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下山脱贫规划40.doc_第1页
泰顺县下山脱贫规划40.doc_第2页
泰顺县下山脱贫规划40.doc_第3页
泰顺县下山脱贫规划40.doc_第4页
泰顺县下山脱贫规划40.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顺县下山脱贫规划(2005年2015年)泰顺县发展计划局二五年八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现状分析1一、县域综合发展概况1二、下山脱贫工作回顾2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3一、指导思想3二、基本原则4第四章 人口规模与重点城镇发展分析6一、人口增长分析6二、剩余人口转移6三、重点城镇发展6四、下山脱贫对象8第五章 下山脱贫总体布局规划8一、布局总体框架8二、主要下山脱贫点9三、基础设施建设10四、社会服务设施建设11第六章 近期下山脱贫规划12第七章 规划实施措施和对策15一、加强领导,认真做好下山脱贫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15二、积极发展优势产业,拓宽下山群众就业门路15三、深入实施农民知识化行动,提高下山群众致富能力16四、制定积极扶持政策,加快下山脱贫步伐16五、推进改革,建立下山脱贫工作的新机制17六、严格管理,确保下山脱贫点基础设施和群众住房的建设质量17七、强化宣传,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18第八章 附表附图19附表一:乡镇发展评价表19附表二:泰顺贫困乡镇情况21附图一:泰顺县重点城镇发展示意图21附图二:泰顺县贫困乡分布图21附图三:泰顺县下山脱贫主要布局点分布图21前 言下山脱贫旨在鼓励和引导居住环境恶劣的山区群众有计划地向城镇、公路沿线等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迁移,改善其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加发展机会,增强发展能力,从而达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山区人口向城市(镇)转移已成为人口迁移的大趋势。通过实施下山脱贫,加快城镇人口集聚,有利于提高城镇基础设施的共享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质量,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是一条能让山区群众快速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小康的捷径。为了加快泰顺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山区群众向重点城镇集聚,积极推进城市(镇)化进程,全力打造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努力建设小康社会,根据省、市、县党委、政府的有关要求与部署,特编制泰顺县下山脱贫规划。本规划主要通过人口发展规模分析、乡镇发展条件评价来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口、城镇发展潜力、下山脱贫对象,并进行下山脱贫布局、配套设施建设和提出对策措施。规划依据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浙江省“百乡扶贫攻坚计划”3、泰顺县扶贫开发规划4、泰顺县城镇体系规划5、泰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泰顺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7、泰顺县农村公路发展规划8、泰顺县下山脱贫实施办法规划年限本规划年限是2005年2015年。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19第一章 现状分析一、县域综合发展概况泰顺县位于浙江省南部边陲,与福建省的福鼎、柘荣、福安、寿宁和浙江省的景宁、文成、苍南等县毗邻,县城北距杭州490公里,东北距温州市区160公里,是经济欠发达县。全县总面积1761.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90%,是典型的山区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6.1C,多年平均降水量1968.5mm。生态环境良好,2002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县下辖11个镇25个乡、295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总人口34.7万。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泰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社会事业较为落后,1984年被确定为省级和国家级贫困县。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全县人民在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立足山水资源,历经图治,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发展,1997年顺利摘除国家级贫困县帽子, 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6.8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1亿元,传统产业经济效益得到一定提高,支柱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相对省市平均水平来说,我县发展速度仍然相对较慢,综合差距逐渐拉大。二、下山脱贫工作回顾1995年以来,我县开始实施了大规模下山脱贫工作,至2004年底,全县共建成下山脱贫点233个,安置农户10755户,共44696人,取得了显著成效。1、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 的 原则,鼓励和引导居住环境恶劣的山区的农民向城镇及公路沿线等条件相对完善的地方迁移,有效地解决了山区群众的行路、用水通电、就学看病等问题,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人口素质逐步提高。通过下山脱贫工程的实施,人口向城市(镇)的集聚,使广大移民能享受到城镇的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文化等各项设施,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思想观念得到解放,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3、城市化水平进程加快。下山脱贫点建设与城镇发展紧密结合,加速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带动了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经济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4、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施下山脱贫,减少了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活动强度,促进了退耕还林和山区植被保护,改善了山区生态环境。5、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实施下山脱贫工程,有组织地引导高山、远山贫困群众下山,帮助他们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大大改善了党群干群的关系,同时促进了各少数民族的迁移步伐,实现了民族融合,构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虽然下山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下山脱贫缺乏统一规划,下山脱贫点选择没有很好地与城镇化进程结合,布点过于分散,建设规模偏小,多为就村、就近布局;下山脱贫点建设缺乏产业支撑,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所有山区群众“转产转业”问题,相当一部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还非常艰苦;下山脱贫相关政策措施、资金筹措渠道、组织建设管理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的安排,没有形成与周边地区协调的生活配套设施体系。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紧扣“生态小康县”目标,以促进人口合理集聚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中心,以52、58省道及公路沿线重点城镇为集聚点,衔接产业发展及城乡建设,以下山脱贫点建设为抓手,推进人口的“内聚外迁”和要素的优化配置,力促人口分布与产业及城乡发展相互协调,实现空间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1、有效集聚原则。按照经济与人口集聚发展规律,下山脱贫区建设主要布局在重点交通干道沿线,且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的重点乡镇,引导偏远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及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地区等方面的人口集聚发展,提高重点地区人口集聚能力和人口规模。2、综合开发原则。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加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3、自力更生原则。进一步明确扶贫开发的主体是广大山区群众,在政府引导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提高山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改变贫困落后面貌。4、安全宜居原则。下山脱贫点的选址和建议,必须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防治要求,尽量避开地质灾害多发区,同时选点要与城镇建设相结合,统筹安排配套设施建设,构建宜居、宜创业的良好环境。5、整体搬迁与零散搬迁结合原则。综合采取整体搬迁、零星搬迁等形式,引导下山脱贫的有效实施,原则上交通难以到达的偏远山区及江河源头、水源保护等重点生态保护地区采取整体搬迁方法。6、政府指导与群众自愿结合原则。下山脱贫对象和移民点的设置既要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又要遵循群众意愿,既要合理设置指导性的下山脱贫点及主要吸纳人口地域范围,又不能受固定地域束缚,鼓励人口跨区域范围及条件更好的地区转移。三、发展目标通过加快下山脱贫建设,完善重点城镇交通、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重点城镇的人口和产业集聚,推进城镇化和产业化进程,使人口得到有效转移与集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重点城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52、58省道及主要公路沿线两侧的重点城镇发展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具有一定辐射力的经济中心。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7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70元,年均增长10%;完成下山脱贫9000户,人口3万人,下山脱贫点建成面积达到1300亩。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年均增长9%;期间完成下山脱贫1.6万户,人口5.3万人,下山脱贫点建成面积约2320亩;绝大部分下山脱贫人口得到安置,基本实现下山脱贫点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配套设施完备。第四章 人口规模与重点城镇发展分析一、人口增长分析人口增长具有一定稳定性,与时间高度相关,通过一元回归分析法来测定泰顺县人口增长规模数。一元回归模型为:Y=a+bX+ ( N(0,2)预测2010年、2015年全县人口总数分别为36.3万、37.4万(2010年前,人口自增率为7,2015年前人口自增率为6)。二、剩余人口转移泰顺县耕地面积约为14.1万亩,随着旅游业发展和生态县的建设,部分土地将退出农业种植,预计维持在13.5万亩左右。目前,泰顺县耕作效率为1.5亩/人(农业从业人员为9.3万人),参考温州市耕作效率(2015年为5-7亩),并考虑泰顺山区型农业特点,确定近期、远期的耕作效率分别为2亩/人、3亩/人,则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分别为6.3万、4.4万,则近期需要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远期需要转移4.9万人。根据转移预测法,按照劳动力转移人口带动系数(约为1.8),则2010、2015年需转移乡村人口5.4万、8.8万,其中下山脱贫人口分别为3万、5.3万。三、重点城镇发展根据人口、面积、工农业产值、交通区位、资源环境等条件分析,运用Ui=WjXij的评价模型确定:我县城镇体系结构将形成以罗阳为中心,雅阳为次中心,52、58省道及主要公路为轴线,罗阳县域中心城市及雅阳、三魁、仕阳、泗溪、筱村、司前等六大重点城镇辐射周边乡镇的组织体系,下山脱贫点将主要围绕上述重点城镇展开布局建设。表1 重点城镇辐射区域重点城镇直接辐射范围辐射人口(万)罗阳镇岭北、仙稔、下洪、南院、碑排等 6.2雅阳镇柳峰、松洋等3.3司前畲族镇竹里、黄桥、峰门、百丈等2.8筱村镇包洋、新浦、翁山、联云等4.2三魁镇大安、洋溪、洲岭、西洋、东溪等6.0泗溪镇凤垟、横坑、九峰、峰文等4.4仕阳镇龟湖、雪溪、万排等4.4表2 重点城镇可接纳人口城镇城区可发展面积(Km2)城区可接纳人口中心村发展面积(亩)中心村可接纳人口可接纳人口合计罗阳镇6.5720001050700079000雅阳镇0.910000220147011470司前镇0.667000.430009700筱村镇0.4315000.66202120三魁镇0.4146000.2525007100泗溪镇0.55610048032009300仕阳镇0.42470053035008200合 计9.811056002281.2521290126890泰顺县为山区县,建设用地资源较为紧张,下山脱贫点建设一定要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考虑到一般乡镇建设水平要略低于城市特点,城镇规划建设区内按照人均用地90-100平方米计算,可以确定重点城镇可接纳人口能力为12.7万人。四、下山脱贫对象根据乡镇发展条件评价(见附表一),综合得分30分以下的乡镇主要有横坑、峰文、九峰、东溪、柳峰、松洋、凤洋、南院、洲岭、联云、万排、洋溪、竹里、翁山、岭北、碑排、黄桥、峰门、包洋等18个乡镇,总人口约9.4万人,乡镇平均人口仅为0.55万人,综合发展条件及经济基础较差;另外,经过详细调查,其它乡镇的贫困村有114个,共有人口4.3万人);确定相对贫困乡镇及其它乡镇贫困村为下山脱贫重点对象,总人口约13.7万人。第五章 下山脱贫总体布局规划下山脱贫点建设要与城镇化和产业布局相结合,优先选区在交通、通讯比较便利或产业支撑比较强的乡镇建设规划区内,下山脱贫点生活服务设施及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要与建设地区协调,统筹规划建设,同时,下山脱贫点建设要与人文景观、自然环境和当地文化风光特色相融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城镇集聚效应。一、布局总体框架根据下山脱贫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以52、58省道及主要公路为轴线,以重点城镇为主体,一般乡镇政府所在地及中心村为补充,形成“三层次五轴线七片区”布局结构。1、三层次:按照综合发展条件确定三个层次布点:罗阳、雅阳、司前、筱村、三魁、泗溪、仕阳等七大重点镇为第一层次;下洪、龟湖、西旸、大安、彭溪、月湖、新浦等一般乡镇及中心村为第二层次;其它综合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零星安置为第三层次。2、五轴线:云寿线、文泰线、文福线、分泰线和分泰复线等五条交通干道为主要轴线,把沿线重点地区作为下山移民点建设重点。3、七片区:按照罗阳、雅阳、司前、筱村、三魁、泗溪、仕阳等七个重点镇辐射范围,把全县下山脱贫点建设划分为七大片区,引导人口就近转移。二、主要下山脱贫点统筹安排第一、二层次下山移民点建设,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320亩,接纳人口5.3万人,第三层次建设用地和吸纳人口规模不作为规划重点,也不纳入规划目标体系。1、第一层次布局点:七个重点镇规划建设下山脱贫点用地规模为1720亩,接纳人口3.9万人。罗阳镇。结合工业发展及城区拓展,建设交洋、马头岗、溪坪等三处下山脱贫点,规划用地分别为100亩、100亩和450亩,总用地为650亩,接纳人口15000人。雅阳镇。结合城区拓展,确定和平洋为下山脱贫点,规划面积 180亩,接纳人口4000人。司前畲族镇。结合城区南北拓展,确定52省道沿线的峰门整乡搬迁小区、黄桥整乡搬迁溪滨小区等两处下山脱贫点,规划用地总面积180亩,接纳人口 4000人。筱村镇。结合城区拓展,规划建设徐岙村沿玉溪两侧(包括溪滨小区)下山脱贫点,用地面积180亩,接纳人口4000人。三魁镇。结合工业发展和原下山脱贫点扩建,规划建设战州下山脱贫点,用地300亩,接纳人口7000人。泗溪镇。结合工业发展和城区拓展,规划建设上院和南溪两处下山脱贫点,总用地150亩,接纳人口3500人。仕阳镇。结合城区拓展,规划建设上沙江和早阳两处下山脱贫点,总用地80亩,接纳人口1500人。2、第二层次布局点。根据公路改建形成新的区位优势、中心村的建设及原有的乡镇发展基础和需要,主要布局在下洪、龟湖、西旸、大安、新浦、彭溪、月湖等一般乡镇及中心村,用地面积约600亩,接纳人口14000人。3、第三层次布局点。根据群众自愿,在条件较好地区分散安置下山移民,作为第一、二层次外的必要补充,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三、基础设施建设 下山脱贫点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下山脱贫点建设应充分利用原有村镇设施,当其容量不足时,可适当改扩建原有设施,周边配套能力较弱或有必要新建设施,要与周边地区统筹协调安排建设,以满足下山脱贫点及周边地区生活配套需要。1、道路交通。下山脱贫区内道路应与区外道路有机衔接,道路布局与自然地形、地貌相结合,道路系统骨架清晰、功能合理,体现地方特色。2、给水设施。按照饮用清洁用水水质要符合国家二类水质标准,统筹协调安排相应供水设施建设,尽量纳入附近地区供水管网,并根据新增人口需求,提高供水能力。3、排水设施。根据周边配套条件,合理确定污水处理方式和配套管网建设,有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场范围内的下山脱贫点要纳入周边污水收集管网,其余规模较大的脱贫点要设置污水净化处理设施。4、供电设施。下山脱贫区内主要干道、广场和中心绿地设置照明系统,远期采用供电线路埋地铺设。5、通讯设施。下山脱贫区内宜设置公用电话,保证每户都有安装电话的可能,设置或预留电视共用天线管线系统,线路宜埋地铺设。四、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下山脱贫点社会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生活配套设施,服务设施建设的地点和规模要与周边地区统筹考虑,资源共享,合理完善提高。1、教育设施。根据下山增加的人口,教育设施以改扩建为主,提高教育设施共享效益,按照80人/千人左右标准,对原来的学校进行扩建,提高办学能力。为提高下山移民就业能力和知识水平,需加大职业教育力度,重点扩建县职成教中心,在其它重点城镇根据发展需求设立分校。2、卫生设施。各重点城镇设一个城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机构),结合周边地区合理设置医疗服务站。3、文化设施。同城镇文化中心建设相结合,对重点城镇文化中心进行扩建或新设,结合周边地区合理设置文化娱乐中心。4、体育设施。人口规模大于1500人的下山脱贫区内设健身活动场所一处。5、公厕设施。城区按每1500人口设公厕一座,各中心村配备公厕一座。第六章 近期下山脱贫规划根据泰顺县实际情况,近期重点建设罗阳、雅阳、司前、筱村、三魁、泗溪、仕阳等七个乡镇第一层次下山脱贫点,完善建设一般乡镇及重点村第二层次下山脱贫点。 1、罗阳镇。20052010年,进一步拓展马头岗下山脱贫点建设规模,新建下山脱贫点面积100亩,开工建设溪坪下山脱贫点,力争建成下山脱贫点面积330亩,合计430亩,接纳人口10000人,主要包括罗阳及岭北、仙稔、下洪、南院、碑排等周边乡镇下山脱贫人口,同时接纳其余乡镇人口。2、雅阳镇。20052010年,续建和平垟下山脱贫小区,规划面积110亩,接纳人口2500人,主要包括雅阳及柳峰、松洋等乡镇下山脱贫人口。3、司前畲族镇。20052010年,基本建成峰门整乡搬迁下山脱贫小区和黄桥整乡搬迁溪滨小区,规划面积180亩,接纳人口4000人,主要包括司前及峰门、黄桥、竹里、百丈、碑排等乡镇下山脱贫人口。4、筱村镇。 20052010年,建成徐岙村沿玉溪两侧下山脱贫点,包括溪滨小区,面积110亩,接纳人口2500人,主要包括筱村及翁山、新浦、联云、包洋等乡镇下山脱贫人口。5、三魁镇。20052010年,启动三魁战州下山脱贫点一期建设,面积200亩,接纳人口4500人,主要包括三魁及大安、洋溪、洲岭、西旸、东溪、雪溪等乡镇下山脱贫人口。6、泗溪镇。20052010年,开工建设南溪和上院下山脱贫点,力争建设面积90亩,接纳人口2000人,主要包括泗溪及凤洋、横坑、九峰、松洋、峰文、翁山等乡镇下山脱贫人口。7、仕阳镇。20052010年,建成上沙江下山脱贫点,启动早阳下山脱贫点建设,建成面积达到40亩,接纳人口1000人,主要包括仕阳及龟湖、雪溪、万排等乡镇下山脱贫人口。上述第一层次下山脱贫点建成面积1160亩,下山脱贫人口达到26500人,除建设第一层次下山脱贫点外,择优建设第二层次下山脱贫点,主要为彭溪镇、月湖乡、西旸镇、大安乡、新浦乡、下洪乡和龟湖镇,建成面积均为20亩,接纳3500人。表3 下山脱贫点近期建设规模乡镇名称下山脱贫点地名建成面积(亩)接纳人口(人)第一层次罗阳镇马头岗、溪坪43010000雅阳镇和平垟1102500司前镇峰门整乡搬迁下山脱贫小区和黄桥整乡搬迁溪滨小区1804000筱村镇徐岙村沿玉溪两侧1102500三魁镇战州2004500泗溪镇南溪、上院902000仕阳镇上沙江、早阳401000小 计116026500第二层次彭溪镇富洋20500月湖乡水尾20500西旸镇面前岭大丘头底20500大安乡柳埠20500新浦乡旁山洋20500下洪乡玉龙住宅小区20500龟湖镇龟湖村20500小 计1403500合 计130030000 第七章 规划实施措施和对策一、加强领导,认真做好下山脱贫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下山脱贫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的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实行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分期分批地推进下山脱贫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各相关部门要主动协调配合,把下山脱贫放到扶贫工作重要位置予以支持,重视和相对稳定贫困乡村的领导班子建设,充实力量,着力抓好下山脱贫的组织宣传工作。二、积极发展优势产业,拓宽下山群众就业门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下山人口的集聚必须要有优势的产业支撑。要抓住发达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县劳动力充裕、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导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县转移,同下山脱贫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农业基地和工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化发展, 以52、58省道及主要公路沿线的重点城镇为产业集聚中心,为迁移农户脱贫致富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根据泰顺县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引导外来资金投向效益农业、清洁型加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三大产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撑点,为山区群众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真正使农民能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三、深入实施农民知识化行动,提高下山群众致富能力脱贫地区致富,取决于当地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和劳动技能掌握程度。对刚刚完成迁移的农民群众来说,由于长期生活在山区,与外界接触少,思想观念落后,对先进技术认识掌握能力差,一时难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这就要求基层政府对这部分农民“扶上马,送一程”,通过采用“科技扶贫”、“文化扶贫”等方式,从提高人的素质入手,坚持“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人”,搞好观念引导、科技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讲诚信、觉悟高的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掌握先进适用技术,成为农业生产的骨干和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同时,通过引进人才、项目和技术,或加强与各地区致富领头人联系,通过致富领头人指导农民群众建设农业基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手把手提高农民群众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协同促进泰顺经济发展。四、制定积极扶持政策,加快下山脱贫步伐移民工程涉及到土地、林业、财税、公安等多个部门,运作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的重视和政策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扶贫开发的积极性。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农民负担问题的规定,对下山脱贫群众建房审批手续优先办理,下山脱贫群众在建房、子女入学、参军、就业、户籍等方面给予扶持和照顾,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同时,要尽快完善有关政策。对接受下山脱贫任务的乡村实施造地改田,对部分自然村或乡整体搬迁后造成的土地闲置,应制订优惠政策鼓励部分下山脱贫的群众上山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或通过拍卖包租、转让等方式使遗留下的土地、荒山得以治理。五、推进改革,建立下山脱贫工作的新机制下山脱贫为一项“民办公助”的工程,必须以改革的思路来妥善处理好有关问题。对进镇的下山群众,其户口纳入该镇统一管理。加强对下山脱贫点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对已完全搬迁的自然村或行政村,要做好注销和重新登记工作。要鼓励下山脱贫与城镇发展相结合。深化集镇内部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资体系,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扶贫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六、严格管理,确保下山脱贫点基础设施和群众住房的建设质量要统筹按排下山脱贫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合理管理、用好每一分下山脱建设资金。加强对项目工程建设管理,保证基础工程项目和群众住房的施工设计,对基础工程项目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制度,降低工程建设造价,安排专人进行施工和竣工验收等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七、强化宣传,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下山脱贫要涉及下山脱贫点的建设、居住环境的改变、生产条件的改善等方面。整个下山脱贫过程,实际上是一次观念更新、生存环境改变的过程,及时进行宣传教育显得极为必要和紧迫。要强化对下山脱贫群众的宣传教育,转变保守、封闭的思想,克服“等、靠、要”的懒散观念,在新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下,立足自力更生,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同时,要强化接受地群众教育,顾全大局,发场团结互助精神,讲究奉献,帮助、支持下山脱贫点群众重建家园,发展生产。第八章 附表附图附表一:乡镇发展评价表乡镇名称乡镇人口规模乡镇GDP总量人均GDP城镇中心度指数区位条件发展备用地资源其它资源综合得分标准化值评价标准分标准化值评价标准分标准化值评价标准分标准化值评价标准分标准化值评价标准分标准化值评价标准分标准化值评价标准分 罗阳镇100.020.0100.015.070.77.110015.08512.8100.020.068.96.996.7 雅阳镇52.310.567.310.169.36.99013.510015.012.92.6100.010.068.6 仕阳镇64.412.941.56.2100.010.07010.5659.85.91.244.64.555.0 三魁镇52.110.455.18.371.17.17010.57010.54.81.071.37.154.9 彭溪镇28.55.771.110.765.66.6659.88512.84.81.040.14.050.4 司前镇34.06.839.86.065.46.5659.8659.88.61.767.96.847.3 筱村镇44.78.916.82.568.36.87010.57010.51.90.462.96.346.0 泗溪镇43.68.721.33.267.96.8659.87511.37.91.639.23.945.2 月湖乡13.52.78.31.258.05.8304.58512.871.414.313.41.342.6 龟湖镇25.45.115.72.461.26.1507.5507.541.48.325.12.539.3 西畅镇26.85.411.01.667.56.8609.0659.86.91.432.33.237.1 百丈镇24.44.913.72.161.06.1507.5406.00.80.257.75.832.5 新浦乡30.06.05.60.860.06.0304.5659.82.00.440.14.031.5 大安乡18.93.88.91.361.16.1406.0659.80.90.240.54.031.2 下洪乡21.34.38.01.264.76.5456.8659.82.60.521.72.231.1 仙稔乡12.02.48.11.255.65.6507.5609.01.30.345.94.630.5 雪溪乡20.24.06.10.967.56.7456.8659.80.20.022.22.230.5 柳峰乡23.14.611.01.763.06.3355.3659.80.50.122.92.330.0 东溪乡29.86.016.42.543.74.4406.0558.30.20.024.12.429.5 松洋乡14.22.82.30.347.44.7406.08512.80.90.217.41.728.6 凤洋乡27.45.53.10.546.84.7304.5659.83.30.721.92.227.7 南院乡16.43.32.10.345.64.6355.3304.524.34.916.11.624.4 洲岭乡15.63.15.40.858.55.9304.5304.51.70.333.03.322.4 峰文乡7.11.43.90.648.04.8152.37511.30.20.09.20.921.3 横坑乡17.13.43.90.655.65.6203.0406.00.60.112.41.219.9 九峰乡16.73.32.00.349.85.0304.5304.50.30.115.31.519.2 包洋乡16.33.32.40.456.65.7304.5152.30.10.029.12.919.0 联云乡9.92.06.61.046.44.6203.0406.00.20.09.91.017.6 万排乡8.91.86.91.046.34.6152.3304.50.20.024.92.516.7 洋溪乡16.83.47.81.256.15.6203.0101.50.20.020.32.016.7 竹里乡4.81.02.50.449.95.0152.3304.50.60.126.12.615.8 翁山乡18.23.61.80.353.75.4203.0101.50.30.111.41.115.0 岭北乡7.41.59.31.448.74.9152.3203.01.00.29.81.014.2 碑排乡7.11.44.50.747.64.8152.3203.00.20.015.41.513.7 黄桥乡5.01.04.751.55.1101.5101.50.30.139.23.913.1 峰门乡8.31.74.40.748.14.8101.5101.50.20.021.92.212.421附表二:泰顺贫困乡镇情况名称总人口(人)农村人均经济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柳峰乡824611012241东溪乡1086725212279松洋乡532521932136凤洋乡1010926192552南院乡520353702661洲岭乡701019691952峰文乡276026451744横坑乡627513131992九峰乡615419222028联云乡371823292144万排乡325542612397洋溪乡616728362023竹里乡210545992320翁山乡664821192566岭北乡263062512335碑排乡259833492035黄桥乡168526172814峰门乡306125481516合 计9381626102225附图一:泰顺县重点城镇发展示意图附图二:泰顺县贫困乡分布图附图三:泰顺县下山脱贫主要布局点分布图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f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a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6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hSkVnZq$t*x-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Zq$t*x-A1D5G8KbNeQiTlWo#r%v(y+B3E6H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y+B3E6H9LcOg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j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hSkVnZq$t*x-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TkWnZr$u*x+A2D5H8KcNfQiUl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Zq$t*x-A1D5G8KbNeQiTlWo#r%v(y+B3E6H9LcOg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b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IaMdPhSkVnZq$t*x-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