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ATMRPR.doc_第1页
以太网ATMRPR.doc_第2页
以太网ATMRPR.doc_第3页
以太网ATMRPR.doc_第4页
以太网ATMRPR.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以太网测试方案1.1.1 以太网基本特性测试1.1.1.1 业务配置测试目的测试数据单板的基本特性验证标准数据单板的基本特性能够满足要求组网图NE1NE2NE3SmartBitsNE4单板列表配置方式通过网管配置单板和业务:1、将四个站NE1/2/3/4组一个2.5G的二纤环;2、NE1、NE2配置EPL业务互通;3、NE1、NE2连接到SmartBits;配置完成,接好光纤电缆后,观察仪表上显示业务的情况。1.1.1.2 测试项目编号测试项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告警、事件、性能1最小帧长1、SmartBits对发送帧长度从大到小调节,直到找到设备能够正常处理的最小帧长度;2、记录测试结果。支持最小长度:无2最大帧长1、SmartBits对发送帧长度从小到大调节,直到找到设备能够正常处理的最大帧长度;2、记录测试结果。支持最大长度:支持Jumbo帧长度:无3异常帧测试1、对SmartBits进行设置,在正常数据流中按一定比例插入各种异常帧(CRC、Alignment、Dribble、Symbol),进行发送; 2、记录被测试设备在各种异常帧插入比例下的工作情况以及对异常帧的处理情况。异常帧被丢失无4统计计数功能测试1、SmartBits按照要求发送一定的数据帧;2、查询被测设备以太网端口接收和发送的各种情况帧的统计数据。设备能统计以太网帧的总数,并能统计CRC错帧等情况无5自协商功能测试1、配置被测设备和SmartBits的对应端口为自协商工作模式;2、观察双方的协商结果,通过SmartBits收发数据,验证结果;3、配置被测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为自协商工作模式,SmartBits的对应端口为非自协商工作模式;4、观察双方的协商结果,通过SmartBits收发数据,验证结果;5、配置被测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为非自协商工作模式,SmartBits的对应端口为自协商工作模式;6、观察双方的协商结果,通过SmartBits收发数据,验证结果。设备和仪表都在自协商状态下,最后的协商结果为双方都能支持的最高速率和工作模式,如电口工作在100Mfull,光口工作在1000Mfull。设备和仪表一端在自协商,一端在非自协商状态下,最后的协商结果为双方都能支持的最低速率,工作模式为半双工。无6流量控制功能测试1、打开数据单板流控功能;2、设置SmartBits的发送流量大于当前设备配置带宽。 3、查看SmartBits的接收端口是否短期内没有丢包,以及发送流量的端口是否收到被测设备回送的PAUSE帧。SmartBits的接收端口短期内没有丢包,以及发送流量的端口收到被测设备回送的PAUSE帧无LCAS功能验证测试1、配置被测设备1的业务颗粒分别经由路径1,路径2到达被测设备3。采用虚级联方式,打开LCAS功能。2、控制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发送数据业务。3、分析是否2端口能够完整接收1端口发送的业务。4、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通过网管在MSTP1上增加/减少一个VC-N,观察是否有丢包,记录测试结果。5、断开一条光纤,观察是否有丢包,记录测试结果。6、恢复断开的光纤,观察是否有丢包,记录测试结果。要求增加/减少带宽时业务无丢包。在进行该测试时,应禁止SDH环网保护的启动9吞吐量测试1、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吞吐量测试设置。 2、测试采用7个典型字节:64,128,256,512,1024,1280,1518。 3、测试允许的丢包率设置为0%,分辨率设置为0.1%。 4、测试时间设置为10秒。 5、执行吞吐量测试,记录测试结果。使用SmartApplicatins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单对端口间的稳态吞吐量必须达到线速无10时延测试1、对数据网络分析仪进行时延测试设置。 2、测试采用7个典型字节:64,128,256,512,1024,1280,1518。 3、测试的流量设置为90%吞吐量。 4、测试时间设置为10秒。 5、执行时延测试,记录测试结果。使用SmartApplicatins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建议100M以太网端口64 Byte以太网包时延不超过200s无11过载丢包率测试1、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丢包率测试设置。 2、测试采用7个典型字节:64,128,256,512,1024,1280,1518。 3、测试的流量以吞吐量为起点,递增到100流量,步长为10%。 4、测试时间设置为10秒。 5、执行丢包率测试,记录测试结果。使用SmartApplicatins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无12长期丢包率测试1、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发送等于吞吐量90%的固定流量;2、测试持续12小时,记录丢包结果。12小时无丢包。 无背靠背1、配置以太网板卡使用最小映射颗粒。2、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背靠背测试设置。3、测试采用7个典型字节:64,128,256,512,1024,1280,1518。4、测试的流量设置为线速。5、测试时间设置为10秒。6、执行背靠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以太网帧格式测试1、配置被测设备正常业务。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分别3发送各种格式的以太网帧。3、查看被测试设备处理情况。至少应该能够识别处理802.3格式的帧和以太网II型帧。1.1.2 EPL业务测试1.1.2.1 业务配置测试目的测试EPL业务相关特性、组网验证标准以太网EPL业务正常运作组网图NE1NE2NE3SmartBitsNE4单板列表配置方式通过网管配置单板和业务:1、将四个站NE1/2/3/4组一个2.5G的二纤环;2、NE1、NE2配置EPL业务互通;3、NE1、NE2连接到SmartBits;配置完成,接好光纤电缆后,观察仪表上显示业务的情况。1.1.2.2 测试项目编号测试项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告警、事件、性能用户安全隔离1、配置被测试设备隔离业务1与2。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发送数据业务。3、对接收的业务进行分析,是否1与2业务分开。一个设备上的几个端口之间的业务能够完全隔离,不能互相访问VLAN支持的ID范围测试1、配置被测设备VLAN业务。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发送VLAN_ID在一定范围的数据包。3、查看被测设备是否能够处理ID在指定范围内的VLAN帧。本技术规范要求单节点支持不小于4096个VLAN,VLAN ID范围为14095带宽可配1、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设置传输带宽为M个VC-N颗粒。2、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吞吐量测试设置。3、执行吞吐量测试,记录测试结果。4、改变N的值,重复上一步骤。多径传输不同路径允许最大时延差测试1、配置被测设备1的业务颗粒分别经由路径1,路径2到达被测设备3。2、控制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发送数据业务。3、分析是否2端口能够完整接收1端口发送的业务。4、加大路径1和路径2的时延差,可以采用加大光纤距离和模拟增加穿通网元数的方式。5、分析是否2端口能够完整接收1端口发送的业务。6、重复4和5步骤,直到找出允许的最大时延差。在多径传输中,设备允许经过不同路径的包以不同的时刻到达,其恰好不出现业务异常的时延差即为不同路径允许的最大时延差映射颗粒测试1、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设置以太网业务映射到SDH的带宽为最小带宽单元VC-N。2、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吞吐量测试设置。3、执行吞吐量测试,记录测试结果。最小带宽单元VC-N最大带宽测试1、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设置以太网业务映射到SDH的带宽为最大带宽。2、对数据网络分析仪进行吞吐量测试设置。3、执行吞吐量测试,记录测试结果。不同映射协议以太网端口互通验证1、分别将两台被测设备的某一以太网端口映射到一个单独的VC-12,不采用级联方式。2、数据网络分析仪发送流量。3、统计分析仪流量接收状况,观察业务是否能通,是否有丢包,以及实际速率的值。以太网告警1、将系统口禁用,仪表继续发送一定的流量,性能中将有过滤帧计数;2、仪表发送CRC/对齐错数据包,单板有接收CRC/对齐错数据包性能计数和接收错误包性能计数;3、当接受到CRC/对齐错数据包,网管中有“接收到的错误字节数”。4、修改网管上上述性能的对应门限,当CRC/对齐错数据包/过滤帧帧性能值以及错误性能值超限,则在当前越限告警中有相应告警;以太网告警包括以下可选的告警类型:(1) 检测到的丢包事件的次数高于上限告警;(2) 接收到的坏包字节数高于上限告警;(3) 发送的坏包字节数高于上限告警;(4) 检测到的碰撞次数高于上限告警;(5) 对齐错误数高于上限告警;(6) 校验错误数高于上限告警;(7) 在发送后一个时隙时间内检测到的冲突次数高于上限告警;(8) 由于连续碰撞(超过16次)而发送失败的帧数高于上限告警;(9) 被延迟发送的帧数高于上限告警;(10) 检测到的载波冲突次数高于上限告警。以太网总体性能统计1、配置双向业务,帮定一定的带宽;2、仪表1端口以不超过带宽的流量,发送1000个目的mac地址为00 00 00 00 00 22,源mac为00 00 00 00 00 11的数据包,仪表2端口以不超过带宽的流量,发送1000个目的mac地址为00 00 00 00 00 11,源mac为00 00 00 00 00 22的数据包,观察单板的当前性能计数。可看到有接收/发送单播包的性能计数,有接收帧计数; 【注】接收帧性能 表示接收到的好包数 3、仪表1端口以不超过带宽的流量,发送1000个目的mac地址为01 00 5e 00 00 22,源mac为00 00 00 00 00 11的数据包,仪表2端口以不超过带宽的流量,发送1000个目的mac地址为01 00 5e 00 00 11,源mac为00 00 00 00 00 22的数据包,观察单板的当前性能计数。可看到用户口有接收/发送组播包的性能计数;4、仪表1端口以不超过带宽的流量,发送1000个目的mac地址为ff ff ff ff ff ff,源mac为00 00 00 00 00 11的数据包,仪表2端口以不超过带宽的流量,发送1000个目的mac地址为ff ff ff ff ff ff,源mac为00 00 00 00 00 22的数据包,观察单板的当前性能计数。可看到用户口有接收/发送广播包的性能计数;5、启用单板的流控功能,仪表端口发送多于带宽的流量,可看到当前性能中有接收到流控帧和发送流控帧的计数;6、仪表端口设置发送CRC包或其它错误包,可被单板过滤。单板性能可以看到有相应的每种错误包的计数。1) 接收到的单播包数2) 接收到的组播包数3) 接收到的广播包数4) 发送的单播包数5) 发送的组播包数6) 发送的广播包数7) 接收到的Pause流控帧数8) 发送的Pause流控帧数9) 接收到的好包字节总数10) 发送的好包字节总数11) 接收到的坏包字节数12) 发送的坏包字节数碰撞和错误测试1、仪表发送不超过带宽流量的1000个CRC包,可看到有CRC计数;2、将仪表修改为半双工,单板设置为半双工,此时,将会看到碰撞性能计数1) 检测到的监视器丢弃数据包事件的次数2) 校验错误数3) 经过单次碰撞后正确发送的帧数4) 经过多次碰撞后正确发送的帧数以太网业务透传保护如图连接测试配置。1、配置正常业务通道和保护业务通道。2、数据网络分析仪发送流量。3、断掉正常业务通道的光纤,或插入各种信号劣化指示。4、统计分析仪流量接收状况。包括是否业务继续,以及倒换时间和丢包数目。测试在不同保护方式下,断掉正常业务通道的光纤,或插入各种信号劣化指示,以太网业务是否继续,以及倒换丢包数目。1.1.3 EVPL业务测试1.1.3.1 业务配置测试目的测试EVPL业务相关特性、组网验证标准以太网EVPL业务正常运作组网图NE1NE2NE3SmartBitsNE4单板列表配置方式通过网管配置单板和业务:1、将四个站NE1/2/3/4用单板组一个2.5G的二纤环;2、NE1、NE2配置EVPL业务互通;3、NE1、NE2连接到SmartBits;配置完成,接好光纤电缆后,观察仪表上显示业务的情况。1.1.3.2 测试项目编号测试项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告警、事件、性能1端口(端口+VLAN)限速功能(CAR)1、配置NE1的端口1根据端口做CAR,限制接入数据流的速率;2、SmartBits1口发送报文,SmartBits2口接收报文,观测接收报文速率带宽;3、同步骤2建立PORT+VLAN的CAR。端口(PORT+VLAN)的速率被控制在CAR指定的速率内,超过的部分会被丢弃。无2COS能力测试1、配置NE1的两个以太网端口1(vlan id=100),2(vlan id=200)分别到达NE2的以太网端口1,2的SDH侧VCTRUNK共享业务,VCTRUNK配置绑定1个VC3,数据网络分析仪1,2,3,4端口分别连接NE1端口1,2和NE2端口1,2。b) 设置不同的以太网单板COS处理策略。c) 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发送报文流量大于VCTRUNK侧带宽。d) 观察被测设备对不同优先级数据的转发率。高优先级的数据帧应该被优先转发。参见测试步骤无3EVPL业务测试1、NE1和NE2相连,只存在一个VCTrunk链接;2、NE1和NE2分别启用两个端口和SmartBits仪表相连;3、配置NE1的端口1和NE2的端口1互通,配置NE1的端口2和NE2的端口2互通,两条业务共享NE1和NE2间的一个VCTrunk链路;4、仪表向NE1的两个端口发送源MAC相同的业务;两端口相同VLAN业务共享VCTRUNK带宽,两端口不同VLAN业务可互相隔离,不同VLAN间业务源MAC相同没有影响。无多端口到单端口的以太网业务共享1、配置被测设备1的1,2端口到被测设备2的3端口的共享以太网业务。2、控制数据网络分析仪向被测设备1的1,2端口发送超出其上行带宽的数据流,数据流应能被被测设备2的3端口正确接收。3、从数据网络分析仪的3端口接收来自被测设备1,2的数据流,查看3端口的接收数据流量是否等于1,2端口实际发送数据流量之和。4、停发1端口到3端口的数据流,查看2端口到3端口的流量是否上升。5、控制数据网络分析仪从3端口向被测设备2发送超出其上行带宽的数据流量,数据流应能被被测设备1的1,2端口正确接收。6、停发3端口到1端口的数据流,查看3端口到2端口的流量是否上升。设备SDH侧最大端口数(最大汇聚比)1、配置被测设备1的1至N端口到被测设备2的1端口的汇聚以太网业务,N为设备的SDH侧最大端口数,即为允许接入的最大网元数,此处等效为端口数,如果被测设备的以太网板的端口数不足N,可以采用增加以太网板来满足。2、控制数据网络分析仪向被测设备1的1至N端口发送不超过其上行带宽的数据流,数据流应能被被测设备2正确接收。3、从数据网络分析仪的N+1端口接收来自被测设备1的1至N端口的数据流,查看N+1端口的接收数据流量是否等于1至N端口发送数据流量之和。4、加大数据网络分析仪1端口到N+1端口的数据流量直到超出其上行带宽,查看是否其它端口到N+1端口的业务不受影响。5、控制数据网络分析仪向被测设备2的1端口发送不超过其上行带宽的数据流,数据流应能被被测设备1的1至N端口正确接收。6、加大N+1端口到1端口的数据流量直到超出其上行带宽,查看是否N+1端口到其它端口的业务不受影响。要求汇聚比不小于4多分支网元到中心网元的以太网业务汇聚1、配置被测设备1和被测设备2到被测设备3的汇聚以太网业务。2、控制数据网络分析仪向被测设备1和2发送不超过其上行带宽的数据流,数据流应能被被测设备3正确接收。3、从数据网络分析仪的3端口接收来自被测设备1,2的数据流,查看3端口的接收数据流量是否等于1,2端口发送数据流量之和。4、加大1端口到3端口的数据流量直到超出其上行带宽,查看是否2端口到3端口的业务不受影响。5、控制数据网络分析仪向被测设备3发送不超过其上行带宽的数据流,数据流应能被被测设备1和2正确接收。6、从数据网络分析仪的1,2端口接收来自被测设备3的数据流,查看1,2端口的接收数据流量之和是否等于3端口发送数据流量。7、加大3端口到1端口的数据流量直到超出其上行带宽,查看是否3端口到2端口的业务不受影响。1.1.4 EPLAN业务测试1.1.4.1 业务配置测试目的测试EPLAN业务相关特性、组网验证标准以太网EPLAN业务正常运作组网图NE1NE2NE3SmartBitsNE4单板列表配置方式通过网管配置单板和业务:1、将四个站NE1/2/3/4用SL16A单板组一个2.5G的二纤环;2、NE1、NE2、NE3配置EPLAN业务互通;3、NE1、NE2、NE3连接到SmartBits;配置完成,接好光纤电缆后,观察仪表上显示业务的情况。1.1.4.2 测试项目编号测试项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告警、事件、性能1MAC地址动态学习功能测试321SmartBitsNE11、使用SmartBits向端口1发送由MAC1到MAC2的MAC帧。 2、观察被测设备的MAC地址表,以及各端口收发数据的情况。 3、使用SmartBits向端口2发送由MAC2到MAC1的MAC帧。 4、观察被测设备的MAC地址表,以及各端口收发数据的情况。1、由于MAC2与端口的对应关系未被学习,因此2,3端口应该可以收到该MAC帧。 2、由于MAC1和端口1的对应关系已被学习,因此只有1端口收到该MAC帧。无2MAC地址老化1、据上面测试项,设备已经学习到MAC1对应到端口1;2、等待老化时间;3、使用SmartBits向端口2发送由MAC2到MAC1的MAC帧;4、观察是否广播。老化时间后,MAC地址对应关系消失,发送目的为MAC1的数据包将广播无3MAC地址静态学习1、配置MAC1到端口1的地址映射。 2、使用SmartBits向端口2发送目的地址是MAC1的MAC帧。 3、观察端口1,3的收发数据情况。 只有端口1可以收到该MAC帧。无4MAC地址黑名单1、配置MAC1的源端禁止,通过SmartBits往1端口发送源地址是MAC1的包,观察其他端口的接收情况; 2、配置MAC1的宿端禁止,通过SmartBits往1端口发送宿地址是MAC1的包,观察其他端口的接收情况;3、配置MAC1的源宿端禁止,通过SmartBits往1端口发送源地址是MAC1的包,观察其他端口的接收情况,然后发送宿地址是MAC1的包,观察其他端口的接收情况。4、将MAC地址的禁用解除,通过SmartBits往1端口发送宿地址是MAC1的包,观察其他端口的接收情况;5、将MAC地址的禁用解除,通过SmartBits往1端口发送源地址是MAC1的包,观察其他端口的接收情况。步骤1、2、3其他端口均不能接收到包;步骤4、5其他端口能收到发送的包。无MAC地址表容量测试1、使用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端口1发送一定数目MAC地址变化的MAC帧。2、观察MAC地址表中的地址数。3、重复步骤1,2直到MAC地址表中的地址数不再增加,记录此时的MAC地址数即为设备的MAC地址表容量。设备每端口必须具有64K以上MAC地址表容量VLAN优先级测试1、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1,2口同时向3口发送不同802.1p优先级的数据,造成3拥塞。2、观察被测设备对不同优先级数据的转发率。高优先级的数据帧应该被优先转发。3、配置设备的优先级规则。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被测设备发送数据,观察数据帧经被测设备转发后,是否按照预先配置的优先级规则增加了正确的802.1p优先级。测试设备对802.1p的支持情况5生成树(STP)功能测试1、配置被测试设备为二层交换业务,NE1、NE2、NE3形成环路。2、利用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的发送广播报文,观测广播风暴现象。3、配置各设备的桥优先级,使能STP/RSTP功能。4、观测网络拓扑稳定后,广播风暴现象是否停止,查询STP/RSTP各端口状态是否正常。1、步骤2可以观察到广播风暴;2、步骤4广播风暴停止。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将有“端口状态变化”事件上报以太网二层交换保护如图连接测试配置。1、配置正常业务通道和保护业务通道。2、数据网络分析仪发送流量。3、断掉正常业务通道的光纤,或插入各种信号劣化指示。4、统计分析仪流量接收状况。包括是否业务继续,以及倒换时间和丢包数目。物理层采用SDH提供的保护,包括复用段保护、子网连接保护;MAC层采用STP协议保护。分别测试物理层和MAC层保护倒换时间和丢包数目。1.1.5 EVPLAN业务测试1.1.5.1 业务配置测试目的测试EVPLAN业务相关特性、组网验证标准以太网EVPLAN业务正常运作组网图NE1NE4NE2SmartBitsNE3单板列表配置方式通过网管配置单板和业务:1、将四个站NE1/2/3/4组一个2.5G的二纤环;2、NE1、NE2、NE3配置EVPLAN业务互通;3、NE1、NE2、NE3连接到SmartBits;配置完成,接好光纤电缆后,观察仪表上显示业务的情况。1.1.5.2 测试项目编号测试项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告警、事件、性能1EVPLAN业务测试1、 在NE1和NE2,NE2和NE3间各配置一条VCTrunk:VCTrunk1和VCTrunk2;2、 在NE1、NE2、NE3上各启用两个端口和SmartBits相连;3、 配置NE1和NE2间的两条业务共享VCTrunk1,配置NE2和NE3间的两条业务共享VCTrunk2,NE1和NE3间的业务通过NE2转发;业务先共享后汇聚,各端口相同VLAN间的业务可互通,不同VLAN间的业务可隔离。无1.1.6 GE透传业务测试1.1.6.1 业务配置测试目的测试GE透传业务组网验证标准以太网GE透传业务正常运作组网图NE1NE2NE3SmartBits单板列表配置方式通过网管配置单板和业务:1、将三个站NE1/2/3组一个10G二纤环;2、NE1、NE2配置GE透传业务互通;3、NE1、NE2连接到SmartBits;配置完成,接好光纤电缆后,观察仪表上显示业务的情况。1.1.6.2 测试项目编号测试项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告警、事件、性能1GE透传业务测试1、NE1,NE2,NE3组成一个环;2、配置NE1、NE2为GE透传业务;3、SmartBits分别同NE1和NE2的GE光口相连,通过SmartBits上千兆以太网业务。业务运行正常无1.1.7 RPR业务测试1.1.7.1 业务配置测试目的测试RPR业务相关特性、组网验证标准以太网RPR业务正常运作组网图NE1NE2NE3SmartBitsNE4单板列表 配置方式通过网管配置单板和业务:1、将三个站NE1/2/3/4组一个2.5G的二纤环;2、NE1、NE2、NE3上配置RPR业务互通;配置完成,接好光纤电缆后,观察仪表上显示业务的情况。1.1.7.2 测试项目编号测试项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告警、事件、性能1环网空间复用测试1、配置如下四条满流量双向静态业务A:NE1NE2,B:NE2NE3,C:NE3NE1。2、正确连接SmartBits和以太网单板的端口,从SmartBits的1端口发送目的是NE2的以太网帧;从SmartBits的2端口发送目的是NE1的以太网帧。3、从SmartBits的2端口发送目的是NE3的以太网帧;从SmartBits的3端口发送目的是NE2的以太网帧。4、从SmartBits的3端口发送目的是NE1的以太网帧;从SmartBits的1端口发送目的是NE3的以太网帧。5、查看SmartBits的收发包情况。,各个端口1,2,3的收发都应该达到环网满流量。无2环网优先级抢占1、配置以下双向业务。A: NE1到NE3,低优先级,速率Ta(大于1/2带宽,小于整个带宽)。B: NE2到NE3,高优先级,速率Tb(大于1/2带宽,小于整个带宽)。2、将NE1、NE3间的光纤断开。3、正确连接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和以太网单板的端口,按业务需求发送以太报文。4、查看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的收发包情况。1.加入B之前,A的速率是Ta。2.加入B之后,B的速率是Tb,A的速率是:环路带宽Tb。无3RPR保护测试1、配置NE1、NE3间的以太网业务,停止SDH网络保护协议,RPR环选择Steering保护;2、数据网络分析仪发送流量;3、断开NE1、NE3间的光纤连接;4、统计分析仪流量接收状况。包括是否业务继续,以及倒换时间和丢包数目。5、设置RPR保护倒换拖延时间,开启SDH的保护协议,验证RPR保护和SDH层间保护的协调性。6、更换保护模式为Wrapping保护,重新进行25步骤测试。1、断开光纤业务中断后继续2、据测试步骤记录倒换时间当光纤断开有“RPR倒换”事件上报4拓扑发现功能测试1、网管查询NE1、NE2、NE3、NE4拓扑状态;2、将NE4点从环网去除,查询NE1、NE2、NE3拓扑状态。3、交换NE1点东向、西向光纤。1、网管从任意RPR站点都可以查询到RPR环所有站点的信息(包括MAC地址、是否可达、TTL跳数、保护配置等信息),环网站点的调整可以及时反馈到拓扑查询结果中。2、拓扑发现协议能够发现光纤错联并上报告警。东西向光纤交换后,上报光纤错联告警5环选择功能测试1、配置如下2条双向静态业务a:NE1NE2,自动环选择b:NE1NE2,人工环选择2、使用SmartBits分别收发所配业务的以太网帧。3、修改b业务的人工环选择状态。发送a业务时,只有NE1-NE2之间有数据流量(NE3、NE4无转发数据),说明自动环选择选择短径传输发送b业务时,业务在指定的方向传递。无6公平算法测试1、 配置环网为Steering保护,配置NE1-NE4相同公平权重,取消SDH保护,断开NE1与NE3之间连接,使环进入Steering保护状态;2、 配置如下2条单向静态满流量业务a:NE1NE4,B类业务,配置一定的保证带宽(小于满流量带宽);b:NE2NE4,C类业务3、 使用SmartBits收发所配业务的以太网帧。4、 修改a业务的B类保证带宽。5、 停止a业务的发送;6、 恢复a业务;7、 停止b业务。1、a、b业务同时发送时,NE2站点出现阻塞,a业务带宽近似为:(单环吞吐量-B类保证带宽)/2B类保证带宽。b业务带宽近似为:(单环吞吐量-B类保证带宽)/22、停止a业务后,b业务达到单环吞吐量;3、恢复a业务后,a、b业务恢复原带宽;4、停止b业务后,a业务达到单环吞吐量。无7EVPL业务测试1、配置如下2条双向静态业务a:NE1NE2,A类业务,VLAN_1;b:NE1NE2,A类业务,VLAN_2(与VLAN_1不同);2、SmartBits按照所配业务收发以太网帧。a、b业务之间互相隔离,即使MAC地址冲突也不互相影响;由于都是高优先级业务,业务流量互相没有影响。无8EVPLAN业务测试1、NE1、NE2、NE3分别配置2条普通交换业务a:A类业务, VLAN_1;b:A类业务, VLAN_2(与VLAN_1不同);2、SmartBits按照所配业务收发以太网帧。a、b业务之间互相隔离,内部3个节点间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由于都是高优先级业务,业务流量互相没有影响。无1.2 ATM业务测试1.2.1业务配置测试目的测试ATM(CBR)业务相关特性、组网验证标准ATM(CBR)业务正常运作组网图NE1NE2NE3AX4000NE4单板列表 配置方式通过网管配置单板和业务:1、将三个站NE1/2/3/4组一个2.5G的二纤环;2、NE1、NE2、NE3上配置ATM业务互通;配置完成,接好光纤电缆后,观察仪表上显示业务的情况。1.2.2测试项目编号测试项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告警、事件、性能1VPI、VCI范围测试 图一1、如图一,在被测设备上分别建立VP、VC连接;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该连接发送设备支持的VPI、VCI值的信元;3、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是否能正常收到该VPI、VCI值的信元。验证设备所能支持的VPI、VCI值无2空闲信元填充测试1、如图一,在被测设备上建立一条连接,配置该连接的信元速率小于端口的最大速率;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该连接发送信元;3、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端空闲信元的填充情况;4、端口的剩余速率应该由空闲信元填充。在没有ATM层信元的情况下,物理层应加入空闲信元无3信元头单比特差错处理1、如图一,在被测设备上建立一条连接;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发送一个或者多个HEC正确的信元,使被测设备的HEC检验状态机处于纠错状态;3、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紧接着发送一个信元头有单比特错误的信元,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是否收到该信元,如果能收到,比较收到的信元的信元头是否和发送信元的信元头一致;4、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紧接着发送一个信元头有单比特错误的信元,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是否收到该信元,如果不能收到,则说明3步后HEC检验状态机是处于检错状态;5、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紧接着发送一个信元头有单比特错误的信元,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是否收到该信元,如果不能收到,则说明4步后HEC检验状态机是处于检错状态;6、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发送一个HEC正确的信元,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是否收到该信元;7、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紧接着发送一个信元头有单比特错误的信元,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是否收到该信元,如果能收到,并且是正确的,则说明6步后HEC检验状态机是处于纠错状态。在纠错状态下,SUT应能够纠正信头中明显的单比特错误并转到检错状态;在检错状态下,SUT应丢弃任何信头错误的信元。无4信元头多比特差错处理1、如图一,在被测设备上建立一条连接;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发送一个或者多个HEC正确的信元,使被测设备的HEC检验状态机处于纠错状态;3、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紧接着发送一个信元头有多比特错误的信元,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是否收到该信元;4、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紧接着发送一个信元头有单比特错误的信元,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是否收到该信元,如果不能收到,则说明3步后HEC检验状态机是处于检错状态;5、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紧接着发送一个信元头有多比特错误的信元,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是否收到该信元;6、网络性能分析仪紧跟着发送一个信元头有单比特错误的信元,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是否收到该信元,如果不能收到,则说明5步后HEC检验状态机是处于检错状态。在纠错状态下,SUT能够丢弃信头中有多个错误的信元并转到检错状态;在检错状态下,SUT能够丢弃信头中有多个错误的信元并保持在检错状态。无5信元定界验证测试1、如图一,在被测设备上建立一条连接;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发送一个由N+1+M+1个信元组成的信元流。其中,前N个信元为HEC不正确的信元,后1+M+1个信元为HEC正确的信元。从状态图上讲,一开始处于同步状态,经过N个HEC不正确的信元后,进入捕获状态,再经过一个HEC正确的信元进入预同步状态,再经过M个连续正确的信元后进入同步状态;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被测设备被测设备3、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的信元接收情况,正常情况下,如果第一个错误的信元是单比特错误的,可以收到上述N+1+M+1信元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信元。如果第一个错误的信元是多比特错误的,则只收到上述N+1+M+1信元的最后一个信元。能够利用HEC完成信元定界。无6双向点到点VP、VC连接测试1、如图一,在被测设备上分别建立一条双向VP、VC连接;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该VP、VC连接发送信元;3、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能够在VP、VC上正常接收信元和发送信元。无7非对称点到点PVC连接交换测试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被测设备被测设备 图二1、如图二,在两个设备之间配置一个CBR PVC连接,按照如下所述分配带宽:从A到B方向的PCR值为40000 cell/s,从B到A方向的PCR值为30000cell/s。在两端的接口处使能UPC;2、使用ATM测试仪在两端分别向该PVC发送测试数据;3、检查PVC在非对称带宽下的工作情况,在两端的测试仪处均不应该观察到信元丢失。验证是否支持非对称带宽的ATM PVC连接无8ATM SVC连接交换测试1、如图一,在被测设备上建立双向SVC连接;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该SVC连接发送信元;3、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验证是否支持SVC业务无9释放点到点连接测试1、如图一,在被测设备上建立一条连接;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该连接发送信元;3、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能够正常接收信元;4、向设备下发释放该连接的指令;5、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不能接收到信元。验证释放点对点连接指令是否中断连接的业务下发释放连接的指令会中断该连接的业务10最大连接数测试1、如图一,在被测设备上建立最大连接数目的连接;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每一条连接发送信元;3、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验证设备能够同时支持的最大连接数目无11ATM组播测试 图三1、如图三,在被测设备上分别建立VP、VC的空间和逻辑组播; 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被测设备发送信元;3、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发送的数据能正确组播到相应端口无12增加一个或者多个VP、VC组播叶节点的测试1、如图三,在被测设备上分别建立VP、VC组播的根连接和叶连接;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被测设备发送信元;3、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4、添加一个或者多个叶连接;5、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验证增加一个或多个VP、VC组播叶节点是否能在收端接收无13移去一个或者多个ATM组播叶节点的测试1、如图三,在被测设备上建立ATM组播根连接和叶连接;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被测设备发送信元流;3、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4、移去被测设备上的ATM组播的叶连接;5、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验证移去一个或者多个ATM组播叶节点是否能在收端移去无14物理层告警测试1、如图一,让ATM业务正常运行后,用一定的方法使被测设备产生LOS、OOF、LOF、MS-AIS、LOP等这些告警;2、用告警测试仪测试,看被测设备是否能正常上报上述告警。能观察到测试步骤中的告警有LOS、OOF、LOF、MS-AIS、LOP等告警上报15ATM告警测试1、如图一,让ATM业务正常运行后,用一定的方法使被测设备产生OCD、LCD、VPAIS、CC-LOC等这些告警; 2、用告警测试仪测试,看被测设备是否能正常上报上述告警。能观察到测试步骤中的告警有OCD、LCD、VPAIS、CC-LOC告警上报16连续性信元监视测试 图四1、如图四,在被测设备上建立连接;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被测设备发送信元;3、激活设备的VPC端点的连续性检查功能;4、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5、当设备的VPC端点在3.5秒的时间间隔内没有接收到任何用户信元或者连续性检查信元时,被测设备上报连续性丢失(LOC)告警。验证连续性信元监视功能无17CAC测试1、如图一,在被测设备建立链路,建立的链路的总流量不超过设备允许的流量。用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测试,看每一条链路上的业务是否正常; 2、在被测设备建立链路,建立的链路的总流量超过设备允许的流量。看这些链路是否能建立成功。当链路总流量超过设备允许流量,链路建立失败无18UPC/NPC测试1、如图一,在被测设备建立连接;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被测设备发送未超出业务合同流量的信元;3、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4、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被测设备发送超出业务合同流量20%的信元;5、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符合业务合同流量的信元能够正确传送,超出业务合同流量的信元将被丢弃无19信元传送优先级测试1、如图一,在被测设备上建立不同优先级的连接;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被测设备发送信元;3、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4、网络发生拥塞时,设备首先丢弃传送优先级低的信元,保证传送优先级高的信元的传送。验证信元传送优先级符合从高到低分别为:CBR、rt-VBR、nrt-VBR、UBR无20信元丢弃优先级测试1、如图一,在被测设备上建立连接;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被测设备发送CLP=0和CLP=1的信元;3、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4、总流量超过连接设置的流量时,设备首先丢弃CLP=1的信元,保证CLP=0的信元的传送。验证当网络发生拥塞时,设备将会首先丢掉丢弃优先级低(CLP=1)的信元,确保丢弃优先级高(CLP=0)的信元可靠按时到达无21最大流量测试1、如图一,在被测设备上创建连接,速率配置为不丢失信元的最大流量;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被测设备发送信元;3、观察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接收的信元。验证不丢失信元的最大流量无22信元传送质量测试 图五1、如图五,在被测设备上建立CBR、VBR、UBR业务的连接;2、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被测设备发送CBR业务的信元,PCR的值设置为端口速率的60。监视信元的传送质量;3、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被测设备发送VBR业务的信元,PCR的值设置为端口速率的60,SCR为30的端口速率。监视信元的传送质量;4、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被测设备发送UBR业务的信元, 监视信元的传送质量。验证不同的业务对信元传输时延,信元时延变化,信元丢失率,信元错误率,信元误插率,比特误码率无23VPRING保护测试1、如图五,在被测设备上建立有ATM VPring保护的连接;2、设置一段时间的ATM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