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病理基础 1 掌握六淫 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七情的概念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2 熟悉发病的原理和类型 饮食失宜 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 3 了解病因 病机的概念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学习目标 1 2 3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第一节病因 病因的概念病因是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的疾病原因 分类 概念 是指由外而入 或从肌表 或从口鼻侵入机体 引起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 疠气 六淫 一 外感病因 六淫 致病特性 外感性 季节性 地域性 相兼性 初起多有表证 春季多风病 夏季多暑病 秋季多燥病 冬季多寒病 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 燥病 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 温病 即可单独侵袭人体 又可两三种同时侵犯人体 转化性 寒邪入里化热 暑湿日久化燥伤阴 风 六淫之首 1 风为阳邪 其性开泄 易袭阳位汗出 恶风 头痛 鼻塞 项背疼痛2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痹 风疹 3 风性主动眩晕 震颤 角弓反张4 风为百病之长风寒 风热 风湿 寒 内寒 外寒 1 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寒邪袭表可见恶寒 寒邪直中脾胃可见脘腹冷痛 呕吐 腹泻等2 寒性凝滞 不通则痛 得温则减 遇寒加剧 痛痹 3 寒性收引寒邪袭表可见恶寒 发热 恶寒 寒客血脉可见头身疼痛 寒客经络关节可见肢节屈伸不利 暑 独见于夏季 纯属外邪 1 暑为阳邪 其性炎热壮热 烦渴 面赤 脉洪等2 暑性升散 伤津耗气多汗 口渴喜饮 尿赤短少 气随津脱而致气虚3 暑多挟湿发热烦渴 四肢困倦 胸闷 呕恶 大便溏泄不爽等 湿 1 湿为阴邪 易伤阳气 阻遏气机湿邪困脾发为泄泻 尿少 水肿 胸闷 脘痞2 湿性重浊头身困重 着痹 分泌物或排泄物秽浊不清3 湿性黏滞症状的黏滞 病程的缠绵性4 湿性趋下 伤于湿者 下先受之 燥 温燥 凉燥 1 燥性干涩 易伤津液口鼻干燥 咽干口渴 皮肤干涩 毛发不荣 小便短少 大便干结2 燥易伤肺干咳少痰 痰黏难咳 痰中带血 火 火VS热 火与心相应 1 火为阳邪 其性炎上高热 烦渴 汗出 脉洪数 心火上炎 胃火炽盛 肝火上炎2 火易伤津耗气口渴喜饮 咽干舌燥 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 气随津脱3 火易生风动血热急生风 迫血妄行4 火易致肿疡 痈疽原是火毒生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疠气 致病特征 致病特点 传染途径 常见病证 通过空气 饮食 接触等途径传播从口鼻侵入人体 大头瘟 虾蟆瘟 疫痢 白喉 天花 发病急骤 病情危重 症状相似 传染性强 易于流行 疠气的发生和流行因素1 气候因素 久旱 洪涝 地震2 环境与饮食因素 水源 空气 食物污染 饮食不当3 预防因素 未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4 社会因素 战乱 贫穷 细菌战 二 内伤病因 七情 饮食 劳逸 七情 1 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心在志为喜 肝在志为怒 脾在志为思 肺在志为忧 肾在志为恐2 七情的致病特点 1 直接伤及内脏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2 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 忧 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3 影响病情变化 饮食 1 饥饱失常 1 过饥 气血生化之源匮乏 2 过饱 饮食积滞 脾胃损伤2 饮食不洁3 饮食偏嗜 佝偻病 夜盲症 劳逸 1 过劳 1 劳力过度 气少力衰 2 劳神过度 心神失养 脾不健运 3 房劳过度 肾精耗伤2 过逸气血不畅 脾胃呆滞 三 病理产物性病因 痰饮 瘀血 结石 痰饮 1 痰饮的概念痰和饮都是机体谁也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例产物 一般比较稠浊的称为痰 较清稀的称为饮 无形之痰 痰饮 悬饮 溢饮 支饮 问曰 四饮何以为异 师曰 其人素盛今瘦 水走肠间 沥沥有声 谓之痰饮 饮后水流在胁下 咳唾引痛 谓之悬饮 饮水流行 归于四肢 当汗出而不汗出 身体疼痛重 谓之溢饮 咳逆倚息 短气不得卧 其形如肿 谓之支饮 金匮要略 痰饮 2 痰饮的形成痰饮多由外感六淫 或饮食及七情内伤等 使肺 脾 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 水液代谢障碍 以致水津停滞而成 3 痰饮的致病特点 1 阻滞气机 阻碍气血运行痰饮停肺 胸闷 咳喘 咯痰痰饮停胃 恶心 呕吐痰饮流注经络 肢体麻木 屈伸不利 半身不遂 痰饮 2 易蒙蔽心神痰迷心窍 胸闷 心悸 痴呆或癫证痰火扰心 失眠 易怒 喜笑不休 3 致病广泛 变幻多端 百病多由痰作祟 4 病势缠绵 病程较长痰病常被称为 顽痰 5 多见滑腻舌苔 瘀血 1 瘀血的概念指血液停滞 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 或血行不畅 阻滞于经脉 脏腑内的血液 2 瘀血的形成 1 气虚 气为血之帅 气能行血 摄血 2 气滞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亦滞 3 血寒 血得温则行 得寒则凝 4 血热 5 出血 瘀血 3 瘀血的致病特点 1 疼痛 多为刺痛 痛处固定不移 拒按 夜间痛甚 2 肿块 肿块固定不移 3 出血 血色紫黯或夹有血块 4 发绀 面色黧黑 肌肤甲错 口唇 爪甲青紫 5 舌象 舌紫黯 或有瘀斑 瘀点 舌下脉络青紫 曲张 6 脉象 多见脉细涩 沉弦或结代 2020 3 10 24 可编辑 结石 1 结石的概念凡体内湿热浊邪 蕴结不散 或久经煎熬 形成砂石样的病理产物 即称结石 2 结石的形成 1 饮食不节 2 情志内伤 3 服药不当3 结石的致病特点 1 多发于空腔性脏器 胆结石 胃结石 膀胱结石 2 病程较长 症状不定 3 阻滞气机啊 易致疼痛 胀痛 酸痛 绞痛 四 其他病因 一 胎传 先天性病因 二 寄生虫 三 外伤金疮伤 烧烫伤 冻伤 雷电击伤 溺水 虫兽伤 病机的概念病机是指疾病发生 发展与变化的机制 第二节病机 发病机理 基本病机 发病类型 一 发病机理 正常情况下 阴平阳秘 疾病的发生与变化 是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反映 一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二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三 正邪斗争胜负决定发病与否正能胜邪则不发病邪胜正则发病 二 发病类型 一 感而即发机体感邪后立即发病多见于新感外邪 疫疠邪气致病 情志骤变 中毒 急性外伤 二 徐发徐缓发病如湿邪致病 思虑过度 三 伏而后发又称伏邪发病 是指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 病邪潜伏于体内某些部位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或在一定的诱因作用下过时而发病 如破伤风 狂犬病 四 继发指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继发新的病变黄疸 臌胀 疟疾 疟母 五 复发指原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复感新邪 食复 劳复 药复 三 基本病机 邪正盛衰 阴阳失调 气血失常 津液代谢失常 内生五邪 邪正盛衰 1 正邪斗争与虚实变化正邪双方在斗争过程中互为消长 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2 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正胜邪退 预后好邪盛正衰 预后差正邪相持 1 阴阳偏胜 1 阳偏胜病机特点 阳胜而阴未虚的实热证 阳胜则热 壮热 面红目赤 烦躁不安 舌红苔黄 脉数 阳胜则阴病 口渴喜冷饮 大便秘结 小便短少 2 阴偏盛病机特点 阴盛而阳未衰的实寒证 阴胜则寒 形寒肢冷 脘腹冷痛 舌淡脉迟 阴胜则阳病 面色白 溲请便溏 阴阳失调 2 阴阳偏衰 1 阳偏衰病机特点 机体阳气不足 阳不制阴 阴相对亢胜的虚寒证 阳虚则寒 畏寒肢冷 面色白 神疲倦卧 大便稀溏 小便清长 2 阴偏衰病机特点 阴液不足 滋养 宁静和制约阳热的功能减退 阳气相对偏胜的虚热证 阴虚则热 潮热 五心烦热 颧红 盗汗 形体消瘦 舌红少苔 脉细数无力 阴阳失调 3 阴阳互损 1 阴损及阳阴液亏损 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在阴虚的基础上 导致阳虚 2 阳损及阴阳气虚损 累及阴液生化不足在阳虚的基础上 导致阴虚 阴阳失调 4 阴阳格拒 1 阴盛格阳阴寒之邪壅盛于内 逼迫阳气浮越于外 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相互格拒 真寒假热 证 2 阳盛格阴阳热内盛 深伏于里 阳气被遏 郁闭于内 不能外达于肢体而格阴于外 真热假寒 证 阴阳失调 5 阴阳亡失 1 亡阳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亡失 而致突然发生全身功能衰竭的病理状态危重虚寒证候 大汗淋漓 肌肤手足逆冷 倦卧 神疲 脉微欲绝等 2 亡阴机体阴液发生突然性大量消耗或丢失 而致全身功能严重衰竭的病理状态危重外脱不守证候 烦躁不安 口渴欲饮 气喘 手足虽温而汗多欲脱 脉数疾等 阴阳离决 阴阳失调 1 气的失常 1 气虚 气的不足使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减退 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 精神疲乏 全身乏力 自汗 易于感冒 2 气机失调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1 气滞 气运行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 闷 胀 痛 2 气逆 气的升降运动失常 升之太过 降之不及 以致气逆于上的病理状态 肺 胃 肝 肺失肃降 气喘 短息胃失和降 恶心 呕吐 嗳气 呃逆肝气上逆 面红目赤 头胀头痛 急躁易怒 气血失常 3 气陷 在气虚的基础上表现出的以气的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 脾气下陷 脾气亏虚 升清不足 头晕 目眩 耳鸣 耳聋等脾虚升举无力 小腹坠胀 便意频频 脱肛 子宫脱垂 胃下垂4 气闭 气机郁闭 外出受阻 而出现的脏腑经络闭塞不通的病理状态 病情多急 突然昏厥 不省人事 四肢欠温 呼吸困难 面唇青紫等5 气脱 气虚之极而有脱失消亡之危面色苍白 汗出不止 口开目闭 全身软瘫 手撒 大小便失禁 气血失常 2 血的失常 1 血虚 血液不足 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面色淡白无华 头晕 健忘 神疲乏力 形体消瘦 心悸 失眠 手足麻木 两目干涩 视物昏花 舌淡 脉弱 2 血瘀 血液运行迟缓或运行不畅的病理状态局部刺痛 固定不移 拒按 面唇皮肤青紫色黯 3 血热 血分有热 从而使血液运行加速 脉道扩张 或使血液妄行的病理状态身热夜甚 面赤舌红 心烦或躁扰发狂 谵语 昏迷 气血失常 4 出血 在疾病过程中 血液运行不循常道 溢出脉外的病理状态吐血 咯血 便血 尿血 月经过多 鼻衄 齿衄 肌衄3 气血关系失调 1 气滞血瘀 由于气的运行郁滞不畅 导致血液运行障碍 继而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闷胀疼痛 瘀点 瘀斑 癥积 2 气虚血瘀 气虚无力推动血行 致使血液瘀滞的病理状态全身或局部青紫 或瘀点瘀斑 或肢体某部软瘫不用 或全身瘫痪 气血失常 3 气不摄血 因气的不足 固摄血液功能减弱 血不循经 溢出脉外 导致各种出血的病理状态出血症状 伴见面色无华 神疲乏力 舌淡 脉弱 4 气血两虚 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面色淡白或萎黄 少气懒言 神疲乏力 心悸 失眠 手足麻木 5 气随血脱 大量出血的同时 气随血液的流失而耗脱出血量多 面色苍白 冷汗淋漓 四肢厥冷 脉沉细而微或芤 气血失常 1 津液不足 津液亏少 导致脏腑 组织 形体 官窍失于濡养而产生的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2 水液停聚 津液的输布 排泄障碍 导致水湿 痰饮积聚的病理现象3 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1 水停气阻 水液停聚于体内 导致气机阻滞 2 气随津脱 由于津液大量亡失 气随津液外泄 致使阳气暴脱 3 津枯血燥 津液亏乏枯竭 从而导致血燥内热或血燥生风 4 津亏血瘀 津液亏损 而致血液运行瘀滞不畅 津液代谢失常 内生五邪 1 内风 即风气内动 指机体阳气亢逆变动或筋脉失养而形成的具有眩晕 麻木 抽搐 震颤等 动摇 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1 肝阳化风 肝肾阴伤 筋脉失养 阴虚阳亢 水不涵木 2 热极生风 热盛伤津 肝经失养 阳亢化风 多见于外感热性病的热盛阶段 3 阴虚风动 阴液亏竭 筋脉失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笔顺的课件
- 汉字的构造及分类课件
- 广东省肇庆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工厂车间承包合同(5篇)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二中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史记》的当代价值转换知到智慧树答案
- 年度个人先进工作总结
-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基础》知到智慧树答案
- 能源环保产业前景分析报告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一起做游戏 教学课件
- 2025版《折弯机安全操作规程》全
- 2024版标准性二手车贷款合同模板(含车况鉴定)3篇
- 孕期阴道炎的健康宣教
- DB32-T 4467-2023 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规程
- 31个工种安全技术交底
- 人工智能概论课件完整版
- 管道承诺质量保证书范本
- 门窗订购电子合同模板
- 渠道衬砌施工方案(渠道预制混凝土块)
- 台州市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达州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