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温度控制仪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简易温度控制仪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简易温度控制仪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简易温度控制仪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简易温度控制仪实验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姓名 姓名 学号 学号 专业 专业 日期日期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摘摘 要要 单片机系统的开发应用为现代工业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 自动化智能化都 离不开单片机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 电流 电压 温度 流量等都是常用的 被控参数 本文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的过 程 本系统是利用温度传感器完成温度测量 利用调理电路得出温度与电压的 关系 采用 AD0809 转换 AT89C51 单片机完成温度值的转换 分析 输出以及 报警处理 整个系统具有测温 报警 温度控制及显示功能 关键词关键词 调理电路 温度传感器 A D 转换 单片机 驱动 显示 报警 目录目录 摘 要 1 关键词 1 1 引言 3 2 系统设计 4 2 1 总体方案设计 4 3 单元模块设计 6 3 1 各单元模块功能及电路图 6 3 1 1 信号调理电路 6 3 1 2 A D 接口电路 6 3 1 3 显示电路 7 3 1 4 输出控制电路 9 3 2 电路参数的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 10 3 2 1 温度 T 和电压 U 的关系 10 3 2 2 元器件的选择 10 3 2 3 特殊器件的介绍 10 4 软件设计 15 4 1 软件设计仿真图 15 4 2 软件流程图 16 4 2 1 软件主程序流程图 16 5 系统测试 18 5 1 系统功能 18 5 2 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18 5 2 1 系统指标参数及技术指标 18 5 2 2 系统测试参数记录图 18 6 设计总结 20 6 1 对设计的小结 20 6 2 对设计的收获和体会 20 6 3 设计的进一步完善 21 7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1 系统原理图 22 2 软件流程图 23 3 总程序 23 1 引言引言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根本的变革 特别是随着大规模 集成电路的产生而出现的微型计算机 更是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利 用微机的强大功能 人们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控制 然而 微机的造价高 对 于大多数的工业控制来说 并不需要为基本那样强大的功能 于是单片机应运 而生了 单片机其实就是一个简化的微机 将微机的 CPU 存储器 I O 接口 定时器 计数器等集成在一片芯片上就是单片机 它主要用来完成各种控制功 能 相对微机来说 单片机价格低 非常适合与应用在简单的控制场合以降低 成本 另外 单片机是按照工业控制要求设计的 其可靠性很高 可在工业现 场复杂的环境下运行 单片机依靠其高的可靠性和极高的性价比 在工业制 数据采集 智能化仪表 家用电器等方面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 在现代工业设计 工程建设及日常生活中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仪都起着 重要的作用 温度控制仪广泛应用于工厂生产方面 同时也应用于酒店以及家 庭生活中 向高精度的生产厂房 对温度的要求是极其严格 温度的变化极有 可能对生产的产品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 这就需要一种能够及时检测温度变 化以及显示温度变化的设备 提供温度值 使人们对温度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 温度控制仪就可根据人们不同的应用环境自行设定温度值 及时反映生产 生 活中的变化 2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 2 1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设计 此次课程设计实验课题为 ZJ2011 A 温度控制仪设计 温度控制仪是利用单 片机作为系统的主控制器 根据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值 由软件查询判断是 否达到编程设定的值 如果超过温度上限 启动风扇用以降低温度是温度值返 回到阀值以下 如果温度值达到下限阀值 则启动加热炉用以增加温度是温度 值返回 阀值以上 本次温度检测和调整范围为 10 90 温度控制的精度在 3 即可 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指标选用通信性较好的 AT89C51 作为系统的主控芯片 ADC0809 用来数模转换 再增加驱动芯片 ULN2003A 来放大单片机输出的电流 LED 数码管显示电路 过温报警等辅助电路 通过软件编程设计可实现对室内 的温度控制 而本次设计不需设计具体的加热及降温电路 只需检测向外围设 备输出的温度的控制信号是否存在即可 所以分别用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模 拟代替 根据系统要求 对每一个模块今夕你跟具体分析 整个控制系统氛围硬件电 路设计和软件程序设计两部分 下图为此次温控仪电路原理图 设定输入单片机 LED显示 控制输出 双向可 控硅 继电器 控制 对象 风扇 信号调 理电路 A D采集 电路 加热丝 传感器 图一 简单化为下图 图二 从上图可分析硬件电路主要包括 1 温度传感器电路 温度 T 和电阻 R 的对应关系 2 信号调理电路 温度 T 和电压 V 的对应关系 3 A D 采集电路 启动 等待 采集数据 4 单片机电路 最小系统 5 键盘及显示电路 键盘数据输入和温度显示 6 输出控制电路 I O 驱动 继电器 指示灯 负载 整个系统的控制电路是由单片机来处理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 发出相应的 指令来控制相关执行电路 是系统的核心 软件程序主要由管理程序和控制程序组成 是设计的核心部分 其中管理 程序是对 LED 显示的作用 控制指示灯 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等 控制程序是用 来对被控对象进行采样 数据处理 根据温度控制要求进行计算和输出 整篇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单片机 AT89C51 的结构和原理 温度控制仪的 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硬件电路板的设计等 3 单元模块设计单元模块设计 3 1 各单元模块功能及电路图各单元模块功能及电路图 3 1 1 信号调理电路 1 信号调理电路电路图如下 说明 信号调理电路有桥式电路和集成运放减法器构成 u0 输出接至 AD0808 的 0 通道 因为当 XBYTE 0 x7FF8 0 启动 AD 转换 2 信号调理电路的功能 将温度 T 和电阻 R 的对应关系转化为温度 T 和电 压 V 的对应关系 且 T 和 V 呈正比例关系 最后利用温度与输出电压的 关系通过单片机作用输出 LED 显示温度 3 1 2 A D 接口电路 1 A D 接口电路图如下 说明 P0 AD 数据采集 P1 数码管段选信号 a b c d e f g dp P2 7 RD A D 数据输出容许信号 OE P2 7 WR 启动 A D P2 4 2 5 指示灯 1 指示灯 2 P3 0 显示预警温度 P2 0 P2 3 数码管位选信号 1 2 3 4 INT0 键 INT1 键 2 A D 接口电路功能 A D 接口电路主要是将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 调理电 路输出的电压为模拟量 通过 A D 转换为数字量通过输给单片机的 P0 口 3 1 3 显示电路 1 显示电路图如下 图三 说明 单片机 P1 口输出 P1 0 1 7 对应段选 abcdefg dp 本实验中需要通过驱 动芯片 ULN2003A 放大单片机输出电流来驱动 LED 显示 单片机本身的输 出电流是很小的 不足以使数码管显示出来 ULN2003A 输入与单片机 P2 口四位相接 输出与显示管位选相接 同时在 ULN2003A 输出得接上拉电 阻起保护作用 上电路图中为三极管放大电路 其作用与 ULN2003A 一样 2 显示电路功能 显示电路主要是将单片机的输出值显示出来 单片机输出 电压值就显示电压 输出温度就显示温度 3 1 4 输出控制电路 1 控制电路图 图四 说明 单片机一 P3 口输出定时方波作用于蜂鸣器 方波也同时通过三极管放大 2 控制电路功能 控制电路的主要部分为继电器和二极管 通过继电器来控 制哪个二极管的亮 当预置温度大于当前温度时 继电器打到绿灯亮 当 预置温度小于当前温度 继电器打到红灯亮 此时单片机送来方波 蜂鸣 器响报警 3 2 电路参数的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电路参数的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 3 2 1 温度 T 和电压 U 的关系 通过实际测量测出温度传感器电压 U 与温度 T 的关系 V 0 78 T V 0 72 0 08 0 78 V 1 28 V 1 71 V 2 14 V 2 51 V 2 81 V 3 1 V 3 37 V 3 57 V 3 75 V 3 96 V 4 1 V T s 3 39 0 01 13 3 2 2 元器件的选择 1 P89L51RD2FN 2 AD0809 进行模数转换 3 OP07A 4 驱动器 ULN2003A 5 四联数码管 MT0546AR 6 继电器 HRS2H S DC5V N 7 发光二极管 红 绿色 8 面包板 连接线 插头座 9 周立功单片机实验箱 3 2 3 特殊器件的介绍 1 P89L51RD2FN 飞利浦单片机芯片 实际操作时用来稍写程序 下列为芯片的重要的 I O 口 a P0 0 P0 7 I O 口 P0 口 P0 口是一个 8 位开漏双向 I O 口 写 入 1 时 P0 口悬浮 可用作高阻态输入 当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 P0 口复用为低位地址和数据总线 应用中 P0 口利用强内部上拉来发送 1 电平 P0 口可在外部主机模式编程过程中接收代码字节和在外部主机模式校验 过程中发送代码字节 P0 口用作程序校验或通用 I O 口时均需连接一个外部上 拉电阻 b P1 0 P1 7 I O口带内部上拉 P1 口 P1 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的8 位双向口 写入 1 时P1 口被内部上拉拉高 可用作输入 用作输入时 由于内部上拉 的存在 P1 口被外部器件拉低时将吸收电流 IIL 此外 P1 5 P1 6 P1 7还 有16mA 的高电流驱动能力 在外部主机模式编程和校验中 P1 口也可接收低 位地址字节 P1 0 T2 定时器 计数器2 的外部计数输入或时钟输出 P1 1 T2EX 定时器 计数器2 捕获 重装触发和方向控制 P1 2 ECI 外部时钟输入 PCA 的外部时钟输入 P1 3 CEX0 PCA 模块0 的捕获 比较外部I O 口 每个捕获 比较模 块连接一个P1 口用作外部I O 口 该口线不被PCA 占用时仍可 用作标准I O 口 P1 4 SS SPI 从机选择输入 CEX1 PCA 模块1 的捕获 比较外 部I O 口 P1 5 MOSI SPI 主机输出从机输入端 CEX2 PCA 模块2 的捕获 比较外部I O 口 P1 6 MISO SPI 主机输入从机输出端 CEX3 PCA 模块3 的捕获 比较外部I O 口 P1 7 SCK SPI 主机输出从机输入端 CEX4 PCA 模块4 的捕获 比较外部I O 口 c P2 0 P2 7 I O口带内部上拉 P2 口 P2 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的8 位双向口 写入 1 时P2 口被内部上拉拉高 可用作输入 用作输入时 由于内部上拉 的存在 P2 口被外部器件拉低时将吸收电流 IIL 在取指外部程序存储器 或访问16 位地址 MOVX DPTR 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时 P2 口发送高位地 址 应用中P2 口利用强内部上拉来发送 1 在外部主机模式编程和校验中 P2 口可接收一些控制信号和部分高地址位 d P3 0 P3 7 I O 口带内部上拉 P3 口 P3 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的 8 位双向 口 写入 1 时 P3 口被内部上拉拉高 可用作输入 用作输入时 由于内部上 拉的存在 P3 口被外部器件拉低时将吸收电流 IIL 在外部主机模式编程 和校验中 P3 口可接收一些控制信号和部分高地址位 P3 0 RxD 串口输入 P3 1 TxD 串口输出 P3 2 INT0 外部中断0 输入 P3 3 INT1 外部中断1 输入 P3 4 T0 定时器 计数器0 的外部计数输入 P3 5 T1 定时器 计数器1 的外部计数输入 P3 6 WR 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信号 P3 7 RD 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信号 e PSEN 程序选通使能 PSEN 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 PSEN 在执 程序存储器的程序时无效 高电平 执行外部程序存储器时每个机器周期内 次有效 但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两个有效PSEN 脉冲将被跳过 当RST 输 引脚的高电平时间大于10 个机器周期时 向PSEN 脚强制输入一个高电平到 电平的跳变将使器件进入外部主机模式编程 RST 复位 振荡器工作时 该引脚上2 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逻辑状态将使器件 复位 当RST 输入引脚为高电平时 如果PSEN 脚输入一个高电平到低电平的 跳变 器件将进入外部主机模式 否则进入正常工作模式 EA 外部访问使能 若器件要对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 EA 就必须与VSS相连 器件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的程序时EA必须与VDD相连 然而 4个安全锁定电 平可将EA 禁能 使器件只能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的程序 EA 脚可承受12V 的高压 ALE PROG 地址锁存使能 ALE 是一个输出信号 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将地 址低字节锁存 该引脚也用作Flash 的编程脉冲输入 PROG 通常 ALE 1 在1 6 的振荡频率 2 时输出 可用作外部定时或外部时钟 每次访问 外部数据存储器时都有一个ALE 脉冲被跳过 但是 只要AO 被置1 ALE就被 禁能 NC 不连 XTAL1 晶振1 1 反相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和内部时钟发生电路的输入 XTAL2 晶振2 2 反相振荡放大器的输出 VDD 电源 VSS 地 2 驱动器 ULN2003A ULN2003是大电流驱动阵列 多用于单片机 智能仪表 PLC 数字量输出卡等控 制电路中 可直接驱动继电器等负载 属于高耐压 大电流达林顿管 IC ULN2003APG 与 ULN2003 是同一个系类产品 高耐压 大电流达林顿 陈列 由七个硅 NPN 达林顿管组成该电路的特点如下 ULN2003 的每一对达林顿都串联一个 2 7K 的基极电阻 在 5V 的工作 压下它能与 TTL 和 CMOS 电路直接相连 可以直接处理原先需要标准辑 缓冲器来处理的数据 ULN2003 工作电压高 工作电流大 灌电流可达500mA 并且能够在关 时承受 50V 的电压 输出还可以在高负载电流并行运行 ULN2003 内部还集成了一个消线圈反电动势的二极管 可用来驱动继电器 它是双列 16 脚封装 NPN 晶体管矩阵 最大驱动电压 50V 电流 500mA 输入电压 5V 适用于 TTL COMS 由达林顿管组成驱动电路 ULN 是集成达林顿管 IC 内部还集成了一个消线圈反电动势的二极管 它 的输出端允许通过电流为 200mA 饱和压降 VCE 约 1V 左右 耐压 BVCEO 约为 36V 用户输出口的外接负载可根据以上参数估算 采用集电 极开路输出 输出电流大 故可直接驱动继电器或固体继电器 也可直接驱 动低压灯泡 通常单片机驱动 ULN2003 时 上拉 2K 的电阻较为合适 同 时 COM 引脚应该悬空或接电源 3 四联数码管MT0546AR 上排为D1 A F D2 D3 B 下排为E D DP C G D4 4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 4 1 软件设计仿真图软件设计仿真图 图六 4 2 软件流程图软件流程图 4 2 1 软件主程序流程图 4 2 2 子程序流程图 Keyscan h文件 开始 S2 0 可能有按键操 作 延时消抖 S2 0 有按键操作 Flag 1 结束 是 否 是 否 开始 P2口送位选码 延时 P1口送段选码 4位数显示完 结束 Display h文件流程图 是 否 5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 5 1 系统功能系统功能 本次课题 ZJ2011 A 温度控制仪 根据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值 由软件 查询判断是否达到编程设定的值 如果超过温度上限 即预置温度小于 当前温度 蜂鸣器响报警 启动风扇用以降低温度是温度值返回到阀值 以下 如果温度值达到下限阀值 则启动加热炉用以增加温度是温度值 返回阀值以上 5 2 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5 2 1 系统指标参数及技术指标 1 温度范围为 0 100 最小区分度为 1 标定温度 1 2 温度采样时间 100ms 10min 可调 3 具有超温声报警功能 4 实时温度显示 四位数码管 5 实时温度控制 风扇及加热负载 功能 6 温度参数输入功能 温度 温度 键 5 2 2 系统测试参数记录图 6 设计总结设计总结 6 1 对设计的小结对设计的小结 1 明确设计目的 在设计电路之前 必须明确该电路要实现哪些功能 2 设计原理图 在设计电路的过程中 先对一接口进行设计 一些输入电 路 输出电路和复位电路等等 3 运用 PROTEUS 软件绘制硬件电路图 根据原理图绘制相应的硬件电路 图 4 软件编程 编写程序进行相关对器件的控制 达到预计的功能后 先将 程序导入绘制的硬件电路图中 调试实现功能 5 调试实际操作电路 是开发器和简单的程序进行调试 对电路的各部分 功能进行验证 调试完毕后 将总程序导入单片机芯片中 进行脱机 工作 6 2 对设计的收获和体会对设计的收获和体会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实验里 我们从对课题的研究到电路图的设计制作 从 软件的编写到最后的硬件调试 这是一个富有挑战和喜悦的过程 有过失 败 有过打击 通过不断努力 最后我终于成功设计验证完成 这个过程 让我感触颇深 它不仅考察我了对单片机 C 语言等课程的学习情况 知 识点的理解情况 软硬件的熟悉情况和应用动手能力的检验 更加触发了 我的钻研精神 在与同伴一起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我已经把它当成 一种享受 亦苦亦甜 在过程与探索 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它还考验了我 做事的毅力和耐心 我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用心去对待每一个环节 最后成 功完成 相信和我一样认真去做的同学一定有相似的体会 6 3 设计的进一步完善设计的进一步完善 此过程为设计的发挥部分 1 采用 RS232 接口 实现实时温度数据的发送功能 2 实现多通道温度数据采集和显示功能 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闫玉徳 葛龙 俞虹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设计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2 徐仁贵 廖哲智 单片微型计算机应用技术 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3 余永权 单片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4 陈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 松言邦彦 传感器实用电路设计与制作 M 科学出版社 2005 6 求实科技编著 单片机典型外围器件及应用实例 M 人民出版社 2006 附录附录 1 系统原理图系统原理图 设定输入单片机 LED显示 控制输出 双向可 控硅 继电器 控制 对象 风扇 信号调 理电路 A D采集 电路 加热丝 传感器 2 软件流程图软件流程图 3 总程序总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T 50 预置温度 50 sbit P20 P2 0 位选 P20 P23 sbit P21 P2 1 sbit P22 P2 2 sbit P23 P2 3 sbit P24 P2 4 sbit P30 P3 0 unsigned char Tab 0 x3F 0 x06 0 x5B 0 x4F 0 x66 0 x6D 0 x7D 0 x07 0 x7F 0 x6F bit flag 1 int h l m k b x f t1 T2 i1 j1 float s t e unsigned char i j delay 延时 for k 0 k 200 k void samp 模式切换 if P24 0 for i1 0 i1 100 i1 去抖动 for j1 0 j1 10 j1 if P24 0 flag flag void main TMOD 0 x01 TL0 55536 256 TH0 55536 256 EA 1 ET0 1 TR0 1 EX1 1 EX0 1 IT0 1 IT1 1 while 1 if t T T2 P30 0 else P30 1 samp if flag 0 t1 T T2 else t1 t h int t1 100 m int t1 h 100 10 l int t1 h 100 10 for x 0 x 50 x P20 1 P1 Tab h delay P20 0 P21 1 P1 Tab m delay P21 0 x00 P22 1 P1 Tab l delay P22 0 P23 1 P1 0 x39 delay P23 0 void T0 srv void interrupt 1 using 3 TL0 55536 256 定时器 TL0 低四位 TH0 55536 256 定时器 TH0 高四位 b if b 10 b 0 f 1 if f f 0 XBYTE 0 x7FF8 0 采样 for i 0 i 10 i for j 0 j 100 j e XBYTE 0 x7FF8 读取当前 A D 结果 s e 256 5 将 AD 转换得到的二进制电压转为实际电压值 if s 0 78 t s 0 72 0 08 else if 0 78 s else if 1 28 s else if 1 71 s else if 2 14 s else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