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一《伐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一《伐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一《伐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一《伐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第三单元一《伐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一《伐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伐檀

核心素养

【语言构建与运用】

学习《诗经》重章叠唱的手法,把握《伐檀》的主要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反复诵读,结合注释,把握诗歌的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

揣摩凝练的诗歌语言,体会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学习古人的劳动精神;了解《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入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诗经》中最伟大的爱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诗经》中高尚的德行。但是诗经中包含的远不止这些。还有风俗、战争、劳作。让我们一起看看这首《伐檀》讲述的又是什么呢?

导入二:诗经和楚辞是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楚辞之美在于音韵婉转叠回,文辞优美酣畅。但《诗经》则是截然不同的,仿若山间溪泉,潺潺自流。优雅清扬。“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这是胡适对《诗经》高度评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学习《伐檀》这篇课文。

二、相关知识

(一)文学常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二)诗经六义

三种诗歌形式“风、雅、颂";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

风:即国风,是各地民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如《国风·周南·关雎》《国风·秦风·蒹葭》《诗经·卫风·氓》。

雅:即正声雅乐,宫廷乐歌;《大雅》《小雅》105篇;多为贵族祭祀之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颂:即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灵,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共40篇。如《周颂·我将》《周颂·有客》《商颂·玄鸟》等。

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是直接铺陈叙述,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借一个事物作类比。用来作比的事物比本体更加生动具体,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如《魏风·硕鼠》,以硕鼠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统治者。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三)写作背景

古魏国是西周初年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春秋时灭于晋,故地在今山西省芮城县附近。

当时处于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主要是奴隶,少数是农民)受到奴隶主阶级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他们不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甚至没有人身自由,除了从事耕作或牧的艰苦劳动,还要负担一切劳役,战争时还要出征作战。而剥削者却可以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人民自然会产生一种反抗意识。

《伐檀》是魏国的民歌,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对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及诗人身份,因史料不足难以确认,姑且保留《诗经选注》的看法,即: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问责。

三、诵读感知

(一)诵读诗歌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二)字词梳理

(三)学生诵读

1.谈谈你的诵读体会,这诗歌跟以前知道的诗相比有什么不同?

2.诗歌朗读的节奏根据什么确定?

按照语法结构来确定

如:坎坎//伐檀兮(状+中)

按照音调结构来确定

如:彼//君子兮

(把“彼"声音延长,有利于突出讽刺、嘲弄的意味)

四、整体感知

(一)《伐檀》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

伐木者把树砍倒,把它们堆放到河岸边以便运输,在河岸边,奴隶们想到自已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劳动成果却全被奴隶主占去,愤怒无法压抑,于是向奴隶主提出了尖锐的责问。

(二)内容解析

第一段:

坎坎:伐木声。

置:放。前一“之”,代“檀",后一“之”,结构助词,的。

廛:束,通“缠"。

县:通“悬”。

貆:幼小的貉。

译文: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第二段:

辐:车轮中间的辐条,这里指辐的木材,与下文“伐轮"的“轮”用法相同。

直:平。这里形容水波不兴。

亿:万亿的亿。

特:三岁的兽。

译文: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第三段:

漘(chūn):水边。

沦:细小的波纹。这里形容水波细小。

囷(qūn):周围圆形的仓或囤。

鹑(chún):鸟名,就是鹌鹑。

飧(sūn)熟食。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

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

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

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三)结构分析

全诗三章重叠。以第一章为例,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终可分为三层。第二、三两章,内容与第一章相同。

第一层(第1-3句)

以描写伐木的劳动场景起兴,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

第二层(第4-7句)

以赋的手法对剥削者不劳而获的现象进行揭露和发出质问。

第三层(第8-9句)

讲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巧妙地运用反语作结,·对剥削者白吃闲饭的寄生生活进行了有力的谴责和嘲讽。

五、思考探究

1.诗中是怎样写伐木过程的伐木工人为什么如此情愤不平

(1)先写伐檀砍树,“坎坎"是象声词,说明木质坚硬,劳作辛苦:然后再写运木,放置河边,劳苦繁重。

(2)再写剥削者“不稼不穑”“不狩不猎",既不种田,也不打猎反而榨取了那么多劳动成果,劳动者们却一无所有,不平之气陡然而起。

2.“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中的“君子"是指什么人他们不耕作不狩猎却享受成果,但是为什么注释却说“可不白白吃饭”呢

这里的“君子"是指贵族和奴隶主。

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有讽刺的意味在里面,是对坐享其成的剥削者进行的有力嘲讽和谴责。

3.全诗在兴叹劳役之苦时,为什么要写清澈水面的波纹对此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赋”的写作手法,由叙述伐木者们的劳作过程过渡到对剥削者的责问与反讽。

B.河水清清而世道不清,伐木者们触景生情,对剥削者的愤怒就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

C.“河水"与“伐木者”本不相及,但在“伐木"的特定环境中,能让人联想到伐木者的愤懑心声,具有引发下文的作用。

D.表面上写清清的河水卷起一层涟漪,实际上暗示了伐木者们内心的不平,水面的涟漪正是他们心中涟漪的写照

解析:A是“兴”的写作手法,借助其他事物(河水)为所咏之内容(劳役之芒)作铺垫。

4.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1)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奴隶们劳动的辛苦。

(2)重复“县霾”“县特"“县兽”,意在表现奴隶主的不劳而获。

(3)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意在表现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讽刺。

三章复沓采用换韵反复咏叹的方式,不但有力地表达了伐木者的反抗情绪,还表现了奴隶主的贪婪本性,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与揭露现实的力量。

小组讨论:

1.找出本诗三章中变更的词语。

2.分别对这些词语归类,看它们各表达什么意思?

3.这些词语的变换达到怎样的效果?

(1)“伐檀”“伐辐"“伐轮”的更换反映了伐木者劳动的繁重与艰辛。

(2)“涟"“直”“沦"的更换写出了黄河水波的变化,反映了伐木者内心的不平静。

(3)“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的更换,有力地突出了贪婪的统治者无偿占有劳动成果的数量之大,掠夺之疯狂。

“县貆"“县特”“县鹑"的更换十分形象地突出了统治者占有劳动者劳动成果的品种之多,搜刮无所不至。

4.《伐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但关于《伐檀》的主旨意义从古至今,争议颇大,未有定论。关于这首诗的诗旨大致有以下几种:

1.“刺剥削者不劳而获”说。(顾颉刚《古史辨》)

2.“刺贪"说。《诗序》日:“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

3.“美君子之不素餐"说。宋代朱熹云:“此诗专美君子之不素餐。《序》言刺贪,失其旨矣。”;清代姚际恒亦认为;“此诗美君子之不素餐。"

这首诗到底是“刺”还是“美"与同学们交流讨论,说说你的观点

我同意“刺剥削者不劳而获”说。诗中描述了一“不稼不稿"“不狩不猎”,部分人,却肆建意拿取别人劳动成果,占为己有。作者在此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批判。

我同意“刺贪"说。作者不是对阶级不等的批判,而是对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的管理者的批判。阶级是固有的,然而需要为人民服务,做出政绩,付出劳动,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利去中饱私囊。

我同意“美君子之不素餐“说。所谓“君子”是指百工,说他们“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飨也不是对他们的讽刺,更不是劳动者对剥削者的愤怒,而是对这些具有特殊技能的手工业者的肯定和赞美。

5.《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很多,《伐檀》即是其中措辞尖锐,叙述直截了当的一篇。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四体不勤的奴隶主贵族不劳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