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报考条件.doc_第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报考条件.doc_第2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报考条件.doc_第3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报考条件.doc_第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报考条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报考条件(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1、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专业中专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7年;或取得其他专业中专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9年。2、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5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7年。3、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3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5年。4、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2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3年。5、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硕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1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2年。6、取得安全工程、工程经济类博士学位;或取得其他专业博士学位,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满1年。(二)凡符合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且在 2002年底前已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从事安全生产相关业务工作满10年的专业人员,可免试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两个科目,只参加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和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两个科目的考试。(四)上述报考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正规学历或学位;从事相关业务工作的年限要求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该相关业务工作时间的总和,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当年年底。一)上述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具体日期由各市人事考试中心自行安排,原则上网上报名开通时间均不得少于15天。各市务必将各考试的报名时间、报名网址及时通知考生。(二)上述执业资格考试全部采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请考生根据各市人事考试中心网上报名流程如实填写、提交本人报考信息并上传照片,下载资格考试报名表,经单位审核、盖章后,按属地原则集中到所在市人事考试中心办理审核、确认手续。考生在报名时,由于自身原因报错级别、专业或填错个人信息的,由本人承担相应责任。资格审查工作由人事部门会同各考试相关业务部门共同进行。审核和确认时应提供的材料包括:考生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1份;单位盖章后的资格考试报名表(一式两份);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三)考试信息采用人事考试管理信息系统(PTMIS)进行管理,各考试信息代码不变。各市务必严格按照省人事考试中心下发的资格考试考前规则模板的要求,做好报名信息采集工作,确保报名信息完整、准确、无遗漏。上述执业资格考试报名数据库上报时间均为7月10日前。二、各执业资格考试科目及具体考试时间见附件。三、有关事项和要求(一)2010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按照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2008年版)的要求执行,考试科目设置不变。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科目为主客观题混合卷,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其余3科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客观题试卷卷本可做草稿纸使用,不再另发草稿纸;主观题试卷配发草稿纸,考后收回。考试大纲与考试辅导教材征订工作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负责。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发行部,邮编:100029,电话64913859,网址:/issue/index.aspx。有关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事宜,请与山东省质量评价协会联系。地址:济南市历阳大街6号银丰大厦9楼920室,邮编250002,电话考生也可直接与中国设备监理协会联系,电话806。(四)考生应考时,应携带黑色墨水笔、2B铅笔、橡皮、无声无文本编辑功能的计算器。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时,考生应注意:1、答题前要认真阅读答题注意事项(专用答题卡首页);2、主、客观题用笔不同,客观题部分使用2B铅笔作答,主观题部分使用黑色墨水笔作答,防止用错;3、须在专用答题卡指定题号和指定区域内作答。(五)各考试报名成功的考生须于2010年8月30日至9月5日登陆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网址WWW.RSKS.SDRS.GOV.CN)下载打印准考证。各市务必将下载准考证的网址、时间、方式通知到每一位考生,确保考生顺利参加考试。四、除以上新增内容外,各执业资格考试的报考条件、资格审查、考试收费、信息管理、考场设置等考务工作均按照2009年有关考务文件的要求执行。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9月4日 9:0011:30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14:0016:30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9月5日 9:0011:30 安全生产技术 14:0016:30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考试设置4个科目: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考试分四个半天进行,每个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150分钟。关于2012年度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省人事考试中心关于2012年度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广告专业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资格(水平)考试考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考函2012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将2012年度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科目设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设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4个科目;其中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试题型为客观题,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题型为主观题。二、考试时间2012年度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于5月26、27日举行。具体考试时间如下:5月26日09:0012:00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14:0017:0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5月27日09:0012:0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14:0017:00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三、报考条件(一)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1.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7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8年。2.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5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6年。3.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3年。4.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1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二)免试部分科目的条件截止2003年12月31日前,长期在环境影响评价岗位上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两个科目,只参加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两个科目的考试:1.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累计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业务工作满15年;2.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取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合格证书”。四、报名组织报考人员请于2012年2月1日至15日登陆滨州人事考试信息网(),根据网上报名流程如实填写、提交本人报考信息,下载打印资格考试报名表和诚信承诺书,经单位核实并签字、盖章后于2012年2月17日统一到滨州市人事考试中心306室(滨州市滨城区府右街37号,即黄河四路与府右街交叉口西北角,联系电话:3368333)办理审核、确认及缴费手续。考生在报名时,由于自身原因报错级别、专业或填错个人信息的,由本人承担相应责任。对2年内在各类人事考试中严重违纪违规,给予“两年内不得再次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处理的考生,凡处理时间不满两年的,取消其2012年报考资格(对违反规定报考的,考务费一律不退还)。审核和确认时应提供的材料包括:1.考生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1份;2.单位核实并签字盖章后的资格考试报名表、诚信承诺书(各一式两份);3.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4.免试部分科目人员还需提供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及聘书原件和复印件1份;5.相关工作年限证明。五、有关事项和要求(一)考生应考时,应携带黑色墨水笔、2B铅笔、橡皮、无声无文本编辑功能的计算器。答题所用草稿纸由省人事考试中心统一发放,考后收回。(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科目在答题卡上作答;主客观题科目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采用计算机网络阅卷。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时,考生应注意:1、答题前要仔细阅读应试人员注意事项(试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