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目 录录 1 相关实验和理论介绍 1 1 相关实验和理论介绍 1 2 单次碰撞理论 2 2 单次碰撞理论 2 3 通过任意角度单次偏转的概率 3 3 通过任意角度单次偏转的概率 3 4 遭遇原子时粒子速度的改变 4 4 遭遇原子时粒子速度的改变 4 5 单次散射和复合散射的比较 5 5 单次散射和复合散射的比较 5 6 理论与实验的比较 6 6 理论与实验的比较 6 7 一般性考虑 9 7 一般性考虑 9 和 和 粒子被物质散射以及原子结构 粒子被物质散射以及原子结构 曼彻斯特大学卢瑟福 山西吕梁朋友翻译 北京黄鹏辉校对 QQ 及邮箱 644537151 QQ 群 69657010 1 1 相关实验和理论介绍相关实验和理论介绍 众所周知 直线运动的 和 粒子在碰到物质原子时 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 粒子 的散射数目要比 粒子更多 因为 粒子的动量和能量要小得多 似乎已没有疑问 如此 迅速移动的粒子以其原来的路径穿过了原子 而观察到的偏转是由于遍布于原子系统内强 电场作用的结果 一般假设 一束 或 粒子射线在通过薄片物质时的散射 是物质原子 来回多次小散射的结果 然而 Geiger 和 Marsden 对 射线散射的观察显示 某些 粒子 在单次碰撞时 一定会发生大于正常角度的偏转 例如 他们发现 一小部分入射 粒子 大约 20000 个中有 1 个 在穿过厚度约为 0 00004cm 的金箔时平均偏转了 90 的角度 如 此厚度的金箔阻止 粒子的能力相当于 1 6mm 厚度的空气 Geiger 接着指出 一束 粒子 穿过以上厚度金箔最可能偏转的角度是 0 87 基于概率理论的一个简单计算表明 粒子 偏转 90 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 此外 稍后可以看出 如果这种大角度偏转是由许多小的 偏转组成 那么 这种大角度偏转的 粒子对各种角度的分布并不遵守预期的概率定律 大角度偏转是由于单次原子碰撞的设想似乎是有道理的 因为第二次同样碰撞而产生大角 度偏转的概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小的 一个简单的计算显示 原子必须具有强电场的核 心 才能在单次碰撞中产生如此大的偏转 最近 J J Thomson 提出了一种理论来解释带电粒子在通过很薄的物质时产生的散射 他假设原子是由带 N 个负电荷的粒子构成 伴随着相同数量的正电荷 均匀地分布在整个 球内 负电荷粒子 如 粒子 在穿过原子时的偏转归结为两个原因 1 分布在原 子内负电荷的斥力 2 原子内正电荷的吸引力 粒子在经过原子时的偏转假设是很小的 尽管在与一个很大质量m碰撞后的平均角度为m 其中 是对于单个原子的平均偏转 这表明 原子内部的电子数 N 可以通过观察带电离子的散射推断出来 这个混合散射理论 的精确性在后来 Crowther 的一篇论文中做了实验检验 Crowther 的实验结果明显地确认了 Thomson 理论的主要结论 而且 Crowther 基于正电荷的连续性假设推导出 原子中的电子 数大约是原子重量的三倍 J J Thomson 理论是基于 单次原子碰撞产生的散射是很小的 这个假设 而且对原 子特殊结构的假设也不允许 粒子在穿过单个原子时有很大的偏转 除非假设正电荷球的 直径与原子球的直径相比是极小的 由于 和 粒子穿过了原子 通过对偏转本质的密切研究而形成关于原子结构的某些 看法 从而产生观察到的效应 这是很有可能的 事实上 高速带电粒子被物质原子散射 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 开发出为单个 粒子计数的闪烁法就提供了独特 的研究优势 而 H Geiger 正是通过这种方法的研究 已经为我们增加了很多关于 射线被 物质散射的知识 2 2 2 单次碰撞理论单次碰撞理论 我们先从理论上检验与简单结构原子的单次碰撞 这种碰撞能够使 粒子产生大角度 偏转 然后我们再将理论结果与可用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考虑一个原子 在其中心包含有Ne 的电荷 其周围环绕着Ne 的相反电荷 且相反 电荷均匀分布在半径为 R 的球面内 e为电荷的基本单位 在本文中取 10 4 65 10E S 单 位 我们将假设距离的数值都小于 12 10cm 原子中心电荷与 粒子的电荷都集中在一点上 可以看出 这个理论的主要结论与原子中心电荷的正负无关 但是为方便起见 我们把中 心电荷标记为正 假设原子的稳定性问题暂时不需要考虑 因为稳定性显然依赖于原子的 微细结构和带电部分的运动 为了形成让 粒子偏转到一个大角度的力的某些观点 我们考虑一个中心带正电荷Ne 的原子 其周围环绕着均匀分布在半径为 R 的球面内的负电荷Ne 在原子内距离中心为r 处某点的电力 X 和势能 V 如下 23 1 r XNe rR 2 3 13 22 r VNe rRR 假设一个质量为m 速度为u 带电为 E 的 粒子 直接射击原子的中心 它将会在 距离中心为b处静止下来 b由下式给出 22 31 2 1 3 2 2 R b Rb NeEmu 在后面的计算中可以看出 b是一个重要的量 假设中心电荷为100e 可以计算出 对于速度为 9 2 09 10 厘米每秒的 粒子 其b值大约为 12 3 4 10 厘米 在这种计算中 与 R 相比 假设b是很小的 因为 R 是属于原子半径数量级的 也就是 8 10 厘米 显然 粒 子在往回偏转之前进入到离中心电荷如此之近 以致由负电荷均匀分布形成的场可以被忽 略 一个简单的计算表明 一般来说 对所有大于一度的偏转 我们可以毫无误差地假定 偏转就只是由中心电场单独造成的 如果负电荷以微粒的形式分布 那么 可能由于负电 荷而产生的个别偏离 理论上暂时不予考虑 稍后可以看到 一般来说 与中心电场的影 响相比 负电荷的影响是很小的 考虑到带正电荷的 粒子靠近中心通过原子 假设 粒子的速度在经过原子时 一点 都没有变化 在斥力的影响下 粒子将以距离平方的方式往相反方向改变 其路径是以 原子的中心 S 为外焦点的双曲线 假设 粒子从 PO 方向进入原子 图 1 从 OP 方向 逃离原子 OP和 OP 与直线SA的夹角相同 其中A为双曲线的顶点 SNp 从外焦 点S到 粒子初始运动方向的垂直距离 图 1 3 令POA 令V等于 粒子进入原子时的速度 v是它在A点的速度 那么根据角动量守恒 VSA vp i 根据能量守恒 22 11 Vv 22SA NeE mm 22 vV 1 SA b 因为离心率为sec 注意 cosec1 sin SASOOAcosec 1cos cot 2pp 2 SA SA cot 2 cot 2 pbppb 2cotbp 粒子的偏向角 是 2 并且 cot 22 p b 1 此式给出了 粒子对于b的偏转角 和原子中心投影到入射线方向的垂直距离 以图表来说明 偏转角 对于不同的 p b值如下表所示 p b 10 5 2 1 0 5 0 25 0 125 5 7 11 4 28 53 90 127 152 3 通过任意角度单次偏转的概率 3 通过任意角度单次偏转的概率 假设一束带电粒子垂直打到厚度为t的薄片物质上 因为只有少数粒子被大角度散射 假设粒子在几乎垂直穿过薄片时 速度只有很小的改变 令n表示材料单位体积内的原子 数 那么在原子半径为R 厚度为t的体积内 粒子的碰撞次数为 2 r nt 进入到距离原子中心p处的概率m为 2 mp nt 进入半径为p和 dpp 范围内的几率dm为 22 2cotcosec 422 dmpnt dpntbd i 2 因为 bp 22 cot dm的值给出了偏转角在 和 d 之间的粒子占总粒子数的比例 偏转角大于 的粒子占总粒子数的比例 为 22 cot 42 ntb 3 偏转角度在 1 和 2 范围内的粒子占总粒子数的比例 为 222 12 cotcot 422 ntb 4 采用另外一种与实验相比较的方式来表示方程 2 是很方便的 在 射线例子中 在硫 化锌屏的固定区域中 粒子闪烁出现的次数用来计算不同入射角度粒子的数目 令r为 射线入射点到散射材料的距离 如果 Q 表示打到散射材料上的粒子总数 粒子落在偏转 角度为 的单位面积上的数目为y 24 22 cosec 2 2sin16 QdmntbQ y rdr i i i 5 因为 2 2 bNeEmu 我们看到 从这个方程可以得出 以 射线在硫化锌屏上的入 4 射点为圆心 在给点距离r的单位面积内 粒子的数目与以下内容是成比例的 1 4 cosec 2 或 4 1 如果 很小 2 所提供的散射材料厚度t很小 3 中心电荷 Ne 4 与 22 mu成反比 或是如果质量是常数 就与速度的四次方成反比 在这些计算中 我们假设了 粒子的大角度散射只经历过一次大的偏转 要保证这一 点 那么散射材料的厚度就必须很小 以保证因二次碰撞而产生大角度散射的机会很小 例如 在经过厚度为t的材料时 如果单次偏转角度 的概率为1 1000 那么 经历两次 成功偏转 每次偏转角度为 的概率就为 6 10 1 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 粒子通过薄金属片的散射角度分布提供了一种最简单的方法 来检测单次散射理论 的普遍正确性 Geiger博士最近用 射线做了这项工作 他发现通过薄金箔片而偏转到 30 和 150之间的粒子分布与理论大致吻合 关于这些工作的更详细记载和其他检验该理论有 效性的实验将在稍后公布 4 遭遇原子时粒子速度的改变 4 遭遇原子时粒子速度的改变 到现在我们已经假设 由于单次原子碰撞产生的粒子大角度偏转 不会导致 或 粒 子产生可感知的速度变化 这种碰撞导致粒子速度变化的效应可以基于某种假设计算出来 我们假设只有两个系统参与 即快速运动的粒子和假定初始状态静止不动的原子 假设能 量和动量守恒定律适用 并且没有辐射所导致的能量或动量的明显损失 令m表示粒子的质量 1 v 逼近速度 2 v 离开速度 M 原子质量 V 碰撞后传 递给原子的速度 在图2中 令OA表示入射粒子动量 1 mv的大小和方向 OB表示偏转角度为AOB 的散射粒子 那么BA就代表反冲原子动量MV的大小和方向 2222 1212 V v v 2v v cosMmmm 1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222 12 VvvMmm 2 假设 KM m 和 21 vv 其中1 由 1 和 2 可得 2 1 2 cos1KK 或者 22 cos1 sin 11 K KK 考虑到 粒子的原子量为4 与原子量为197的金原子遭遇后 偏转了90 的情况 因为几乎有49K 1 0 979 1 K K 或者说粒子的速度通过碰撞仅仅减少了大约2 在遭遇铝原子的情况下 27 4K 对于偏转角 90 0 86 可以看出 根据这种理论 粒子在遭遇质量更轻的原子时 速度减小变得更加明显 因为 粒子在空气或其他物质内的射程大约正比于速度的立方 因而断定 粒子在经过 铝原子产生 90的偏转后 其射程由7cm减少到4 5cm 这是一个容易被实验探测到的数值 因为 粒子遭遇原子时的K值是非常大的 基于这个公式的速度减少是非常小的 在考虑了 粒子与轻原子 比如氢原子和氦原子 遭遇后速度的改变和散射粒子的分 布 这个理论会出现某些很有趣的情况 关于这些以及类似情况的讨论暂时予以保留 直 到这些问题在实验上被验证 图 2 O 5 5 单次散射和复合散射的比较 5 单次散射和复合散射的比较 在用实验比较理论结果之前 单次散射和复合散射对于决定散射粒子分布的重要性是 值得考虑的 因为我们假设原子是由中心电荷 以及均匀分布在中心电荷周围半径为R的 球面范围内 符号相反的电荷所构成的 与单次大角度偏转相比 遭遇原子产生小角度偏 转的概率是很大的 在本文前面的讨论中 1 复合散射的问题已经被J J Thomson爵士检验过了 用本 文的符号表示方法就是 J J Thomson发现 由于半径为R的正电荷球面电场而产生的平 均偏转 1 和数量Ne的关系为 1 2 1 4 NeE muR 由于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的N个负电荷而产生的平均偏转 2 为 2 2 1613 52 eEN muR 由正负电荷两者共同产生的平均偏转取为 22 1 2 12 用类似的方法 计算本文中讨论的 带有中心电荷原子所产生的平均偏转是不困难的 因为在任意距离中心为r处的辐射电场X可由下式得到 23 1 r XNe rR 由于这个电场而产生的带电粒子的偏转 假设很小 是不难得到的 2 3 2 2 1 R p p b 其中p是从原子中心到粒子入射轨迹的垂直距离 b与先前的定义值相同 的值随 着p值的减少而增加 并且对于小的 值 会变大 既然我们已经看到粒子经过原子中心附近时偏转变得很大 那么显然 通过假设 很 小来找到平均值是不正确的 取R的数量级为 8cm 10 和 粒子大角度偏转的 p值数量级为 11 10cm 因为与小 角度偏转相比 产生大角度偏转的概率是很小的 一个简单的考虑显示 如果大角度偏转 被忽略 那么平均的小角度偏转实际上是不会改变的 这等效于对偏转角度很小 而且忽 略了很小中心区域的原子的整个截面积分 用这种方法可以给出平均的小角度偏转值 R b 8 3 1 这个根据电荷集中于原子中心所得到的 1 值 是J J Thomson爵士所检验的 具有相 同Ne值的同类型原子的平均偏转值的三倍 结合由电场和负电荷小球各自产生的偏转 所得到的平均偏转为 2 2 2 2 1 或者 2 1 4 15 54 5 2NR b 稍后就可以看出 N值几乎正比于原子量 对金来说大约是100 与电场分布的影响相 比 由于单个负电荷小球而导致的 并由公式第二项所表示的偏转效应 对重原子来说是 非常小的 忽略第二项 每个原子的平均偏转就是 3 8 b R 现在我们就可以考虑单次散射和复合散 射对粒子分布的影响了 根据J J Thomson的观点 经过厚度为t的薄片物质的平均偏转 角度 t 正比于碰撞次数的平方根 给出如下 6 2 33 88 t bb R ntnt R 其中n如前所述 仍然等于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 对复合散射 粒子偏转角度大于 的概率 1 p等于 22 t e 因此 1 2 3 2 log 64 9 pntb 接下来假设单次散射是可行的 我们从 3已经看到偏转角度大于 的概率 2 p是 22 2 cot 42 pb nt 比较这两式 22 21 log0 181cot 2pp 是足够小的 2 2 tan 21 log0 72pp 如果我们假设 2 0 5p 那么 1 0 24p 注意对数是以常数e为底的 如果 2 0 1p 那么 1 0 0004p 通过比较 很显然 对任意偏转角度 单次散射的概率总是要比复合散射的大 当只 有少部分粒子被散射到任意给定角度时 这种差别就特别明显 从这一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对于很小厚度的材料 因为与原子遭遇而产生的粒子分布主要是由单次散射决定的 毫无 疑问 复合散射在散射粒子的均衡分布方面会产生某些影响 但是粒子被散射到一个给定 角度的部分越少 这种影响就变得越小 6 理论与实验的比较 6 理论与实验的比较 在目前的理论中 中心电荷的值Ne是一个重要的常数 对不同的原子确定出这个值是 有价值的 这可以通过一种最简方法实现 即确定出被散射到 和 d 之间 打在薄金 属屏上 已知速度的一小部分 或 粒子数 其中 为散射角 当这部分数目很小时 复 合散射的影响应该是很小的 这些方面的实验还在进行中 但是在目前阶段 根据现在的理论来讨论已经发表的关 于 和 粒子散射的数据还是有价值的 以下观点将会被讨论 a 粒子的 漫散射 也就是大角度的 粒子散射 Geiger and Marsden b 漫散射随散射物原子量的变化 Geiger and Marsden c 一束 射线穿过薄金属片时的平均散射 Geiger d 不同速度 射线被不同金属散射的Crowther实验 a 在Geiger和Marsden的论文中 关于 粒子打在不同物质上的漫反射显示 大约 有1 8000来自镭的 粒子打在厚铂片上时 被散射回入射线方向 这部分散射是基于这种 假设得到的 即 粒子在所有方向是均匀散射的 这种观察是对大约 90的偏转角做出的 这种实验形式不是很适合做精确的计算 但是来自可用的数据显示 如果铂原子有一个大 约 100e的中心电荷 所观察到的散射就大约是理论预测的情况 b 在他们关于这个课题的实验中 Geiger和Marsden给出了在相同条件下 粒子从 不同金属的厚片层漫散射的相对数目 他们得到的数目如下表所示 其中z表示散射粒子 的相对数目 由硫化锌屏幕上每分钟闪烁的数目所测得 7 金属 原子量 z 2 3 Az 铅 Lead 金 Gold 铂 Platinum 锡 Tin 银 Silver 铜 Copper 铁 Iron 铝 Aluminium 207 197 195 119 108 64 56 27 62 67 63 34 27 14 5 10 2 3 4 208 242 232 226 241 225 250 243 平均 233 基于单次散射理论 假设中心电荷正比于原子量A 那么 粒子中通过厚度为t的薄片 散射到任意指定角度的粒子数正比于 2 nA t 在现在的实例中 粒子能够在散射物质中出 现并影响到硫化锌屏计数的深度取决于散射物金属的种类 因为Bragg已经指出 原子阻 碍 粒子的能力正比于其原子量的平方根 不同元素的nt值正比于 A 1 在这种情况下 t就表示散射 粒子出现在材料中的最大深度 因此 从一个较厚散射片往回散射的 粒 子数目z正比于 2 3 A 或者说 2 3 Az 应该是一个常数 这就是理论推导结果 为了将这个推论与实验结果比较 在表中最后一列给出了 2 3 Az 的实验值 考虑到实 验的难度 理论和实验之间的符合是相当好的 在与原子遭遇时 粒子速度的变化带来 的影响在此处计算中被忽略了 粒子的单次大角散射在某种程度上 会明显影响一束 射线的Bragg电离曲线形状 当 射线穿过高原子量的金属片时 这种大角散射的影响应该是很显著的 但是对于轻的 原子 这种影响应该是很小的 c 通过闪烁法 Geiger对 粒子通过薄金属片的散射做了仔细的测定 并推导了 粒 子在通过已知厚度的不同物质时 最可能的偏转角度 用一束细的单一 射线作为入射源 通过散射片后 散射到不同角度的 粒子总数目 可以直接测量出来 散射粒子数目最多的角度就是最可能的偏转角度 最可能的偏转角度 随散射物厚度的变化情况可以被确定 但是对于这些数据的计算 则由于 粒子在经过散 射材料时速度的变化而被复杂化了 loc cit 496页的 论文中给出的对 粒子分布曲线 的一种考虑表明 半数粒子的散射角度要比最可能的偏转角度差不多大20 我们已经看到 在大约半数粒子散射到一个指定角度时 复合散射可能变得重要起来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 要区分开这两种散射所带来的相对影响是很困难的 用以下方法可以 做出一种近似估算 从 5 对复合散射概率 1 p和单次散射概率 2 p给出的如下关系 21 log0 721pp 两者的混合效应概率q可以取一级近似 2 1 2 2 2 1 ppq 如果0 5q 可以求得 1 0 2p 和 2 0 46p 我们已经看到大于 的单次偏转概率 2 p为 22 2 cot 42 pntb 考虑到在实验中 相对很小 应该有tan 2 2 2 2 2 mu NeE b nt p 8 Geiger发现 射线在通过阻止能力大约相当于0 76cm空气的金片厚度时 其最可能 的散射角度为041 因此 半数 粒子偏转的角度 就几乎对应于 2 0 00017 cmt 22 1007 6 n 9 1 8 10u 平均值 1410 E S 1 5 10 4 65 10E me 单位 取单次散射的概率为0 46 并且把所有这些值代入上式 可得金的N值为97 这是 通过计算得到的金的第一个N值 对于阻止能力相当于2 12cm空气的金片厚度 Geiger发现最可能的散射角度为043 在这种情况下 0 00047t 4 4 平均值 9 107 1 u 得出N为114 这是通过 计算得到的金的第二个N值 Geiger指出 对于一个原子 最可能的偏转角度几乎正比于它的原子量 因此不同原 子的N值也应该几乎正比于它们的原子量 至少介于金和铝之间元素的原子量是这样的 因为铂原子量与金原子量几乎相等 通过下面这些考虑可以得出结论 假设金原子具 有大约e100的中心电荷 那么 粒子出现漫散射角度大于90 的情况和一束射线穿过金 箔时的平均小角度散射情况 就都可以基于单次散射的假设来解释了 d 关于 射线散射的Crowther实验 现在我们应该考虑 关于不同速度 粒子被 各种不同材料散射的Crowther实验结果 能在多大程度上用单次散射的一般理论来解释 Crowther实验主要是要检验J J Thomson的复合散射理论 基于这种单次散射理论 偏转角度大于 的 粒子部分p为 22 cot 42 pntb 在Crother的大部分实验中 都是足够小的 以至余可以令 2 tan 等于 2 而不会 带来多大的误差 结果有 22 2 ntb 如果 2 1 p 而基于复合散射理论 我们已经看到 粒子偏转角度大于 的概率 1 p为 23 2 1 9 log64 ntb p 在Crowther的实验中 物质的厚度t由2 1 1 p所决定 对数 1 logp以e为底 22 0 96ntb 对于1 2的概率 单次散射理论和复合散射理论在一般形式上是一样的 只是数值常 数不同而已 因此很清楚 被Crowther用实验检验过的 J J Thomson关于复合散射理论 的主要关系 与单次散射理论的主要关系是很好地保持吻合的 举例来说 如果 m t为半数粒子被散射到角度 的厚度 即概率为1 2 Crowther指出 当 一定时 m t 和 m t E mu2 对于给定的材料都是常数 这些关系对于单次散射理论同 样适用 尽管在形式上明显相似 但两种理论是有本质不同的 在复合散射情况下 观察 到的效应是由于小角度偏转的累积效应 而在单次散射情况下 大角度偏转被假设为单次 遭遇的结果 当偏转角大于 的概率很小时 基于这两种理论的散射粒子分布就是截然不 同的 我们已经看到 Geiger发现散射 粒子在不同角度的分布与单次散射理论是实质符合 的 但是不能基于复合散射理论来解释 因为每个理由都令人相信 和 粒子的散射规 律是非常相似的 粒子的散射分布规律应该与 粒子对于很小厚度物质的分布一样 因 为在大多数情况下 Emu 2 的值对 粒子要比 粒子的相应值小得多 在穿过给定厚度 的物质时 粒子产生大角度单次偏转的概率要比 粒子大得多 基于单次散射理论 被 散射到给定角度的粒子数目正比于 kt 而不被散射到这个角度的粒子数目正比于 1kt 9 其中t假设是很小的厚度 k是常数 基于复合散射的理论考虑 J J Thomson推导出偏转 角度小于 的概率正比于 1 t e 其中 对于任何给定的 值都是常数 关于后者 即J J Thomson公式的正确性 Crowther采用电力方式测量 粒子的比值 o II 进行了检验 实验测量的是散射到一个圆环形的 向外张开与散射材料成36 方向的 粒子 如果 t eII 0 1 那么I的值最开始应该随着t的增加而非常缓慢地减少 Crowther使用铝作为散射材 料 他指出 对于很小的t值 o II 的变化与理论符合得非常好 另一方面 如果单次散 射存在 毋庸置疑的是 对于 射线 显示 o II 与厚度t之间关系的曲线在初始阶段应该 几乎是线性的 Madsen关于 射线散射的实验 尽管没有用到Crowther的铝片那么小的 厚度 但肯定也支持这一结论 考虑到这一点在讨论中的重要性 关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 实验是值得期待的 从Crowther给出的 速度为 10 2 68 10 cm s 的 射线对不同元素的 m t 数值表中 中心电荷Ne的值可以基于单次散射理论进行计算 我们设想 就象在 射线的情况中那 样 对于给定的 m t 的值 通过单次散射到一个大于 角度的 粒子的比率是0 46 而 不是0 5 从Crowther的数据计算出的N值给出如下 元素 原子量 m t N 铝 Aluminium 铜 Copper 银 Silver 铂 Platinum 27 63 2 108 194 4 25 10 0 15 4 29 0 22 42 78 138 我们要记住的是 从 射线散射实验推导出的金的N值有两个计算结果 97和114 这些数值比起上面给出的铂的N值 即138 都有点小 而铂的原子量与金的相差不大 考虑到涉及计算的 来自实验数据的不确定性 理论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必须是充分吻合 的 以显示出 粒子和 粒子遵守同样的通用散射规律 尽管这些粒子的速度和质量之间 有着很大的不同 就象在 射线的情况中那样 对于 射线散射实验 N值也应该通过这种最简方式测 定 即对任意给定元素 测量出散射到一个大角度的 粒子数 采用这种方式 由于小角 散射产生的可能误差将被避免 关于 射线和 射线的散射数据显示 原子的中心电荷近似正比于其原子量 这与 Schmidt的实验推导结论一致 在他的 射线吸收理论中 他设想 在通过薄片物质时 一小部分 粒子被阻止了 一小部分 粒子被反射或散射回入射线方向 通过比较不同元 素的吸收曲线 他推导出不同元素的常数 值正比于 2 nA 其中n是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 A为元素的原子量 而这恰好就是单次散射中预测的关系 如果原子的中心电荷正比于其 原子量的话 7 一般性考虑 7 一般性考虑 比较本文概述的理论和实验结果 我们设想原子是由集中于一点的中心电荷组成 粒 子和 粒子的大角度偏转主要是由于它们经历了很强的中心电场 被设想为均匀分布在球 面内 与中心电荷数目相等但符合相反的电荷的补偿效应被忽略了 一些支持这些假设的 证据现在会被简要考虑 例如 考虑高速 粒子通过带有Ne中心电荷 被N个电荷相反 10 的电子所环绕的原子时 要记住 与快速运动的电子相比 粒子的质量 动量和动能是 很大的 从动态考虑 粒子通过逼近电子而被散射到一个大的角度似乎是不可能的 尽 管电子高速运动并且受到强电场力的约束 似乎可以合理设想 由于这个原因而导致的单 次大角度偏转的概率即使不为零 但与中心电荷导致的概率相比 也一定是非常小的 实验证据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说明中心电荷的分布范围呢 检验这个问题是很有趣 的 比如 假设中心电荷由N个分布在这样一个体积范围内的单位电荷组成 单次大角度 散射主要是由于这部分中心电荷导致的 而不是由于这种中心电荷分布产生的外部电场 3已经显示 大角度散射的 粒子数目正比于 2 NeE 其中Ne是集中于一点的中心电荷 而E是散射粒子的电荷 然而 如果中心电荷是分布在单个单元中 那么散射到一个指定 角度的 粒子数目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培训教务工作素材内容课件
- 2025春季上海建工集团校园招聘正式启动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北京市延庆区教育委员会第二批招聘教师8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福建亿力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单位生招聘98人第三批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茶田茶叶的订购合同5篇
- H3R-antagonist-6-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德雅高级中学春季教师招聘1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广度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合肥高新美城物业有限公司招聘2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工程验收合同示例
- 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培训
- JJF(通信) 068-2023 雷达回波模拟器校准规范(报批稿)
- 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版)
- 甘油三脂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作用
- 医疗器械法规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 单元式幕墙施工工艺
- 全国高校体育单招英语考试专项-单词拼写模拟练习(一)
- 输电线路(电缆)工程施工作业票典型模板(2024版)
-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
- 高血压的中医食疗与养生
- 《18良渚古玉》教学设计(浙江省县级优课)x-四年级美术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