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实验报告最终版.doc_第1页
超声实验报告最终版.doc_第2页
超声实验报告最终版.doc_第3页
超声实验报告最终版.doc_第4页
超声实验报告最终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声实验报告键入文字目录实验一 超声波的发射、接受和传播实验11.1实验设备:11.2实验内容:11.3 实验结果与分析:11.3.1 实验程序:11.3.2 输出结果:21.3.3 实验分析:61.4 实验总结:61.5 本实验人员分工:6实验二 超声波的声场指向性测试实验62.1 实验原理62.2 实验操作72.3 实验数据记录72.3.1近场72.3.2中场82.3.3 远场82.4 本次实验人员分工9实验三 生物组织超声参量测量93.1 实验原理93.1.1 声速测量93.1.2 衰减测量(对数谱差法)103.1.3 非线性参量的测量103.2 实验内容103.2.1 声速的测量103.2.2 衰减的测量113.3 实验程序113.4 程序运行结果123.5 参量计算123.6 本实验人员分工13实验四 超声成像实验134.1、实验内容134.2、实验程序134.3、程序运行结果144.4 本实验人员分工:18实验一 超声波的发射、接受和传播实验1.1实验设备:超声探头脉冲发射及接受设备示波器1.2实验内容:1) 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和连接(超声探头、脉冲发射及接受设备、示波器);2) 分别得到两种超声探头(1MHz,5MHz)的反射回拨,画出其波形。3) 通过数据处理(FFT变换),分别得到每种探头的频谱特性并画出。4) 改变发射能量(energy)、增益(gain)、阻抗(damping)等参数,重复上述过程。1.3 实验结果与分析:1.3.1 实验程序:clc;clear all;for i=4:23 num=num2str(i); if i=9 num=strcat(0,num); end filename=strcat(C:UserslenovoDesktop超声实验实验1数据1TEK00,num,.CSV); R=0,3,2499,4; %数据范围 R1=0,1,2,1; R2=8,1,9,1; M = csvread(filename,0,3,R); M1= csvread(filename,0,1,R1); M2= csvread(filename,8,1,R2); Ts=M1(2,1); fs=1/Ts; V= M2(1,1); N=1:2500; T=M(:,1); %时间抽 %T=N.*Ts; U=M(:,2)*V %电压轴 %figure(i); figure(i); subplot(2,1,1); plot(T,U); grid; xlabel(时间t/s);ylabel(电压u/V); subplot(2,1,2); plot(N.*(fs/2500),10*log(fft(U,2500); grid;endgrid;1.3.2 输出结果:输出结果为Figure 4Figure 23一共20幅回波图和其对应的频谱特性图。Figure 4Figure 14是使用5M探头时候的回拨图像。Figure 15Figure 23是使用1M探头时候的回拨图像。其中从Figure 46显示的是能量逐渐减小而其他参数保持不变时的变化图像。(5M探头)Figure 4: Figure 5:Figure 6:Figure 79 显示的是阻抗逐渐减小,而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5M探头)Figure 7: Figure 8:Figure 9:Figure 1014 显示的是增益逐渐变小,而其他参数不变时的波形变化。(5M探头)Figure 10: Figure 11:Figure 12: Figure 13:Figure 14:Figure 1517 是能量逐渐减小,而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的波形变化。(1M探头)Figure 15: Figure 16:Figure 17:Figure 1820 是在增益逐渐增大,而其他参数不变下的波形变化。(1M探头)Figure 18: Figure 19:Figure 20:Figure 2123 是阻抗逐渐增大,而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的图像的变化。(1M探头)Figure 21: Figure 22: Figure 23:1.3.3 实验分析:1 根据Figure 46和Figure1517,可以得出规律,探头发射的超声波能量越大,得到的回拨的峰峰值越大,且其频谱的幅值也越大,即个频率分量的能量越大。2 根据Figure 710和Figure 2123,可以看出规律,设置的阻抗越大,得到的回拨的峰峰值越小,其频谱的幅度也越小,也即个频率分量的能量越小。同时回波的噪声也越大,及波形上的毛刺也越多。3 根据 Figure 1014和Figure 1820,可以看出规律,设置的增益越大,得到的回拨的峰峰值越大,得到的波形信噪比越高。而增益越小,输出的波形的畸变约严重。4 Figure 4Figure 14是使用5M探头时候的回拨图像,Figure 15Figure 23是使用1M探头时候的回拨图像,比较这两组图像可以发现探头发射的超声波的载波频率越高,得到的回波的幅度越小,正好验证了频率越大衰减越快的规律。同时高频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得到的回波的脉宽更短,因而当用于图像重建时,高频有助于提高纵向分辨率。1.4 实验总结:要得到幅度足够大,信噪比足够好的超声脉冲回波,可以从探头频率、能量、增益、阻抗等参数进行设置,且能量越大、增益越高、阻抗越小、频率越低时,得到的回波的幅度会越大,信噪比越高。而频率越高又有助于提高重建图像的纵向分辨率,所以探头的频率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1.5 本实验人员分工:实验二 超声波的声场指向性测试实验2.1 实验原理指向性是指在频率固定时,通过声中心的指定平面内换能器响应作为发射或入射声波方向的函数。大多数噪声源具有指向性。例如,在一给定频带下,离声源某一固定距离上,测量声源辐射的声压级时,常发现在声源不同方向上声压级不同。许多噪声源的低频辐射几乎是无指向性的,随着频率的增高其指向性增强。这是因振动源不同部分辐射声波到达空间各点的时间不同,因此出现位于干涉而形成不均匀的指向性辐射。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波,频率不同,其指向性不同。2.2 实验操作(1)将棉线垂直于探头声束固定在某一深度,采用2.25MHz探头,左右移动,改变其相对位置,得到不同位置处棉线的回波幅度,记录幅度值;(2)改变棉线的深度,得到三个不同深度处的数据(近场、中场、远场);(3)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三个不同深度的声场分布曲线。2.3 实验数据记录2.3.1近场深度:1.5cm距离/cm8.88.99.09.19.29.3幅值/mV2050105220220160距离/cm9.49.59.69.79.89.9幅值/mV190200170180150150距离/cm10.010.110.210.310.410.5幅值/mV170180180200220200距离/cm10.610.710.810.9幅值/mV19011548202.3.2中场深度:8.5cm距离/cm8.78.88.99.09.19.29.3幅值/mV2528405173124175距离/cm9.49.59.69.79.89.9幅值/mV300470620720820800距离/cm10.010.110.210.310.410.510.6幅值/mV680650600480360270200距离/cm10.710.810.911.011.111.211.3幅值/mV15811789785441292.3.3 远场距离:15.7cm距离/cm7.47.57.67.77.87.98.0幅值/mV2036486090120150距离/cm8.18.28.38.48.58.68.7幅值/mV180210290350360350280距离/cm8.88.99.09.19.29.39.4幅值/mV2201801301201009060距离/cm9.59.6幅值/mV44202.4 本次实验人员分工实验三 生物组织超声参量测量3.1 实验原理3.1.1 声速测量利用示波器观察和记录从超声波换能器发射到接收界面返回超声波的时间来计算。假设放置样品前耗时t0,放置样品后耗时t1,换能器到反射界面距离为d,样品厚D。可得:水中声速为: 插入样品后有: 联解以上两式有: 3.1.2 衰减测量(对数谱差法)反射回波与入射波幅度谱的关系为 板厚为d,即z=d时,对取对数得 若为线性函数记作,则 3.1.3 非线性参量的测量非线性声学理论中指出一列有限振幅正弦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非线性,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产生各阶谐波,他们的传播速度不同,大振幅速度快,小振幅速度慢。在冲击波形成距离以内,声场可用熟知的傅比尼解表示,根据推导,可以得到 若测出点的二阶谐波声压和处的一阶声压,则可求得的值。这就是有限振幅声波法测量介质的值的原理。3.2 实验内容3.2.1 声速的测量(1)测量换能器到反射板的总距离d和样品的板厚D;(2)不放样品,在示波器上读取发射波和反射波之间的时间t0;(3)在水中放入样品,在示波器上读取放入样品后发射波和反射波之间的时间t1;(4)移动样品的位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3.2.2 衰减的测量(1)不放样品时,观察反射波的幅值并保存波形;(2)在水中放入样品,观察放入样品后反射波的波形并保存波形;(3)多次测量。3.3 实验程序clc;clear all;for i=10:17 num=num2str(i); if i=9 num=strcat(0,num); end filename=strcat(C:UserslenovoDesktop超声实验实验3数据3TEK00,num,.CSV); R=0,3,2499,4; %数据范围 R1=0,1,2,1; R2=8,1,9,1; M = csvread(filename,0,3,R); M1= csvread(filename,0,1,R1); M2= csvread(filename,8,1,R2); Ts=M1(2,1); fs=1/Ts; V= M2(1,1); N=1:2500; T=M(:,1); %时间抽 %T=N.*Ts; U=M(:,2)*V; %电压轴 %figure(i); figure(i); plot(T,U); grid; xlabel(时间t/s);ylabel(电压u/V);end3.4 程序运行结果3.5 参量计算(1)声速:试验中,d=25.5cm,D=0.7cm,t0=334us,t1=330us。得Cs=2*25.5*0.7/(0.7*0.0334-25.5*0.0004)=2708.6m/s。(2)衰减测量:(3)非线性参量的测量:根据=5.443.6 本实验人员分工实验四 超声成像实验4.1、实验内容1. 准备成像的材料,比如煮熟的鸡蛋。2. 采用2.25MHz探头,将探头移动,得到每条声束的射频信号,记录。3. 通过数据处理(滤波、包络检测、对数放大),得到材料截面的超声图像。实验结果:我们用较硬的柿子进行试验,共记录了23份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以下超声图像:4.2、实验程序clc;clear all;for i=0:23 num=num2str(i); if i=9 num=strcat(0,num); end filename=strcat(C:实验4数据4TEK00,num,.CSV); R=0,3,2499,4; %数据范围 R1=0,1,2,1; R2=8,1,9,1; M = csvread(filename,0,3,R); M1= csvread(filename,0,1,R1); M2= csvread(filename,8,1,R2); Ts=M1(2,1); fs=1/Ts; V= M2(1,1); N=1:2500; T=M(:,1); %时间抽 %T=N.*Ts; U=M(:,2)*V; %电压轴 figure(i+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