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翻译大全.doc_第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翻译大全.doc_第2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翻译大全.doc_第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翻译大全.doc_第4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翻译大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大孤山小孤山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用楼台亭榭稍加装饰,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抓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庖丁解牛有一个姓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 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进刀时发出(读huo)地响声,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厨师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和一般人所见一样)。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但是刀刃没有厚度,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游刃有余)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为这一成功而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拭好了刀把它收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你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方山子传方山子,光、黄 间 隐人也。少 时 慕 朱家、郭解为人, 闾里之侠 皆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宗:尊奉,尊崇。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驰骋当世:在当代施展怀抱。不遇:不得志,不被赏识。遇,得志,见赏。宗 之。 稍壮, 折 节 读书, 欲以此 驰骋当世, 然终 不遇。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向,发奋读书,想要以此在当世有所作为,却始终无人赏识。遁:隐居。遁,隐去。岐亭:镇名,位于今湖北麻城县西南。 庵居蔬食:住草屋,吃素食。 庵,小草屋。晚 乃遁 于光、黄 间, 曰岐亭。 庵居 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晚年就隐居于光州黄州一带,一个叫岐亭的地方。住草屋,吃素食,不与世人来往;抛弃毁:撤除,废除。车马, 毁 冠服, 徒步往来 山中, 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 帽,车马,扔掉读书人的穿戴,徒步往来于山中,没有谁认识他。(人们)看他所戴的帽子方屋而 高, 曰:“此岂 古 方山冠 之遗像乎!” 因 谓之方山子。方顶而且突起,就说:“这难道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式样吗?”于是就称他为方山子。谪zh:贬官。元丰三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适:恰好,正好。 焉:兼词,相当于“于是”“在那里”。余谪 居于黄, 过 岐亭,适 见 焉。 曰:“呜呼! 此我被贬住在黄州时,(有一次)路过岐亭,正好在那里遇见他。我说:“哎呀,这是矍ju然:吃惊地注视的样子。吾 故人 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 所以至此我的老朋友陈慥啊, 为什么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吃惊地看着我,问我到此地的原环堵萧然:住所简陋,屋内空荡荡的。堵,墙。萧然:空寂的样子。者。余 告之故, 俯而不答, 仰而 笑。呼 余 宿其家, 环堵萧然,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又仰天大笑,招呼我到他家过夜。他家里空荡荡的,既:已经。耸然:吃惊的样子。而 妻子奴婢皆有 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但他的妻儿奴仆都有一种怡然自得的神情。我感到非常吃惊。 使酒好剑:喜欢喝酒,喜欢舞剑。有:通“又”。嘉佑七年(1060),苏轼任凤翔府签判时,陈慥其父陈希亮为凤翔府知州,因而与陈慥相识歧下。岐下,岐山下。岐山在今陕西凤翔县。独 念 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我独自回想起方山子年轻时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情形。十九年前, 我在岐山下见从两骑: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骑,一人一马为一骑,这里指骑马的随从。挟二矢:携带这两副弓箭。矢,箭,这里泛指弓箭。方山子从 两 骑, 挟二矢, 游西山。 鹊起于前, 使骑 到方山子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两副弓箭,在西山一带游猎。前方飞起一鹊,他就令随从怒马:犹策马,激马使其怒而奔跑。逐而射之,不 获。 方山子 怒马独出, 一 发得之。 因 与余马上论 追逐射鹊,没有射中。方山子独自跃马而出,一箭射中飞鹊。于是就在马背上和我谈论起精悍:精明强干。用兵 及 古今成败, 自谓 一世豪士。今 几日耳, 精悍之色用兵之道以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诩为一代豪杰。如今才过了多少日子,那股英气勃勃的神见:通“现”,显现。山中之人:指隐士。犹 见于眉间,而岂 山中之人哉!态,依然在眉宇间显现,怎么会是山中的隐士呢!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勋阀,功臣门第。阀,古代仕宦人家大门外立左右两柱,常用来标志功勋,左柱叫“阀”,右柱叫“阅”。陈希亮是进士出身。“使从事于其间”两句:他如果做官的话,现在已经名声显赫了。使,假使。然 方山子 世 有勋阀, 当 得官,使 从事于其间, 今 已 然而方山子出身于世代有功勋的家族,应当有官做,假使他做了官,至于今,也应该显闻。而其 家在洛阳,园 宅 壮 丽, 与公侯 等。 河 是声名显赫了。他的家在洛阳,园林住宅雄伟富丽,其规模与公侯人家不相上下。黄河以河北:指黄河以北。北 有田, 岁 得 帛千匹, 亦足以 富 乐。 皆弃 不取,北还有田产,每年的收入有上千匹丝帛,也足以过上富裕享乐的生活了,但他都放弃不要,独:偏偏。 此岂无得而然哉:这难道是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独 来 穷山 中,此岂 无得 而然 哉?偏偏来到穷山之中,这难道是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阳狂垢污:假装疯狂,故意涂抹污垢,(表示不愿为人所知)。 阳,通“佯”,假装。余闻 光、黄 间 多 异 人,往往 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与众不同的人,往往蓬首垢面假装疯狂,但不太容易见到傥见:偶然相见。傥tng,侥幸,偶然。方山子 傥 见之 欤?他们,方山子是偶然见到的吧?大铁椎传庚戌年十一月,我从扬州回家,与陈子灿同船。子灿时年二十八岁,爱好弄枪使棒,我给他讲授左传中的兵谋兵法时,趁机问:“你走南闯北,碰到过奇异之人吗?”子灿向我讲述了大铁椎的事,于是我写了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北平陈子灿 省兄河南, 与遇宋将军家。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北平陈子灿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将军家里遇宋,怀庆青华镇人,工 技击,七省好 事 者皆来 学。 人见了大铁椎。宋是怀庆青华镇人,擅长搏击,七省爱好技击的人都来向他学习武艺,人以其 雄 健, 呼宋将军云。宋 弟子高信之, 亦 怀庆人, 多力们因他长得雄伟健壮,所以叫他宋将军。宋将军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怀庆人,力气大,善射, 长子灿七岁, 少 同学,故 尝 与 过 宋将军。善射箭,比陈子灿大七岁,小时候同学,因此陈子灿曾经与他一同访问过宋将军。时 座上有 健啖 客, 貌 甚 寝, 右胁 夹 大铁椎, 重四五十斤,当时座上有个饭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丑陋,右腋下夹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饮食 拱揖 不暂去。 柄 铁 折叠环复 如锁上 练,吃饭以及拱手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大铁椎柄上的铁链折迭围绕着,象锁上的链子,引之 长丈许。 与人罕言语, 语 类楚 声, 扣其乡 及姓把它拉开有一丈多长。他很少跟人们交谈,说话象湖北一带的口音。问他家乡在哪,姓字, 皆不 答。甚名何,都不作回答。既同寝, 夜半, 客 曰:“吾去矣。”言 讫 不见。 子灿我们同住一个寝室,到半夜,客人说:“我走了。”话音刚落,人就不见了。陈子灿见窗户皆闭, 惊 问 信之。 信之曰:“客 初 至, 不 冠 不 袜,见窗门都关着,就吃惊地问高信之。高信之说:“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不穿袜子,以蓝手巾裹 头,足 缠 白布, 大铁椎外, 一物 无所持, 而腰 用蓝手巾包着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携带,而腰带中裹着多 白金。吾与 将军俱不敢问也。” 子灿 寐而醒,客 则 鼾 睡 炕上矣。很多银子。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陈子灿一觉醒来,客人却已打着呼噜睡在床上了。一日, 辞宋将军 曰:“吾始 闻 汝 名, 以 为 豪, 然有一天,客人向宋将军告辞说:“我当初听到你的大名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将军强 留 之, 乃曰:“吾 数 击杀 而你的武艺全不顶用,我走了。”宋将军竭力挽留他,他就说:“我曾屡次打杀拦路抢劫响马贼,夺 其 物, 故 仇我。 久居, 祸 且 及 汝。的强盗, 夺取他们的财物,因此他们很恨我。我若久留此地, 灾祸将会牵连到你。今夜半, 方期我 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 曰:“吾骑马 挟 矢 以助战。”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我到某处决斗。”宋将军高兴地说:“我骑着马带着弓箭来助战。”客 曰:“止! 贼 能 且 众,吾欲 护 汝, 则不 快吾意。” 宋将军故客人说:“不要去,强盗本领强且人又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杀个痛快。”宋将军向自负, 且 欲观 客 所为, 力 请 客。 客 不得已,来自以为了不起,并且也很想看看客人的本领,就竭力请求客人同往。客人没办法,与 偕 行。将 至 斗 处, 送 将军登 空 堡上,曰:就带他一起走。将要到达决斗的地方,客人送宋将军登上一座荒废无人的堡垒,说:“ 但 观之, 慎弗声, 令贼 知 汝也。”“你只许观看,千万别作声,(以免)让强盗们发觉你。”时 鸡鸣月落,星光照 旷 野, 百步 见 人。客 驰 下,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客人骑马飞驰而下,吹 觱篥数声。顷之, 贼二十馀骑 四面集, 步 行 负 弓矢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拥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从者百许人。 一 贼 提 刀突 奔 客。 客 大呼 挥 椎, 贼 应声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客人,客人大喊着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落 马, 马首 裂。 众 贼 环而进, 客 奋 椎 左右 击,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向前包围上来,客人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人 马仆 地, 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 息 观之, 股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栗 欲 堕。 忽 闻 客 大 呼 曰:“吾去矣。” 尘 滚滚 东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客人大声呼喊道:“我走啦!”尘灰滚滚,朝着东向 驰 去。 后 遂 不复至。方飞奔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六国论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第二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厉害。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一直发展到灭亡,按道理讲本来也应该是这样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后。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梁朝是我的仇家。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灵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苍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警惕与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舒适可以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雄,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优伶来困扰他,却使他丧命亡国而被天下所讥笑。 可见,祸患常常是在细微的小事上积聚起来的,而聪明勇敢又往往在沉湎嗜好中受到困厄,难道仅是优伶就能造成祸患吗?祭十二郎文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倾吐衷情,派遣建中打老远赶去,备办些时鲜食物作为祭品,在你-十二郎灵前祭告: 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嫂。哥哥才到中年就死在南方,我和你都年幼,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后来又和你跑到江南宣州找饭吃,虽然零丁孤苦,但没有一天和你分离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人后嗣的,在孙子辈中只有你一个,在儿子辈中只有一个。韩家子、孙两代都是独苗,身子孤单,影子也孤单。嫂嫂曾经一手抚你、一手指我说:韩家两代人,就只有你们了!你当时还小,大概没有留下什么记忆;我当时虽然能记得事了,但也并不懂得嫂嫂的话有多么悲酸啊! 我十九岁那年,初次来到京城。那以后四年,我才到宣州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往河阳扫墓,碰上你送我嫂嫂的灵柩前来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做董丞相的助手,你来看我,住了一年,要求回去接妻儿。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接家眷来与我同住的事儿便化为泡影。这一年,我在徐州协理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又离职,你又没有来得成。我想就算你跟我到汴州、徐州,这些地方还是异乡作客,不能把它作为长久之计:要作长远打算,不如往西边回到故乡去,等我先安好家,然后接你来。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我和你都年轻,满以为尽管暂时分离,终于会长久团聚。所以才丢下你跑到京城求官做,来求得微薄的俸禄。如果早知道会出现这么个结局,即便有万乘之国的公卿宰相职位等着我,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啊! 去年,孟东野到你那边去,我写信给你说:我论年纪虽然还不到四十岁,可是两眼已经昏花,两鬓已经斑白,牙齿也摇摇晃晃。想到我的几位叔伯和几位兄长,都身体健康却都过早地逝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命吗?我不能离开这儿,你又不肯来,我生怕自己早晚死去,使你忍受无边无际的悲哀啊!”谁料年轻的先死而年长的还活着,强壮的夭折而病弱的却保全了呢? 唉!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如果是真的,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吗?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应该承受先人的恩泽吗?年轻的强壮的反而天亡,年长的衰弱的反而健康生存吗?我实在不能把这消息当成真的啊!如果这是在做梦,或者是传错了消息,可是,东野报丧的信件,耿兰述哀的讣文,为什么又分明放在我身边呢?唉!看来这是真的啊!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了,你这样纯正聪明应该继承先人的家业,却不能够承受先人的恩泽啊!所谓天,实在难以测透;所谓神,实在难以弄明啊!所谓理,真是不能推断;所谓寿,根本不能预知啊! 虽然如此,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快要变得全白了,动摇的牙齿快要脱落了,体质一天比一天衰弱,精神一天比一天衰退,还有多少时间不跟随你死去呢!死后如果有知觉,那我们的分离还能有多久?如果没有知觉,那我哀伤的时间也就不会长,而不哀伤的日子倒是无穷无尽啊! 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力壮的都不能保住,像这样的小孩儿,又能期望他们长大,成人立业吗?唉!实在伤心啊!实在伤心啊! 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软脚病,越来越厉害。我回信说:这种病,江南人多数有。并不曾把它看成值得担忧的大事。唉!难道竟然因为这种病夺去了你的生命吗?还是另有别的重病而造成这不幸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来信说,你是在六月二日死的;耿兰报丧的信没有说明你死在哪月哪日。或许东野的使者不晓得向家人问明死的具体日期?而耿兰报丧的信,不懂得应当说明死的具体日期?东野给我写信时,才向使者询问死期,使者不过信口胡答来应付他吗?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如今我派遣建中祭奠你,慰问你的儿子和你的乳母。他们如果有粮食可以维持到三年丧满,就等到丧满以后接他们来;如果生活困难而不能守满丧期,那就现在把他们接来。其余的奴婢,都让他们为你守丧。等到我有力量改葬的时候,一定把你的灵柩从宣州迁回,安葬在祖先的坟地,这样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唉!你生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期,你活着我们不能同住一起,互相照顾,你死后我又不能抚摸你的遗体,尽情痛哭,入殓之时不曾紧靠你的棺材,下葬之时不曾俯视你的墓穴!我的德行有负神灵,因而使你夭亡。我不孝顺、不慈爱,因而既不能和你互相照顾,一同生活,又不能和你互相依傍,一起死去。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活着的时候,你的影子不能和我的身子互相依傍,去世以后,你的灵魂不能和我的梦魂亲近,这实在是我自己造成恶果,还能怨谁呢!诗经说:“彼苍者天”,“曷其有极”!(那茫茫无际的苍天啊,我的悲哀何时才有尽头呢!)从今以后,我对这个世界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我该回到故乡去,在伊水、颍水旁边买几顷田,来打发我剩余的岁月。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才;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待她们出嫁:我想要做的,不过如此罢了。 唉!话有说尽的时候,而悲痛的心情却是没完没了的,你是能够理解呢,还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呢?唉!伤心啊!希望你的灵魂能来享用我的祭品啊!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白对译竹之 始 生, 一寸 之萌 耳, 而节 叶 具焉。竹子开始生出时,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节、叶都具备了。自 蜩 腹 蛇 蚹 以至于 剑拔 十寻者,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象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生而有之也。 今 画 者 乃 节节 而为之, 叶叶 而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累 之, 岂 复 有 竹 乎! 故 画 竹 必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画竹必定要先 得成竹 于胸中, 执 笔 熟 视, 乃见 其所 欲画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者, 急 起 从 之, 振 笔 直遂, 以追 其所见,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 起 鹘落, 少 纵 则逝 矣。 与可之教 予如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稍一放松就消失了。与可 告诉我的如此。予 不能 然也, 而心 识其 所以然。 夫既 心 识是如此。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其所以然 而不能 然者, 内外不一, 心 手 不相应,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不 学 之过也。 故 凡有见于中 而 操之 不 熟者,没有学习的过错。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构思,但是作起来不熟练的,平居 自 视 了然 而 临事 忽焉 丧之, 岂 独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这种现象难道仅仅竹 乎?是画竹有吗? 子由为 墨竹赋 以 遗与可 曰:“庖丁, 解牛者也,子由写了篇墨竹赋,把它送给与可,说:“丁厨子,是杀牛的,而 养生 者 取 之; 轮 扁, 斫轮 者也,而但讲求养生的人从他的行动中悟出了道理;轮匠扁,是造车轮的,但读书 者与 之。 今夫 夫子之 托 于斯 竹也,而予以读书的人赞成他讲的道理。如今您 寄托意蕴在这幅竹画上,我认为 有 道 者, 则 非 耶?”子由 未 尝 画也, 故 得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子由没有作过画, 所以只得其 意而已。若予 者, 岂 独 得 其 意, 并到了他的意蕴。 象我这样的人,哪里仅仅是得到他的意蕴,并且也得 其 法。得到了他的方法。 与可画竹, 初 不自贵重, 四方 之人 持 缣素而请与可画竹,起初自己并不看重。 四方的人们,带着白绢来请他者, 足相 蹑于其门。与可 厌 之, 投作画的,在他的门口脚与脚互相碰踩。 与可讨厌他们,把白绢丢诸地而 骂曰:“吾将 以 为袜材。” 士大夫 传 之,以为在地上骂道:“我将用这些白绢做袜子!”文人们传道着他的话,作为口实。 及与可 自 洋州 还, 而余 为 徐州。 与可以书 遗 余话柄。等与可从当洋州太守回来,我正任徐州太守。与可把信寄给我曰:“近 语 士大夫, 吾 墨竹 一 派, 近在说:“近来告诉文人们说:我们画墨竹这一流派的人, 已传到近在彭城, 可往 求 之。 袜 材 当萃 于子 矣。”徐州的苏轼,你们可去求他画。做袜子的材料会聚集到您那里去了。”书尾 复写 一 诗, 其 略 云: “拟 将一段 鹅溪绢, 扫取寒信末又写了一首诗,它的大概意思说:“打算用一段鹅溪绢,画出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 竹 长 万尺,当 用绢 二百五十匹, 知竹万尺长。”我对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必须用绢二百五十匹。知道公 倦于笔砚, 愿 得 此 绢而已。 与可无以 答, 则曰:“吾您是懒得动笔,希望得到这些绢罢了。”与可无话可答,就说:“我的言妄矣, 世 岂有 万尺 竹 哉!” 余因而实 之,答 其 诗曰:话错了,世上哪有万尺长的竹子呢?”我就 证实它,回答他的 诗说:“世间 亦有 千寻 竹, 月 落 庭空 影 许长。” 与可 笑“世上也有八千尺长的竹,月光洒落空庭照出竹影这么长。”与可笑曰:“ 苏子 辩则辩矣, 然二百 五十匹, 吾将 买 田而起来说:“苏先生真会说呀!但二百五十匹绢,我将用它们买些田回归老焉。” 因以所画 筼筜谷偃 竹 遗 予, 曰:“此 竹家养老啊。”即把所画的筼筜谷倾斜的竹子送给我,说:“这竹子只有数尺耳, 而有万尺 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 与可尝令予 作 洋州三几尺高,但有万尺的气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还令我作洋州三十咏, 筼筜谷 其 一也。予 诗云:“汉川 修竹贱 如蓬,十咏,筼筜谷是其中之一。 我的诗说:“汉水的高竹贱如蓬草,斤斧 何曾赦 箨龙。 料得 清贫馋太守, 渭 滨 千亩斧头哪曾放过竹子?估计太守清贫贪馋, 把渭水边上千亩竹林都吃在 胸中。” 与可 是日与 其 妻 游谷中,烧笋晚 食, 发进了肚里。”与可当天与他的妻子在筼筜谷游玩, 煮笋晚上吃,打开函 得 诗, 失 笑 喷饭满案。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住笑起来,喷饭满桌。元丰 二年正月 二十日, 与可 没 于陈州。 是岁七 月七日,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在陈州去世了。 这年七月七日,予在 湖州 曝书画, 见 此 竹 废 卷而 哭 失声。我在湖州晒书画,看到这幅筼筜谷偃竹,放下画卷痛哭失声。昔 曹孟德祭桥公文, 有 “车过”、“腹痛”之语。从前曹孟德祭桥玄文, 有不祭祀坟墓、车过 腹痛 的话头;而予 亦载 与可 畴昔 戏笑 之言者,以见 与可于予我的文章也记载了与可以往跟我戏笑的话, 以见与可跟我这样亲厚 无间 如此也。亲密无间 啊。狱中杂记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间,我(关押)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死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狱中)有个原洪洞县的知县杜君,站起来说道:“这是瘟疫发作了呵。现在气候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这时候)多到每天十多人。”我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杜君说:“这种疾病很容易传染,传染上的人,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同他一起居住。而狱中有老监四座,每座老监有五间房子,看守们住在当中一间里,在房前的墙上开有窗户,用来通光,屋顶也开有天窗,用来透气。旁边的四间牢房却没有开窗,可是关在里面的犯人经常有二百多人。每到傍晚便落了锁,犯人的尿尿也都封闭在牢房里,同食物的气味混在一起。再加上严冬时节贫穷的犯人在地上睡觉,等到春天地气上升,很少有不生病的。监狱里有个老规矩,天亮了才开锁,当深更半夜的时候,活人跟死人脚靠脚头靠头地躺着,没有办法避开,这就是传染上的人多的原因。更值得奇怪的是,那些大强盗和犯案多次的贼,杀过人,案情重大的囚犯,精气特别旺盛,染上这种病症的十个当中没有一两个,有的即使染上了,随即也就好了。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为罪轻被押以及被牵连的,被当作人证而不该受法律制裁的人。”我说:“京城里有顺天府的监狱,有五城兵马御史衙门的监狱,为什么刑部衙门监狱里关押的犯人竟多到这种程度呢?”杜君说:“近年来的诉讼案件,(只要)案情稍微重一点,顺天府、五城兵马御史衙门就不敢专擅判决;再加上掌管京城九门守卫工作的步兵统领访查、缉捕、检举、盘查出来的犯人,统统归刑部监狱关押;而十四司的郎史、员外郎当中的那些喜欢多事的,以及官署内管文书的小史、典狱官、看守们,都以关押的人越多越有利可图,稍微有点牵连的,就一定用尽方法捉来。如果进了监狱,不管有罪无罪,一定给戴上脚镣手铐,关在老监里,使(他们)痛苦得无法忍受了,然后就劝导他们去找保人,放他们出狱住在老监的外边,估计他们家里拥有的财产作为勒索的标准,而得来的钱就由官和小吏瓜分了。中产以上的人家,都竭尽自己的资财来找保人,家产少一点的,要求去掉脚镣手铐住到老监外面的板屋里,费用也要好几十两银子。只有(那些)非常贫穷无依无靠的犯人,才戴上刑具关押,一点也不宽容,还把他们做为标本警告其余的犯人。有的同案被囚的人,犯罪情节严重的反而出来住在外面,而罪轻的、无罪的却遭受那披枷戴锁的痛苦。他们心里积聚着忧愁愤恨,睡眠饭食又违背常规,等到生了病,又没有药物治疗,所以常常造成死亡。”和我同案被关押的朱老先生、姓余的书生及早在狱中的同官县的僧某人,先后传染上瘟疫死去,他们都是不应该受到重罚的。又有个姓什么的用不孝的罪名控告他的儿子,(他)左右的邻居(受牵连)被戴上刑具关进老监,整夜大哭大叫直到天亮。我对这些事有感触,就拿杜君的话普遍询问狱中的人,大家说的都一样,于是便写了下来。凡是判了死罪的案件上奏(以后),刽子手就先等在牢房外面,支使他的同伙进去勒索财物,这叫做“斯罗”。家中富有的犯人,同伙就找他的亲属(谈),对贫穷的犯人就当面告诉他。(对)其中受凌迟碎剐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就先刺心脏;不然四肢砍完了,心还不会死。”(对)其中受绞刑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开始一绞就能断气;不然绞三次(还要)加用别的刑具,然后才能死去。”只有对那些砍头的,没有什么好要挟的,但是还要留下他的脑袋做抵押品。因此,有钱的贿赂往往要花几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没有钱的也要把自己的衣服卖光;一点财物没有的,就按照说过的那样来惩处他。负责捆绑犯人的也是这样,(犯人)不能顺从他的心愿,捆绑时就先折断他的筋骨。每年秋天集中处决犯人时,勾着姓名立即执行的占判死罪囚犯的十分之三四,留着暂不执行的占十分之六七,都被捆绑到行刑的西市去等待命令。那些在捆绑时受了伤的,即使侥幸保留了性命,也要病上好几个月才能痊愈,有的竟然成为残废。 我曾经找一个老年管文书的小官询问过这件事:“他们跟那些被处决、被捆绑的人,不是有什么仇恨,只不过希望得到一点财物而已;果真没有,最后也就宽容宽容他们,这难道不是一种善行吗?”回答说:“这是为了立下规矩以警告其余的犯人,而且也用来惩戒后来的人;不这样,那就人人都会有侥幸的心理。”专管给犯人戴手铐、打板子的人也是这样。跟我同案被捕用木制刑具拷打审问的有三个人:一个人给了二十两银子,(结果)骨头受了点轻伤,病了一个多月;一个人给的(比他)多了一倍的银子,(只)打伤了皮肤,二十天就伤愈了;一个人给(的是他)六倍的银子,当天晚上走起路来就跟平时一样。有人问他们道:“犯罪的人贫富不一样,你们已经从各个犯人身上都得了钱财,又何必还要按出钱多少来分别对待呢?”(他们回答)说:“没有差别,哪个肯多出钱呢?”孟子说过:“选择职业不可以不慎重。”(这句话)真对啊! 刑部里(有个)老年管文书的小官,家里暗藏着伪造的印章,公文下发给各省,往往偷偷地更换它,增加或删节那些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人没有谁能分辨真假。那些上奏给皇帝和送各部的公文,还不敢这样做。(政府的)法令规定:大盗没有杀人,以及另外的共同参与作案而人数多的案犯,只要主谋的一、二人立即处决,其余的案犯经过秋天的大审,都减刑遣发到边远地方去服役。案文送上去,其中有立即处决的,刽子手就预先等侯在牢房门外。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一点时间也不拖延。有某姓兄弟二人,因为犯了把持公仓的大罪,依照法律应该立即处决。罪案已经判决了,管文书的某人告诉他们说:“给我一千两银子,我使你们活下去。”他们问他有什么办法,他说:“这没有什么困难,我另外准备一份奏章,判决词不用改动,只不过拿两个列在同案名单后面的单身汉而又没有亲戚的从犯替换你们的名字,等到案文加封上奏的时候偷偷地换一下罢了。”他的一个同事说:“这可以欺骗死去的犯人,却不能欺骗主审官,如果他发现错误再上奏章请示,我们就活不成了。”管文书的某人笑着说:“(他)重新上奏请示,我们这些人固然活不成,但是主审官也要一个个罢官离开,他们不能拿这两个人的性命来换掉他自己的官职,那么我们这些人也就始终没有死的道理了。”他居然这样办了,同案名单中后面的两名从犯马上被处了死刑。主审官惊吓得口张舌翘,但到底不敢追究。我在监狱里,还见过某姓兄弟俩,牢房中的犯人都指着说:“这两个人就是用某人、某人换来他们的脑袋的。” 凡是杀人(的罪犯),如果审判书中没有预谋、故意杀人罪名的,经过秋季的大审归入情有可怜、其罪可疑一类,就可以免除死刑,官吏就借这个规定来钻法律的空子。有个叫郭四的,总共杀过四次人,一次次归入情有可怜、其罪可疑的一类,接着碰到了大赦。(他)即将出狱了,天天跟他的一伙人摆设酒席,尽情高歌到天亮。有人问他以往的事情,他就一桩桩一件件地详细叙说,神情面色是那样洋洋自得,好象是在自我夸耀。唉!贪官污吏忍心于贪赃枉法,是不值得责备的;可是不明白治狱之道,好官也多把使犯人免去一死当做功德,却不去追究那些案件的真相,他们使好人蒙受冤枉,也厉害得很哪! 有些奸狡的人长期关在监狱里,同狱卒内外勾结,很捞了些钱。山阴县有个姓李的,因杀人被关在监狱里,每年能够弄到几百两银子。康熙四十八年,因为大赦被释放出来。在外面过了几个月,(他感到)寂寞无聊没有什么事可干,他的同乡中有一个杀了人的,于是他就代替那个同乡承担杀人的罪名。原来按法律规定不是故意杀人就一定长期关押,终久没有死罪。(康熙)五十一年,又遇大赦,又根据赦令减刑等待发配到边外去戍守。(他)叹息说:“我没有机会再到这里来啦!”按照旧例,发配充军的犯人要转到顺天府监狱关押,等候遣送。那时正好是冬天,停止遣送。姓李的写呈文请求留在刑部狱中等到来年春天遣送,请求了好几次,都没有得到批准,他很失望地转移许多出去。陶庵梦忆序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变成了可怕的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像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哀悼自己的诗,每每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存米的瓶子里常常是空的,不能生火做饭。我这才懂得伯夷、叔齐竟直饿死,(说他们)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在饥饿之余,我还喜欢写些文章。因此想到以前生长在王、谢这样的家庭里,很享受过豪华的生活,现在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用竹笠作为头的报应,用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暖柔软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自己应当从黄粱梦中醒来,自己的车马刚从蚁穴中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受用?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不用写年份;也不分门别类,以与志林相差别。偶尔拿出一则来看看,好像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这真的可以说是痴人的面前不能提梦啊。以前有一个西陵的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害怕那不是梦,一个又害怕那是梦,这是痴迷中的一个人。我现在一生将尽,但还在从事写作,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能运用智力、写作文章的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化解,正如黄粱梦醒,时间用尽,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他们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