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几种灭火器原理及使用方法介绍.doc_第1页
常见的几种灭火器原理及使用方法介绍.doc_第2页
常见的几种灭火器原理及使用方法介绍.doc_第3页
常见的几种灭火器原理及使用方法介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的几种灭火器原理及使用方法介绍1、泡沫灭火器(Foam fire extinguisher)灭火原理: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适用范围: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此类灭火器是通过筒体内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将生成的泡沫压出喷嘴,喷射出去进行灭火的。它除了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外,还能扑救油类等可燃液体火灾,但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和醇、酮、酯、醚等有机溶剂的火灾。泡沫灭火器有MP型手提式、MPZ型手提舟车式和MPT型推车式三种类型。下面以MP型手提式为例简单说明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MP型手提式泡沫灭火器主要由筒体、器盖,瓶胆和喷嘴等组成。筒体内装碱性溶液,瓶胆内装酸性溶液,瓶胆用瓶盖盖上,以防酸性溶液蒸发或因震荡溅出而与碱性溶液混合。使用灭火器时,应一手握提环,一手抓底图,把灭火器颠倒过来,轻轻抖动几下,喷出泡沫,进行灭火。 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根据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人们研制了各种各样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及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下面简要介绍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泡沫灭火器内有两个容器,分别盛放两种液体,它们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两种溶液互不接触,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平时千万不能碰倒泡沫灭火器)当需要泡沫灭火器时,把灭火器倒立,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A除了两种反应物外,灭火器中还加入了一些发泡剂。打开开关,泡沫从灭火器中喷出,覆盖在燃烧物品上,使燃着的物质与空气隔离,并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由于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分,它不如二氧化碳液体灭火器,后者灭火后不污染物质,不留痕迹。2、二氧化碳灭火器(carbon dioxide fire extinguisher)灭火原理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适用范围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使用方法:在使用时,应首先将灭火器提到起火地点,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一种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灭火剂,价格低廉,获取、制备容易,其主要依*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0.5立方米的气体。因而,灭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另外,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而从周围吸引部分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 3、干粉灭火器(dry powder fire extinguisher 灭火原理: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或磷酸氢二铵)来灭火。适用范围:可扑灭一般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是利用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气体作动力,将筒内的干粉喷出灭火的。干粉是一种干燥的、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由能灭火的基料和防潮剂、流动促进剂、结块防止剂等添加剂组成。主要用于扑救石油、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干粉灭火器按移动方式分为手提式、背负式和推车式三种。 使用外装式手提灭火器时,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向上提起提环,干粉即可喷出。 使用推车式灭火器时,将其后部向着火源(在室外应置于上风方向),先取下喷枪,展开出粉管(切记不可有拧折现象),再提起进气压杆,使二氧化碳进入贮罐,当表压升至 0 7 兆帕 1 兆帕时,放下进气压杆停止进气。这时打开开关,喷出干粉,由近至远扑火。如扑救油类火灾时,不要使干粉气流直接冲击油渍,以免溅起油面使火势蔓延。 使用背负式灭火器时,应站在距火焰边缘 5 米 6 米处,右手紧握干粉枪握把(若为氮气动力,则只能握住木制把手,否则可能被低温气体冻伤),左手扳动转换开关到“ 3 ”号位置(喷射顺序为 3 、 2 、 1 ),打开保险机,将喷枪对准火源,扣扳机,干粉即可喷出。如喷完一瓶干粉末能将火扑灭,可将转换开关拨到 2 号或 1 号的位置,连续喷射,直到射完为止。 注意:锂离子电池仓库着火,干粉灭火器无法有效扑灭.当火情较大时,灭火更困难.4、卤代烷灭火器(灭火器)(halogenated agent extinguisher)卤代烷灭火器:这类灭火器内充装的灭火剂是卤代烷灭火剂。该类灭火剂品种较多,而我国只发展两种,一种是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简称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剂是以卤素原子取代一些低级烷烃类化合物分子中的部分或全部氢原子后所生成的具有一定灭火能力的化合物的总称。卤代烷灭火剂分子中的卤素原子通常为氟、氯及溴原子。试验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卤代烷1211是一种性能良好、应用范围广泛的灭火剂。它的灭火效率高,灭火速度快,当防火区内的灭火剂浓度达到临界灭火值时,一般为体积的5%就能在几秒钟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将火焰扑灭。卤代烷1211灭火主要不是依靠冷却、稀释氧或隔绝空气等物理作用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抑制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断燃烧的链反应而迅速灭火的,属于化学灭火。卤代烷1211在标准状态下为略带芳香味的无色气体,加压或制冷后可液化储存在压力容器内。1211灭火器利用装在筒内的氮气压力将1211灭火剂喷射出灭火,它属于储压式一类,1211是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的代号,分子式为CF2ClBr,它是我国目前生产和使用最广的一种卤代烷灭火剂,以液态罐装在钢瓶内。1211灭火剂是一种低沸点的液化气体,具有灭火效率高、毒性低、腐蚀性小、久储不变质、灭火后不留痕迹、不污染被保护物、绝缘性能好等优点。 1211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扑救精密仪器、仪表、贵重的物资、珍贵文物、图书档案等初起火灾;扑救飞机、船舶、车辆、油库、宾馆等场所以固体物质的表面初起火灾。 MY型手提式1211灭火器 1、规格按充装灭火剂量可分为0.5公斤、1公斤、2公斤、3公斤、4公斤、6公斤六种型号规格。 2、使用方法使用时,首先拨掉安全销,然后握紧压把进行喷射。 但应注意,灭火时要保持直立位置,不可水平或颠倒使用,喷嘴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及远,快速向前推进;要防止回火复燃,零星小火则可采用点射。如遇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可使1211灭火剂的射流由上而下向容器的内侧壁喷射。如果扑救固体物质表面火灾,应将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左右喷射。 3、维护保养 a、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取用方便的地方,储存处的环境温度为10 45。 b、不得存放在采暖或加热设备附近和阳光强烈照射的场所,以免变质失效。 c、每隔半年检查一次灭火器上的压力,压力表指针指示在红色区域内,应立即补充灭火剂和氮气。 d、每隔五年或再次装灭火剂前,应进行相当于设计压力1.5倍的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5、酸碱灭火器(soda-acid extinguisher)酸碱灭火器的原理:普通酸碱灭火器 H2SO4 + 2NaHCO3 = Na2SO4 + 2H2O + 2CO2 酸碱灭火器1简单构造及适用范围酸碱灭火器由筒体、筒盖、硫酸瓶胆、喷嘴等组成。筒体内装有碳酸氢钠水溶液,硫酸瓶胆内装有浓硫酸。瓶胆口有铅塞,用来封住瓶口,以防瓶胆内的浓硫酸吸水稀释或同瓶胆外的药液混合。酸碱灭火器的作用原理是利用两种药剂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压力使药剂喷出,从而扑灭火灾。酸碱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木、棉、麻、毛、纸等一般固体物质火灾,不宜用于油类和忌水、忌酸物质及电气设备的火灾。2手提式酸碱灭火器的使用方法(1)平稳地将灭火器提到起火点。(2)用手指压紧喷嘴,将灭火器颠倒过来,上下摇动几下。(3)松开手指,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 (4)随着灭火器喷射距离的缩短,使用者应逐渐向燃烧物靠近,始终使水流喷射在燃烧物上,直至把火扑灭。3使用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