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请牢记以下汉语句子结构图: (定)主+(状)谓+(定)宾(补) 这是讲述一切语法知识的根本!一、 定语后置 我们知道,定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形式变为:主(定)+谓+宾 或者 : 主+谓+宾(定)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分析: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例如:(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分析: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分析: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4中心词+数量词:例如:(古)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今)(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为人五,为窗八,为字三十有四分析: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另外,辨识定语后置要注意两点:一是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二是要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言形式区别开来。例如:村中少年好事(定语+主语+谓语+宾语)村中少年之好事者(定语后置)村中少年之好事(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一个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小结: 总而言之,我们如果灵活的把握了定语后置的特点、四种常见的形式以及要注意的两点,那么,就能快速辨识定语后置这种特殊句式。二、 宾语前置(一)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动词前面有“不”“未”“毋”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例如:1、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也”应理解成“不欺余也。”)2、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5、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二是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例如:1、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2、论语:子曰:“莫我知也夫!”3韩非子: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4、史记: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一是文言文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1、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2、鸿门宴:沛公安在?3、韩非子:公曰:“太师谁撞?”4、公羊传:盗者孰谓?谓阳虎也。5、论语:吾谁欺?欺天乎?6、论语: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二是疑问代词充当介词的宾语,一般也放在介词前面,谓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1、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2、孟子 离娄下:君谁与守?3、孟子 梁惠王下:君奚为不见孟轲也?4、墨子尚贤中:请问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三)宾语提前加“之”、“是”复指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宾语,可以把它提到动词或介词前面,并在提前了的宾语后面加代词“是”“之”复指。1、 动词宾语提前加“之”或“是”复指。例如:(1)寡君其罪之恐,敢与知鲁国之难?(我们君王正担心他自己的罪过,哪里敢过问鲁国的困难呢?“其罪之恐”,就是“恐其罪”,为了强调宾语“其罪”,把它提到动词“恐”的前面,并加“之”复指。)(2)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3)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4)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商君书更法注意:这种动词的宾语提前加“之”、“是”复指的句法,有时还在提前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表示范围的副词“唯”或“惟”字,构成“唯(惟)是”或“唯(惟)之”的句式。例如:(1)率师以来,惟敌是求。 左传(2)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荀子 荣辱(3)现代汉语中的“唯你是问”“惟利是图”“唯亲是任”等词语,就是这种句法的遗留。2、 介词宾语提前,加“之”、“是”复指。例如:(1)叔仲昭伯曰:“我楚国之为,岂为一人行也?”(一人,指楚康王。)(左传)(四)介词“以”的宾语的提前 在古代汉语里,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把宾语无条件地提到“以”字的前面,例如:(1)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史记(2)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孟子 离娄下)(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4)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左传(5)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本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左传) 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练习:请判断以下语法现象,说出是哪种宾语前置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2、子何恃而往?(彭端淑为学)3、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5、唯利是图6、王问:“何以知之?”7、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8、余是以知之。9、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10、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三、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以表示比较强烈的感叹语气或突出疑问的重点。如: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2、贤哉,回也!(论语)3、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吕氏春秋 重言)4、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论语颜渊)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598-2-1:1979 EN-D Luminaires. Part 2: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Section One: Fixed general purpose luminaires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71:2002/AMD1:2007 FR-D Amendment 1 -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71: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 校园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山公园卫生知识培训课件
- 2026届湖北省宜昌市二中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大肠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光纤光学试题及答案
- 江苏海事面试题及答案
- 校园反恐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位移法考试题及答案
- 高考3500词汇表(完整版)
- 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培训讲演稿
-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Go-for-it!单词大全(音标齐全-已反复校对-单词分类-便于识记)
-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
- 学校文印室及时服务方案
-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专项题库】
- 集团公司内部资金调剂管理办法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专题五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 新人教A必修一《集合》课件
- 复用器械处理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