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_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课件0.ppt_第1页
第5课_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课件0.ppt_第2页
第5课_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课件0.ppt_第3页
第5课_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课件0.ppt_第4页
第5课_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课件0.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7课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教学目标1 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 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地位和作用 2 知道 百日维新 的主要内容 认识 戊戌变法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 兴起 2 概况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洋务派 温故知新 目录 一 洋务运动 3 评价 消极方面 积极方面 1 填写下表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面对着这些外来侵略 中国民众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AC 温故知新 主张 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 兴办近代工业 这些人被称为 洋务派 旗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机构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总理衙门 指一切涉外事务 包括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创办新式陆 海军 办新学堂 派遣留学生等许多涉外内容 并非仅指办工业 洋务 洋务派的产生 目的 时间 代表 维护清政府统治 19世纪60 90年代 中央 奕忻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一 从 自强 到 求富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奕 内容 世纪 年代 前期 后期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1861 1890年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的结局 破产 标志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 原因 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顽固派的阻挠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立新而不破旧 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的意义 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抵制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洋务派主观目的 洋务运动实际结局 洋务运动破产原因 洋务运动积极作用 强兵富国 摆脱内外困境 维护清朝统治 甲午战争惨败 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中国落后的根源所在 洋务派非但不改变它 反而企图维护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评价洋务运动 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 积极方面 第一 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第二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培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局限 目的 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 结果 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外患 内忧 洋务运动 维护清统治 奕 李张 曾 19世纪60 90年代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1 机器生产的工厂2 火车轮船新交通3 留学生新人才4 引进西方新科技 5 新式火药武器 自强 求富 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二 公车上书 1 背景 甲午战争失败 瓜分狂潮民族危机严重 2 公车上书 拉开维新运动序幕 假如你是来北京应试的举人 面对这样的时局 你会怎么做 你会上书皇帝吗 3 宣传变法 扩大影响 4 光绪颁诏 百日维新 康有为梁启超 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运动从此揭开了序幕 康有为 1858 1927 字广厦 号长素 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少年时受过严格的传统儒家教育 代表作为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在广州举办万木草堂讲学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是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 他的两本代表作被人称之为 思想界之大飓风 火山喷发 名言 且法者 所以守地者也 今祖宗之地既不守 何有于祖宗之法乎 主要的维新活动 1 公车上书时间 经过 影响 2 创办 万国公报 中外纪闻 3 组织 强学会 1895年 马关条约 的签定消息传到北京 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 梁启超 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联名上书光绪帝 反对同日本议和 请求变法图强 对清政府触动不大 但是轰动全国 为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 序幕 酝酿和开展 高潮 公车上书 创办政治团体 报刊 学堂 戊戌变法 1895年康有为 梁启超等 1898年光绪帝为首发动 也叫百日维新 三 百日维新 短暂的 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三 百日维新 重点 1 光绪帝下诏变法 2 变法法令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3 戊戌政变4 戊戌六君子 5 百日维新 6 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填一填 百日维新的内容 类别 主要内容 经济 军事 政治 文化 奖励实业 改革财政 编练新军 改习洋操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改订律法 澄清吏治 设立学堂和译书局 准许创办报馆 学会等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 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性质 一场资产阶性质的改良运动 慈禧太后 1835 1908 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 囚禁光绪 掌握清政府全权 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林旭 戊戌六君子 杨锐 杨深秀 刘光第 康广仁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血而成 而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 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狱中绝笔 谭嗣同 资料 同学们 你们认为他的死是否值得呢 各抒己见 试猜想一下 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可以结合当时历史背景 双方力量的对比 变法的内容 1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势力强大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与破坏 2 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3 采取的改良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1 意义2 失败原因3 教训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甲午战败 帝义瓜分狂潮 戊戌变法运动 救亡图存 康有为梁启超 1895 1898年 政治 1 由君主专制变为君主立宪2 由抑商变为重 工业和商业 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商大国 3 由旧式军队变为火药武器装备的新式军队4 由私塾变新式教育 中国近代化起步了 经济 军事 文化教育 第6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知识点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同盟会的成立 武昌起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临时约法 袁世凯接任临时总统重点 辛亥革命步步深入的发展阶段及其历史成果 革命兴起的背景 经济上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其发展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阻碍 步履艰难 政治上 戊戌变法 义和团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和旧式的农民斗争行不通 革命成为新的选择 辛丑条约 使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 预备立宪 的破产激化了社会矛盾 思想上 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20世纪初 具有新知识 新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趋扩大 革命党人在1911年10月前的革命活动 第一 创办报刊 译著书籍 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第二 成立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并汇合成统一的全国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第三 联络会党和新军 发动多次反清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时间 1905年8月地点 东京总理 孙中山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机关刊物 民报 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变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为独立中国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解决土地问题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国旗 五色旗颁布了具有宪法效力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移风易俗 五色即代表汉 满 蒙 回 藏五个民族 象征 五族共和 袁世凯VS孙中山 清政府面临危亡时 袁世凯是一根 救命稻草 而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后 袁世凯又摇身一变 成为了大总统 夺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和孙中山相比 他到底何德何能呢 传统观点 孙中山个人美德 即天下为公 不恋权位帝国主义的支持北洋军的支持袁世凯的老奸巨猾资产阶级软弱性 妥协性 袁世凯的优势 袁世凯出身汉族世家 地位显赫 其威望和影响力足以镇慑各方 袁是清政府中改革派的代表 袁成功逼退清帝 功盖他人 故还在袁出任内阁总理大臣之后 各方就一致声明愿推袁为大总统 辛亥革命造成严重战争危机 南方各省宣布独立 一些人图谋分省自治 沙俄和英国乘机推动蒙古 西藏脱离中国版图 非袁上台不足以迅速实现停战和统一 即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孙中山面临的困境 袁世凯在大部分中国民众心目中和社会舆论中的声望和威信 要远大于孙中山 资金问题 建国需要巨款 而孙当时 一钱不名也 故对于孙做临时大总统 就连同为革命党的章炳麟 太炎 都表示异议 黄兴 汪精卫也都相信孙只是过渡 故孙虽被推为临时大总统 亦马上致电袁并公开声明 表示 清帝逊位 民国确立 维持北方各部统一 此实惟公一人是赖 综合言之 袁世凯取得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这一结果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和民众的心理趋向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革命性质 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伟大功绩 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临时约法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进步影响 提倡民主 移风易俗 推动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进程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革命的未完事业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 落后 分裂 动荡 混乱的苦难之中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辛亥革命后 多灾多难的祖国摆脱了厄运吗 第7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时间及内容 2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地位作用 政治 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 反动势力还妄图复辟帝制破坏共和思想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1914年12月 袁世凯率领百官 在孔庙演出一场 祭孔 丑剧 新文化运动 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内容 时间 阵地 目的 背景 地位和作用 标志 前期 后期 检讨传统文化 引进新思想 救亡图存 1915 1919年 1915年 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 新青年 P47第二段 大字 一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 辛亥革命后 袁世凯称帝卖国 之后 出现军阀混战 中国仍然处入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