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解局解总结范文.doc_第1页
系解局解总结范文.doc_第2页
系解局解总结范文.doc_第3页
系解局解总结范文.doc_第4页
系解局解总结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解局解总结范文 上肢 一、名词解释 1、解剖学“鼻烟壶”位于腕后区外侧部,当拇指充分后伸时明显。 其桡侧界为拇短伸肌健,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 窝内有桡动脉通过,可触及其搏动。 2、锁胸筋膜附着在锁骨及其下方的锁骨下肌下缘、胸小肌上缘以及喙突之间的深筋膜,称锁胸筋膜。 有胸肩峰血管、胸外侧神经和头静脉穿过。 3、三边孔位于腋窝后壁,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 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4、四边孔位于腋窝后壁,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 内有腋神经及旋肱后血管通过。 5、腋鞘由颈深筋膜的椎前筋膜向下外方延续,包绕臂丛及腋血管构成,亦称为颈腋管。 颈部椎前间隙脓肿,可沿锁骨下血管和腋鞘蔓延到腋腔内,形成腋腔脓肿。 6、腋窝腋区位于肩关节的下方,臂上部与胸前外侧壁上外侧部之间。 上肢外展时,肩下方呈穹窿状的皮肤凹陷称为腋窝。 7、肌腱袖(肩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连成腱板,围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与肩关节囊附着,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在临床上称此腱板为肌腱袖。 当肩关节扭伤或脱位时,可致肌腱袖撕裂。 8、肱骨肌管(桡神经管)在臂后面,由肱三头肌的三头与肱骨桡神经沟共同构成一个自内上向外下旋绕肱骨干中份后外侧面的管道。 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 9、喙突位于锁骨外侧1/3段下方的锁骨下窝内,在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方约2.5cm处可触及,其内下方有腋血管和臂丛经过。 10、肘窝是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浅窝,其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为肘前区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由肱肌与旋后肌构成。 内容肱二头肌肌腱位于中央,其内侧为肱动脉及其分成的桡、尺动脉以及伴行静脉,最内侧为正中神经。 11、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围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以及正中神经通过。 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引起腕管综合征。 12、听诊三角位于肩胛骨的脊柱缘、斜方肌外下缘和背阔肌上缘之间。 该区胸壁最薄,易听清肺部呼吸音。 13、腰上三角位于下后锯肌下缘、竖脊肌外侧缘和腹内斜肌后缘之间,表面有背阔肌覆盖,底面为腹横肌腱膜。 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通过。 不仅是腰疝好发区,也是腹膜后间隙脓肿穿破的部位。 14、枕下三角其上内界为头后大直肌,上外界为头上斜肌,下外侧界为头下斜肌。 三角内由椎动脉横行,头部过度旋转或枕下肌痉挛可压迫椎动脉,使脑供血不足。 15、腰下三角位于腹外斜肌后缘、背阔肌起始部前缘和髂嵴之间。 表面无肌层覆盖,为腹后壁薄弱区,是腰疝的好发部位。 16、胸腰筋膜即腰背部深筋膜,可分为浅、中、深三层。 浅层最厚,位于竖脊肌表面;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深层较薄,位于腰方肌的前面。 17、脊肋角第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侧缘的交角处称脊肋角或肾角。 肾有疾患时该区常有叩击痛。 肾位于该角深部,是肾囊封闭常用的进针部位,也是经腰部的肾手术切口处。 18、斜角肌间隙在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之间,形成的三角形裂隙。 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临床上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二、填空题 1、臂丛外侧束分支有(肌皮神经)、(胸外侧神经),内侧束分支有(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胸内侧神经),内外侧束共同组成(正中神经),后束分支有(腋神经)、(桡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 2、腋动脉的第三段的三个分支是(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 肩胛下动脉分支有(胸背动脉)、(旋肩胛动脉)。 3、支配胸大肌的神经是(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支配胸小肌的神经是(胸内侧神经)。 4、上肢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5、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至锁骨下窝处穿(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注入腋静脉。 6、乳腺癌根治术时清除胸肌淋巴结时要注意保护(胸长神经),清除肩胛下淋巴结时要注意保护(胸背神经)。 7、旋前圆肌浅面经过的结构有(桡动脉)(桡静脉)(桡神经浅支),深面经过的结构有(尺血管)、(骨间前血管)。 穿过该肌的结构有(正中神经)、(骨间前神经)。 8、指浅屈肌外侧有(桡神经浅支),内侧有(尺神经)、深面有(正中)神经。 9、肩胛横韧带的浅面经过(肩胛上动静脉),深面经过(肩胛上神经)。 10、胸长神经损伤表现为翼状肩,腋神经损伤表现为方肩,桡神经损伤表现为垂腕,尺神经损伤表现为爪形手。 11、肱骨中份骨折易损伤(桡神经),肱骨内上髁骨折易损伤(尺)神经。 12、旋后肌挛缩垂腕,可能压迫(桡神经深支)。 13、肱深动脉的前支称(桡侧副动脉),后支称(中副动脉)。 14、臂外侧上皮神经发自(腋神经),臂外侧下皮神经发自(桡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发自(肌皮神经)。 15、腰下三角边界为(腹外斜肌后缘)、(背阔肌起始部)、(髂嵴)。 16、掌浅弓由(尺动脉的本干)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掌深弓由(桡动脉的本干)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三、问答题 1、腋腔的顶、底、四壁和内容。 答顶由锁骨的中1/3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共同围成。 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 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内侧壁由前锯肌、上位4位肋骨及其肋间肌组成。 外侧壁由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和喙肱肌构成。 内容主要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 2、腋腔脓肿时,脓液可能扩散的部位和途径。 答向上经腋鞘达颈根部;向下穿腋筋膜与腋窝皮下组织相通;向前通胸肌间隙;向后经三边孔到肩胛区,经四边孔到三角肌区;向远侧通前臂前区和前臂后区。 3、简述腋动脉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 答1)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三段第一段位于第1肋外侧缘至胸小肌上缘之间,分支有胸上动脉。 第二段位于胸小肌深面,分支有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 第三段位于胸小肌下缘与大圆肌下缘之间,分支有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 2)腋动脉和臂丛的关系极为密切第一段的后方为臂丛内侧束,外侧为臂丛外侧束和后束。 第二段的后方为臂丛后束,内侧为臂丛内侧束,外侧为臂丛外侧束。 第三段的前方为正中神经的内侧根,外侧为正中神经外侧根及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内侧为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方为桡神经和腋神经。 4、试述腋淋巴结的分群。 答腋淋巴结分为互相连续的五群。 1)胸肌淋巴结(前群)沿胸外侧血管排列2)外侧淋巴结(外侧群)沿腋静脉远侧端排列3)肩胛下淋巴结(后群)沿肩胛下血管和胸背神经排列4)中央淋巴结(中央群)位于腋腔中央5)尖淋巴结(内侧群或尖群)沿腋静脉近侧段排列 5、以旋前圆肌为标志,简述其周围神经血管的位置。 答旋前圆肌近止点的浅面有桡血管和桡神经浅支经过(神经在外侧)。 旋前圆肌浅、深两头之间有正中神经穿过。 旋前圆肌深面有尺血管经过。 6、为什么临床常在肘窝处进行静脉注射?答在肘前浅筋膜内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 这些静脉管径粗大,位置表浅,比较固定,其深面有肱二头肌腱膜与深层神经血管隔开。 因此,临床常在肘窝处进行静脉注射。 7、上肢的浅静脉的位置、走行及主要属支。 答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和臂的桡侧上行,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穿锁胸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前面的尺侧上行,继沿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臂中份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在肘窝处连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 第三章下肢 一、名词解释 1、股三角是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由肌肉形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 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自内向外为长收肌、耻骨肌和髂腰肌及其筋膜。 内容有股神经及其分支、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股管、腹股沟深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等。 2、收肌管(Hunter管)为位于股前区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的间隙,长约15cm。 前壁为缝匠肌和大收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大收肌和长收肌。 内容物自前向后依次为隐神经、股内侧肌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3、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 内含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 4、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内侧界为腔隙韧带。 内有股鞘、股动脉、股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及淋巴管。 5、髂耻弓由髂筋膜增厚形成,自腹股沟韧带中份向后内连至髂耻隆起,是肌腔隙和血管腔隙的分界线。 6、股鞘为腹横筋膜和髂筋膜向下延伸包裹股动脉、股静脉上段形成的筋膜鞘,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和阔筋膜的深方。 7、股环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相邻。 如腹腔内容物经股环突出隐静脉裂孔,则形成股疝。 8、隐静脉裂孔(卵圆窝)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形成一卵圆形的隐静脉裂孔,其表面覆盖有筛筋膜。 出入的结构有大隐静脉、股动脉发出的浅动脉和腹股沟浅淋巴结的输出管。 9、踝管屈肌支持带与跟骨内侧面之间构成踝管。 由前向后依次通过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10、髂胫束阔筋膜在髂嵴前份连至胫骨外侧的部分特别强厚,呈带状,称髂胫束。 11、坐骨小孔为臀部与会阴的交通孔道,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与骶结节韧带共同围成。 出入结构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12、臀筋膜即臀部的深筋膜,向上覆盖于臀中肌前部表面,并附于髂嵴,厚而致密,其深面有该肌的纤维起始。 在臀大肌上缘分为两层,包裹臀大肌。 13、臀部十字吻合在髋关节周围,臀大肌的深面,由髂内外动脉和股动脉的分支组成的丰富的动脉网,称臀部十字吻合。 14、足弓是由跗骨、跖骨及它们之间的关节以及足底的韧带共同构成的纵、横两个凸向上方的弓,具有支持、缓冲震荡和保护足底血管、神经免受压迫的作用。 15、足底腱膜足底深筋膜中间部厚而致密,覆盖趾短屈肌,称为足底腱膜。 呈长三角形,尖向后附着于跟骨结节,底向前分成五束,附着于各跖趾关节囊和趾腱鞘。 二、填空题 1、大隐静脉的属支包括(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阴部外静脉)。 2、股鞘内容物从外向内依次为(股动脉)(股静脉)(股管)。 股管内含(脂肪)和(腹股沟深淋巴结)。 3、穿经收肌管的结构,自前向后依次为(隐神经)(股内侧肌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4、腹股沟韧带的深面,以髂耻弓为界分为外侧的(肌腔隙)和内侧的(血管腔隙)。 5、股深动脉分支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穿动脉)。 6、足背动脉是(胫前动脉)的延续,在伸肌支持带下缘后方,走行在(踇长伸肌腱)和(踇短伸肌)之间。 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为(内外踝连线中点至第一跖骨底之间的连线)。 7、分布到足背的皮神经是(腓浅神经)、(腓深神经)、(隐神经)、(腓肠神经)的终支。 8、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经内踝(前方)上行,伴随(隐神经)注入(股静脉)。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经外踝(后方)上行,伴随(腓肠神经),注入(腘静脉)。 9、高位结扎小隐静脉时要注意保护与其伴行的(腓肠内侧皮神经)。 10、臀上皮神经为第(1-3)腰神经分支。 臀中皮神经为第(1-3)骶神经后支。 臀下皮神经是(股后皮神经)的分支。 11、臀上动脉出盆腔的体表投影(由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做一连线,其上中1/3交界点处)。 12、大收肌腱与股骨之间形成了(收肌腱裂孔),它是(股血管)与(腘血管)的分界,腘动脉五条关节支(膝上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下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中动脉)。 13、膝关节动脉网是由腘动脉的(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下内、外侧动脉)(膝中动脉)(股动脉的膝降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胫前返动脉)等互相吻合而成。 14、腓总神经沿腘窝上外侧缘向外下斜行,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两终支。 腓总神经绕(腓骨颈)处位置表浅,骨折时损伤(腓总神经)引起“马蹄内翻足”。 15、发自腓总神经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和发自胫神经的(腓肠内侧皮神经)汇成腓肠神经,分布于小腿后。 16、比目鱼肌腱弓深面纵行结构有(胫神经)、(胫后动脉)、(胫后静脉)。 17、股二头肌长头由(坐骨神经)支配,短头由(坐骨神经)支配。 18、穿经坐骨小孔的结构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 三、问答题 1、通过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什么。 答梨状肌上孔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 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及阴部神经 2、腘窝边界和内容。 答腘窝是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的间隙,有顶、底及四壁。 1)边界顶为腘筋膜,底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壁、腘斜韧带和腘肌。 上外侧壁:股二头肌。 上内侧壁半腱肌和半膜肌。 下内侧壁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侧壁腓肠外侧头和不恒定的跖肌2)内容正中线上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腘动脉、腘静脉,还有沿窝外上界走行的腓总神经,以及腘血管周围的腘深淋巴结。 窝内主要结构之间有大量脂肪组织填充。 3、坐骨神经体表投影。 答 (1)出盆腔处位于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上、中1/3交界处 (2)在臀部行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稍内侧 (3)在股后区则相当于上述连线中点到腘窝上角的连线以上三点连成一条线,大致为坐骨神经在臀部和股后区行径的体表投影。 坐骨神经痛时,常在此投影线上出现压痛。 4、试述坐骨神经的行径、分支及临床意义。 答1)行径坐骨神经起自骶丛,由梨状肌下孔出盆后,在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之间至股后区,行于股二头肌长头与大收肌之间。 2)分支在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在内侧的分支较多,而在外侧只发出一条分支到股二头肌短头。 胫神经支配小腿后肌群腓总神经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前肌群;腓浅神经支配小腿外侧群。 3)临床意义因外侧仅有一条分支,在外科手术时应该沿着外侧分离坐骨神经以免损伤其分支。 5、小腿肌的名称和血管神经分布。 答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和踇长伸肌。 胫前动脉、胫前静脉;腓深神经。 外侧群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腓动脉、腓静脉;腓浅神经。 后群浅层有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跖肌;深层有腘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和胫骨后肌。 胫后动脉;胫神经。 6、臀部肌肉注射,为什么将外上象限作为注射部位?答臀部的血管和神经多经梨状肌上、下孔出入盆腔,并在臀大肌深面的内侧和下方通过,因此臀部肌肉注射时,一般选择在外上象限内进针比较安全。 7、臀部脓肿的扩散途径。 答1)经梨状肌上下孔进入盆腔。 2)经坐骨小孔达坐骨肛门窝。 3)沿坐骨神经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到达腘窝。 8、试述踝管的组成、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答1)组成连接内踝与跟骨结节之间的屈肌支持带和跟骨内侧面之间构成踝管。 屈肌支持带向深部发出3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4个骨纤维性管,对肌腱起约束作用,对血管和神经起保护作用。 2)内容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3)临床意义踝管是小腿后区通向足底的通道,小腿后区或足底感染时,可经此管相互蔓延。 外伤出血,管内结构受压,可导致踝管综合征。 9、试述大隐静脉起始、经过及其属支答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伴随隐神经上行,经膝关节内后方,再沿大腿内侧上行,并逐渐转至前面,最后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 大隐静脉在隐静脉裂孔附近有五条属支,即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外侧浅静脉和股内侧浅静脉。 第四章胸部 一、名词解释 1、肋膈隐窝又称肋膈窦,呈半环形,是肋胸膜反折成膈胸膜处形成的间隙。 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容量大,积液常积聚于此。 2、肋纵膈隐窝是肋胸膜前缘由前向后反折成纵膈胸膜处形成的间隙。 左侧比较显著,位于胸骨左侧第 4、5肋间隙左侧胸膜前界与左肺心切迹之间。 3、心包裸区下胸膜间区的心包前方无胸膜覆盖,直接与胸骨后面相邻,称为心包裸区。 4、纵隔是位于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构的总称。 前界为胸骨和肋软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方为胸廓上口,下方为膈。 5、动脉韧带在胚胎时期为动脉导管,出生后闭锁为纤维结缔组织索,连接于主动脉弓凹侧和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位于动脉导管三角内。 6、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下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该三角是心脏手术时寻找动脉导管的部位。 7、心包为一闭合的纤维浆膜囊,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为纤维心包,厚而坚韧;内层为浆膜心包,为一封闭的浆膜囊,分脏、壁两层。 8、心包斜窦为心底后面的隐窝,前壁为左心房,后壁为心包的后壁,右界为两条右肺静脉及下腔静脉根部,左界为两条左肺静脉根部。 心包斜窦形似开口向下的盲囊,为心包积液的常见部位。 9、心包横窦为一管形间隙,前界为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干,后界为上腔静脉及左心房前壁。 做心脏和大血管手术时,可经心包横窦钳夹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干,以暂时阻断血流。 10、肺门肺部内侧面的中部凹陷处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出入肺的部位。 11、腰肋三角位于膈的腰部和肋部之间,底在第12肋的上缘。 前邻肾,后邻肋膈隐窝。 肾手术时应注意,避免撕破引起气胸。 该处薄弱,为膈疝易发处 二、填空题 1、肋间血管神经排列顺序由上向下为(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肋间神经)。 2、膈的3个裂孔主动脉裂孔通过(主动脉)、(胸导管);食管裂孔通过(食管)、(迷走神经);腔静脉孔通过(下腔静脉)(右膈神经)。 3、肺根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 左肺根结构由上向下依次为(肺动脉)(主支气管)(下肺静脉)。 右肺根结构由上向下依次为(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叶及下叶支气管)(下肺静脉)。 4、腹直肌鞘后层下缘称为(弓状线),腹直肌鞘外侧缘称为(半月线)。 5、腹前壁下部,浅筋膜浅层称(Camper)筋膜,深层称(Scarpa)筋膜。 6、腹壁下动脉体表投影为(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内侧与脐的连线)。 7、腹股沟三角是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构成。 8、右肠系膜窦的组成(小肠系膜根)(升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右半部)几乎是封闭的;左肠系膜窦组成(小肠系膜根)(降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左半部)(乙状结肠及其系膜根)。 9、右结肠旁沟向上通(右肝下隙),向下通(右髂窝)达盆腔。 10、网膜孔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覆盖下腔静脉壁腹膜),上界为(肝的尾状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 11、胃的动脉血供(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短动脉)(胃后动脉)。 12、肾蒂由前向后依次排列着(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依次排列着(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13、肝十二指肠韧带通过的结构为(肝固有动脉)、(胆总管)、(肝门静脉)。 14、脐带结扎后,脐静脉闭锁成(肝圆韧带),脐动脉闭锁成(脐内侧韧带)、脐尿管闭锁成(脐正中韧带)。 15、脾的膈面向左后方贴膈,脏面的脾门处邻接胰尾,前上方邻接胃,后下方与左肾、左肾上腺相邻,下方与结肠左曲相接。 16、腹内容物自腹股沟内侧窝突出称(直)疝,自腹股沟外侧窝突出称(斜)疝。 17、十二指肠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18、十二指肠上部后方有(胃十二指肠动脉)、胆总管和(肝门静脉)。 19、胆总管可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上段)(十二指肠壁段)。 20、结肠按其行程和部位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21、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 22、阑尾的静脉血可通过阑尾静脉、(回结肠静脉)(肠系膜静脉)回流到肝门静脉。 23、阑尾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是(3条结肠带)的汇合处。 24、手术中辨认幽门的标志是(幽门前静脉)。 三、问答题 1、上纵隔由浅入深有哪些结构答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 前层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中层膈神经、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分支后层气管、食管和胸导管 2、后纵膈的内容答主支气管、食管胸部的大部分、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和半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淋巴结等。 3、简述肋间隙内血管和神经的行程、位置关系及胸膜腔穿刺最适宜的进针部位。 答肋间血管神经均在肋角处进入肋沟,行于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两层之间。 肋间动脉在肋角处常分出一侧副支,沿下位肋的上缘向前行。 肋角前部胸腔穿刺,应在上下肋之间进针;肋角后部胸腔穿刺,由于肋间血管神经位于肋间隙的中部,应选择在下位肋骨上缘进针。 4、在锁骨中线第3肋间处,胸壁由浅入深的层次有哪些?答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肌、胸内筋膜、肋胸膜。 5、试述肺根的毗邻。 答前方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后方迷走神经,下方肺韧带上方奇静脉(右)、主动脉弓(左) 6、试述食管胸部的毗邻及其与纵隔胸膜的关系。 答前方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右肺动脉、食管前丛、心包、左心房、膈后方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右肋间后动脉左侧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导管上段右侧奇静脉弓食管左侧只有在食管上、下三角处与纵隔胸膜相贴,右侧除奇静脉弓处外全部与纵隔胸膜相贴。 7、试述胸导管的毗邻。 答1)胸导管在上纵隔前方左颈总动脉后方脊柱左侧左锁骨下动脉、左纵隔胸膜右侧食管、左喉返神经2)胸导管在后纵隔前方有食管,后方有右肋间后动脉、脊柱,左侧有胸主动脉,右侧有奇静脉和右纵隔胸膜。 8、试述乳房的淋巴回流。 答乳房的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结。 引流方向主要有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淋巴管胸肌淋巴结上部淋巴管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内侧部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或与对侧的淋巴管吻合下内侧部淋巴管与肝淋巴管交通。 深部淋巴管胸肌间淋巴结语言中枢包括哪些?各位于何处?答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Broca区)额下回后部(44,45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颞上回后部(22区)。 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角回(39区)。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8区)。 内囊位于何处?分部及主要结构如何?一侧内囊损伤有何表现?答位置丘脑、豆状核、尾状核之间。 分部和结构内囊前肢:丘脑前辐射+额桥束。 内囊膝:皮质核束。 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顶枕颞桥束。 一侧内囊损伤“三偏征”对侧偏瘫(锥体束受损);对侧偏感(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对侧偏盲(视辐射受损)。 名词解释胼胝体Corpus callosum连合左、右大脑半球新皮质的纤维,广泛联系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 边缘叶Limbic lobe由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隔区等组成。 是内脏活动中枢。 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由边缘叶加杏仁体、下丘脑、背侧丘脑等共同组成。 与内脏调节、情绪反应、性活动、学习记忆等密切相关。 海马结构Hippocampal formation由海马和齿状回构成。 与内脏活动功能有关。 脊神经脊神经的组成、性质、成分、分布各如何?答组成由前根和后根汇合而成。 性质混合性。 成分及分布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深浅感觉;内脏感觉纤维,传导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感觉;躯体运动纤维,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运动;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心肌、平滑肌运动,控制腺体分泌。 ,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各分布于何处?损伤后有何表现?答正中神经分布于前臂前群肌(6块半),鱼际(除拇收肌),第 1、2蚓状肌;手掌桡侧2/3皮肤,桡侧3个半指掌面及中远节指背面皮肤。 损伤后前臂不能旋前,不能对掌,屈指屈腕能力下降,出现“猿手”,相应区域皮肤感觉障碍。 尺神经分布于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小鱼际,拇收肌,骨间肌,第 3、4蚓状肌;手掌尺侧1/3皮肤,尺侧1个半指掌面皮肤,手背尺侧半及尺侧2个半指背面皮肤。 损伤后拇指不能内收,屈指屈腕能力下降,出现“爪形手”,相应区域皮肤感觉障碍。 桡神经分布于臂、前臂后群肌,肱桡肌,臂、前臂后皮肤,手背桡侧半及桡侧2个半指背面皮肤。 损伤后不能伸肘,不能伸腕,不能伸指,前臂旋后能力下降,出现“垂腕症”,相应区域皮肤感觉障碍。 膈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的及分布各如何?答膈神经发自颈丛,主要分布于膈、心包、胸膜、部分腹膜、肝、胆等。 腋神经发自臂丛,主要分布于三角肌和小圆肌、肩部和臂外上部皮肤。 肌皮神经发自臂丛,主要分布于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前臂外侧皮肤。 前臂旋前、旋后;手掌、手背皮肤各由何神经分布?答前臂旋前功能由正中神经支配。 旋后功能由桡神经和肌皮神经支配。 手掌面皮肤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分布。 手背面皮肤由桡神经和尺神经分布。 股神经、闭孔神经的及分布如何?答股神经发自腰丛,主要分布于股四头肌和缝匠肌、大腿前面皮肤、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 闭孔神经发自腰丛,主要分布于大腿内收肌群、大腿内侧面皮肤。 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各分布于何处?损伤后有何表现?答坐骨神经主干分布于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损伤后髋关节不能伸,屈膝能力减弱,小腿及足瘫痪,相应区域皮肤感觉障碍。 胫神经分布于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小腿后面及足底皮肤。 损伤后足不能跖屈,内翻减弱,出现“钩状足”,相应区域皮肤感觉障碍。 腓总神经分布于小腿前群肌和外侧群肌、足背肌、小腿外侧皮肤、足背和趾背皮肤。 损伤后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出现“马蹄内翻足”和“跨越步态”,相应区域皮肤感觉障碍。 足内翻、外翻功能各由何神经支配?答足内翻功能由腓深神经和胫神经支配。 足外翻功能由腓浅神经支配。 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各由何神经支配?答股二头肌由坐骨神经支配。 股四头肌由股神经支配。 小腿三头肌由胫神经支配。 胸神经前支的分布有何特征?答胸神经前支的皮支分布呈节段性第2胸N前支胸骨角平面皮肤;第4胸N前支乳头平面皮肤;第6胸N前支剑突平面皮肤;第8胸N前支肋弓平面皮肤;第10胸N前支脐平面皮肤;第12胸N前支脐与耻骨联合间平面皮肤。 10.名词解释神经节Ganglion神经元胞体在周围部的聚集处称神经节。 前根Anterior root由脊髓中间外侧核和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突起组成,属运动性。 后根Posterior root由连于脊髓后角和后束的纤维组成,属感觉性。 颈丛Cervical plexus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 臂丛Brachial plexus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位于颈根部锁骨上窝内。 腰丛Lumbar plexus由第12胸神经前支和第14腰神经前支组成,位于腰大肌深面。 骶丛Sacral plexus由腰骶干和骶、尾神经前支组成,位于梨状肌前面。 脑神经1XII对脑神经名称、性质、连脑、出入颅部位怎样?答嗅神经感觉性,连于端脑,经筛孔入颅。 视神经感觉性,连于间脑,经视神经管入颅。 动眼神经运动性,连于中脑,经眶上裂出颅。 滑车神经运动性,连于中脑,经眶上裂出颅。 三叉神经混合性,连于脑桥,经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出入颅。 展神经运动性,连于脑桥,经眶上裂出颅。 面神经混合性,连于脑桥,经内耳门出入颅。 前庭蜗神经感觉性,连于脑桥,经内耳门入颅。 舌咽神经混合性,连于延髓,经颈静脉孔出入颅。 迷走神经混合性,连于延髓,经颈静脉孔出入颅。 副神经运动性,连于延髓,经颈静脉孔出颅。 舌下神经运动性,连于延髓,经舌下神经管出颅。 2三叉神经、面神经各含几种成分?主要分支及分布如何?答三叉神经含两种成分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 主要分支及布眼神经眼裂以上皮肤;上颌神经眼裂与口裂间皮肤;下颌神经口裂以下皮肤,舌前2/3粘膜,咀嚼肌。 面神经含四种成分躯体运动、内脏运动、躯体感觉、内脏感觉。 主要分支及分布鼓索舌前2/3味蕾,舌下腺,下颌下腺。 岩大神经泪腺。 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表情肌和颈阔肌。 3迷走神经的性质、成分如何?分布概况?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分布至何处?答迷走神经为混合性。 含四种成分躯体运动、内脏运动、躯体感觉、内脏感觉。 分布于喉、心、肺、肝、胆、胰、脾、肾、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 喉上神经环甲肌,声门裂以上喉粘膜。 喉返神经喉肌(除环甲肌),声门裂以下喉粘膜。 4舌的一般感觉、味觉、运动各由何脑N管理?面部感觉、表情肌各受何脑N管理?答舌的一般感觉三叉神经舌前2/3粘膜,舌咽神经舌后1/3粘膜。 味觉面神经舌前2/3味蕾,舌咽神经舌后1/3味蕾。 运动舌下神经舌肌。 面部感觉三叉神经。 面部表情肌面神经。 5运动眼球的脑神经有哪些?与海绵窦关系密切的神经是哪几对?答运动眼球的脑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 与海绵窦关系密切的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展神经。 6名词解释鼓索Chorda tympani是面神经的分支,分布于舌前2/3味蕾,舌下腺,下颌下腺。 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位于颞骨岩部的三叉神经压迹处,传导头面部的浅感觉。 迷走神经vagus nerve为混合性脑神经,连于延髓,经颈静脉孔出颅。 分布于喉、心、肺、肝、胆、胰、脾、肾、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 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为运动性脑神经,连于延髓,经舌下神经管出颅,支配舌肌。 内脏神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有哪些异同点?其低级中枢各位于何处?答相似处均为内脏运动神经,均需交换神经元,常共同分布于同一器官。 不同点低级中枢部位不同,周围神经节位置不同,分布范围不同,作用不同。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脊髓胸1腰3节的中间外侧核。 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脑干内脏运动核和脊髓骶24节骶副交感核。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有哪些不同处?答功能不同内脏运动支配心肌、平滑肌、腺体(不随意);躯体运动支配骨骼肌(随意)。 神经元数目不同内脏运动有2个;躯体运动1个。 纤维成分不同内脏运动有两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躯体运动只有一种。 分布方式不同内脏运动以神经丛分布;躯体运动以神经干分布。 中枢位置不同内脏运动在边缘叶、下丘脑、脑干内脏运动核、脊髓中间外侧核和骶副交感核;躯体运动在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脑干躯体运动核、脊髓前角。 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的走行规律如何?答节前纤维终止于相应的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