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PPT总结范文.doc_第1页
生化PPT总结范文.doc_第2页
生化PPT总结范文.doc_第3页
生化PPT总结范文.doc_第4页
生化PPT总结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化PPT总结范文 第一章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在蛋白质多肽链中的排列顺序。 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基础,对生物功能起决定作用。 肽键是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基本结构键。 有些含有二硫键。 不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各不相同,即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多肽链本身折叠或盘曲所形成的局部空间构象-螺旋(-Helix)特点 (1)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螺旋式上升,3.6个氨基酸/圈,螺距为0.54nm; (2)第一个肽平面羰基上的氧与第四个肽平面亚氨基上的氢形成氢键,方向与螺旋长轴平行; (3)一般为右手螺旋。 (4)肽链中氨基酸侧链R分布在螺旋外侧,其形状,大小及电荷影响-螺旋的形成-片层(-折叠,-pleated sheets)特点1.多肽链充分伸展,各肽键平面之间折叠成锯齿状,侧链R基团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2.两条以上肽链或一条肽链内的若干肽段平行排列,其结构靠氢键维系(羰基上的氧和亚氨基上的氢);3.顺平行折叠两条肽链走向相同;反平行折叠走向相反。 模体motif2个或3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结构。 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肽链的不同区段的侧链基团相互作用在空间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的特定格式的三维结构。 指一条多肽链的整体构象。 特点 1、进一步盘曲、折叠的多肽链分子长度大大缩短,呈棒状、纤维状或球状; 2、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靠次级键维持,尤其是疏水键; 3、疏水基团多位于分子内部,亲水基团多位于分子表面; 4、分子表面或某些部位形成了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特定区域。 结构域是在较大的蛋白质分子中所形成的两个或多个在空间上可明显区别的局部区域。 结构域具有独特的空间构象,与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并承担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特点结构域与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 同一蛋白质中的结构域可以相同或不同,不同蛋白质中的结构域也可能相同或不同四级结构二个或二个以上具有独立的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彼此借次级键相连,成为一定的空间结构,称为四级结构。 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单位,称为亚基或亚单位特点单独亚基,多无生物学功能,二个以上亚基聚合成为有完整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才有生物学功能。 维持亚基之间的化学键主要是疏水键蛋白质空间结构是其生物学活性的基础,构象发生改变,其功能活性也随之改变。 例核酸核糖酶,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主要内容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元素组成(N16%);氨基酸(结构、种类、性质)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基本概念、主要形式)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举例)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基本概念、应用第二章核酸DNA二级结构特点 1、互补双链,反向平行;磷酸、脱氧核糖为骨架,碱基向内。 2、每个碱基对处于同一平面,之间形成氢键,维持结构稳定;A与T,,G与C 3、右手螺旋,10bp/螺旋,直径2.37nm,螺距3.54nm; 4、碱基平面垂直于中心轴.疏水性堆积力维持纵向稳定; 5、有大沟、小沟mRNA结构特点最少,种类最多前体不均一核RNA5帽m7Gppp(7-甲基鸟嘌呤核苷三磷酸)加速蛋白质翻译的起始速度3尾多聚腺苷酸(polyA)80-250A增加mRNA稳定性编码区决定氨基酸的顺序,内含子和外显子功能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密码子)tRNA的结构特点 1、含1020%的稀有碱基(DHU、假尿嘧啶、mG、mA); 2、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三级结构为倒“L”形; 3、3端为CCA-OH结构,与氨基酸相连。 4、种类较多,每种tRNA都可以携带与其对应的氨基酸功能转运氨基酸至蛋白质合成场所rRNA结构特点主要内容核酸的种类DNA、RNA核酸的分子组成核苷酸、磷酸、戊糖、碱基DNA和RNA分子组成的异同DNA双螺旋结构特点三类RNA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核酸的理化性质紫外吸收、变性第三章酶基本定义的话看书或者轻松学习,写的很详细了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心肌中以LDH1(H4)含量最高。 LDH1对乳酸的亲和力较高,因此它的主要作用是催化乳酸转变为丙酮酸再进一步氧化分解,以供应心肌的能量。 骨骼肌中含量最多的是LDH5。 LDH5对丙酮酸的亲和力较高,因此它的主要作用是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乳酸,以促进糖酵解的进行。 酶的作用特点1一般催化剂共性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只起催化作用,本身不消耗,反应前后没有质和量的变化;只能加速可逆反应的进程,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2高效性3特异性4酶活性的可调性米氏常数 1、Km是当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单位mol/L。 2、Km值可以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反比) 3、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 4、由若干酶催化一个连续代谢过程时,Km值最大的一步。 反应为限速反应,该酶为限速酶(关键酶)主要内容基本概念酶、酶的必需基团、酶的活性中心、同工酶、变构酶、酶原、酶原激活;酶的作用特点酶促反应动力学底物浓度(米氏方程、米氏常数、Km和Vm的测定)酶浓度、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可逆性抑制剂(竞争、非竞争、反竞争)作用机理、对Km和Vm的影响第四章糖代谢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紧急供能肌肉收缩2生理供能红细胞(完全);神经细胞、白细胞、骨髓(部分);3病理供能严重贫血、呼吸功能障碍和循环功能障碍。 糖的有氧氧化及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1糖有氧氧化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 NADH2.5ATP生物氧化FADH21.5ATP生物氧化有氧氧化每分子葡萄糖产生32或30分子ATP无氧酵解每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ATP体内绝大多数细胞都要此过程获得能量2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乙酰CoA)。 3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某些氨基酸代谢联系和互变的枢纽。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2.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1)、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脂酸、胆固醇); (2)、参与肝脏内的生物转化作用; (3)、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抗氧化剂)。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1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2补充肝糖原3调节酸碱平衡4有利于乳酸的利用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乳酸经血液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又可被肌肉摄取,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Cori循环)。 避免损失乳酸,防止酸中毒。 血糖的、去路、调节激素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主要内容糖酵解概念、反应部位、主要过程、关键酶、ATP的生成、生理意义;糖有氧氧化概念、反应部位、主要过程、关键酶、ATP的生成、调节、生理意义;磷酸戊糖途径限速酶、生理意义糖原合成与分解主要部位、关键酶、调节糖异生概念、主要部位、限速酶、生理意义第五章脂代谢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贮存的脂肪在各种脂肪酶作用下,被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被其它组织利用的过程胆固醇合成部位主要:肝70-80%其它:小肠、肾上腺皮质、卵巢、睾丸等细胞定位胞液及内质网乙酰CoA为原料ATP供能NADPH+H+供氢胆固醇不能被直接彻底氧化,转化产物是主要的排泄方式转化产物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酮体是肝脏中脂肪酸氧化的正常中间产物,是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生成肝细胞线粒体。 利用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酮体生成的意义能源物质肝外组织,尤其是脑、肌肉;脑组织不能氧化脂肪酸,可利用酮体;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酮体是脑和肌肉的主要能源物质血浆脂蛋白主要内容脂肪动员概念、限速酶脂酸的-氧化概念、氧化部位、限速酶、生成ATP数;酮体组成成分、酮体生成的限速酶、生成部位、意义;脂酸的合成合成部位、原料、限速酶;甘油磷脂代谢种类、合成途径;胆固醇代谢合成部位、原料、限速酶、转化;血浆脂蛋白分类、代谢第六章生物氧化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的能量驱动ATP生成.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chain)。 它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相关,故又称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呼吸链成份与抑制剂复合体NADH泛醌还原酶抑制剂鱼藤酮,粉蝶霉素A,异戊巴比妥复合体琥珀酸泛醌还原酶抑制剂萎锈灵复合体泛醌CytC还原酶抑制剂抗霉素A复合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抑制剂-,N3-,CO二硝基苯酚DNP可破坏电子传递建立的跨膜质子电化学梯度,是解偶联抑制剂寡霉素同时抑制电子传递和ATP的生成电子传递链排列顺序NADHFP(FMN)(Fe-S)CoQCyt bCyt c1Cyt cCyt aa3FP(FMN)(Fe-S)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是指代谢物氧化脱氢,经线粒体电子呼吸链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磷酸甘油穿梭(glycerol-phosphate shuttle)部位脑、骨骼肌催化酶磷酸甘油脱氢酶(FAD)能量生成经呼吸链生成1.5个ATP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malate-aspartate shuttle)部位肝、心肌催化酶苹果酸脱氢酶(NADH),谷草转氨酶能量生成经呼吸链生成2.5个ATP ATP的生理作用1ATP是细胞最重要的高能磷酸酯类化合物。 是生物能存在和利用的主要形式2ATP在一切生物生命活动中都起重要作用,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中都存在有ATP3ATP是酶促磷酸基团转移的“共同中间体”4ATP是生物体内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能量的携带者和转运者,是生物体通用的能量货币。 5ATP不是能量的贮存者。 在脊推动物中起贮存能量作用的ATP原是磷酸肌酸主要内容呼吸链主要成分、排列顺序、种类;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主要抑制剂胞液中NADH的氧化-磷酸甘油穿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ATP的生理功用第七章氨基酸代谢脱羧酶(辅酶为磷酸吡哆醛/胺)Glu氨基丁酸(GABA)抑制性神经递质His组胺血管舒张剂、胃酸刺激剂Trp5羟色胺.抑制性神经递质、血管收缩剂cys牛磺酸.结合胆汁酸组分orn多胺(腐胺、精脒、精胺).细胞生长调节剂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代谢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包括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亚氨甲基等。 载体为四氢叶酸。 丝氨酸;甘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生理功能嘌呤、嘧啶合成的原料联系氨基酸与核苷酸代谢甲基化与蛋氨酸循环相关疾病巨幼红细胞贫血硫酸根代谢活性硫酸根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PAPS是体内硫酸基的供体如类固醇激素,硫酸角质素,硫酸软骨素的代谢蛋氨酸转甲基作用蛋氨酸+ATP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SAM)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与疾病1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代谢 (1)儿茶酚胺与黑色素的合成儿茶酚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缺乏引起帕金森 (2)生成甲状腺素 (3)转变为黑色素在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进一步转变为黑色素。 酪氨酸酶缺乏,黑色素合成障碍,患者皮肤、头发等呈白色,称为白化病(albinism) (4)酪氨酸的分解代谢体内代谢尿黑酸的酶先天性缺陷导致尿黑酸分解受阻,导致尿黑酸尿症 (5)苯酮酸尿症(phenyl keronuria,PKU)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为酪氨酸,苯丙氨酸经转氨基作用生成苯丙酮酸、苯乙酸等,并从尿中排出的一种遗传代谢病。 2、色氨酸代谢主要内容 1、重要名词essential aminoacid;one carbonunit 2、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 3、氨的代谢去路及尿素合成的特点 4、氨基酸的与去路;丙氨酸、天冬氨酸与谷氨酸与糖代谢、脂代谢的关系及基本过程 5、个别氨基酸脱羧基作用转变生成的活性物质 6、一碳单位代谢的特点 7、芳香族氨基酸代谢转变生成的活性物质,该代谢异常时可能出现的遗传病的生化特点 8、含硫氨基酸在体内代谢转变生成的活性物质第八章核苷酸代谢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 (1)关键酶PRPP合酶、酰胺转移酶 (2)以5磷酸核糖为原料,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而非先合成嘌呤碱,再与磷酸核糖结合(先甜后苦) (3)IMP是重要的中间产物 (4)先合成单磷酸核苷(NMP),在此基础上合成二磷酸核苷和三磷酸核苷(NDP,NTP) (5)主要在肝脏进行,其次是小肠粘膜和胸腺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意义 (1)减少能量和氨基酸的消耗 (2)为不能进行嘌呤从头合成的组织提供嘌呤核苷酸(脑、骨髓)脑组织需依赖补救途径合成嘌呤核苷酸HGPRT含量高酰胺转移酶含量低自毁容貌征HGPRT缺失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嘌呤、氨基酸和叶酸的类似物,以竞争性抑制,或“以假乱真”等方式,干扰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抗肿瘤) 1、6-巯基嘌呤次黄嘌呤类似物作用机理 (1)6MP核苷酸抑制IMP转变为AMP、GMP (2)6MP核苷酸抑制PRPP酰胺转移酶,从头合成受阻 (3)6MP竞争抑制HGPRT,补救合成受阻 2、氮杂丝氨酸谷氨酰胺类似物作用机理结构与谷氨酰胺类似,干扰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3、氨喋呤、甲氨喋呤作用机理做为叶酸的类似物,竞争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四氢叶酸的生成,抑制一碳单位参与的嘌呤从头合成途径。 临床应用MTX治疗白血病痛风的治疗 1、服用排尿酸的药物机理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从而促进尿酸的排出 2、 2、别嘌呤醇(次黄嘌呤类似物)机理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生成别嘌呤醇核苷酸,消耗PRPP,反馈抑制嘌呤核苷酸重头合成;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1、嘧啶类似物5-氟尿嘧啶机理转变为FdUMP,与dUMP结构相似,抑制胸苷酸合酶,减少dTMP合成;以FUMP方式参入RNA,破坏RNA结构 2、氨基酸类似物氮杂丝氨酸机理与谷氨酰胺类似,抑制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3、叶酸类似物MTX 4、核苷类似物阿糖胞苷,环胞苷(抗癌药物)机理抑制CDP还原为dCDP,影响DNA合成主要内容1嘌呤核苷酸代谢从头合成元素、原料、关键酶、重要中间产物、调节补救合成与意义脱氧核苷酸的生成(NDPdNDP)抗代谢物与作用机理分解代谢与产物(尿酸)、痛风症、痛风症的治疗2嘧啶核苷酸代谢从头合成元素、原料、关键酶、重要中间产物、调节两种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的比较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生成抗代谢物与作用机理分解代谢与产物第九章物质代谢的联系物质代谢的特点1.整体性存在两用代谢途径;优先利用糖供能,脂储能,节约蛋白质;各种物质代谢之间互有联系相互依存。 2.共同代谢池无论是体内或体外的物质,在进行中间代谢时,不分彼此,参加相同的代谢反应3.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色4.ATP是“通用高能化合物”5.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6.代谢调节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节各种物质代谢,通路的强度、方向和速度。 7.动态平衡体内物质不断更新、适时补充,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代谢的动态平衡,以防止中间产物的堆积和缺乏。 枢纽性中间产物可以沟通不同的代谢通路 1、糖酵解、异生、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及糖原代谢的交汇点6磷酸葡萄糖(6C水平) 2、糖、核苷酸代谢的交汇点5磷酸核糖(5C) 3、糖、甘油代谢的交汇点磷酸二羟丙酮(3C) 4、糖、脂、AA分解的交汇点乙酰CoA(2C) 5、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的交汇点一碳单位(1C) 6、3个重要氨基酸与糖代谢的交汇点Asp-草酰乙酸(4C);Glu-酮戊二酸(5C);Ala-丙酮酸(3C) 7、奇数碳原子脂肪酸代谢与糖代谢的交汇点琥珀酰辅酶A(4C)、乙酰辅酶A(2C)不同物质之间的代谢转变 1、糖是良好的碳源,可转变为脂肪、氨基酸、胆固醇等.但一般不能转变为酮体、必需脂肪酸/必需氨基酸 2、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不能转变为葡萄糖 3、生糖氨基酸不生酮,生酮氨基酸不生糖 4、磷酸戊糖途径可实现 3、 4、 5、 6、7C的转变 5、两用代谢途径在物质转变中具有重要意义 6、3个重要氨基酸的代谢转变Asp;Glu;Ala变构调节小分子化合物与酶蛋白的调节亚基或调节部位进行非共价结合,引起酶构象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特点1变构酶通常含多个亚基,其中至少有一个调节亚基和一个催化亚基2变构酶的调节亚基与变构剂以非共价形式结合3快速调节4变构剂与酶分子的结合是可逆的5变构酶催化的反应通常是不可逆反应或限速反应6作用效应短暂7变构剂多为代谢物,通常进行反馈调节8反应动力学不遵循米-曼方程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氨基酸残基在其它酶的催化下发生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 特点1多种形式磷酸化、甲基化、乙酰化、腺苷化2快速调节3不可逆,如果逆行,需其它酶催化4催化的反应较别构酶广泛,不限于限速反应5催化效率高,并级联放大饥饿1.短期饥饿(13天)饥饿第1天肝糖原耗竭,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肌肉摄取葡萄糖脂肪动员糖异生蛋白质分解饥饿第3天脂肪动员进一步增加,酮体逐渐成为脑、心、肾、肌肉等的重要供能物质2.长期饥饿(一周以上) (1)蛋白质降解减少,以保证人体基本生理功能 (2)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进一步增多 (3)脑组织以酮体为主要能源,肌肉以脂肪酸为主要能源 (4)肾的糖异生作用明显增强 (5)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主要内容物质代谢的特点及相互联系物质代谢细胞水平的调节变构调节(概念、特点)化学修饰(概念、特点)以饥饿为例说明机体物质代谢的整体调节第十章DNA的生物合成参与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因子解链(旋)酶解开DNA双螺旋SSB使DNA保持单链状态拓扑酶引入负超螺旋,解缠绕、解结引物酶合成RNA引物DNA聚合酶合成子链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成完整链其中,过程主要看书或者练习册,在此就不再提了。 顺着解链方向延长的子链,复制连续进行,称为领头链(前导链)延长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的链不连续合成,称随从链(滞后链)端粒(telomere)又称端区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通常膨大成粒状结构由末端单链DNA序列和蛋白质构成,末端序列是多次重复富含GT碱基的短序列功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维持DNA复制的完整性端粒酶(telomerase)防止端粒缩短的酶,端粒酶RNA与端粒DNA互补。 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反转录酶。 以端粒酶RNA为模板催化端粒DNA重复序列延长。 端粒DNA重复序列与端粒酶对基因组起双重保护作用。 反转录作用(reverse transcription)又称为反向转录、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利用4种dNTP为原料,在引物的3端以53方向合成与RNA互补的DNA链的过程功能RNA指导的DNA合成(Reverse transcriptase)需引物提供3-OH,Zn2,方向53RNA水解(RNase H)DNA指导的DNA合成(DNA polymerase)整合作用(integrase)特点无外切酶活性,转录错误率高(2X104)遗传物质的结构改变而引起的遗传信息改变,均可称为突变(mutation)点突变(point mutation)单个碱基的改变(错配)如镰刀型红细胞贫血分为转换、颠倒移码突变(frame shiftmutation)插入(insertion)或缺失(deletion)重排重组如地中海贫血DNA损伤修复修复(repairing)是对已发生分子改变的补偿措施,使其回复为原有的天然状态光复活直接修复转甲基作用直接连接无差错修复切除修复取代修复重组修复有差错倾向修复SOS修复第十一章RNA的生物合成原核RNA聚合酶功能1.识别转录起始点2.促使DNA双链打开17bp3.催化NTP以3,5磷酸二酯键相连,方向534.识别转录终止信号mRNA前体加工15末端加帽(5cap)m7GpppNmp-功能 (1)保护新合成的mRNA免被降解 (2)参与第一个内含子的剪接 (3)协助mRNA转移至胞浆 (4)协助mRNA在核糖体的准确定位 (5)增加翻译活性23末端加尾功能 (1)增加mRNA的稳定性 (2)参与最后一个内含子的剪接 (3)加强翻译活性3剪接作用4甲基化修饰5核苷酸tRNA前体加工1剪接和剪切23末端添加-CCA3碱基修饰rRNA前体的加工1剪接2甲基化修饰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主要内容转录体系模板、原料、方向、方式、RNA聚合酶(原核、真核)转录过程原核起始、延长、终止,真核与原核的异同转录后加工mRNA,tRNA,rRNA加工核酶概念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遗传密码的特点1简并性(Degeneracy)2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Initiation codon&Termination codons)3方向性与无间隔性4通用性(Universal)氨基酸的活化1氨基酰-tRNA合成酶对底物氨基酸和tRNA都有高度特异性2氨基酰-tRNA合成酶具有校正活性真核与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异同相同点1遗传密码相同;2组分相似核糖体,tRNA,各种蛋白质因子3合成途径相似不同点肽链合成后的加工与修饰1二硫键的形成2个别氨基酸残基的化学修饰磷酸化(Phosphorylation)Ser、Thr、Tyr残基等乙酰化(Acetylation)组蛋白甲基化(Methylation)Lys残基羟化(Hydroxylation)3蛋白质前体中肽段的切除结合蛋白质的形成和亚单位的聚合肽链空间折叠、亚基聚合、辅基结合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是细胞内一类保守蛋白质,可识别肽链的非天然构象,促进各功能域和整体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分泌蛋白在合成时均有信号肽序列信号肽(signal peptide)位于分泌蛋白N端作用输送肽链进入粗面内质网腔序列保守靶向输送(protein targeting)将合成后的蛋白质定向运送到行使功能的目标区域包括细胞固有蛋白和分泌型蛋白分泌型蛋白质细胞内合成后,需输送到其它组织细胞,其运输与信号肽有关主要内容1三类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2遗传密码概念、特点3蛋白质合成过程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核糖体循环,真核与原核合成过程的异同4蛋白质合成后加工5复制、转录、翻译的异同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表达的规律1时间特异性(阶段特异性)Temporal Specificity(Stage Specificity)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严格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称时间特异性多细胞生物的不同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按特定时间顺序开启和关闭,称阶段特异性2空间特异性(组织/细胞特异性)Spatial Specificity(Tissue/Cell Specificity)在个体生长的某一阶段,不同细胞有不同基因表达基因表达的方式1基本表达(组成性表达)constitutive geneexpression生物体某些基因产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是需要的或必不可少的,这类产物的编码基因在生物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称为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2适应性表达adaptive expression诱导(induction)基因表达水平在特定环境中增高的现象,这类基因叫可诱导基因阻遏(repression)基因对环境信号应答表现为表达水平降低,这类基因叫可阻遏基因协调表达在一定机制调节下,功能上相关的一组基因,无论其为何种表达方式,均需协调一致、共同表达,即为协调表达基因转录激活调节基本要素1特异DNA序列2调节蛋白3DNA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4RNA聚合酶操纵子由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在染色体上串联,共同构成的一个转录单位。 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promoter)基础元件,决定基因的基本表达。 含有共有序列TATA盒(25区)GC盒和CAAT盒(40110区)增强子(enhancer)正性调节元件沉默子(silencer)负性调节元件反式作用因子绝大多数转录调节因子以反式作用调节基因转录1基本转录因子(general transcriptionfactors)RNA聚合酶结合启动子所必需的一组蛋白因子2特异转录因子(special transcriptionfactors)个别基因转录所必需,决定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主要内容基因表达调控相关概念基因表达的规律和方式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基因表达调控的多层次和复杂性,基因转录激活调节的基本要素操纵子调节序列编码序列编码蛋白质启动序列结合RNA聚合酶操纵序列结合阻遏蛋白其它调节序列决定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乳糖操纵子基因调控模式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真核基因转录水平表达调控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cDNA(plementary DNA)指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常指mRNA)互补的单链DNA,单链cDNA进而合成双链cDNA。 基因组DNA(genomic DNA)代表一个细胞或生物体整套遗传信息的所有DNA序列,称为基因组DNA。 理想质粒载体的条件 1、环状DNA,具有自主复制能力; 2、具有较多的拷贝数,易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分开; 3、分子量相对较小(2kb数百kb),能够容纳目的基因; 4、具有较多单一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5、有一个或多个筛选标记; 6、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基因组DNA文库(genomic DNAlibrary)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组织或细胞染色体DNA切割后,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这些受体菌包含了所有基因组DNA信息,总称基因组DNA文库cDNA文库(cDNA library)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DNA,再复制成双链cDNA片段,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这些受体菌包含了所有cDNA信息,总称cDNA文库。 常用于筛选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模板DNA、dNTP、特别设计的特异引物及耐热的DNA聚合酶(常用Taq酶),经多次变性、退火、延伸循环反应,使目的DNA呈指数合成的过程主要内容1基本概念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聚合酶链反应(PCR)cDNA文库基因组DNA文库2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分,切,接,转,筛,表达3理想质粒载体的特点第十五章细胞信息转导细胞信息转导体系的基本要素1信息分子signal molecule2受体receptor3转导体transducer效应体effector4膜受体信息转导途径1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信号转导2含内在酶结构的受体及其信号转导3与胞浆中酪氨酸激酶偶联的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配体+G蛋白核受体及其信息转导为一超家族,在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中起重要作用,其配体为甲状腺素、类固醇激素等脂溶性信息分子。 受体AC cAMPPKA效应蛋白主要内容细胞信息转导基本原理GENERAL PRINCIPLESOF CELLMUNICATION膜受体信息转导途径SIGNALING PATHWAYSOF MEMBRANERECEPTORS核受体及其信息转导SIGNALING PATHWAYSOF NUCLEARRECEPTORS第十六章血液生化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NPN)血液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中的含氮量。 尿素氮(BUN)NPN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1/31/2,正常时含量为3.214.28mmol/L(5.019.7mg/dl)。 异常升高至33.4mmol/L(200mg/dl)以上是生命垂危的象征。 清蛋白功能1物质运输游离脂酸、甲状腺素、皮质醇、血红素、胆红素、钙离子、磺胺、青霉素、阿司匹林等2维持胶体渗透压3营养功能4维持pH球蛋白功能 1、运输功能,球蛋白 2、抗体球蛋白 3、维持渗透压、pH 4、血浆酶血浆功能酶凝血酶,脂蛋白脂肪酶细胞外渗酶GPT,GOT 5、凝血、抗凝与纤溶作用血红蛋白的合成 1、血红蛋白的组成珠蛋白(22)血红素(每个亚基含1个血红素辅基) 2、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1)原料琥珀酰CoA、甘氨酸、Fe2+ (2)关键酶ALA合成酶 (3)亚细胞定位线粒体、细胞液 (4)调节血红素对ALA合酶有反馈抑制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诱导ALA合酶的合成;雄激素及雌二醇等都是血红素合成的诱导剂 3、珠蛋白的合成及调节血红素促进合成 4、血红蛋白的合成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1、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线粒体和核蛋白体等亚细胞结构,因此,不能进行DNA、RNA、蛋白质合成,不能进行有氧氧化。 2、糖酵解是成熟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 (1)酵解供能钙泵、钠泵、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膜脂与血浆脂蛋白的脂质交换 (2)酵解支路生成2,3-二磷酸甘油酸在低氧压的组织中促进氧的释放;贮存能量 3、磷酸戊糖途径提供NADPH,用于维持谷胱甘肽还原系统和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 4、膜脂与血浆脂蛋白的脂质交换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的作用 1、促进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对氧的释放 2、协助氧经胎盘由母体进入胎儿体内 3、贮存能量主要内容 1、重要名词non-protein nitrogen(NPN) 2、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3、血红素生物合成的特点。 4、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第十七章肝脏化学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中心作用 1、主要在肝脏中进行的代谢途径糖异生、胆汁酸生成、酮体生成、胆固醇合成、尿素生成、某些血浆蛋白(清蛋白、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1-抗胰蛋白酶等)合成、核苷酸的从头合成、生物转化、激素灭活、维生素加工 2、肝糖原能调节血糖而肌糖原不能调节的原因骨骼肌中缺少葡萄糖6磷酸酶肝脏疾患时可能出现的临床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生物转化一些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变过程称为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主要场所肝(微粒体和胞液)是主要器官,但在肺、肾、胃肠道和皮肤也有一定生物转化功能。 意义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使其灭活(inactivate),或解毒(detoxicate);更为重要的是可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微粒体依赖P450的加单氧酶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依赖P450的加单氧酶。 存在部位微粒体组成Cyt P450,NADPH+H+,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催化的基本反应RH+O2+NADPH+H+=ROH+NADP+H2O基本特点能直接激活氧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