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节文言断句和翻译韩建设立“僧正”唐末韩建做华州节度使时,当地和尚行为欠检点,专门设立了“僧正”一职,本意在加强管理。没想到物色的人选不行,致使有的和尚更放肆了。韩建就此事批示道:本置僧正,欲要僧正。僧既不正A,何用僧正?使僧自正B。(1)三个“僧正”各是什么意思?(2)两个单用的“正”各是什么意思?答案(1)为官名,为主谓短语,意思是“和尚行为端正”。(2)A是形容词,端正之意。B是动词,检点行为之意。(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责力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责力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责力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责力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责力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 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佗:他。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明经 第:考取。B子无为嫌 嫌:疑忌。C俾其守约束 俾:使。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解析 D项,方,“比拟,比方”。在这里是“和相仿,比得上”之意。答案 D评析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本题考查的是在语境中推断实词意义的能力,“嫌”与“俾”在文中的意义不难推断,“第”稍难一点。本题难度适中。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B.C. D.解析 B项都是副词,可译为“于是”。A项“吾所不及”的“所”字,是所字结构,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公之逮所由使也”,“所”与“逮”构成特殊结构,表被动。C项“逸则富以康”的“以”是连词,表并列;“醉则更相枕以卧”的“以”是连词,表修饰。D项“保邦于未危”的“于”是介词,“在时”;“室西连于中闺”的“于”是介词,“和”。答案 B评析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难度适中,B项虽然易选,C项、D项也易排除,但A项仍有一定难度。此题的“所”用法不太常见,高考常考的“所”的常见的用法为下面三种:所字结构、名词处所、表被动。做这类题,对涉及课本原文的虚词的用法应熟练掌握,这是与选文中虚词用法对比的基础。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责力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B文章描写李责力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其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解析 D项“诸囚闻其迁”的“迁”为晋升或调任官职,在这里不是贬谪。答案 D评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和对文章选材用材的特点分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题思路是找出各项内容在文中的对应点,比较分析其异同,比如本题的“迁”与“贬谪”。“左迁”为贬谪,“迁”为晋升或调任官职。本题难度适中。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诸 司 奏 议 悉 心 纠 驳 故 帝 委 之 或 时 移 疾 佗 宰 相 奏 事 帝 必 问 与 文 瓘 议 未 若 不 者 曰 往 共 筹 之。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应理解文意,并找出停顿标志。难点在于“疾”之后的断句,其余比较简单。答案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方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评析 文言断句是一种综合理解判断能力,能力层级为B。这是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题的命题热点。正确的断句是建立在正确理解全文的基础之上的。要注意句中的标志词语,尤其是关联词语。此题难度适中。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译文:_(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译文:_解析 (1)句中翻译的重点是“若”、“施”、“焉”。(2)句中翻译的重点为“无”、“监”。“监”为“鉴”之通假字,“镜子”,引申为“借鉴”、“教训”。答案 (1)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2)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评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解题时应根据语境准确理解重点词的词义,把握句式特点,然后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本题难度适中。【参考译文】张文瓘,字稚圭,是贝州武城人。隋朝大业末年,全家迁移到了魏州的昌乐。他幼年丧父,事奉母亲、哥哥以孝顺友爱闻名。贞观初年,考中明经科,授任并州参军。当时李责力任长史,曾经赞叹说:“张稚圭,是当今的管仲、萧何,我比不上他。”等到李责力入朝,张文瓘和属僚二人都为他饯行,李责力赠送那两个人佩刀、玉带,而无物赠给张文瓘。张文瓘感到疑惑而向他请教,李责力说:“你不要疑忌。像某人,犹豫不决,所以赠给他佩刀,希望他能果断;某人放荡不羁,所以赠给他玉带,使他遵守约束。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于是极力推荐他。两次升任水部员外郎。当时哥哥张文琮任户部侍郎,按照制度,兄弟不许同时在同一部门任职,于是他外出担任云阳令。多次授任东西台舍人,参与主持政事。乾封二年,升任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于是和李责力同任宰相。不久主持左史事。当时高宗建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殿,又征讨四夷,京城饲养官马一万匹,仓库渐渐空虚。张文瓘进谏说:“王者养育百姓,使他们安逸就会富足而安康,使他劳累就会怨愤而反叛。秦、汉广征四夷,大建宫室,到秦二世时土崩瓦解,汉武帝末年户口减少一半。治理政务要在未乱之时,保国要在未危之际。民心不会永远不变,只是归心仁政。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皇帝认为他说的对,赐给他丝织锦物一百段,为此削减官马数千匹。改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子右庶子,又兼任大理卿。不到十天,裁断疑案四百件,被判罪者没有怨言。曾患小病,囚犯共同设斋祈祷,希望他能尽快处理事务。当时认为他执法公平宽恕与戴胄相仿。后来拜授侍中,兼任太子宾客。众囚犯听说他调了官,都流泪哭泣,他就是如此得人心。他性情严肃正直,从不曲法宽容。众部门奏议,尽心加以纠正辩驳,所以皇帝信任他。有时生病请假,其他宰相奏事,皇帝一定要问和张文瓘商量了没有。如果没有,就说:“去和他一起商量。”如果说:“已经商议过了。”就都同意施行。联系教材题目在课外,知识在课内考题题点锁定教材联想寻源意义及用法若子才,无施不可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左传殽之战给予的恩惠,好处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三国志隆中对动词,安抚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此人可方比干。明史海瑞传动词,比拟,相比俾其守约束又嘱学使俾入邑庠。聊斋志异促织动词,使失分点1文言翻译得分点不清,漏点或误译【例1】 (2011浙江卷)第5题(原题见本节“真题探究”)第一题翻译,“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大约推知本句可能设置3个得分点,认真关照原文,可以发现句中翻译的重点是“若”、“施”、“焉”。许多考生粗心,遗漏、错译了得分点,例如:你很有才能,不用馈赠,哪里用赠送礼物呢?遗漏了“若”字,译错了“施”字,只能得1分。第二句翻译,“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大约可以推知句中翻译的重点为“抚”、“无”、“监”、“察”4个得分点。其中,“监”为“鉴”之通假字,“镜子”,引申为“借鉴”、“教训”。有考生这样翻译:我愿意去问候他们,不要让(他们)劳动而产生不满。隋朝的监狱不远,不能不考察。这样的翻译,误译了“抚”“劳”“察”,4分的题,只得1分,甚为可惜。失分点2没有掌握文言特殊句式、词类活用 或固定结构而造成理解和翻译错误【例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大违。”师旷(晋国乐师,目盲,善弹琴)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选自韩非子,有删改)(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2)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错因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是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的重要障碍。如果不能仔细分析句式特征,就不能准确理解句子。尤其是一些倒装句,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调整其语序。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才能使文意完整。答案(1)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只有他说话没有人违背。(2)现在有个在旁边说话的小人,所以撞击他。(3)这不是做国君的人说的话。【状元笔记】在翻译的时候,对于文言特殊句式,务必要与现代汉语的句式对应起来,该调的一定要调,该换的一定要换,该加的一定要加。本题(1)句中的“莫乐为人君”其实是一个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在“乐”后省略了“于”,“为人君”是后置状语。“惟其言而莫之违”中的宾语“之”前置,“莫之违”即“莫违之”。(2)句中的“言于侧”是定语,被置于中心语“小人”之后,另外,翻译“言于侧”时要将“于侧”调到“言”前面作状语。(3)句是表示否定的判断句。对点突破,强化矫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我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译文:_(2)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我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译文:_答案(1)(他)有事到外地去,与服子慎不期而遇,同住一个客店,起初彼此不认识,服子慎在客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为春秋传这部书作注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觉得服子慎的看法)多数和自己的相同。(2)我早就想为春秋传作注,目前还没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话,(看法)大多与我的相同。现在,我应当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给您。【参考译文】郑玄想为春秋传作注,还没有完成时,(他)有事到外地去,与服子慎不期而遇,同住一个客店,起初彼此不认识,服子慎在客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为春秋传这部书作注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觉得服子慎的看法)多数和自己的相同。郑玄于是走到车边对服子慎说:“我早就想为春秋传作注,目前还没有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话,(看法)大多与我的相同。现在,我应当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给您。”于是成了服氏注。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E级(运用)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级(理解)1.文言断句其实考查学生对文句内容的理解。因此,将断句考点单列,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2.“理解”,就是准确把握字句在文段中的正确意义;而“翻译”则是将所提供的文言句子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1)“句”,“句”指句末的停顿;(2)“读”指句中的停顿;(3)理解并解释实词;(4)理解并解释虚词;(5)理解并解释句式;(6)理解并解释活用的词语;(7)理解并解释通假字;(8)理解并解释古今异义词语;(9)理解并翻译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知识整合(一)文言断句文言断句标点的方法一般说来,断句标点要依照以下三项原则:一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二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三要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全文,加上正确的标点。文言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应讲求一定的方法。(1)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例如: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资治通鉴)通观上句,共有三个名词:湖阳公主、帝、朝臣。意思是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皇帝要为她物色一个丈夫,想要了解她本人的意思。由此,可确定如下标点:“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还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等。准确地把握这些特殊语序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会有很大帮助。例如: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古人写文章非常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把握文言文的这一特点,对断句很有帮助。例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4)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有一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在这里应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例如: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5)文言虚词断句法文言虚词断句的一般规律是:“曰”后往往加冒号;“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句号;“哉”字后面跟感叹;“也”“者”表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况。(6)顶真修辞断句法例如: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难点探析】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现在高考已经把断句作为必考专题,近几年先后多次出现考查。因此,我们对这种题型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断句方法,加强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做到有备无患。如: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庄 宗 与 梁 军 夹 河 对 垒 一 日 郭 崇 韬 以 诸 校 伴 食 数 多 主 者 不 办 请 少 罢 减。参考答案为:庄宗与梁军夹何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下面是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中的一段文字: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这段文字,其他地方断句均无大的问题,最后部分“孝德曰”后面的“幸甚如太尉请”,如何断句,确实很费周折。粤教版课本断句为: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这样断句似乎没有什么错。理解为“好,就如太尉说的办”也很通顺。而语文出版社的课本断句为: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分析前后文,下文有郭晞的“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尹少荣的“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有焦谌说的“吾终不可以见段公!”,均可见本文中除作者对段秀实称官职(太尉)外,其他人物称段秀实均为“公”,故“如太尉请”之类称官职的话应是作者的话,从而说明粤教版的标点是值得商榷的,一定要弄清引文与作者的叙述之间的差别。再如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陆文学自传中的一段文字: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著谑谈三篇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公追之曰念尔道丧,惜哉吾本师有言我弟子十二时中许一时外学令降伏外道也以吾门人众多今从尔所欲可捐乐工书天宝中郢人酺于沧浪邑吏召子为伶正之师时河南尹李公齐物黜守见异提手拊背亲授诗集于是汉沔之俗亦异焉断句为: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著谑谈三篇。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公追之曰:“念尔道丧,惜哉!吾本师有言,我弟子十二时中,许一时外学,令降伏外道也。以吾门人众多,今从尔所欲,可捐乐工书。”天宝中,郢人酺于沧浪,邑吏召子为伶正之师。时河南尹李公齐物黜守见异,提手拊背,亲授诗集,于是汉沔之俗亦异焉。其中“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一句中,“伶正”为伶官之长;“弄”为“操弄、玩弄、表演”之意;“木人”、“假吏”、“藏珠”等均为游戏。因此,三种游戏应该都置于引号内;又根据下文“邑吏召子为伶正之师”,整句标点应为: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二)文言翻译文言文翻译的步骤1找到要译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前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这段话说的方向和范围。2找到句子的特点,即得分点。3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句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这时就要采用“留、换、删、补、调、缩”等方法。1留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如: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作记。“至和元年”是年号,“临川”是地名,翻译时应该保留。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译: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光武、邓禹”等为人名,“河内”为地名,应该保留。2换即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这里的“卑鄙”应替换为“地位低、见识浅”。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表时间、年龄、风俗的称谓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译: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伏”,是谦称。翻译时要将“伏”换成“我”。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诸如此类的还有“萧墙”“黔首”“阡陌”“七庙”“万乘”“神器”“垂拱”等。3删即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之”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故翻译时应略去。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为偏义复词,义偏向“作”,故“息”应该不译。4补即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词语和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单音实词增补成双音实词。因古人多用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翻译时,用与文言词语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词语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补成双音节词。还要注意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语如“妻子”“地方”“指数”等,如: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译: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更”“役”“复”“赋”,均应译为“变更”“差役”“恢复”“赋税”。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译:皇帝讨厌听到有人指出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的人)会变为奸佞(的人)。“恶”“过”“忠”“佞”就可以分别组成“厌恶”“过错”“忠诚”“奸佞”。(2)增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或分句。文言文中常常承前、蒙后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或分句,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出来。如: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译:(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就说:“那个人与某个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这里“则曰”的前面,承前省略了主语,翻译时要补出。根据上下文,这里省略的应是“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译: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这里“有”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人”,“相示”前省略“以文”,后句省略主语“吾”,尾句省略宾语“之”,翻译时应该补上。(3)数词后面增加有关的量词、分数的词语。古汉语中,多数情况下,数量、分数等表示的方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不用量词和表分数的词语,在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出。如表物量,可补“个”、“只”、“把”等,如表动量则补“次”“回”等。如: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译: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九十有六”后添加量词“岁”,译为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九十六岁”。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译:这部文集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十之六”是分数词,译为“十分之六”。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与此同。5调即移位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古今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如:(1)主谓倒置主语后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如: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刘向晏子治东阿)译:你治理东阿是很好的啊!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译:你不聪明也太厉害了!以上两例都是主谓倒装句,“子之治东阿”、“汝之不惠”是主语,“甚善矣”、“甚矣”是谓语。翻译时应调整顺序,主语在前,谓语在后。(2)宾语前置有多种情况,都应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先说谓语或介词,再说宾语。最值得注意的是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的句子。翻译时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调整。助词“之”、“是”不译。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译:不懂得句读,不能解除疑惑。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古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借助词“之”“是”“之为”使宾语前置。此句按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是助词,帮助使宾语前置,不译。又如“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惟命是从”等。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译: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古汉语否定句中,如果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于谓语动词之前。例中“未之有”即“未有之”,翻译时将“之”放到“有”的后面,即“有之”。又如“时不我待”“三岁贯女,莫我肯顾”。(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借“之”和“者”使定语后置,常用“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结构。翻译时调整顺序。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利之爪牙,强之筋骨”。翻译时把“利”“强”分别放到中心词“爪牙”“筋骨”的前面。今陕西成皋中,立土动及百尺,亦雁荡具体而微者。(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译:现在陕西成皋那里,矗立的土山动不动达到百尺高,也算是形体具备只不过规模小一些的雁荡山。“具体而微”是修饰“雁荡”的,即“具体而微之雁荡”。翻译时把定语“具体而微”放到中心词“雁荡山”的前面。(4)介宾短语后置文言文中,介宾短语后置非常普遍,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从它们所处的位置来讲,叫补语。但从内容上讲,它们有时作状语。翻译时要提到动词前面。如: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译:不受时俗限制(影响),向我学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译:比田里的农夫还多。(5)文言文中,用于修饰动词的数词,常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而现代汉语中常常置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译:良马跳一次,不能超过十步,劣马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句中“一”译为“一次”,“十”译为“十天”并放到“跃”和“驾”的后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罐。句中“一”译为“一下”,并放到谓语“击”的后面。以上两例中,例如果按原文的顺序翻译为“良马一跳”。例译为“替赵王一敲瓦罐”,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应该在数词后加上量词,并放到谓语之后。6缩即凝缩法。即对文言中为了增强气势而使用繁笔的句子简化。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意译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对使用比喻、借代、婉曲、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一般用意译。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1互文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省略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合并而完整达意,不可直译。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将“秦”、“汉”两个作主语的朝代名词放到一起。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译:主人客人下马上船。如果我们译出的句子是这样:主人下马,客人上船。主人白居易没有上船,如何“移船相近邀相见”?所以,要把同为主语的“主人”、“客”,同为谓语的“下马”、“在船”分别放到一起,再进行翻译。这些句子直译就使句子的意义不全,要重新组合,相互补充,意译出正确的意思。把同一成分组合后,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执法类必考题目及答案
- 食品安全监管与行业发展研究
- 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申请报告2025: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
- 河池安检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椭圆画法考试题及答案
- 问诊部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区消防员考试题及答案
- 建筑识图试卷及答案
- 安全述职报告讲解
-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阶段性作业试卷(含答案)
- DB11∕T 1700-2019 洗染企业等级划分与评定
- 生理健康课件教学课件
- 《商业模式创新》教学大纲
- DB34T∕ 2615-2016 公路沥青路面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程
- 公司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制度
- 2024年新湘少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
- 部编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标准解读
-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 中考英语688高频词大纲词频表
- DL-T-301-2011发电厂水汽中痕量阳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