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_40页).ppt_第1页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_40页).ppt_第2页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_40页).ppt_第3页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_40页).ppt_第4页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_40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一 大气组成 氮 的基本成分干洁空气氧 的必需物质CO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对地面有作用O3 吸收 保护地面生物 水汽 产生云 雨 雾 雪 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 凝结核 的必要条件 1 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地球生物体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 保温 紫外线 成云致雨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2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和含量的影响 人类燃烧煤 石油等矿物燃料 大气中的含量增加 人类广泛使用电冰箱 冰柜 大气中的含量增加 大气中含量减少 二氧化碳 氟氯烃 臭氧 随着高度的上升 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气温随高度 而 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 对流层 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 而 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 有一臭氧层 高层大气 气压低 密度低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 逆 辐射 短波辐射 可见光 大气几乎不吸收 长波辐射 红外线 被大气中的水汽 CO2大量吸收 2 四种辐射特点 1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大气运动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 大气运动有什么规律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 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危害 全球气候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本章将要探讨的问题是 H2O CO2 太阳辐射 红外光 CO2 H2O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光 太阳辐射 可见光 太阳辐射 紫外光 地面 散射 反射 O3 平流层 对流层 O3吸收大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光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吸收 反射 散射 二氧化碳和水汽 臭氧 红外光 紫外光 选择性 选择性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 削弱作用 云层 一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吸收 反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 大气上界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大部分到地面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吸收很少 大气反射很少 大气逆辐射 结论 地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地面温度升高 大气升温 二 大气的保温作用 1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 2 大气逆辐射补偿了部分地面损失的热量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资料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太阳辐射很强 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 但同时也是我国最冷的地区 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只有10 15度左右 年平均气温只有7 1度 拉萨的年平均气温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就比同纬度的重庆 上海低了10 15度 1 青藏高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2 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很强 但气温却很低 两者之间有矛盾吗 为什么 海拔高 空气稀薄 云量少 晴天多 大气削弱作用少 没有矛盾 因为 1 虽然太阳辐射强 但是海拔高 来自大地面的热量少 2 云量少保温作用也弱 注 气温低出现在没有太阳的时候 练习 1 图中A E H所表示的辐射中属短波辐射的有 属长波辐射的有 2 从辐射数量上看A D的原因是 3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A E H 因为D是进入大气层受到的大气的吸收和反射 F 大气吸地面辐射H 大气逆辐射补充 4 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哪个大 为什么 5 露或霜为什么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天大 因为大气逆辐射少 保温作用弱 答案同上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1 风看得见 摸得着吗 2 你能感着得到风的存在 3 你能说出10个带风字的成语吗 1 风看得见 摸得着吗 2 你能感觉到风的存在 气压 指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质量 二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正常情况下 所以A B C三点的气压比较 A B C G G D D 2 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注意 3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图 1 高压 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不同高度难比较 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海陆风的形成 海风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陆风 白天 夜晚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城市风 城市热岛效应 热力环流原理下 在理想状态下 地球赤道和两极间存在的热力环流 G G D D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030 1010 气压梯度 同一水平面上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 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1030 hPa 1030 1030 1010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 风向 1 风向形成的三种情况之一 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线越密 力越大 风速越大 地转偏向力 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向 不影响风速 风向在高空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 2 风向形成的三种情况之二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练习 3 风向形成的三种情况之三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共同影响 知识链接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 大气垂直运动 地面冷热不均 太阳辐射 两力平衡风向平行等压线 使风在北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使风向垂直等压线 地面摩擦力 三力作用下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在下图中绘出北半球近地面A B两种气压状况下的大气运动情形 水平气压梯度力 A B 实际风向 低压 高压 三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 纬度因素 太阳辐射 2 下垫面因素 3 其它因素 气象因素 气压 等压线 高压 低压 等压面 受热 冷却 冷却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地表受热或冷却 气流的上升或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 风 等压面 线 凹 气压变低 等压面 线 凸 气压变高 高低气压的比较 是在同一水平面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1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A 水平气压梯度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B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方向为垂直于等压线 高压指向低压 A 高空风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二力作用 风向平衡于等压线 B 近地面风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三力作用 风向斜穿等压线 2 风向与等压线 面 的关系 C 近地面低压中心风和高压中心的风 北半球 三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下列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模式图中 正确的是 下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其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 B C D 1 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削弱B 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 大气削弱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C 太阳辐射 大气削弱 地面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D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削弱 2 图2 2中 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C A 3 影响太阳辐射的最主要因素是 A 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