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_孙子兵法_计篇_译本比较研究.pdf_第1页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_孙子兵法_计篇_译本比较研究.pdf_第2页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_孙子兵法_计篇_译本比较研究.pdf_第3页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_孙子兵法_计篇_译本比较研究.pdf_第4页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_孙子兵法_计篇_译本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 年 2 月 第 3 卷 第 1 期 黑河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 Feb 2012 Vol 3 No 1 收稿日期 2011 10 17 作者简介 李艳 1987 女 山东莱芜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育研究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 孙子兵法 计篇 译本比较研究 李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国语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06 摘要 孙子兵法 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兵书 已有多种英译本 但由于译者理解不同 译作各有千秋 翻译的准 确度难分伯仲 功能翻译理论从功能特征出发 建立起的翻译原则 目的原则 篇内一致原则和忠诚原则能够较好地 评价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翻译的准确度 运用这一理论对 孙子兵法 计篇 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 通过实证分析各 译本的特点 考察作者翻译的得与失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孙子兵法 译本 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 9499 2012 01 0104 05 近年来 汉语典籍外译成为热门话题 孙 子兵法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之一 虽然 早有英译本问世 但因为译者理解不同 译作平 分秋色 难分伯仲 笔者特选取两位经验丰富 技艺超群的翻译大家的优秀译本进行比较分析 来探讨翻译的技巧 一本是外文出版社 2001 年 出版的林戊荪译本 以下简称林译 1 另一本是 湖南出版社 1993 年出版的贾尔斯译本 以下简 称贾译 2 本文欲从功能翻译理论的原则 目的原则 篇内一致原则和忠诚原则三个方面 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 通过实证分析各译本的特 点 考察译者翻译的得与失 一 功能理论翻译观 现代功能翻译理论基本以德国功能翻译学 派为主流 其先导人物是赖斯 Katharine Reiss 赖斯在 1971 年出版的 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 制 Possibility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 cism 一书中 提出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也是 第一个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结合起来 将文本按不 同功能进行分类的学者 她认为 译者应优先考 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 她将文本 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 指出翻译批评的 依据应是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 并试 图创立一种基于源语语篇和译文语篇功能关系 的翻译批评模式 3 赖斯的学生费米尔 Vermeer 突破对等理论 的限制 正式提出翻译 目的论 这一功能翻译学 派的主题理论 他认为 翻译的过程是由翻译的 目的所决定的 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是译文接受者 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 对 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 4 目的论关注的是 译者的目的 这个目的决定译者需要的翻译方法 和策略 才能产生功能上可满足需要的结果 即 译文 5 费米尔和赖斯还讨论了该理论的基本 规则 目的规则 Skopos rule 连贯规则 coher ence rule 和忠实规则 fidelity rule 其首要规 则是目的原则 忠实规则从属于连贯规则 而连 贯规则又从属于目的规则 第 1 期李艳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 孙子兵法 计篇 译本比较研究 贾斯特 曼塔里 Justa Holz Manttari 进一 步发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提出 翻译行为 论 该理论将翻译视为一种 为实现某种特定 目的而设计的复杂行为 探讨了包括文本转换 在内的所有跨文化转换形式 并着重论述了翻译 过程的行为 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 境条件三个方面问题 6 149 20 世纪 90 年代初 诺德 Christiane Nord 在 目的行为 析功能翻译理论 中 全面系统地 归纳了功能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针对其 不足提出 忠诚原则 loyalty principle 建立 功 能加忠诚 理论 进一步拓展了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 式运作的因素 忠诚指的是译者 原作者 译文接 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使译者双 向的忠于源语文本与译入语目标语两方面 7 她强调原文和译文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 这种 联系的质量和数量由预期译文功能确定 它同时 也决定处于特定语境的原文中哪些成分可以保 留 哪些可以或必须根据译语语境进行调整甚至 改写 综合上述理论 我们可知 目的论和翻译行 为理论是功能翻译理论最重要的部分 而贯穿其 中的重要原则是目的原则 篇内一致原则和忠诚 原则 二 孙子兵法 两种译本对比分析 孙子兵法 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兵法 已被 世界各国认为是最富哲理性和深具影响力的兵 法 其独一览群小的气度 深邃奥秘的思辨内容 博大精深的军事学说内涵为人所折服 加上其清 新鲜明的实践风格和辞如珠玉的文学性语言 更 增加它的魅力 孙子兵法 因其历史上的重要 地位和英文版本之众多而受到译学界的重视 其 中两个译本最具有影响力 即贾尔斯的译本和林 戊荪的译本 前者译本有西方特色 后者译本具 东方神韵 两者各有千秋 比较具有代表性 本 文选取 孙子兵法 计篇 展开对比分析 一 目的原则分析 目的原则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最高法则 翻 译目的论认为 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 翻译行为 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即 目的决定手段 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 确定 8 例如 原文 故经之以五事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 曰道 二曰天 三曰地 四曰将 五曰法 贾译 1993 13 The art of war then is governed by five constant factors to be taken into ac count in one s deliberations when seeking to deter mine the conditions obtaining in the field These are 1 The Moral Law 2 Heaven 3 Earth 4 The Commander 5 Method and discipline It appears from what follows that Sun Tzu means by Moral Law a principle of harmony not unlike the Tao of Lao Tzu in its moral aspect One might be tempted to render it by morale were it not considered as an attribute of the ruler 林译 2001 3 To assess the outcome of a war we need to examine the belligerent parties and compare them in terms of the following five funda mental factors The first is the way dao 道 the second heaven tian 天 the third earth di 地 the forth command jiang 将 and the fifth rules and regulations fa 法 501 黑河学院学报第 3 卷 对 五事 的翻译两者不同 贾尔斯和林戊荪 的翻译分别为 道 The Moral Law the way dao 道 天 Heaven heaven tian 天 地 Earth earth di 地 将 The Commander command jiang 将 法 Method and discipline rules and regula tions fa 法 以上两者的翻译中 对 将 天 地 字 的翻译基本达成一致 对 道 和 法 的翻译则很 不同 对 道 的翻译 贾尔斯翻译更倾向于意 译 并且对其做了注释 以便让读者了解其渊源 及真正意思 林戊荪的翻译 the way 则倾向于直 译 林戊荪的翻译 法 回译为 规章制度 似乎 不太贴近原意 相比之下 贾尔斯的 method and principle 更准确一些 翻译过程是一个涉及多种 选择的复杂过程 每一次翻译行为及其参与者所 做出的种种选择都是由诸多层次的目的决定 的 9 贾尔斯目的在于向西方人介绍孙子的军 事思想 采用的是意译的策略 涉及文化的部分 做了注释 以求详细解释 而林戊荪是想通过 孙子兵法 发扬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因此 翻 译文化词汇时忠实于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 采用 直译 并用汉字做注 比较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习 惯和思维方式 二 篇内一致原则分析 篇内一致原则是说读者应该能够理解原文 译文在其介入的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较大意义 译者必须从语言和社会的双重功能角度来考虑 译文本身的连贯性 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 篇内 一致原则对在交际背景下实现译文的表意价值 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如 将听吾计 用之必胜 留之 将不听吾计 用 之必败 去之 贾译 1993 16 The general that hearkens to my counsel and acts upon it will conquer let such a one be retained in command The general that hearkens not to my counsel nor acts upon it will suf fer defeat let such a one be dismissed 林译 2003 5 7 The general who employ my assessment methods is bound to win I shall there fore stay with him The general who does not heed my words will certainly lose I shall leave him 在这个例子中 原文的意思应该是 如果国 君能听从我的计谋 指挥作战一定胜利 我就留 下 如果不听从我的计谋 指挥作战一定失败 我 就离去 10 贾尔斯的理解是说国君 将军的去留 问题 而林则理解为孙子本人的去留 笔者倾向 于原注的解释 笔者认为 这句话是孙子对吴王 所说的 将 并非指将领 而是 如果 因为在 通篇孙子兵法中 对于指挥者和被指挥者 区别 的主要词是将和兵 其中的将就是指带兵的统 帅 而没有帅和将之分 况且这句话在孙子第一 篇之中 而第一篇中主要阐述的论点是计 这个 计包含对天时 地利 人和的分析 这里所要阐 述的其实是君臣关系 君主是否对任命的统帅有 足够的信任 通观孙子全文 没有一个废字 恰 如 凛然出师表 一字不可删 一般 因此 在该句 前面已经详细阐述了将者 智 信 仁 勇 严也 是没有必要在后面又加上注脚的 所以 这里去 留与否指的应该是谋士自己 因此 林的译文更 准确 另外 从文风的角度看 林的译文比贾尔斯 的更为典雅 从标点符号的使用来看 贾尔斯使 用的是感叹号 林则使用句号 这与林通篇 波澜 不惊 的平和语气也是一致的 更符合兵书古籍 601 第 1 期李艳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 孙子兵法 计篇 译本比较研究 的语感 三 忠诚原则分析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忠实于原文 但不同于 对等论 中的忠实 而是指原文作者 译者和读 者之间多变关系力求一致 在翻译目的与原文 意图发生冲突时 忠诚原则要求 尊重原文作者 协调译文目的和作者意图 因此 忠诚原则是 对目的论的补充 所以 在翻译批评时 既要以 翻译目的论为标准 又要遵守忠诚原则 6 150 比如 兵者 诡道也 利而诱之 乱而取之 时而 备之 贾译 1993 18 All warfare is based on de ception Hold out baits to entice the enemy Feign disorder and crush him All commentators except Chang Yu say When he is in disorder crush him It is more natu ral to suppose that Sun Tzu is still illustrating the uses of deception in war If he is secure at all points be prepared for him 林译 2003 6 7 War is a game of decep tion When the enemy is greed for gains hand out a bait to lure him when he is in disorder attack and overcome him when he boasts substantial strength 中文的 诡 本有贬义 但孙子这里的 诡道 是善用智慧指导战事之道 是褒扬的口吻 贾尔 斯的 deception 就没有表达出褒扬的含义 林译 则不同 一个 game of deception 把军事家的智 慧 才能 潇洒和可爱表现出来 笔者认为 是妙 笔生花之作 虽是游戏 但却包含了诸多玄机 又如 博弈论 译为 game theory 同是用简单的 game 表现深刻的内涵 两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最重要的是 和原文 兵者 诡道也 意旨最 为贴近 本例中 乱而取之 两个译者理解不同 贾 认为孙子仍然在采用 诡道 即装作自己乱迷惑 对方 乘机取之 而林的理解是趁对方乱攻克他 们 笔者倾向于林的理解 乱而取之 与 实而 备之 结构相同 贾和林对 实而备之 理解相同 因此 林对 乱而取之 的翻译更忠实于孙子的 原意 三 结语 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 从目的原则 篇内一致原则和忠诚原则角度比较了林和贾的 孙子兵法 计篇 英译本 限于篇幅 仅比较讨 论了三个方面 但笔者对照原文通读了两种译 本 情况也大致如此 总之 由于两者翻译目的 不同 贾倾向于介绍孙子的军事思想 林更多地 是以 孙子兵法 为依托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目 的决定了策略 加之两者的文化背景不同 对原 著的理解有所不同 所以决定了两者译文的不 同 贾的译文意译为主 带有西方色彩 而林的译 文以直译为主 但典雅忠实 具有东方神韵 更贴 近原文 符合兵书古籍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林戊荪 译 孙子兵法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1 2 106 2 贾尔斯 译 孙子兵法 M 长沙 湖南出版社 1993 2 129 3 Reiss K Possibility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 M Manchester St Jerome and American Bible Society Pub lish House 1971 2 127 4 Vermeer Hans J Translation and the Meme J Target 1997 9 155 166 5 Munday J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 tions M Beijing Commercial Publishing House 2007 112 701 黑河学院学报第 3 卷 6 张迎梅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 孙子兵法 的两种译本 J 职业时空 2010 5 149 150 7 Nord C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 proaches Explained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ublishing House 2005 9 8 贾文波 应用翻译功能论 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 2004 46 9 范祥涛 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 J 中国翻译 2002 6 25 28 10 孙武 原注 方飞 评注 原注孙子兵法 M 南宁 广西民 族出版社 1999 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Art of War from the Perspec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