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干动作电位、兴奋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神经干动作电位、兴奋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神经干动作电位、兴奋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神经干动作电位、兴奋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神经干动作电位、兴奋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实验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机能实验报告神经干动作电位、兴奋传导速度和不应期测定实验报告 课程:机能实验 基础医学院系 临床 班 姓名 学号 组员: 【实验目的】1. 了解电生理仪器的使用。2. 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学习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以及潜伏期、幅值、时程的测量; 3. 学习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 加深理解神经兴奋传导的概念及意义。4. 了解神经干兴奋后兴奋性的改变。 学习测定不应期的方法。 【实验动物】牛蛙【实验结果】图一 神经干动作电位观察到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波形(有刺激伪迹)。时程为4ms,潜伏期为0.6ms,最大幅度为5.5V,(当刺激强度为1.0V时)。图二 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测定每个电极间距25mm,时间约为 1.37ms,速度测定为18.2m/s图三 神经的不应期测定(按时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实验讨论】神经动作电位的观察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的客观标志是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与电极所接触的两点之间没有电位差,所以两电极之间也无电位差存在,扫描线为一水平基线。处于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低于静息部位,当动作电位通过后,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又恢复到静息水平,用电生理学方法可以引导并记录到此电位变化过程。将一对引导电极置于神经干表面,当神经冲动通过时,两电极之间将产生一短暂的电位变化过程,即为神经干动作电位。神经干动作电位是复合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做不衰减的传导,它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比。由于引导方式不同,记录到的神经干动作电位有双相和单相之分,假如在引导的两个电极之间将神经干麻醉或损坏,阻断其兴奋传导能力,此时可以记录到单相动作电位。在神经干左端给与电刺激后,则产生一个向右传导的冲动(负电位),当冲动传导1电极(负电极)下方时,此处电位较2处低,产生了电位差,扫描线向上偏转,记录出一个向上的波形(在电生理实验中,规定负波向上)。随后,冲动继续向右侧传导,离开1电极传向2电极处。随后,冲动继续向右侧传导,离开1电极传向2电极处。当它到达2电极(正电极)下方时,因1电极处神经差不多已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记录出一个向下的波形。这样,在神经冲动向右传导的过程中,就几率出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我们观察到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双相动作电位波形(有刺激伪迹),动作电位时程为0.4ms,最大幅度为5.5V(当刺激强度为1.0V时)。神经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一条神经干中包含的神经纤维其阈值和传导速度各不相同,影响传导速度最重要的因素是神经纤维的直径以及有无髓鞘。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经过的距离和耗费的时间,即可计算出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当观察到动作电位波形比较理想时,将通道1、2的图形比较显示,测量出第一个向上波波尖至第二个向上波波尖的时间t(动作电位从第一引导电极R1,传到第三引导电极R3所需时间),测量第一、三引导电极的实际距离,根据公式:传导速度=距离/时间,即可算出神经传导速度。由图和离体神经标本屏蔽盒的数据可见,根据潜峰法,每个电极间距25mm,时间约为1.4ms,速度测定为18.2m/s。 在实验中,由于第一次测定时,神经上残留的任氏液较多,导致神经的末端粘成一团,在电极上绕了一个圈,干扰实验结果,未得到一前一后的动作电位图像,无法测量速度。之后我们用滤纸吸干任氏液,将粘成一团的神经捋直,就得到了正常的图像和数据,测量到了速度。神经不应期的测定神经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将发生一个周期性的变化,最终恢复正常。兴奋的周期性变化,依次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等等。绝对不应期内,无论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引起神经再次兴奋;相对不应期内,神经兴奋性较低,较大的刺激能够引起兴奋。绝对不应期决定了神经发放冲动(动作电位)的最高频率,保证了动作电位不能叠加(区别于局部电位),以及单向传导(只能由受刺激部位向远端传导,不能返回)的特性。不应期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膜上特定离子通道的特点,如钠、钾离子通道。采用双刺激,通过调节两次脉冲间隔,使后一个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即可测得神经的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第一个动作电位开始至第二个动作电位消失为绝对不应期,第二个动作电位消失至第二个动作电位刚好变小大致为相对不应期(复合动作电位的超常期判断误差大)。首间隔8ms(逐次递减),刺激时间间隔2s,波间隔减量0.5ms,幅度1V,延时2.5ms,仪器灵敏度2ms。 由图可知,绝对不应期为1.024s,相对不应期为1.23ms。注意事项:1. 仔细分离神经,将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去干净,尽量避免神经与金属接触,不要拉扯过度,减轻神经损伤,以保证其兴奋性。2. 要用任氏液保持神经标本湿润。在神经上滴任氏液后用棉花吸掉多余的水珠,以防神经粘团,电极间短路。3. 注意检查刺激电极与引导电极之间的距离,若在引导电极前接地有利于减少刺激伪迹。4. 神经标本盒应良好屏蔽接地,以避免其他交流的干扰。5. 可将两只蛙腿都用任氏液浸润,以防实验失败。(我们组第一次实验就因为拉扯神经过度损坏了神经,最终用的是第二条腿的神经做的实验)【实验结论】1. 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以及潜伏期0.6ms、幅值1.0V、时程4ms; 1. 学习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为18.2m/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