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翻译[1].doc_第1页
初一文言文翻译[1].doc_第2页
初一文言文翻译[1].doc_第3页
初一文言文翻译[1].doc_第4页
初一文言文翻译[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文言文翻译: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原文和译文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警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初一文言文翻译:夸父逐日夸父逐日译文夸父逐日 选自史记原 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译 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初一文言文翻译: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译文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天文。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归:归向,这里指流向)。初一语文鲁迅自传2009-09-15 来源: 网络 字号:大 中 小内容导读: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1918年5月,鲁迅先生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1926年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1927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了解传记:传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述生平的,叫“自传”;一类是由别人撰写的,称“传”或“评传”。传记要求内容真实,评价公允。阅读人物传记要按照时间线索,了解人物的成长过程,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做出恰当的评价。初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大全2009-10-19 来源: 网络 字号:大 中 小一、常见借代词语:1、 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 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 同窗:同学6、 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 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三、中国文学之最: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四、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三国:魏、蜀、吴。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10、岁寒三友:松、竹、梅。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1、五金:金、银、铜、铁、锡。22、五味:酸、甜、苦、辣、咸。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员。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附:(表格)级别(童试)院试正式科举考试乡试会试殿试时间每年一次三年一次(秋)三年一次(春)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府(州)县省城礼部(京城)宫殿应试者儒生、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获取功名秀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贡士)第一名为会元(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五、诗句与人: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毛泽东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六、一句话评书: 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龙争虎斗:三国演义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隽永的说辞:战国策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七、人的称谓:(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八、谦称:1、 自称:愚、敝、卑、臣、仆2、 帝王自称:孤、寡、朕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6、 其他自谦词:尊长者自称:在上晚辈自称:在下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妾免费人教版初一文言文总复习 类型:初一教案 加入时间:2006年12月27日18:30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朗读音频大全高中朗读音频大全免费下载新华字典 文言文总复习一、童趣(一)、联系课文解释下列文言字词的含义a故:( ) b时有:( ) c强:( )d唳:( )e林:( ) f怡然:( ) g方:( ) h兴:( )i驱:( ) j余:( ) k 壑: ( ) (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四)、翻译下面句子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6.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称快 7.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五)、简答题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中写了许多“物外之趣”。作者怎么会获得这么多乐趣? 3.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句的“其中”指代什么内容?(原文的句子回答) 二、论语十则8.温故而知新( ) 7.传不习乎(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不亦说乎( ) 4.吾日三省吾身( ) 5.为人谋而不忠乎( ) 3.人不知而不愠( ) 1.学而时习之( )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15其恕乎( ) 15.不亦重乎( ) 1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12.诲女知之乎( ) 9.可以为师矣( ) 11.思而不学则殆( ) 14.见贤思齐焉( ) 10.学而不思则罔( ) 19.士不可以不弘毅( ) 18.择其善者而从之( ) 17.死而后已( ) (三)、解释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 2.见贤思齐焉: 3.温故而知新: 4.士不可以不弘毅: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学而不思则罔: 7.为人谋而不忠乎: (四)、下列说法有的说(A)学习态度,有的说(B)学习方法,有的说(C)修身做人,请指出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五)、按要求默写.强调学习须实事求是的句子是: .借松柏比喻一种社会现象的句子是: 3.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4.作者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六)、简答题 1.论语十则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则,为什么? 2.结合自己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看法。 三、世说新语两则(一)、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内集( ) 2.俄而( ) 3.欣然( ) 12.入门不顾( ) 4.差可拟( ) 6.未若( ) 10.相委而去( ) 8.舍去( ) 5. 差可拟( ) 7.期行( ) 9.乃至( ) 11.下车引之( )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7.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四)、简答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2、在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对远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四、15 古代诗歌五首(一)按要求填空1.西江月中运用嗅觉角度进行描写的诗句: 2.次北固山下颈联是: 3.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花盛放,春草嫩绿的诗句是:4.观沧海中表达了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5. 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思乡愁绪的诗句是:6.西江月中抒发诗人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7.天净沙*秋思中抒发诗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8. 次北固山下中点明事物新旧交替的句子是: 9. 钱塘湖春行中明显点出诗中描写的早春时节的诗句是: (二)默写:天净沙*秋思 五、课外古诗背诵 (一)、默写诗句: 1、 ,潭影空人心。 2、 ,但余钟磬音。 3、 ,似曾相识燕归来。 4、 兴尽晚回舟, 。 5、 ,却话巴山夜雨是。 6、 正入万山圈子里, 。 (二)、按要求填空: 1、龟虽寿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2、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的两句诗是: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朋友的思念的诗句是: 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描写了行人心情的诗句是: 5、观书有感中点出新事物不断的句子是: 6、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 (三)、默写:泊秦淮 答案: 一、童趣(一)、联系课文解释下列文言字词的含义a故:( 所以 ) b时有:( 经常有 ) c强:(通“僵”,僵硬 )d唳:( 鸟鸣 )e林:( 树林 ) f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 g方:( 正 ) h兴:( 兴趣 )i驱:( 驱赶 ) j余:( 我 ) k 壑: ( 山沟 ) (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明察秋毫: 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之意,形容视力极佳。 怡然自得: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庞然大物: 体积极大的东西。 (四)、翻译下面句子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5.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6.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称快 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象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7.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五)、简答题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摄下文。 2.文中写了许多“物外之趣”。作者怎么会获得这么多乐趣? 作者热爱生活,有观察事物的好眼力,又特别爱好观察,进而进行想像与联想,所以能有这么多的乐趣。 3.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句的“其中”指代什么内容?(原文的句子回答)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二、论语十则8.温故而知新( 温习学过的知识 ) 7.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 ) 2.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 4.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反省 ) 5.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 3.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 ) 1.学而时习之(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寒冬)(凋谢) 15其恕乎( 大概 ) 15.不亦重乎( ) 1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 12.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 9.可以为师矣( 凭,靠 ) 11.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 14.见贤思齐焉( 相同 ) 10.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 19.士不可以不弘毅( 强毅 ) 18.择其善者而从之( 长处,优点 ) 17.死而后已( 停止 ) (三)、解释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 2.见贤思齐焉: 看见贤人要想着像他一样。 3.温故而知新: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士不可以不弘毅: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以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6.学而不思则罔: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7.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四)、下列说法有的说(A)学习态度,有的说(B)学习方法,有的说(C)修身做人,请指出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A)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A) .温故而知新(B) .人不知而不愠(C) .吾日三省吾身(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学而时习之(B) .学而不思则罔(B) (五)、按要求默写.强调学习须实事求是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借松柏比喻一种社会现象的句子是: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作者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六)、简答题 1.论语十则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则,为什么? 2.结合自己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理解。 谦虚、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等方面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看法。 &, nbsp; 三、世说新语两则(一)、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1.内集( 家庭聚会 ) 2.俄而( 不久,一会儿 ) 3.欣然( 高兴的样子 ) 12.入门不顾( 回头看 ) 4.差可拟( 差不多 ) 6.未若( 比不上,不如 ) 10.相委而去( 丢下,舍弃 ) 8.舍去( 舍下离去 ) 5. 差可拟( 比拟 ) 7.期行( 相约同行 ) 9.乃至( 才到 ) 11.下车引之( 拉,牵引 )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7.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四)、简答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融洽、欢快、轻松 2、在咏雪中,“儿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