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 75页).doc_第1页
某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 75页).doc_第2页
某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 75页).doc_第3页
某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 75页).doc_第4页
某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 75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xx县xx镇LL、DC、XD和BD连片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单位:四川省xx县xx镇人民政府编制单位:四川xx工程有限公司二一四年三月编制人员名单四川省xx县xx镇LL、DC、XD和BD连片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审 定 人: 项目负责人: 工 艺: 设 备: 技 经: 给 排 水: 结 构: 建 筑: 电 气: 前 言Foreword农村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xx镇经济建设步伐的快速发展,xx镇LL村、DC村、XD村和BD村村庄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均呈加剧态势,农村“三废”超标排放现象普遍,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遭到严重影响,居民饮用水的水质受到严重威胁,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对该镇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为切实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要求,针对四个村的饮用水源突出问题、农村污水污染严重、垃圾污染严重、畜禽养殖污染影响本镇和下游村镇等环境问题,xx镇积极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LL村、DC村、XD村和BD村村庄实施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入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LL村、DC村、XD村和BD村的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等建设。通过村庄的环境综合治理,不仅可彻底改变现有的环境污染现状,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而且对保护沱江清流河的水体质量和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搞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xx镇四连片村环境综合整治,至2014年12月,xx镇LL村、DC村、XD村和BD村四连片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可以达到如下目标:1.xxLL村、DC村、XD村和BD村四连片村农村连片综合整治率80%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村民喝上安全、健康的水;3.改善目前污水乱排乱倒现状,全村生活污水处理率80%,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90%,村容干净整洁。i目 录Contenst第一章总体思路11.1项目由来11.2编制依据11.3时限划分3第二章项目示范区选取42.1示范片区范围42.2示范片区涉及村庄及人口数52.2.1DC村基本情况52.2.2XD村基本情况52.2.3BD村基本情况62.2.4LL村基本情况6第三章项目示范区背景73.1示范区概况73.1.1地理位置73.1.2自然环境73.1.3社会经济83.1.4旅游资源83.2示范区环境现状93.2.1饮用水源地环境情况93.2.2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情况93.2.3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情况103.2.4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情况123.2.5流域环境现状123.2.6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现状分析133.3拟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133.3.1必要性分析133.3.2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13第四章目标任务154.1总体目标154.2整治目标154.2.1示范区域环境状况改善程度154.2.2示范区域农村污染防治能力164.2.3示范区域农村监管能力16第五章示范区项目内容与实施计划195.1连片整治示范内容195.2工程技术方案215.2.1技术选取思路215.2.2DC村工程实施内容275.2.3XD村工程实施内容325.2.4BD村工程实施内容375.2.5LL村工程实施内容415.2.6各实施内容汇总表455.2.7连片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量汇总表485.3工程实施计划495.3.1实施进度计划495.3.2配套能力建设实施计划49第六章投资概算506.1投资概算依据506.2投资概算情况516.3资金筹措与年度计划52第七章效益分析537.1环境状况改善成效537.2保障和改善民生53第八章运行管理558.1运行维护资金来源558.2设施管理维护55第九章组织实施579.1组织领导579.1.1、成立xx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领导小组579.1.2、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构,做到专人专职,全面负责599.1.3、成立多种环境保护合作组织599.1.4、确立目标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609.2资金保障609.3加强监管619.4创新机制629.5科技支撑639.6信息建设649.7信息建设649.7.1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和途径加强宣传教育659.7.2加强村级农村环境卫生知识和技术培训659.8项目运行管理659.8.1 组织措施669.8.2运行管理措施66第十章附件6810.1附表:工程概算表10.2附件附件一:资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2012年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入库项目的通知(资环发201246号)附件二: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下达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建【2013】617号)附件三: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尽快组织开展第二批(2013年度)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工作的通知(川环发【2014】10号附件四:xx县2013-2014年度农村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目标责任书附件五:方案评审会评审专家签到表10.3附图附图一:xx县行政区划图(项目区域地理位置)附图二:连片区项目分布图(xx镇行政区划图)附图三-1:饮用水源保护区警示牌示意图附图三-2:饮用水源保护区围栏附图四:小型湿地组合系统图附图五-1:垃圾转运房效果图(参考)附图五-2:垃圾转运房图纸(参考)附图六:垃圾池效果图(参考)附图七:环保宣传牌(参考)-71-四川省xx县xx镇LL、DC、XD和BD连片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第一章 总体思路1.1项目由来为切实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1号要求,xx镇积极响应,结合实际,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于2012年进入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见附件:资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2012年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入库项目的通知),为确保此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特编制四川省xx县xx镇LL、DC、XD和BD连片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方案。1.2编制依据1)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环办2010178号)2)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3)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75号)4)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5)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问题村”环境治理应对机制与程序7)关于加强“十二五”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8)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15号)9)四川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年度实施方案编制指南10)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11)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尽快组织开展第二批(2013年度)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工作的通知(川环发【2014】10号)12)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下达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建【2013】617号)13)四川省财政厅全省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预算(川财建【2013】357号)14)四川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年度实施方案审查要点(川环办【2012】211号)15)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国办法200911号)16)2011年四川省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主要污染物减排核查方案(川环发201120号)17)四川省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实施的技术要求(川环发201216号)18)四川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指导意见(川建发201050号)19)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20)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21)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2010)22)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规程(CJJ/T163-2011)23)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2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25)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环发2010132号)26)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27)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2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3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3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3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34)四川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35)四川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设施建设图集36)四川省民族地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设施建设图集37)有关技术文件作为编制依据。1.3时限划分全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时限为20122014年。开展两次示范区域生态环境评估,其基准年分别为2011年、2014年。示范区项目成效评估基准年为启动示范工作的上一年,按照2012年、2013年、2014年三个阶段逐步推进,1年进行项目成效小评估,3年进行全省成效大评估。第二章 项目示范区选取2.1示范片区范围xx县xx镇LL村、DC村、XD村和BD村。BD村,项目所在地DC村,项目所在地LL村,项目所在地XD村,项目所在地图2-1 xx镇连片村分布图2.2示范片区涉及村庄及人口数2.2.1DC村基本情况xx镇DC村位于场镇边缘,全村14个村民小组,682户,人口2143人,耕地面积2040亩,其中田1157亩,土883亩,退耕还林200亩;DC村曾先后被评为“优秀党支部”、“先进模范村”、“村民自治模范村”等荣誉符号。医疗卫生站1个; 4社修建文明小区1处,该村是x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近年来DC村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白果规模生产基地一处,种植白果树1万余棵;稻田养鱼47余处,共计300余亩;退耕还林200余亩。DC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共建山平塘13口;修建通达公路8条,共计14.8公里;修建入户水泥小板路7公里。2.2.2XD村基本情况xx镇XD村地处“兴李”和“兴鱼”两条镇级公路交叉地带,距xx镇仅1公里,地理交通条件优越。全村共有12个社,517户,总人口1897人,耕地面积2010亩,其中旱地626亩,水田1384亩,退耕还林410亩,山坪塘14口。全村通村级公路7条,共计24.8公里;已硬化村道1.2公里。全村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共发展各类优质水果800亩,包括桃子、枇杷、柠檬、梨等;种植蔬菜300亩;实现稻田养鱼200亩。全村现有山平塘14口,新建大量蓄水池,能解决的有效灌面800亩。该村工业也发展迅速,全村共有企业6个,其中砖厂1个,预制厂2个,竹编厂3个,部分农民实现经济“工农”双收入,是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2.3BD村基本情况xx镇BD村地处xx县西南方向,离xx镇6公里。全村共有10个社,现有人口1208人,353户,耕地面积1155亩,其中旱地616亩,水田539亩,退耕还林350亩,山坪塘5口。全村原有8条小公路,全长12.8公里,现又已硬化机耕路7公里,退耕还林350亩。全部农户已用上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话,90的农户是砖混房。全村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养殖蚕桑为主,共发展蚕桑56户,桑树占地面191亩。另外还有养鱼,占地面积16亩,养猪大户也落户BD村。2.2.4LL村基本情况xx镇LL村地处xx县东南方向,距xx镇仅1公里,地理交通条件优越。全村共有13个组,774户,总人口2697人,耕地面积1530亩(田533亩,土997亩),山坪塘12口。全村通村级公路6条,共计13.6公里。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蚕豆(胡豆)、黄豆、红苕(红薯)、白苕、洋芋(马铃薯)、豌豆。经济作物主要有柠檬、油菜籽、花生、莲藕、地瓜、海椒等。表2-1 连片区村庄人口户数统计表序号村名小组户数(户)人口(人)耕地面积(亩)1DC村14682214320402XD村12517189720103BD村10353120811554LL村1377426971530合计49232679456735第三章 项目示范区背景3.1示范区概况3.1.1地理位置xx镇地处沱江、培江两江分水岭,属四川中部典型的丘陵地貌特征。xx镇位于xx县南部,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6.8-19.2,成安渝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含一个服务区及互通路出入口),距内遂高速路入口6公里,距县城28公里,北与永清镇毗邻,南与李家镇接壤,西与共和乡相邻,东与鱼龙乡相连。全镇幅员面积5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10年29619亩,森林覆盖率2010年46%,全镇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211个村(居)民小组3.1.2自然环境气候:xx镇所在地区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秋长夏短;全年霜雪少、风速小、阴天多、日照少、气压低、湿度大;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夏季降水集中,常有局部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连阴雨天气偏多;冬季霜冻较少,干冬现象较普遍。水文:xx镇水资源比较丰富,资阳市最大的水库关刀桥水库在xx镇辖区内,在关刀桥水库附近有黄角坝水库、龙桥水库、观音寺水库、鸭儿石水库等四座小I型水库,总蓄水量可达1000万方以上。以及DC村、刘坪村等村有136口山坪塘,可供春冬枯水时节农田的灌溉使用。其水体清澈透明,无异味,水温常年不变,约为1113度,富含钾、锌、铁、钴、镁、锂及可溶性二氧化锶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pH值为7.7左右,总硬度小于60 mg/L,各项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中的标准。3.1.3社会经济镇有省重点高中1所、初中1所、九年义务校1所、中心完小1所,在校学生10000余人。近年来,xx镇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巩固和提高了“双基”成果。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8%,初中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7%。卫生事业成绩突出,医疗机构遍城乡。医德医风良好,医疗条件改善。认真贯彻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全镇人口出生率7,计划生育率达到85%;邮电通讯全部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技术数字化,传输介质光纤化。同时已开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移动电话网站、广播站、光纤电视接收站和可寻址网络,移动电话信号覆盖面达100%。场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容市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场镇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旧房改造50000平方米,新建污水处理厂1个,新修公厕3处,新修垃圾库1个,成功引进天然气,有效改善了燃料污染。道路硬化和排水、照明、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xx镇党委、政府以“以富民强镇为目标,实施工业兴镇、商贸富镇”作为发展思路,以建设国家级重点小城镇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蚕桑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特色养殖基地”三大基地。3.1.4旅游资源四川省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根据xx旅游资源特色、空间分布及开发条件,将xx县旅游开发总体布局框架概括为:“一心,一线,两带,四区”。xx镇地处成安渝高速路中间位置,并与内遂高速相连,借助此良好的区位优势打造“生态强镇,旅游强镇”,全镇有DC山古寨、七角古寨等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好自然生态植被,大力植树造林,努力打造生态氧吧,保护人文和自然景观,修建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实现游人玩、食、住一条龙服务,增强对周边的吸引力和提高知名度。 3.2示范区环境现状3.2.1饮用水源地环境情况xx镇LL村、DC村、XD村和BD村有一部分属于场镇区域,场镇区域住户与场镇周边范围距离的住户都由xx自来水厂统一供给自来水,有一片较集中的村民依赖一片湖泊取水,其余较偏远区域采用地下水供水。自来水和地下水水质达标,不易被直接污染,湖泊容易被飘入的垃圾、流入的污水污染。3.2.2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情况1)来源农村生活污水是指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分为生活黑水和灰水。黑水是指农户厕所冲洗粪便的高浓度生活污水,其有机物浓度高,所含生物质能和植物性营养成分多,宜与灰水分别处理。农村灰水是指除粪便水以外的生活污水,包括厨房用水、洗衣和洗浴用水等的低浓度生活污水。与黑水相比,灰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COD、BOD5、SS一般分别为80400mg/L、30200mg/L、20200mg/L。2)产生由于农村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日常活动独立,因此生活污水具有水量小、分散、排放无规律、水质水量日变化系数大等特征。主要产生途径为居民生活废水、化粪池废水等。主要产生有机污染物。3)处理排放现状xx镇四连片村大部分居住在场镇范围,已有400m3/d污水站和一座2000m3/d待建污水厂,镇区居民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厂处理。各村还存在一些散户,3-20户左右为单位分散在乡村,污水难以集中收集,目前是以直接排放形式进入环境。xx镇散户污水排放污染现状图以下是以往部分村污水的化验数据:项目CODcrBOD5SS氨氮指标(mg/l)200-300120-150120-20015-20设计中为保险起见,各指标取上限值。3.2.3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情况1)来源农村生活垃圾来源主要为居民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包装物、厨房剩余物等,其中以易降解的果菜屑、破布树枝等有机物和不易降解的消费品包装物为多,难降解的废玻璃、陶瓷、金属等较少。2)产生量农村生活垃圾较城市生活垃圾偏少,按照0.6kg/人d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计,连片村每天共产生1.17吨生活垃圾。 表3-2 连片村庄生活垃圾排放情况序号村名人口(人)人均日产垃圾量(kg/人d)日产垃圾量(t/d)1DC村21430.61285.82XD村18970.61138.23BD村12080.6724.84LL村26970.61618.2合计7945/4767.03)生活垃圾污染现状xx镇四连片村的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生活食品残留物以及白色垃圾。在此之前,xx镇为改变村庄“脏、乱、差”现象,镇、村相关领导积极行动起来,对村民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的工作,目前已经建有一些垃圾箱和垃圾池,并配有保洁员进行垃圾清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垃圾的增多、资金的缺乏以及规划的不合理原因,一些村社垃圾仍然存在乱堆乱弃的现象。垃圾露天储存时间一长,容易滋生蚊蝇,伴有恶臭,更散发出大量氨、硫化物等有毒气体,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尽管目前有些村已设置了一些垃圾池,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了彻底改变连片村现有垃圾污染现象以及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务必使各村社的垃圾都得到收集与清运,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技术模式,从而全面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xx镇连片村垃圾污染现状图3.2.4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情况xx县xx镇LL、DC、XD和BD连片村无规模化畜禽养殖,仅有农户养殖少量用于自给。少量住户区人畜粪便堆积后,未加任何遮盖措施,直接裸露,夏季蚊蝇孳生,臭气熏天,环境恶劣,极易造成疾病传染,影响村民身体健康,特别是雨季,一些露天粪坑中粪便随雨水漫流地表,更是造成污染蔓延,应在政府协调下组织村民进行遮挡处理。但大部分(90%以上)畜禽粪便经原有沼气池发酵后的粪污直接还田作为农肥,污染物被自身农田消耗。3.2.5流域环境现状xx县xx镇LL、DC、XD和BD连片村境内只有小河沟,河段保持原有生态河道。3.2.6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现状分析xx县xx镇LL、DC、XD和BD连片村无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3.3拟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3.3.1必要性分析1)项目的实施是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环保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实施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是落实中央农村工作的重要举措,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清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是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农民健康的必要条件。本项目是xx县xx镇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的组成部分,项目的实施可加快xx镇农村环境整治步伐,为xx县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树立示范工程,确保后续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2)项目的实施是解决项目区村民集中居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必要措施,也是消减污染负荷,完成减排目标的必要途径。3)实施本项目是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增加村民环境保护自主参与率,达到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目的的必要手段。4)实施该地区村庄连片环境综合治理,符合xx镇的规划发展,是推动该镇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实施本项目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3.3.2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根据对xx镇连片村污染现状分析,其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连片村的村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无序随意排放现象突出。有的污水汇入河流,有的流入农田、水塘或直接渗入地下。因此,急需建设分散式收集与处理设施,对连片村散户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从而到达保护农村环境、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改善xx镇人居环境的目标。2)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问题近年来,xx镇为改变村庄“脏、乱、差”现象,镇区已简历较完善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基本满足收集和清理需求;乡虽村也已经建有一些不规范垃圾池,但数量较少,部分损毁,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收运范围较小,不能实现生活垃圾100%收集,仍然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弃的现象,造成部分垃圾入河。垃圾露天储存时间一长,容易滋生蚊蝇,伴有恶臭,更散发出大量氨、硫化物等有毒气体,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为了彻底改变连片村现有垃圾污染现象以及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务必使各村社的垃圾都得到收集与清运,实现“户集、村收、镇转运、镇处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技术模式,从而全面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3)畜禽养殖污染环境问题xx镇连片村专业养殖数量很少,畜禽粪便经原有沼气池发酵后的粪污直接还田作为农肥,污染物被自身农田消耗。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四个村人畜粪便每日产生量大约38m3,每日投料比约10%计算,共需沼气池380m3,经过对各村村民沼气池保有量统计,共有58座6m3的沼气池,容积共计348m3,处理率达到了91.5%,已经达到了处理目标,故xx镇四连片村本次项目无需再进行畜禽粪便的处理。第四章 目标任务4.1总体目标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建设,用1年左右的时间建设xx镇LL、DC、XD和BD村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及污染防治体系、乡镇环境监督与管理机构、农村环境监督与管理制度和机制,有效解决当地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环境问题,使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4.2整治目标4.2.1示范区域环境状况改善程度据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技术、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标准、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保护标准等有关指标要求,从环境状况改善程度、农村污染防治能力、农村监管能力、环境宣传教育等四个方面确定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实施方案指标体系,作为综合整治成效评估指标,具体指标见表4-1。表4-1 xx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与成效评估指标考核内容指标名称总体目标要求连片整治连片整治率(%)80项目村庄受益人口覆盖率大于80%整治内容收益地区村民饮用水合格率(%)100实现项目区“四没有”:一是农户庭院没有随地流淌的污水和零星垃圾;而是集镇、村庄没有散排的污水和散落的垃圾;三是河、库(塘)岸边没有未处理的污水和堆放的垃圾,水面没有漂浮垃圾;四是公路沿线、村间道路没有乱堆的垃圾、乱排的废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达标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10090生活污水处理率(%)80户养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90环保管理乡镇环境保护机构健全项目所在乡镇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有机构、有人管、有人干”。村民环境保护自主参与率(%)90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954.2.2示范区域农村污染防治能力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村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90%。4.2.3示范区域农村监管能力为保证项目建设后期的正常运行及区域环境从根本上得到好转,需建设整治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对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跟踪。根据各监管内容建立监管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及各部门、人员职责;配置专职环境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需参加区级以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监督执法培训,并落实办公场所及办公用品。1、项目示范区建设管理方案项目示范区建设管理工作由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县级政府成立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责任主体,明确组织、协调、管理部门责任。建立基层农村环境保护合作组织,提出引导村民参与项目运行和管理的措施,包括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由xx县环保局、xx镇政府组成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下设5个职能部门。1)行政管理负责指挥部的日常行政工作,以及项目履行单位的接待联络等项工作。2)计划财务负责项目的财务计划和实施计划安排,与项目履行单位办理合同协议手续,以及资金的使用收支手续。3)施工管理负责项目的土建与安装施工指挥,施工进度与计划安排,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以及工程的验收工作。4)设备材料管理负责项目设备材料的订货、采购、调拨等项工作。5)技术管理负责项目技术文件、技术档案的管理,主持设计图纸会审,处理有关技术问题以及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等项工作。2、项目示范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内容包括:环保工程管理能力建设、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环境监察能力建设、环保资金投入建设、宣传能力建设5方面。1)环保工程能力建设成立环保工程管理小组,对环境整治区域内的所有环保工程进行监督跟踪。2)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成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小组在项目村镇设立环境监测点位,实现对整治区域的环境质量监控了解。3)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成立环境监察小组对县域 环境污染行为进行排查并记录在案,对进行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处罚。4)环保资金投入建设成立xx镇环保资金,并开拓各项渠道争取环保资金投入,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监督。5)环保宣传教育建设在整治区域内通过广播、印发宣传图册、开办知识讲座等方式对村民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和对本次环境整治项目的认识和参与度。3、项目示范区村民环保宣传教育方案在项目示范区设置“四川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项目标识。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宣传,开展示范项目介绍、项目技术培训、操作与管理培训。第五章 示范区项目内容与实施计划5.1连片整治示范内容通过对整治区域村民集居现状、污染现状、主要环境问题、问题成因及现有治理设施的分析,确定本次对xx镇LL村、DC村、XD村和BD村连片村的整治内容为: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2)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3)环保宣传表5-1 xx镇LL村、DC村、XD村和BD村连片村整治内容序号村名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水源保护宣传牌(3.62.4m)(个)人工湿地(座)配套管道垃圾池2.51.52.0(座)垃圾中转房5.03.03.0(座)垃圾清运车警示牌(个)护坡(高2,m条石砌筑)及围栏(高2m铁丝网)(m)水井围栏(项)1DC村4PVC160,1200m;水泥管600,4m18112XD村6PVC160,1100m;PVC200,1100m61160013BD村6PVC160,1600m;PVC200,500m;水泥管600,32m94LL村3PVC160,400m;PVC200,1500m;地坪恢复2项71合计19PVC160,4300m;PVC200,3100m,水泥管600,36m;地坪恢复2项。40211600115.2工程技术方案5.2.1技术选取思路以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四川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年度实施方案编制指南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要点和方案编制2012.3为指导思想,针对xx四连片村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工程实施方案,并对各工程实施方案进行认真比选,优先采用2008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名录及2008年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推荐的农村环保技术。本项目污水处理主要采用小型人工湿地、沼气池处理技术;垃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主要通过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突出污染的治理,从而实现村容整洁。1、技术选取原则(1) 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和政策要求原则;(2)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和分类指导原则;(3)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4)三结合原则.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城镇与周边农村污染治理相结合,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相结合的原则;(5)三低一 广一简单原则.投资成本低,维护成本低,运行费用低,辐射面广,操作简单原则;(6)不重复原则.对已建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如沼气池,户用污水净化池,小型净化槽系统,庭院式小型湿地处理系统,要充分利用,不重复建设原则。2、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1)农村雨水污水收集技术a. 农村雨水收集:农村雨水宜利用边沟和自然沟渠等进行收集和排放,通过坑塘,洼地等地表水体或自然入渗进入当地水循环系统,鼓励将处理后的雨水回用于农田灌溉等。b. 农村污水收集: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连片村庄,可采取合流制收集污水;对于人口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连片村庄,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合流制。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取a.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技术模式的选取应符合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 号)的相关规定。b.对于分散居住的农户,鼓励采用低能耗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的农村,鼓励采用集中自然处理;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的村落,宜采用集中处理。c.对于以户为单元就地排放的生活污水,宜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庭院式小型湿地、沼气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处理技术和设施。d.鼓励采用粪便与生活杂排水分离的新型生态排水处理系统。宜采用沼气池处理粪便,采用氧化塘、湿地、快速渗滤及一体化装置等技术处理生活杂排水。e.对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并建有完善排水管网的村落,应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二级生物处理技术。f.鼓励采用沼气池厕所、堆肥式、粪尿分集式等生态卫生厕所。在水冲厕所后,鼓励采用沼气净化池和户用沼气池等方式处理粪便污水,产生的沼气应加以利用。g.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沼液及沼渣等可作为农肥施用,在当地环境容量范围内,鼓励以就地消纳为主,实现资源化利用,禁止随意丢弃堆放,避免二次污染。(3)处理后的污水处理技术对于处理后的污水,宜利用洼地,农田等进一步净化,储存和利用,不得直接排入环境敏感区域内的水体。(4)城乡一体化处理技术方案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高程等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可采用。(5)基于以上原则,我们对于人口不多,村民较集中的聚集点,采用微型一体化设施处理的技术,对于村民较分散的村落,采用小型人工湿地无动力系统。(6)适合本项目的污水处理工艺简介人工湿地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有时称作湿地,湿地即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生物的地区。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为主,净化为辅,因此不大可能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于废水处理。由此创造出了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可分为自由水面湿地、地下水流湿地和渗滤湿地,本设计为人工渗滤湿地。特点如下:a能保持全年较高水力负荷,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冬天亦能运行。b不仅适用于一村一户排放的废水治理,也可用于数家集中治理。c对各种污染物(BOD5、SS、N、P、重金属、细菌等)去除能力强。d湿地治理废水,投资省,运行费用极低,管理方便,省时省工。人工渗滤湿地实质上是潜流型湿地和渗滤型土地处理系统的结合。该湿地地池(床沟),在土壤沙砾,水生植物根系及根茎间形成空隙,废水流经介质表面时与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的生物质接触,而生物植物通过其内腔可将叶茎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氧转输入根区。根据输氧量与耗氧量的消化状况,使该区有时好氧占优,有时以缺氧或厌氧占优。经好氧、缺氧、厌氧的交替运行,不仅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也有利于氧化物的消化与脱氧反应,这种根区对处理过的生活废水有机负荷可达160200gBOD5/m3。工艺流程生活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如下:厌氧沉淀池人工湿地蓄水池农田灌溉或排放黑水上清液灰水洗漱间厕所厨房化粪池池黑水上清液灰水厕所厨房化粪池格栅洗漱间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农户粪尿等生活黑水首先进入化粪池或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其上清液与灰水一起进入小型人工湿地系统。废水经汇集后进入小型人工湿地系统,首先经厌氧沉淀池去除废水中大颗粒杂质及部分悬浮物,同时在厌氧发酵的作用下对废水中污染物进行初步降解,大分子有机物水解酸化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被分解成稳定的沉渣,同时避免后续人工湿地填料的堵塞,进行反硝化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随后经人工湿地净化,人工湿地通过模拟和强化自然湿地功能,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湿地填料,湿地表面种植水生植物,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在填料、植物及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作用下,污水中污染物质通过填料过滤、植物吸收、微生物吸附降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杂质在植物、土壤的吸附吸收作用下基本上在该段被去除。出水可直接用于农灌。污水处理工艺效果项目CODcrBOD5SS氨氮进水30015020020厌氧沉淀池出水150757015人工湿地出水6020208设计标准6020208处理系统主要设施及设备对各农户建小型湿地组合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小型组合湿地系统采用一体式砖混结构,由人工格栅、厌氧沉淀池、潜流湿地床和蓄水池组成。厌氧沉淀池通过厌氧类微生物,将废水中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质,分解为易降解小分子物质,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同时兼具沉淀作用,以免悬浮颗粒物对后续人工湿地造成堵塞;潜流湿地床采用水平潜流,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类、磷类污染物,以及悬浮颗粒物等,使污水得到一进步净化;处理后的废水进入蓄水池进行临时贮存,然后排入受纳水体。设计BOD负荷:0.012kg/m2d。表面水力负荷:0.2m3/ m2d。池体结构:小型组合湿地系统采用一体式砖混结构,其中潜流湿地床设计池深0.8m,池壁采用砖混结构,池底部选用粘土层进行防渗(防渗系数不大于10-8m/s);潜流湿地床填料层深度0.7m,填料层为d20-80mm级配砾石层,并种植菖蒲、美人蕉等挺水植物,种植密度宜为9株/m225株/m2;池体尾部设置可调式出水管(DN100),以控制池内水位高度。由于个聚居点人口差异较大,理论计算水量千差万别,为了让设计和施工简便化将一定水量均归于一种湿地型号,下表及本工程的湿地型号和尺寸表。各点人工湿地型号均在此选取。小型湿地组合系统尺寸型号表人工湿地型号处理规模(m3/d)设计尺寸(m)厌氧沉淀池人工湿地数量204.53.01.3012.04.50.817-94.01.51.3010.04.00.815-73.01.51.3010.03.00.853-53.01.21.308.03.00.8532.50.81.306.02.50.873、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技术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对金属、玻璃、塑料等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危险废物应单独收集处理处置,禁止农村垃圾随意丢弃、堆放、焚烧。(2)户分类村集中乡镇转运县处理技术模式对于城镇周边和环境敏感区的示范区,在分类收集,减量化的基础上可通过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处理处置生活垃圾。(3)有机垃圾堆沤,无机垃圾填埋技术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村庄,实行户分类组集中村填埋技术。通过分类回收,90%的生活垃圾实现资源化回收利用,仅有10%进行卫生无害化填埋,对无法纳入城镇垃圾处理系统的农村生活垃圾,应选择经济,适用,安全的处理处置技术,在分类收集基础上,对于砖瓦、渣土、清扫灰等无机垃圾,可作为农村废弃坑塘填埋、道路垫土等材料使用,采用无机垃圾填埋处理。有机垃圾则进行静态堆肥处理、或与粪便、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及沼渣等混合堆肥;亦可混入粪便,进入户用,联户沼气池厌氧发酵有机垃圾堆肥处理等技术。4、畜禽粪便处理技术处理工艺参照2009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文件,采用厌氧发酵工艺,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利用,沼液、粪便作为有机肥料用作农田施肥,形成猪沼果循环经济模式。5、饮用水源保护实施原则饮用水源保护主要有两方面实施思路,一是对水源地加以保护,修建围栏,禁止动物和人的进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