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内容整理.doc_第1页
诊断学内容整理.doc_第2页
诊断学内容整理.doc_第3页
诊断学内容整理.doc_第4页
诊断学内容整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填空,改错,简答,分析病例(具体分值未定)重点:基本概念,大题方向,1.腹部检查,2.呼吸系统,3.循环系统,4心脏检查,病例分析心电图(不会特别难的心电图)老师上课提过的重点:名解:发热、水肿、咯血、三凹征、呕血、语音震颤、奔马律、开瓣音(P156)其他:病历书写,稽留热、弛张热、全身性水肿(心肾肝,及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呕血病因、失血性周围衰竭指标(P30)、便血临床表现、黄疸分型及临床应用、胸廓扩张度(P130)四种呼吸音特征(P137)心尖搏动(P145)5个听诊区(P151)杂音强度分级(P159)生理性与器质性收缩期杂音鉴别(P160)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及关闭不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肠梗阻体征(P198)课件上重点及思考题:1.腹痛伴随的症状不同提示疾病不同:(P35)伴发热:多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伴里急后重:细菌性痢疾、直肠炎、直肠肿瘤伴明显消瘦: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败血症,伤寒、副伤寒、麻疹伴腹部包块: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伴重度失水:分泌性腹泻、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2. 咳嗽伴随症状:(P17)3. 掌握咯血与呕血的鉴别(P18) 咯 血 呕 血病因 肺TB、支扩、肺炎、肺脓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 肿、肺癌、心脏病 出血性胃炎、胆道疾病 先兆 咽喉痒感、胸闷、咳嗽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出血方式 咯血 呕血血色 鲜红、有凝块 棕色.咖啡样.多无凝块血中混合物 痰、泡沫 食物残渣、胃液PH 碱性 酸性黑便或血痰 多无黑便、血痰数日 多有黑便、无血痰4. 发热热型与疾病诊断的相关性、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持续高热(T39C40C)达数天或数周 小时内波动C。如:大叶性肺炎,伤寒弛张热(败血症热):remittent fever 高热常39C ,最低时也高于正常 小时内波动C。如:败血症,重症结核、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骤升与骤降型,波幅大似尖峰状高热期与无热期短期内反复交替。如:疟疾急性肾盂肾炎、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上升39C ,数天后逐渐下降正常(缓升与缓降型,似波浪状),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反复多次。如:布氏杆菌病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体温剧烈上升39C ,数天后骤然下降正常(骤升与骤降型,波幅大似城墙状) 高热期与无热期数天后反复规律交替。如:霍奇金病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如:结核病风湿热肺炎5.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有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有鼻翼煽动、张口耸肩、发绀、端坐呼吸,呼吸辅助肌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异常。 6.试述吸气性、呼气性和混合性呼吸困难的病因及临床特点。(P22)(1)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费力、吸气三凹征 干咳、吸气性哮鸣 (2)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费力、 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常伴干罗音, (3)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呼气均费力、 呼吸快浅,呼吸减弱或消失,有病理性呼吸音。7. 心源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P23) 由左右心衰所致,左心衰为甚 (1)左心衰所致的呼吸困难:主要原因:肺淤血、肺泡弹性降低 机制: a 肺淤血、气体弥散功能下降 致缺氧 b 肺泡弹性减退,扩张、收缩能力下降 肺活量减少 c 肺泡张力增高 、迷走神经兴奋致心肌缺血缺氧 d 肺循环压力升高,刺激呼吸中枢 临床表现: 症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憋醒、被迫端坐、伴咳嗽、喘息、大汗、 咯粉红色泡沫痰 体征:呼吸急促,双肺底可闻湿鸣、双肺满布哮鸣、心率快,有奔马律。又称心源性哮喘 (2)右心衰所致的呼吸困难:体循环淤血 机制:a 上腔静脉压升高、刺激压力感受器、呼吸中枢 兴奋 、呼吸增快 b 组织缺氧 、 酸性产物增加、呼吸中枢兴奋 c 肝淤血、腹水、胸水,呼吸运动受限,气体交换减少致缺氧 临床表现:症状: 呼吸困难相对较轻体征: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可有压痛、双下肢水肿、常见于慢性肺心病、大量心包积液8. 依据其发生机制可划分为五大类源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大气道狭窄和阻塞,呼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COPD、支气管哮喘等。 混合性呼吸困难常见于肺胸疾病、重度贫血、休克等。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功能不全中枢性呼吸困难常伴有呼吸节律的改变; 9.腹部触诊应包括哪些内容?怎样进行腹部触诊?(P177)一、腹壁紧张度(一)腹壁紧张度增加板状腹(board 1ike rigidity) 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board 1ike rigidity);揉面感或柔韧感(dotagh kneading sensation) 结核性炎症或其他慢性病变由于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和,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称揉面感或柔韧感(dotagh kneading sensation)(二)腹壁紧张度减低慢性消耗性疾病,脊髓损伤所致腹肌瘫痪和重症肌无力,局部的腹肌瘫痪或缺陷2、 压痛及反跳痛3、 脏器触诊:肝脏、脾脏、胆囊、肾脏、膀胱、胰腺4、 腹部肿块:(一)正常腹部可触到的结构,1腹直肌肌腹及腱划2腰椎椎体及骶骨岬3乙状结肠粪块4横结肠5盲肠(二)异常肿块,1部位2大小3形态 4质地5压痛6 搏动7移动度5、 液波震颤:1.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指叩击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颤(fluid thrill),或称波动感(fluctuation)。2.腹水3000-4000ml以上液量6、 振水音10.板状腹及腹壁揉面感有何临床意义?板状腹(board 1ike rigidity)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board 1ike rigidity);揉面感或柔韧感(dotagh kneading sensation)结核性炎症或其他慢性病变由于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和,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称揉面感或柔韧感(dotagh kneading sensation)11. 怎样测量记录肿大的肝脏和脾脏?(P183)第线测量、 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表示。脾脏轻度肿大时只作第线测量。第线测量和第线测量 脾脏明显肿大时,应加测第线和第线,前者系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应大于第线测量),后者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如脾脏高度增大向右越过前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表示;未超过前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表示。12. 怎样进行腹水的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有何意义?(P189)腹腔内有较多液体聚集时,因重力作用,液体多潴留在腹腔的低处,故在此处叩诊呈浊音。叩诊机制为当腹腔积液病人取仰卧位时,液体因重力作用积聚于腹腔低处,含气的肠管漂浮其上,故叩诊腹中部呈鼓音,腹部两侧呈浊音。病人取侧卧位时,液体积聚于下部,肠管上浮,下侧腹部转为浊音。由脐部开始向左叩诊直到出现浊音,叩诊板指不动嘱咐被检查者右侧卧位,向右叩诊直至再次出现浊音,然后嘱患者左侧卧位,叩诊板指不动,再向左叩诊,(腹腔游离液体大于1000ml有意义)13. 心脏浊音界的叩诊:叩诊的内容:确定心浊音界的大小和形状;心脏浊音界分为相对浊音界和绝对浊音界,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叩诊的方法 仰卧位或坐位 指指叩诊法 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声音由清音变浊音 标记各肋间叩得的浊音界,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14. 第一、二心音产生机理及特点。(P152)15. 第三心音与舒张早期奔马律的产生机理、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1) 、 奔马律 奔马律为发生于舒张期的三音律。常存在心率快,与原 S1、S2 组成类似马奔跑的蹄声,故称奔马律。奔马律是心肌严重损害的体征之一,它的出现和消失都具有重要意义。分类-舒张早期奔马律(S3奔马律);舒张晚期奔马律(S4奔马律);重叠奔马律舒张早期奔马律,最常见,又名室性奔马律、病理性S3。分为左室、右室奔马律,左室奔马律多见。注意与生理性S3鉴别.听诊特点:音调低、强度弱、S 2 -S 3与S1-S2相似,左室:心尖区稍内侧 ,呼气明显.右室:剑突下,吸气明显。机制: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顺应性减退,舒张时血液充盈致室壁震动。临床意义:心肌受损:心衰、心梗、心肌炎、心肌病。瓣膜关闭不全及高心输出量舒张晚期奔马律,发生S4出现时间,又称S4奔马律或房性奔马律.听诊特点:音调低、强度弱,接近S1(其前约0.1s),距S2较远。心尖部稍内侧。机制: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顺应性减退,心房为克服心室充盈阻力而加强收缩致异常心房音。临床意义: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等。16. 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及正常血压界限:操作方法被检者半小时禁烟、安静休息5-10分钟坐位或仰卧位右上肢肘部于心脏同一水平,气袖松紧适宜,听诊器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充气后缓慢放气,柯氏第一相音为收缩压,第五相音为舒张压,测量2次新生儿血压: 50 60 / 30 40 mmHg;成年人血压: 90 120 / 60 80 mmHg脉压差:30 40 mmHg;健康人两上肢的血压可有 5 10 mmHg 的差异,下肢血压比上肢约高 20 40 mmHg17.二尖瓣狭窄 症状1、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2、咯血: 大咯血:肺静脉高压支气管粘膜下静脉破裂出血 血性痰、痰中带血:常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 胶冻状暗红色痰:肺梗死3、 栓塞:合并心房颤动时发生率明显增加 4、咳嗽:干咳或泡沫样痰,支气管粘膜瘀血、支气管炎5、声嘶、吞咽困难体征 视诊: 二尖瓣面容,心前区隆起(儿童期患病),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及剑突下搏动触诊: 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胸骨左下缘或剑突下收缩期抬举样搏动 叩诊:轻度,心浊音界无异常 中度以上,胸骨左缘2、3肋间浊音界向左 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17. 二尖瓣关闭不全主要症状1、急性 轻度: 轻微劳力性呼吸困难 重度: 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 心源性休克 2、慢性: 症状出现较晚,疲乏无力、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静息呼吸困难 体征:视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尖搏动强,发生心力衰竭后减弱 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尖区抬举样搏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18. 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极之间假想的连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方向由负指向正。19.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命名:心电图波段相应心电活动P波心房除极PR段心房复极、房室传导时间QRS波群心室除极ST段与T波心室复极的缓慢期与快速期20. 心电图波形和正常值:(P490)P波:心房除极电位变化形态:呈园钝形,方向、AVF、V4V6导联 向上,AVR导联向下.时间:0.12秒。振幅: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mv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在0.120.20秒,0.22秒QRS波群: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时间:成人多在0.060.10秒,0.12秒。振幅形态:V1、V2呈rS型,偶呈QS型,V1的R波不超1.0mv,V5、V6呈qR、qRs、 R型,R波不超过2.5mv,胸导联R波自V1至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3处两者大致相等),V1:RS1,V5:RS1;Q波深度不超过同导联的14R波,时间不超过0.04秒,如超过称病理性Q波;六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绝对值相加),不应小于0.5mv,否则为低电压。ST段;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正常ST段向下偏移不超过0.05mv,向上偏移不 超过0.1mv,但在V1V3导联不应超过0.3mv;T波: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多数直立,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V1、V3常例外,当V1向上,则其V2V6不应向下,在以R波为主导联,T波不低于同一导联的110R波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至复极全部电活动,正常范围0.320.44秒之间(心率60100次分)常用校正QT间期,即心率60次分时的QT间期称QTc, 0.44秒U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V3导联最清楚21.室性早搏、房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点。室性早搏(P508):1.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0.12秒2.P后QRS波群正常3.代偿间歇不完全(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房性早搏(P509):房性期前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