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理想国》心得75.doc_第1页
读《理想国》心得75.doc_第2页
读《理想国》心得75.doc_第3页
读《理想国》心得75.doc_第4页
读《理想国》心得7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理想国心得75 理想国与论语的感悟及对比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 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或者让政治家去学习哲学。 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 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 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的政体。 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哲学家是什么?哲学家就是那种具有“金”元素的人,一种具有生来品质的高贵者.他们通过哲学,把认识从现实世界引渡到理念世界,从而看到最真最美的存在.对理念的认识,才是对知识的掌握,才是对智慧的拥有,从而用这种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富有德性,最终成为一个正义的人.这种知识和智慧上的贵族是这样的统治者,他们不但因哲学而获得了最高的认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哲学这种技艺的最大利益在于为公众服务.哲人王要充当启蒙者,并且承担教育护卫者的任务,而护卫者,它拥有“银”,本身也应当是哲学家.这种哲学完美的统治,结合三个阶层的各司其职、互不相干,这种内在的和谐便构成一个正义的国家.于是,在这样的国家中,个人正义就会得到自我实现.一部论语,不过一万多字,其中“仁”字竟先后出现一百多次。 “仁”是孔子关于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情趣的最根本的观点,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把“仁”的思想施行于整个社会就是“仁政”,“仁政”是孔子一生追求的社会政治理想。 孔子曾表示采用我的主张,我就推行“仁政”;不采用我的主张,我就加强修养“仁”的品质。 孔子“仁”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众弟子所请教的“仁”的回答上。 孔子论“仁”,有多重涵义的表述,既精炼又富有针对性,可以说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仁”的学说的精当阐发。 颜回问孔子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就是仁了。 只要这样做了,天下的人都会赞许你。 实行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乎哉?”论语颜渊)孔子在这里仅用“克己复礼”四个字,就极有针对性地阐述了“仁”在个人内在素质与外部素养方面的高深要求。 颜回是孔子至为器重的弟子,曾被孔子赞扬说“其心三月不违仁”,已具有“仁者”的基本内在素质。 所以,孔子回答颜回请教“仁”的问题时,着重谈了“礼”的要求。 在孔子看来,“仁者”必须以遵循“礼”为出发点,以重建“礼”制社会为归宿,也就是说要“克己复礼”。 他认为,只有通过“礼”的修养,才能更好地达到“仁”的理想。 所以,孔子希望颜回能进一步修习礼仪,加强外部修养,成为一个完美的“仁”的实践者。 冉雍(字仲弓)问孔子什么是“仁”。 孔子告诉他说“出门办事就像接待贵宾一样郑重,役使百姓就像承办祭礼一样谨慎。 自己不想承受的事务,不要强加给别人。 在国内没有怨恨,在家里也没有怨恨。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帮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冉雍以德行著称,孔子对他很器重,认为他可以做一个优秀的地方长官。 这里,孔子向他解释“仁”的问题,特别强调了“仁”在行政事务中的具体要求,为他在日后的从政生涯指明了道路。 孔子在这里对“仁”的阐述,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指出了“仁”的原则,毫无空谈泛论之嫌,句句扎实、恳切、凝练。 尤其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已成为千古名句。 樊迟问仁,孔子回答得更简洁“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意思是说,爱护别人便是仁爱的。 “爱人”两字包含着极为丰富深刻的人道主义内容,意味着把他人当作人来爱,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阶级、等级和家族的界限,表现了对人格的尊重,这是孔子“仁”的学说的最核心的内容。 接着,孔子又以“恭”、“敬”、“忠”三字回答了樊迟对“仁”的进一步询问,很有见地地指出“居家应该谦逊有礼,办事应该严肃认真,对人应该忠诚坦荡。 即使到了夷狄地区,也不能放弃这种追求。 (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论语子路)孔子在这里对“仁”阐述得更周密、更具体,具有很强的诱导性。 就我个人理解,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建设,更多是靠哲学家的智慧,去指引其他人建设,更多的是物质上的建设。 这就要求哲学家必须掌握大量的知识,足以用来对国家每项工程的建设进行指引。 而论语中孔子对于国家政治的建设,主要是靠统治者的“仁”,即统治者用心去爱民,强调要做到仁政,以德服人,从思想上去建设这个国家。 不仅如此,每一个国民都要学会“仁”。 仁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即恭、宽、信、敏、惠。 孔子认为能做到这五点就是仁爱了。 孔子还进一步解释说“恭就是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