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室装修知识总汇.doc_第1页
听音室装修知识总汇.doc_第2页
听音室装修知识总汇.doc_第3页
听音室装修知识总汇.doc_第4页
听音室装修知识总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听音室装修知识总汇(三)第十一篇 音像之音场 一套HI-END系统在重放音源时,存在着声音元素如何在三维空间中分布的问题,音素也就是声音元素,是指某一时刻声音综合组群中可独立表现的单元,比如其中的一个人声,或者一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大脑是一个富于联想的思维器官,通过各种音素在三维空间的清晰分布,我们能联想出发出这些音素的歌唱者或乐队中的乐器在空间舞台中的真实分布状况,就如同在眼前形成一幅舞台表演形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音像,因此,如果把我们前面评论的音品比作音乐的听觉语言的话,音像就是音乐的视觉图像。 HI-FI提出与建立,一开始就是与音像结合的,即HI-FI系统把音源重放时应呈现清晰的音像作为凌驾于以往高级收音机或手提式录音放音机之上的基本条件。因此,作为HI-FI或者更高层次的HI-END系统,对音像具有很苛刻的要求。对这些要求,我们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来讨论,即:音场、解析度、弱信号再现能力和质感等四个方面。这些问题我们将一一向朋友们介绍,今天我们先来讨论音场。 我们里用来作为音像质量评价指标的音场是一个比较广义的要领,它泛指音素的三维空间分布全貌。具体包括音像舞台空间的大小。在听音室中所处的位置、音素群在音像舞台中的位置和音像舞台周围空间的透明度及气氛。 音像舞台的大小和位置,可通过揣摩音素分布的边界位置体现出来。音场除有宽、深、高三个维外,音场的前幕幅中点线到达聆听席的距离也是一个重要的位置要素,它可以衡量音场的靠前或靠后。HI_END级器材对音场的理想要求是音场 应略等于音源的真实表现域,音场前沿到达听者的距离应等于场宽的一半左右为好,独唱演员或独奏演员都应该站听者正前言的新加坡 ,有偏离或动态摆动也不会离中央线太远,这一点十分重要。最后一个重要要求是:音素在音场空间中的分布应该具有均匀性,也就是说音素在音场中的分布仅取决于信源信息的指导,不受音场空间位置的作用而出现密一块稀一块之类的现象,就象电视屏幕那样,不应该有电视画面某一部份色彩特别浓或特别淡、特别深或特别浅,或某部份像素特别挤或特别蔬。 上面所述音场是一种理想的音场,在一般家庭里是很不容易完全实现的,这是因为它不仅与器材本身有关(其中音箱的关系最重要,其次才是功放部份),同时也取决于音源软件所包含的音场信息,更取决于听音室的大小和结构,以及音箱在听音室中的摆位,聆听座与音箱的相对位置和高度等等,这些就不单是器材投资所能解决得了的问题。许多住房客厅或居室又小又不规则,一般还不能单独用来作为听音室,由于还要摆放各种东西,因而音箱的摆位很难随心所欲,甚至只能缝里插针,常常因为建筑结构上的左右不对称性(比如左面是墙右面是窗或左面是床右面是门等),这些都对正确音场的形成产生极坏的影响。所以,首要的问题是要保证好音场在听音者面前的居中性,往往较大幅度的调节左右声道音量平衡旋钮直到感觉上合理为止。 至于音箱在室内的摆放方法,有些烧友提出317规则,还有人提出另一些规则,这些方法我们将在其它节目时间里向朋友们介绍,有的中高档音箱在说明书上注明了放置方法,这些规则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你的听音环境和音箱来讲并不一定最好,也不一定行得通。比如,如果需要音箱放在1/3房间长度的地方同,就只能在专业听音室内才能实现,一般兼作其它用途的房间这样放音箱就会挡路,因此,一切还要靠自己因地制宜地反复实践和努力,摆出一个至少还能说得过去或者进一步属于比较好的音场来。 前面讲到音场规模与音响器材的关系仍是很密切的,虽然其重要性略次于摆位和听音室结构。首先音箱与音场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一般来说优质音箱厂家在设计音箱时都作了充分考虑,这种音箱只要摆放合理,是会比较好的音场来的。至于功放性能,对音场的影响也不小,功放的功率越大,形成音场的能力也越大,最后我们来谈谈音场空间的透明度与气氛问题,这确实属于一个十分微妙的问题,对初哥乃到于一些中级烧友来讲都往往是难以体会的问题,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拿一张在世界著名音乐厅的现场录音片在系统上重放一下,如果它使人能象坐音乐厅内聆听现场音乐会那样,不仅听到交响乐的立体演奏声,而且明显能感觉出这种演奏是一种十分字根表、透明的环境背景中演奏出来的,在音乐间隙连翻乐谱的声音和前排观众的小声叹息声都能十分逼真地再现出来(当然这也涉及到我们将要谈到的小信号再现能力),而一旦交响乐队管弦齐鸣、鼓声震天、如万马千军步入高潮时,强大的音乐主体与音乐厅空间结构四壁回声形成一种极其壮观的鸣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堂音)给人以十分贴切的身临其境感觉,这样就达到了HI-END器材对音像舞台周围空间透明度与气氛的理想要求。 当然,有经验的烧友都知道,音场是完全可以空墙出室的,要不然就不会有音场宽深、直抵对街的广告词了,但是音场的范围毕竟是包容下一个乐队,要想包容一个音乐厅的全部气氛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应该以现实客观的对待一套HI-END音响系统。 第十二篇营造一个平衡的聆听空间 个人以为,房间的声学条件对音响器材的声音影响极大,但往往又是一件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事情。恐怕在国内的发烧友家中有80%以上是欠缺较合理的声学条件。声学条件这玩艺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加上需相应的装修步骤,不似换机、换线般直接、方便,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发烧友是不知存在这个问题,有的是不知从何入手,还有的是怕麻烦甚至有意逃避这个问题。这样,就很容易将音响系统中所出现的声音问题统统归罪于器材身上,最干脆的办法就是换机、换机、再换机,除了破财之外,你的发烧功力全无根本性的进步,还很容易沦为器材的奴隶。而那些不能频频换机升级的朋友则心急如焚,四处求援,对着自己那套鸡肋简直是又爱又恨! 其实,为什么我们不从最基本的地方着手呢?我认为,改善你聆听环境的收获肯定要比你换器材大得多!因为,前者是直接对音质的提升,而后者仅是对音色润饰程度的加强、并且永远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请记住,在一个错误的房间里,无论你的器材多么高级,系统的声音仍是错误的,即使它有所谓优良的音色和音场!我们很多时候抱怨自己的器材级数不够,但你是否意识到是你级数不够的房间令你的硬件表现大打折扣呢?我曾在一间声学条件相当理想的私人聆听室呆过,除CD机外,全部为国产器材,总值5000余元,声音如何?我想那些在错误房间中20000元级系统根本不是其对手,那种强烈的质感和深遂的音场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在阅读许多读者来信时,很多时候全抱怨他的系统抵频松散,中高频干硬、过多,或者定位模糊等等。其实,出现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就是声学条件不合理造成的。如果你所用的器材是一件经认真设计的产品,在失真、频响、信噪比等物理指标过硬的话,就完全不必要急着换机,因为它本是一件正常的器材。它的级数可能低一些,但绝不是一件坏的器材。 为什么器材级数会有高低之分呢?笔者下面的比喻不知是否合适:一个健康、正常的女人,不是也有相貌普通和漂亮动人之分吗?寻常的女人到天人尤物之间,会有许多许多的层次,男人根据她们的容貌、气质、身材、智慧等诸多因素,结合自己择标准和自身实力,就会向他所心仪的女人发起追求,像我们选择各式各样的音响器材一样。但请记住,器材只有级数之分而没有好坏之分。房间却真真切切地是有好与坏之分,所以也是更本质、更具决定性的因素。 如何判断你聆听环境的声学特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播放上述雨果发烧天碟(一)的频率测试信号,如果在某些频率的音压特别强或者特别弱,频率不是一种平顺的过渡,那么这些频率就往往存在着峰和谷。关于谷的填平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在目前业余的条件下是较难取得圆满效果,只能通过摆位去取得某种程度的补偿。幸亏,目前在我们那些未经处理的房间最主要面临的还是峰的问题,所以专家们总是建议我们做好吸音、扩散工作。对于格局已定的房间,地毯、双层丝绒窗帘以及呈圆筒状的坐垫等是必不可少的校声利器。另外,在光滑的墙面除挂壁毯外,还可以做几个高大的木质书柜、唱片柜(不设玻璃门),既实用又利于声音的扩散。如果你的房间还没装修,可参考笔者刚才提到的墙裙、平面吊顶、复合木地板,还可在墙角设置外表饰布的圆筒状矿棉听音材料。总之,尽量把你房间布置成软调的。应该说,这种装修风格绝对符合常人的审美标准。 那么,完成了上述工作后是否就万事大吉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声学环境的设计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对于一般发烧友来说,你不知这样做了以后,是吸收了哪些特定的频率,也不知道它们是否吸得恰到好处。即使给你一大堆公式和各种材料的吸音系数表,你也未必会计算,有结果也未必精确。例如,专家让你做一个穿孔吸音装置,那么该打多少个孔?每个孔直径是多大?我想你多半是摸不着头绪的。怎么办呢?最保险的办法是请声学专家来,边装修边调整。但对一般发烧友来说,似乎又与天方夜谭无异。各位看了这个答案可能会很泄气,觉得做这么多努力还不一定能保证成功,那不是白费劲?其实,你大可不必灰心!你那间经有目的设计的 聆听室,虽然在声学特性未必十全十美,但肯定比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时好得多,而且这种差异完全可以毫不废力地分辨出来!这也就是说,经过声学处理的房间的平衡性要比没经处理的房章好,显得更合理一些,有利于再现音乐的原貌。 在完成房间的声学处理后,下一步就要通过器材的摆位,令你系统的声音更趋于平衡。摆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你房间声学特性的不完美。所以,声学处理加上器材摆位将使你的系统向着平衡的声音迈进一大步。器材摆位最重要的一环是音箱的摆位。某些观点认为,只要根据你房间的长度和宽度,即可确定音箱离后墙的距离以及彼此的间隔,对于这种不顾声学条件千变万化而定出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做法,笔者实在是心存疑问。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甲、乙房间三维尺度完全相同,只是声学条件不同。如果都按同样的搭配,音箱也都按准则放于房间的X分之一处。但我敢肯定,甲、乙房间的声音一定会有差异。那么,我想问一句:两个均按准则的摆位的系统,究竟是甲好、还是乙好?上帝保佑,你可千万别告诉我-两个都棒!。这科可真有点江湖卖药的味道了。 推出此类摆位准则,想让发烧友尽快找到靓声,我想出发点是好的。但音箱摆位决不是一件可:一蹴而就的事性,更不可一本通书读到老。它需要心血和汗水、需要耐心、还需要灵感。摆位其实是发烧友对直达声、反射声的能量、相位等因素的再组合。将其揉合成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下面是笔者在摆位方面一些粗浅的心得,供各位参考: 第一步,将音箱在你容许的范围内尽量离墙壁,而音箱间距离在1.82.3m之间。当然,这要满足一些前提条件:(1)聆听位置距后墙至少有0.5m。(2)皇帝位距音箱也为1.82.3m。(3)在音箱间隔1.82.3m的情况下,两只音箱尽量远离侧墙。 第二步,播放雨果发烧天碟(一)的频离测试片断,一般的家庭1kHz以上的频率很少有出现谷,通常的情况下只会出现能量偏多,这时可在侧墙墙壁上多挂一些壁毯便会有较明显的改善。问题主要出现在1kHz以下,特别在56600Hz这个频段,既有峰又有谷,用测试碟播放时,你会发现某些频率特别弱、某些特别强,而且变化非常不均匀、不连续的。 第三步,注意聆听在56600Hz这个频段内,是出现峰的现象多,还是出现谷的现象多。旭果是前者,表明你的低频吸收得不够,可在四个墙角的棱线处做一些由织物包裹着的长条状矿棉吸音体。加上四条吸音体后,如果又有某些频率被吸得过量,可适当减少吸音体或把音箱稍稍往后靠。如果是后者,则表明低频吸得过亘了,除减少一些低频吸音物外,还应把音箱往后墙靠,直到那些被吸去的低频得到最大补偿为止。 第四步,在完成前三步工作后,通常被吸去的频率恢复程度也是仅此而已,但不排队除佾有少量的峰点存在,例如由160Hz播到下一traaack200Hz,200Hzz会明显大声些,这时可通过缩小或扩大音箱音距来调整,每次移动的距离宜在30cm左右为宜,不断播放测试信号及不断调整。 第五步,再次播放测试信号。正常的听感是,在56600Hz这个频段内,由低至高是逐渐响亮起来的,而且每一track之间的变化是均匀的,不应出现21#track特别大声,而22track突然又变小声的情形。接着,播放含有人声和鼓点的片断,留意人的胸腔运气及鼓腔振动等细节的再现,并且以耳机加以对比(耳机的平衡度比音箱好得多)如果仍有明显差异可通过音箱内拗及后移来改善。 完成上述五个步骤后,你的那套系统的声音应有所改善。如果在某些频率仍有明显峰或谷的话,而且你又不想大动干戈,建议你选择一台优质的均衡器!均衡器?当在可闻频率内有许多明显的缺陷而你又不打算修补的话,我认为这已失Hi-Fi-高保真本身涵议了。我宁愿系统的音色因均衡器的加入而有轻微的改变,也不忍它的频谱如锯齿般的难看! 均衡器确实可令你的系统的声音变得更平衡、合理,不然,为什么Accuphase还要推出昂贵的DG-28?第十三篇重视房间吸音 创造良好听音环境 人类除了时刻离不开空气外,另一个时刻离不开(并且是想离也离不开)的东西大概就是声音了。不是吗?我们可以闭上眼睛而看不见,却不能闭上耳朵而听不见。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绝对无声的地方,这说明了声音对人类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追求优美的声音,消除有害的声音,就成了人们始终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室内的一些声学现象 每个人的一生中至少有1/3到1/2的时间是在房间内渡过的,听音乐则更是如此。因此室内的声学现象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同镜子会反射光线一样,房屋的墙壁、地板、天花板都会对声音产生反射,可惜的是声波并不能被看到,这种现象就往往被忽视了。其实呢,声音的反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和有趣的(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从房屋内某一处发出的声音,都会以波的形式传播,并且从无数条途径到达听音位置。实际的反射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并且随着房屋的形状及室内物体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相信这是不难想像和理解的。 由于反射现象的存在,在听音位置,我们实际听到的并不是纯粹由音箱发出的声音,而是音箱的直达声和各次反射声叠加后的效果。那么,这种叠加后的效果究竟是怎样的呢?混响时间这个概念是比较常用和重要的,它是指在直达声之后,声波在不断反射中能量逐渐减小的时间过程。这里混字的应用非常形象,因为在室内某处听到的声音总不是单一的,而是从各个方向来的、混乱不堪的。通常就把反射声统称作混响声(或者再细分为早期反射声和混响声)。关于混响时间的概念,声学上有它准确的定义,是指声源停止发声后残余声能密度下降为原值百万分之一时所经过的时间。值得指出的是用它可以描述声音的清晰度、丰满度,一般来说混响时间短则声音清晰度好,混响时间长则声音丰满度好。 下面再介绍另一个与反射有关的现象,即被称作房间内简正激发、共振、共鸣的声学现象。这指的是房间因其几何尺度而对某些频率的声波特别优惠,予以加强(形成驻波)的现象,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通常的家庭居室来说,这种共振的基频频率是在低音区,约在100Hz以内。 假如房间不能吸声 我们可以从上述声学现象出发来想像一下,如果房间内没有吸声物,房间本身也不吸收声音,将会是怎样一种情景。那时声音一旦发出就会不停地反射下去,前后发出的声音都将混叠在一起。例如,在这样的房间内播放语言广播,第二个字音出现的时候第一个字音仍在响,第三个字音出现的时候前两字音仍同时在响再加上会激发出不同频率的共鸣音,则无论是语言或音乐我们都将完全无法分辨(除了第一个音),更不用说去欣赏了,听到的只能是一片噪音!读者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这样来模拟一下:找来一台复音电子琴(复音数越多越好),顺次压下它的键不要放手,听一听从乐音到噪音的转变。当然这些只是在一种极端情况下的想像。实际上由于墙壁、空气、人体都会吸收声能,反射声总是要逐渐消失的。不过通过这样的想像,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理解房间吸声的重要性。幸亏我们并没有生活在完全不吸声的环境中,否则真是不堪设想! 尽管现实中的房间都可以吸收一些声能,但是往往很不理想。如果我们购买了很好的音响设备,它们发出了高保真的声音,可由于听音的房间吸声特性不好,不该有的混响和共鸣使原有的声音受到严重扭曲,那是何等遗憾!因此,真正的高保真放音的追求者,应当也是房间合理吸声的追求者。 吸声环境的营造方法 如果有机会的话,最好能参观一下消声室、录音室等专业的吸声环境,那样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至少也应当留意一下影剧院或其它有吸声设计的场所,吸取点有益经验。 从原理上讲,如果在重放时要追求真正的原汁原味,就应当不受反射声的干扰,只听直达声。这样就需要有一个完全的吸声环境,而这往往是难以做到的(消声室造价昂贵,使用也不便),因此通常是对房间进行部分的吸声,保留一些反射声并利用之。根据笔者对一些家庭听音环境的了解,大多数是没有采用吸声设计的,尽管其中有些家庭已使用了昂贵设备以至发烧线材。因此,在这些家庭中追求少部分的吸声是一种起码的选择,因为是从无到有,可以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那就是:明显减弱低频轰鸣声,并使声音变得更加清晰悦耳。对于已经采用少量吸声的家庭,则不妨向大部分吸声和均衡吸声努力,使设备能更接近高保真地重放出现场的声音。可以参考有关书籍,采用工程计算的方法来进行吸声设计。一般家庭听音室面积都不大,设计时宜将混响时间控制在0 6秒以内,越小越好,据此计算并选取适当的吸声材料。由于并不要求很准确,也可进行大致的估算。附图是笔者根据有关公式,按照15m2左右小听音室面积计算出的混响时间-平均吸声系统曲线,可供参考使用。 根据笔者的经验和感受,认为通常房间内的吸声物总是不愁其多,只愁其少,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不必计算,下面就谈谈这种不定量的吸声处理法。首先来看地面,不良的地面会使中低频反射过强,如果听音房室内已经铺有木地板,那是比较理想的,它的吸声特性较均匀。如果是硬地面,就应当铺上厚地毯。为了方便走动,地毯面积也可仅限于音箱和听音位置之间,关键是要有厚度,可借助在其下垫纸板、木板、纤维板等来实现。天花板和四墙用不同规格的穿孔板吸声材料来装饰。再配合少量软质吸声物,也可使频率特性均匀,但这需要对房屋进行装修。不方便这样做的居室,不妨采用更简单的做法:不处理天花板,仅在四墙悬挂吸声物,各种各样的软质材料,如棉、麻、丝、毛类或其它类纤维织品都是可用之物,各种杀沫塑料将其表面用美观的布匹装饰后也是不错的选择。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在墙上悬挂1mm厚的丝绒质(或其它类似质地的)窗帘布,它大约只能吸收1/5的声能(在中、高频段,低频更差),其余的反射出去,这样将不能消除低频的共鸣。解决的办法有:窗帘布不要紧贴墙,留出10cm左右距离(空隙中宜挂其它吸声物);窗帘布打折或多层悬挂;再配合使用低频吸声特性好的大型软质沙发等,就可达到一定的效果。这里顺便指出,在吸声特性不良的听音室内,是不宜使用那种硬木沙发的。由于各种材料的吸声特性会有不同,故最好能有选择地使用,目标是使高、中、低频得到对称的和均衡的吸收。附表1列出了几种常用材料的吸声特性,供参考。有的时候,也可结合自己设备的特点及爱好进行非均衡的吸收,例如有的人偏爱低音,而所用功放的输出功率又不够大,或者音箱的低频响应欠佳时,就可以适当地减少低频的吸收。这虽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高保真选择,但在器材本身存在某种缺陷时还是可以采用的。另外,由于音箱高频的指向性,听音人后面的墙及侧墙的后部对减弱高频近次反射声的作用要大一些,而对于消除低频共鸣,则前后墙的效果基本是一样的,不可偏废。 室内吸声与减小环境噪声 布置室内吸声物的一个附带的好处是使房室的隔声性能得到一些改善,使我们能够在更为良好的环境中欣赏音乐。 在现代的都市里,环境噪声已成为一大公害,这一点已被大多数的人所认识。请先来看一看附表2,这是一张对环境噪声提出要求的表。可以看出,除了录音室外,听音乐的房间也要求相当低的噪声级-30dB!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人们正常谈话的声级就在60dB左右。因此30dB的噪声级,给出的是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举个例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将能够清楚地听到墙上一只石英钟的微弱嘀哒声,甚至一枚钢针落地的声音。也只有在这种安静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深入到音乐的细节,才能真正听好音乐,特别是那些动态范围很大的交响音乐。可惜的是,当今城市里的居民大多都没有这种福份。居室噪声级通常是在40dB以上,马路边的居民更要经常受到声级在60dB 以上噪声的侵害。因此,为了听好音乐,也为了身心健康,一定要注意减弱噪声。作为听音室用的房间更要选择得当,不宜选在临马路的一边。 当我们在听音室内布置了吸声物后,它就开始发生双重功效:不仅能吸收室内的声音,同样也能吸收室外传进来的声音并减少室内声向室外的扩散(尽管这些作用略差一点)。由于噪声主要是从窗户传入的,因此对那里就要特别注意,除了采用厚重的窗帘来吸收噪声外,使用双层窗是更好的办法,玻璃厚些,两层间距离大些,可减弱噪声达1020dB。 建设一个吸声、隔声都好的听音室,应当是每一个家庭努力的目标。它不仅能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也减少了扰邻,因为再好的音乐,对于不需要它的人来说,都是噪音! 读者朋友,如果你目前的听音室内吸声物太少,就请注意增加吧!第十四篇形形色色的靓声措施之一 希望自己的听音设备上些档次,在追求中乐此不疲,是发烧友共同的心理和行为。欲使听音设备有高档次,只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不难,在行家的指导下买搭配得当的高级器材,再请专家相助对听音室做符合声学要求的精心处理及对器材进行正确的调校,目的就算达到了。但这种情况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尤如天方夜谭。正是由于绝大多数人不具备此种经济实力,但又不甘于自己的设备音效平平,于是就把靓声寄托于花钱不多的周边设备的使用和其它相关措施的采用上。那么常用的靓声措施有哪些呢?1、器材的合理搭配。讲究器材的合理搭配是必须的,但如何搭配才算合理却难有定式。一般来说,器材搭配除功率、阻抗及其它相关技术指标要匹配之外,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档次是否相当,二是能否达到或接近听音者所喜欢的音质音色。由于听音者有不同的喜好和需求,也就存在着不同的搭配思路。比如特别喜爱强调某种特点的就可进行强强搭配,喜欢中性或为某种器材抹平个性的,就需进行互补搭配。无论音源、功放、音箱、线材,都存在冷、暖,快、慢,软、硬的不同特点,搭配不当,就达不到个人的意愿,也枉费了付出的钱财。然而尽管器材的特点和听音者的要求各异,但靓声是听音者主观上的共同追求,客观上的音质好、差也是有着能够被认同的基本标准的。一套设备要达到高音亮丽,中音饱满,低音厚重,且能够表现出通常所说的定位准确,动态凌厉,音场宽阔,音色纯净,空气感丰富,音质富有弹性等等,不是仅靠合理的搭配就都能达到的,前提必须是每个单件器材都有很高的素质。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通过合理搭配达到靓声,不是脱离实际的奢求最好,而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所力求的尽量好。无数专家、音响发烧友的实验证明,在同等付出的前提下,器材间的搭配是否合理、得当,所收到的效果确有很大不同。2、对听音室的声学处理。对听音室做符合声学要求的精心处理对于放音效果极为重要,但这又是最为复杂,最需要专业知识,且可能是投资最多的一个环节。听音室对音效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