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程-拉深模_第1页
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程-拉深模_第2页
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程-拉深模_第3页
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程-拉深模_第4页
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程-拉深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拉深模 拉深变形过程的分析 拉深件的质量分析 回转体拉深件板料尺寸的确定 圆筒形件的拉深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特殊形状的制件拉深 变薄拉深 压边力和拉深力的确定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拉深模设计应用 拉深变形过程的分析 拉深的变形过程 拉深过程中板料的应力应变状态 拉深的变形过程 拉深过程如 图 深所用的模具主要由凸模、凹模和压边圈三部分组成。与冲裁所不同的是,凸模刃口、凹模刃口部位的形状变成具有一定半径值的圆角,凸、凹模之间的间隙稍大于板料的厚度。拉深时,板料毛坯受到凸模、凹模和压边圈所产生的力作用,凸模使板料进入凹模型腔,将板料拉深成开口的圆筒形状。压边圈的作用是防止板料在拉深过程中四周翘起 (起皱 )。 图 拉深过程 拉深过程中板料的应力应变状态 从拉深件的纵截面上观察,厚度和硬度沿筒壁纵向是变化的,变化规律如 图 部略有变薄,但基本上等于原板料的厚度;筒壁上端增厚,越接近上边缘厚度越大;筒壁下端变薄,越靠近圆角处变得越薄;由筒壁向底部转角偏上处,出现明显变薄,严重时可产生破裂。硬度沿高度方向也是变化的,越接近上边缘硬度越高,这说明,压缩变形和板料的冷作硬化越严重。 图 硬度和壁厚沿筒壁纵向变化 拉深件的质量分析 起皱 拉裂 起皱 1. 影响起皱的主要因素 (1) 板料的相对厚度 t/D (2) 拉深系数 m 2. 防皱措施 (1) 采用压边圈。 (2) 采用锥形凹模,如 图 (3) 采用拉深筋 (4) 采用反拉深 图 锥形凹模 图 4 - 1 0 锥 形 凹 模 =30 拉裂 1. 拉裂原因 如 图 拉深过程某一时刻,凸缘上的拉应力在凹模入口处的达到最大值。由实验显示,在整个拉深过程中,当减小到 (0时,出现最大值。此时危险截面承受最大的拉应力,即 2. 影响拉深变薄和拉裂的因素 (1) 拉深系数 2) 板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3) 凹模圆角半径的影响 (4) 凸模圆角半径的影响 (5) 摩擦系数的影响 (6) 压边力的影响 a xm a 图 出现最大值 的位置 m a xm a = ( 0 . 8 0 . 9 ) m a 回转体拉深件板料尺寸的确定 计算方法 简单回转体拉深件的板料尺寸计算 复杂形状回转体拉深件板料直径的计算 计算方法 常用的是等面积法,即假设拉深件表面积与板料面积相等,作为计算板料面积的依据。但由于板料的机械性能差异、模具工作条件的一致性差异等因素,使拉深后由板料边缘形成的制件的口部或凸缘周边部不齐,达不到制件的形状、尺寸要求,必须对边缘处再加工。因此,在计算板料尺寸时,要在拉深件的高度方向或带凸缘制件的凸缘半径上加一修边余量 ,如 图 图 拉深件修边余量 简单回转体拉深件的板料尺寸计算 1. 相加法 由于拉深件是回转体形状,板料采用圆形。将回转体拉深件分成若干基本几何形体,按表 后将各部分的表面积相加便得到所需要的板料面积。再计算出板料直径,即 2. 公式法 对于常用的回转体拉深件,可按 表 。 44表 旋转体制件板料直径计算公式 2 22 4)(4 221122 序号 制件形状 毛坯直径 D 1 2 3 复杂形状回转体拉深件板料直径的计算 复杂形状回转体拉深件板料直径计算的关键是确定回转体拉深件的表面积。任何回转体表面积都可用形心法 (久里金法则 )求得。形心法如 图 转体表面积 母线 )长度与其重心绕轴旋转所得周长的乘积,即 1. 解析法 2. 作图累加法 3. 利用 4. 条线段已添加到多段线 2图 形心法求面积 圆筒形件的拉深 拉深系数 拉深次数的确定 拉深件工序尺寸的计算 拉深系数 1. 拉深系数的概念 图 多次拉深变形情况 2. 极限拉深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 (1) 板料机械性能 (2) 板料的相对厚度 t/D (3) 模具结构组成即尺寸 (4) 拉深次数 (5) 润滑条件 (6) 拉深速度 3. 极限拉深系数的确定 图 多次拉深变形情况 拉深次数的确定 根据拉深件的相对厚度 t/D,由表 , 式 (知,总的拉深系数 。 通过计算,使 ,从而得到拉深次数 n。 nn 21 121121 拉深件工序尺寸的计算 无凸缘筒形拉深件相对高度 h/ (1) 选取修边余量 (2) 计算板料直径 D (3) 计算板料相对厚度 (4) 计算总的拉深系数,并判断能否一次拉深成 (5) 确定拉深次数 n。 (6) 初步确定各次拉深系数 (7) 调整拉深系数,计算各次拉深直径 (8) 确定各次拉深凸模、凹模圆角半径 (9) 计算各次拉深半成品高度 (10) 绘制工序图 表 无凸缘筒形拉深件相对高度h/材料 08F、 10F) 拉延 次数 毛坯相对厚度 (t/D) 100 2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窄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宽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窄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第一种方法是,在前几道工序中按无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及尺寸计算,而在最后两道工序中,将制件拉深成为口部带锥形的拉深件,最终将锥形凸缘校平,如 图 第二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拉深成带凸缘形状,凸缘直径为 +t+2 ,以后各次拉深一直保持这样的形状,只是改变各部分尺寸,直至拉到所要求的最终尺寸和形状, 凸d 凹凸缘圆筒形件第一种拉深方法 宽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宽凸缘圆筒形件的首次拉深,如 图 当于按无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只是拉深到凸缘板料并未全部进入凹模而已。此时两者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的特点是一致的。 1. 宽凸缘圆筒形件总的拉深系数、首次拉深系数 2. 宽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方法 3. 宽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工序尺寸的计算 图 宽凸缘圆筒形件的首次拉深 特殊形状的制件拉深 阶梯形件的拉深 球形制件的拉深 锥形件拉深 抛物线形件拉深 阶梯形件的拉深 如 图 梯形回转体制件的拉深与圆筒形件的拉深很相似,阶梯制件的每一个直筒的拉深相当于一个圆筒形件的拉深。阶梯制件的主要问题是确定拉深次数,这可用下述的方法作近似判断,即以制件的高度与最小直径之比值 h/d,按圆筒形件的相对拉深高度查表 定拉深次数。如果拉深次数为 1,则可一次拉出。 图 阶梯形回转体制件 球形制件的拉深 对球形制件拉深,如图 模形状是半球形。在拉深初始阶段,凸模与板料平面接触面积很小,接触处首先产生变形,易使该处的板料变薄。与此同时,接触面附近的板料未被压边圈压住,容易起皱 (内皱 )。由于间隙大,皱折不易消除。因此,球形制件的拉深难度较大。 1. 半球形制件的拉深 2. 浅球形制件的拉深 3. 带有圆筒的球面形制件的拉深 图 球形制件 锥形件拉深 锥形件的拉深情况与球形制件拉深类似,如 图 始时,凸模与板料平面接触面积很小,接触处首先产生变形,易使该处的板料变薄。又由于未被压住的自由表面较大,压住的面积小,制件易起皱。同时,锥形制件底部与口部尺寸差别很大,拉深回弹严重。因此,拉深锥形件要比球形件难度更大。 1. 低锥形件 2. 中锥形件 3. 高锥形件 图 锥形拉深件 抛物线形件拉深 1浅抛物线形件 2深抛物线形件 (1) 阶梯成形法 图 阶梯成形法 (2) 曲面增大法 (又称相似法 ) (3) 反拉深法 图 阶梯成形法 变薄拉深 变薄拉深的特点 变薄系数 变薄拉深工序计算 变薄拉深的特点 (1) 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小于毛坯的厚度,而毛坯的直壁部分在通过间隙时受压,厚度显著变薄 (图 同时侧壁高度增加,因此叫作变薄拉深。 (2) 变薄拉深的工件质量高,壁厚比较均匀,面糙度达 且,由于两向受压,晶粒细密,提高了强度。 (3) 与冷挤压相比,变薄拉深的变形区域小,拉深力较小,所需设备吨位小。 略 图 变薄拉深时的应力应变状态 变薄系数 变形程度的计算。 变形程度 当采用第一种变薄拉深方法时,由于工件的基本内径不变(1),因此,可近似地作如下简化而无太大误差: 常用材料的变薄系数列于 表 1111 变薄系数的极限值 1 n首次变薄系数 中间工序变薄系数 末次变薄系数 材 料 铜、黄铜 (铝 低碳钢、拉深钢板 中碳钢 () 不锈钢 变薄拉深工序计算 (1) 毛坯尺寸的计算 (2) 计算拉深次数 (3) 确定各次变薄拉深工序的毛坯壁厚 (4) 确定各次变薄拉深工序的直径 (5) 确定各次变薄拉深工序的工件高度。 图 薄拉深件的高度计算 图 薄拉深件的高度计算 压边力和拉深力的确定 压边装置与压边力的确定 拉深力的确定 压力机的选取 压边装置与压边力的确定 1. 压边装置的应用 2. 压边装置的形式 (1) 压边圈形式 图 斜底面压边圈和拉深筋压边圈 (2) 弹性压边装置 (3) 定距装置 (4) 刚性压边装置 3. 压边力的确定 图 斜底面压边圈和拉深筋压边圈 斜底面 拉深力的确定 首次拉深所采用的压边圈 (N) 后次拉深用的压边圈 (N) 无压边圈的首次拉深 (N) 无压边圈的后次拉深 表 K 3值 i( 表 K 3值 相对拉延高度 H/B 相对转角半径 B 2 对厚度 t/D 压力机的选取 1. 压力机吨位的选取 对于单动压力机用于浅拉深,即拉深施力行程小于压力机公称压力行程的拉深,所选压力机的吨位应大于拉深力和压边力的总和,即 2. 压力机功率的审核 在选择压力机时,应满足压力机电机功率的要求。因此,首先按下式计算拉深功: 图 拉深曲线 机P 总1 0 0 0m a x 图 拉深曲线 凸模行程 HP m a 均拉深深度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凸、凹模的结构形式 凸、凹模间隙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与公差 凸、凹模圆角半径 凸、凹模的结构形式 1. 凹模的结构形式 (1) 普通平端面凹模 (2) 锥形凹模 (3) 带有限制圈的凹模 2. 凸模的结构形式 (1) 拉深直径 d凸缘制件或形状复杂的制件时,所用凸模结构见 图 (2) 拉深直径 d 用带斜角的凸模结构。 图 用于 d 100凸 =( ) /2凸 =( ) /2d 1d 1凹 凸、凹模间隙 凸、凹模之间的间隙,简称拉深间隙。单边间隙 1. 圆筒形制件的拉深间隙 表 使用压边圈的拉深间隙 2. 矩形 (正方形 )制件的拉深间隙 3. 间隙方向 2凸凹 表 使用压边圈的拉深间隙 所需拉深总次数 1 2 3 4 5 拉深次序 1 1 2 1 2 3 1,2 3 4 1, 2, 3 4 5 拉深间隙值 (1 1.1)t 1 t 1 t 1 t 1 t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与公差 在确定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与公差时,其制件相应尺寸及公差应由最后一次拉深来保证。因此,最后一次拉深工序的凸、凹模的制造尺寸必须按以下原则确定。 当制件标注外形尺寸及公差时 (见 图 a),则 当制件标注内形尺寸及公差时 (图 b),则 凹凹 0)凸 0)图 凸、凹模的工作部分尺寸 ) ) (a)制件标注外形尺寸; (b)制件标注内形尺寸 凸、凹模圆角半径 1. 凹模圆角半径 首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可按 表 后次拉深,数值应逐渐减小,其关系为 2. 凸模圆角半径 1) R 凹凹表 首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 毛坯的相对厚度 10 0)/( 无凸缘 (4 6)t (6 8)t (8 12)t 有凸缘 (6 12)t (10 15)t (15 20)t 拉深模设计应用 单动压力机首次拉深模 单动压力机后次拉深模 单动压力机落料拉深模 单动压力机落料、正反拉深、冲孔和翻边复合模 双动压力机拉深模 单动压力机首次拉深模 1. 无压边圈的拉深模 图 模固定在上模座上,上模座和压力机滑块连接起来,随滑块上下往复运动。平端面凹模固定在下模座上,下模座由螺栓和压板与压力机工作台连接起来。 2. 带压边圈的拉深模 图 无压边圈有顶出装置的拉深模 单动压力机后次拉深模 图 用于薄材料的后次拉深和锥形、半球形及抛物线形等旋转体形状零件的后次拉深。变形过程是将经过拉深的半成品制件套在凹模上,制件的内壁经拉深翻到外边,使材料的内外表面互相转换,可以得到较大的变形程度。材料要绕凹模流动 180 才能成形。因此,材料流动的摩擦阻力及弯曲阻力均比一般拉深大 20%左右。这就导致变形区的径向应力大大增加,而变形区的切向压应力则相应减小,从而减少了起皱的可能性。因此,反拉深不需要采用压边圈,相应地减少了由压边力带来的拉裂倾向,最终使反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比一般拉深降低 10% 15%。但凹模的壁厚尺寸不能根据强度需要确定,而受拉深系数的限制。 略 图 在双动压力机上的反向拉深模 13R (3 6) 单动压力机落料拉深模 1. 凸缘制件的落料拉深模 图 类模具一般设计成先落料后拉深。因此拉深凸模低于落料凹模。冲裁操作为:条形板料通过固定卸料板由前向后送入,上模压下,落料凸模与凹模完成落料。上模继续下压,拉深凸模拉板料毛坯进入拉深凹模孔内,完成拉深。通过改变定程块的厚度,控制拉深深度,保证拉深制件的高度和凸缘的大小。当上模回程时,或者通过打料杆将制件从凸凹模孔内推出,或者通过压边圈将其从凸模上顶出 2. 球形制件落料拉深模 3矩形制件落料拉深模 4. 单动压力机落料拉深压形模 5. 单动压力机落料拉深冲孔模 图 带凸缘制件落料拉深模 单动压力机落料、正反拉深、冲孔和翻边复合模 图 反拉深、冲孔翻边复合模。它的工作过程为:条形板料沿固定卸料板下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