 入之甚寒 问其深5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6 则其见愈奇7 则其至又加少矣 词类活用 名 动 筑舍定居名 动 命名名 状 从侧面形 名 深形 动 走到尽头动 名 见到的景象动 名 到达的人 1 非常之观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 不同寻常今 程度副词 很 十分 古 到达 某地 今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 古今异义 古 求学的人 治学的人今 在某些方面有较深的学问的人 1 其下平旷 有泉侧出 而记游者甚众 所谓前洞也 2 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 3 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 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 有泉水从旁边涌出 而 题字 记游的人很多 这是人们 所说的前洞 问起它的深度 就 连 那些喜欢游玩的人 也 不能走到尽头 人们 叫它后洞 语句翻译 大概洞更深 那么那些到 的人 又更加少了 正当这个时候 我的体力还足够 继续 进入 火把 也 还足够 继续 照明 4 盖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5 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 6 方是时 余之力尚足以入 火尚足以明也 大概我所到 的地方 比起喜欢游览的人 来说 还不到 他们的 十分之一 进去洞里越深 那前进 的事 就 越困难 可是那见到 的景象 就 越奇特 语句翻译 课文分析 1 引导学生自读前两段 让学生叙述游山经过 绘制路线图 后洞 慧空禅院 所叙路线图 前洞 碑 北 半途而返的游览流芳千古的美文 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 2 以提问方式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 1 第1节中为何提及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为后文作伏笔 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 探究事物的本源 充分体现了 求思之深 的探索精神 这也是 深思慎取 的依据 2 第2节略与详是怎样安排的 其中有哪些对比 这些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游山洞做学问前洞夷以近游者众 后洞险而远至者少 奇伟 瑰怪 非常之观 随之出者 游洞之力 物 火把 仆碑文字导致谬传 游山洞 与 做学问 趣比 学问平易处浅尝辄止者众 学问精深处获求不易故达成者少 博大精深大学问 在困难或非议面前止步者 求学之力 求学之客观条件 求学应深思而慎取 作者通过记游 总结出了怎样的教训 悟出了什么发人深省的道理 游山经过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所观景物 此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