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学第一章 管理学导论l 第一节 管理的定义与特性l 第二节 管理的目标与职能l 第三节 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选择学习内容要求l 理解管理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l 掌握管理的目的,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职能;l 了解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l 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解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一节 管理的定义与特性l 一、管理的定义l 二、管理的特性l 三、管理的作用一、管理的定义(1)l 有关管理概念的多种说法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管理就是领导。(穆尼)强调管理作用:管理就是谋取取剩余。强调管理工作: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完成任务。(孔茨)强调管理过程: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强调决策作用:管理就是决策。(西蒙)一、管理的定义(2)l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l 管理的概念包含五重含义:1管理是为一定组织目标服务的。(实质是手段)2管理活动强调以人为中心。(内容是协调)3管理工作强调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有效性)4管理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职能。5管理要与环境相适应。组织的资源l 人力资源、资金、物资、信息、技术(知识)、时间、关系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目标人力资源资金物质资源信息资源技术(知识)时间关系二、管理的特性管理有5个特性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经济性管理是动态的 组织的外部环境、组织的资源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管理使用的方法手段也应是适应上述变化的管理工作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科学: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艺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决窍。管理的创造性 在动态的管理环境中,管理必须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而社会环境不断呈现新的状况,管理也就必须适应新的环境状况,管理具有创造性 管理的经济性 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有效的就是强调管理追求的是效率和效果 三、管理的作用管理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会有管理的存在管理和技术是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两只车轮 在中国加强管理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管理的目标与职能一、管理的目标二、管理的职能一、管理的目标管理活动的具体目标 组织的目标 管理活动的具体目标作为一项具体的管理活动或管理工作,一定存在一个于达成的具体目标。 组织的目标 (1)功利性:组织存在的根本理由(2)非功利性:功利性目标实现的其他价值 管理的目的 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去实现他们既定的目标 管理活动的具体目标与组织目标间的关系 (1)组织的续存目的决定了组织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既定目标组织目标决定了每项具体活动的管理目标。(2)组织既定目标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由具体的管理活动反映出来。二、管理的职能1、西方学者关于管理职能划分的主要观点2、本书关于管理职能的观点1、西方管理学者关于管理职能划分的主要观点年代管理学者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调集资源通讯联系决策人事创新1916法约尔(H.Fayol)1934戴维斯(R.C.Davis)1937古利克(L.Gulick)1947布朗(A.Brown)1951纽曼(W.Newman)1955孔茨(H.Koontg)1956特里(George terry)1958麦克法兰(D.Mcfarland)1964梅西(J.L.Massie)1964米(J.E.Mee)1966希克斯(H.G.Hicks)2、本书关于管理职能的观点(1)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对组织预期目标和行动方案所做出的选择和具体安排。(2)组织从事管理活动的载体,包括对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的分析和研究。(3)领导组织确立之后,各级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影响力,指导和影响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的过程与艺术。(4)控制为了确保系统按预期目标运作,对其发展过程不断地调整和施加影响的过程。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管理者的角色(The role of the manager)管理一个组织(Executive or top manager)管理管理者(Administrator or middle manager)管理工人和工作(Supervisor or first line manager)三、管理的基本问题资源的配置问题 管理者 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选择 资源的配置问题 ()资源的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认识能力与创造力的有限性资源的有限性对组织的目标有很大影响组织应学会调动更多其他的资源支撑组织目标 资源的配置问题 ()组织应充分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最大作用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存在机会成本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管理者管理者的概念就是:从事全部或部分管理活动的人,即:负责对人力、资金、物质和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人员。 管理者的类型 TOP-MANAGER;MIDDLE-MANAGER;FIRST-LINE-MANAGER(SUPERVISOR)管理一个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人和工作三类人员的工作内容、性质有很大不同,但他们所起的作用和所需的技能大体相同。 管理者的作用 人际关系方面的作用作为组织的官方代表对外进行人际交往作为组织领导人,负责招聘、培养和激励员工联络作用信息方面的作用寻求和获取各种特定的信息,组织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神经中枢传递信息发布信息决策方面的作用寻求机会,主动提出决策驾驭混乱,承担责任、排除障碍、解决问题分配资源进行谈判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技术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概念形成技能 第三节 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选择 一、外部环境二、内部环境三、管理模式及其选择 一、外部环境1组织的一般环境(1)组织的政治环境(2)组织的经济环境(3)组织的技术环境(4)组织的社会文化环境(5)组织的自然环境2组织的特殊环境(1)用户(2)竞争对手(3)供应商二、内部环境组织的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及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等。组织文化三、管理模式及其选择(1) 组织的管理模式是指组织拥有的对某一特定类型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特点的概括性描述-组织资源的配置方式管理模式简单的管理模式(直线型,集权式)功能性管理模式(职能型,授权式)网络管理模式(虚拟型,分权式)管理模式的选择决策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组织的成熟度 三、管理模式及其选择(2) 直线管理系统 在外部环境中,因为很少有技术创新发生,因此,企业的产品或生产过程的设计部门任务较小。由于影响未来的因素基本是已知的,并且可以预测,所以计划部门也相对简单。在直线管理系统中,需要执行什么样的任务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工作就可以高度的结构化。如果组织的规模很大,就可以发展出高度理性化的任务结构,机器、程序和手段的标准化都有利于把资源集中到内部效率中去。 科层系统 复杂性要求管理系统必须有能力指明这些变量,评价他们的影响,根据效率要求设计任务和工作,并且在所设计的岗位上安排专家。对整个组织而言,环境的确定性越高,在整个系统中科层因素的比例就越大在科层系统中,有时许多部门也像简单确定性的系统那样运作,这是因为参谋部门已经发展了规则、程序和任务安排,使得各部门在较少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下运作。直线参谋系统 参谋团体的职能就是研究外部环境中的变动。(在科层系统中,参谋团体的职能则是使组织内部的主要活动程序化。)在直线参谋系统中,组织所面临的任务是不确定的,组织首要的任务是适应而不是理性化。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组织不仅需要预测,而且长期计划也有价值。对控制的要求也就越高。矩阵系统 由于对系统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上述系统中处理复杂性的程序和惯例已不适合。通过项目团队这种临时组织,处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决策因素中不确定性的程度在决策因素中复杂性的程度低高高简单的直线管理系统直线参谋管理系统科层管理系统矩阵管理系统管理模式的选择决策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组织的成熟度第二章 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对人类管理的影响与贡献第二节 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第三节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第四节 人际关系理论第五节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学习内容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想观点;掌握现代管理各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二、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贡献三、对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的认识和评价一、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长城(宋朝重修宫殿)等中央集权统治科举制 优质产品二、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贡献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的内核(治国学与治生学)1、民本思想(重人) 2、中庸 3、人和4、义利 5、教育 6、顺道7、守信 8、利器 9、求实 10、对策 11、节俭 12、法治以兵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孙武和他所著的孙子兵法 三国演义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认识和评价认识:民族虚无论儒学复兴论中西合璧论优点: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缺点:1缺乏完善的科学管理理论。2没有形成人们所公认的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3有些观点带有一定落后保守成份,应予否定。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西方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过四个阶段一.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萌芽阶段,十九世纪末以前)二.古典的管理理论(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代表人物:泰勒,法约尔,韦伯三.中期管理理论(二十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代表人物:梅奥,巴纳德四.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二十世纪50年代后)第二节 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早期的管理实践与思想产业革命后的管理思想美国“管理运动”的三次高潮早期的管理实践与思想古埃及的金字塔建造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古罗马帝国分权统治罗马天主教会圣经中的记载古希腊瑟诺芬分工理论15世纪意大利思想家、历史学家尼古拉马基埃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提出领导四原则:群众认可;内聚力;领导能力;居安思危。产业革命后的管理思想资产阶级革命 工厂化 欧洲成为世界中心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查尔斯巴贝奇英亚当斯密Adam Smith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1776) 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哲学家 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分工理论 “经济人”英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1771-1885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行为学派的先驱者之一 重视人 重视对人的教育英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数学家、科学家、作家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劳动分工使生产率提高的原因 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对经理人员的建议 台式手摇计算机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及其主要内容、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及主要内容美弗里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1911计件工资制1895车间管理1903 泰勒的试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泰勒科学管理的分析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泰勒的试验米德瓦尔钢铁厂(Midvale Steel Works)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m Steel Company)(1)搬运生铁块试验75名工人,30米,80多斤重12.5T/天人47 .5T/天人$1.15/天人$1.85/天人(2)铁锹试验21磅 铲铁16T/天人59T/天人 400600人140人 $1.15/天人$1.85/天人(3)金属切削试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操作方法标准化,即动作研究。(2)劳动工时的合理运用,即时间研究。工作日写实、测时(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按标准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培训。(5)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的明确分工。(6)工人和雇主要来一次“精神革命”对泰勒科学管理的分析(1)泰勒科学管理的二重性(2)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管理职能分离(3)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美卡尔 乔治巴思(Carl George Barth)数学家 为泰勒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美吉尔布雷斯夫妇(Frank Gilbreth 1868-1924 and Lillian Gilbreth 1878-1972)Frank工程师、动作专家 动作研究与动作简化 Lillian心理学博士 效率和人的关系美亨利甘特(Henry Gantt)管理学家、机械工程师 甘特图(Gantt Chart)美亨利福特(Henry Ford 1863-1947)汽车生产流水线 产品系列化 零件规格化 工厂专业化 机器工具专用化 作业专门化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 1841-1925)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管理过程之父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企业活动类别和人员能力结构管理的一般原则管理工作的五大职能对法约尔管理理论的评价企业活动类别和人员能力结构企业不论大小,其全部活动可以概括为六种工作:技术性工作生产、制造、加工商业性工作采购、销售与交换财务性工作资金的筹措、运用与控制会计性工作成本核算、统计与盘点安全性工作设备维护保养和人员、货物的安全管理性工作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大型工业企业技术职能人员能力比较管理的一般原则(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3)纪律 (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 (8)适度的集权与分权(9)跳板原则 (10)秩序(11)公平 (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 (14)团结法约尔的“跳板”原则 AB L C M D NE OF P G Q管理工作的五大职能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对法约尔管理理论的评价1、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贡献提出了理论构架更具一般性原则经过多年证明有效2、法约尔理论的局限性缺乏弹性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 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德国著名的管理学者、社会学家 组织理论之父 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Model)明确的分工,即人员按职业专业化进行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人员的任用通过考试和必要的培训去实行。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员的关系。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劳动分工 把各种工作分解成简单、常规化、并且明确的各项任务,明确规定每一个人的权力和责任 权力体系 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排列,上一级的人指挥和控制下一级 正规选择 根据通过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技术资格或通过正式考试来挑选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规章制度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以规范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以确保统一性 非人格化 组织的规章制度是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它不受个人情感和个人背景的影响 职业导向 组织中的管理者是专业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组织的所有者,他们领取固定的薪金,并在组织中谋求他们的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l 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效率l 用科学管理来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l 管理作为一种专业为社会所承认二、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及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巴纳德的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l 德雨果孟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1863-1916) 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l 心理学与工业效率(1912年)每个人的心理特性和他适于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心理状态下效率最高如何刺激、诱导人们效率最高l 第一 梅约霍桑试验l 第二 人际关系理论内容l 第三 人际关系理论中行为和效率的关系l 第四 对梅约人际关系理论的评价第一 梅约的霍桑试验 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 乔治埃尔顿梅约(George Elton Mayo)l 19271932年,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的试验(Hawthorne Experiment)第1阶段:变换车间照明条件试验第2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第3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第4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变换照明条件试验(19241927)l 照明强度增加或减少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量都增加。只有当光线降到月光水平时,试验组的产量才降低。l 结论:(1)工场的照明只是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一项微不足道的因素(2)照明对产量的影响无法准确测量,即工作条件的好坏与劳动生产率没有直接关系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1928) l 试验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率的影响如改进材料供应方法、增加工间休息、供应午餐和茶点、缩短工作时间、实行团体计件工资制等,在工作时间内大家可以互相自由交谈。产量上升。取消了这些条件之后,产量仍维持在高水平上。l 结论:督导方法的改变使工人的态度有所变化,因而产量增加。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19281931)l 两年多时间里,两万多人次的普查与访问l 结论: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绩效,都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l 集体计件工资制刺激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l 标准7312个接点 实际60006600个接点l (1)怕标准再度提高l (2)怕失业l (3)保护速度慢的同伴工人对不同的上级持不同态度成员中存在着一些小派系l 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第二 人际关系理论内容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年l (1)人是“社会人”l (2)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人的士气l (3)注意到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l (4)一个新型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解决技术经济和处理人际关系两种能力第三 人际关系理论中行为和效率的关系工作条件生产效率士气个人态度人际关系第四 对梅约人际关系理论的评价1、梅约人际关系理论的贡献对人性作出了不同的假设扩大了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梅约人际关系理论的局限性对经济假设的过分否定对非正式组织的过分偏重对感情逻辑的过分强调第四 对梅约人际关系理论的评价1、梅约人际关系理论的贡献对人性作出了不同的假设扩大了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梅约人际关系理论的局限性对经济假设的过分否定对非正式组织的过分偏重对感情逻辑的过分强调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Barnard 1886-1961),美国的高级经理人员和管理学家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提出正式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 信息沟通经理人员的职能提出三点要求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善于激励组织成员规定组织目标行为科学的贡献 l 社会人假定的看法,为管理实践从另一个方面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l 对人的需求构成的分析、对需求满足追求动机与行为的研究,对人的激励的研究等为管理者如何管理好人这一关键因素奠定了理论基础,将人的管理提升到所有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地位,并引发了许多全新的管理观念与方法。l 对能影响个人与组织的作业组合内部发生的过程给与了特别的注意。 探讨作业组合的构成、作业组合的特性与动作,作业组合的积极效应,是行为科学对管理理论的另一个贡献。l 对领导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组织中的领导问题,发现领导是个复杂的过程,提出了三种广义的领导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l 、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新特点l 、现代管理丛林中的管理学派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新特点l 二战后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 劳资矛盾尖锐 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技术更新速度加快 职工队伍结构发生变化 强调系统性 重视人的因素 重视非正式组织 运用先进理论与方法 加强信息工作 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不断创新 强调权力集中现代管理丛林中的管理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2)行为科学学派(3)决策理论学派(4)经验管理学派(5)管理科学学派(6)系统管理理论学派(7)权变理论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美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该派认为:管理是一个固有的过程,通过研究过程中的规律与原则,指导管理活动。 提供理论框架 对职能进行分别研究 新方法和新思想可以容纳在各职能中缺陷:适用于静态的、稳定的组织,不适宜用于动态多变的环境;忽略了人的因素。(2)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美梅约 马斯洛 阿里吉斯重视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通过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来激发人的积极性探索人类行为的规律,提倡善于用人,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企业中恢复人的尊严,民主参与管理(3)决策理论学派美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l 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l 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l 用有限的理性决策代替最优化决策l 决策根据活动性质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l 决策是衡量权力集中与分散程度的重要因素(4)经验管理学派美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有效的管理者美戴尔(Ernest dale)伟大的组织者管理:理论和实践l 主张从管理者的经验,特别是成功者的经验中,去寻求管理的规律性l 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l 提倡目标管理(5)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学学派或数理学派美伯法(E S Buffa)l 现代生产管理l 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即OR) 规划论 库存论 排队论 对策论 搜索论 网络分析l 主张运用数学模型与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管理 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 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 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6)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美卡斯特(F E Kast)l 系统理论和管理l 以系统化为基础来研究管理l 强调整体优化l 组织是一个人们建立和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l 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把系统分解成子系统进行研究。l 系统在环境中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是一个开放的系统。(7)权变理论学派Contingency theory of management英琼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l 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l 强调管理活动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应当根据环境的变化,动态地研究管理的目标、方法和手段。l 强调在各种不同情况下要找到适用的理论和方法。 组织的规模 管理者位置的高低 管理者的位置权力 下级个人之间的差别 环境的不确定程度战略管理为主的时代(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l 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l 五种竞争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三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价值链的分析等。l 竞争战略与后来的竞争优势以及国家竞争优势成为著名的波特三部曲企业再造时代(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l 美国企业8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革命”,日本企业90年代开始所谓第二次管理革命。企业管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类似脱胎换骨的变革。l 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着大企业病,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激烈的竞争,要提高企业的运营状况与效率,迫切需要脱胎换骨式的革命,只有这样才能回应生存与发展的挑战。l 海默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四大管理宗师之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90年代以后)l 信息与知识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l 顾客的个性化、消费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只有合理组织全球资源,在全球市场上争得顾客,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 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针对学习型组织及虚拟组织问题而展开。l 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望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要想建立学习型组织,系统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修炼。l 成功的公司是能够有效学习的公司,知识是未来的资本,只有学习才能为不断的变革做好准备l 公司将经营的焦点放在不易被抄袭的核心能力上,由此引发后来的虚拟组织热。虚拟组织与传统的实体组织不同,它是围绕核心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与全球企业进行互补、互利的合作,合作目的达到后,合作关系随即解散,以此种形式能够快速获取处于全球各处的资源为我所用,从而缩短观念到现金流的周期;不仅如此,灵活的虚拟组织可避免环境的剧烈变动给组织带来的冲击。未来管理的五大趋势创新管理的发展 风险管理的兴起信息管理的普及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出现由“硬”管理为主向“软”管理为主的转化 国际企业管理趋势和启示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与融合 改革创新成为当今时代主旋律跨国经营全球经济一体化 创造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1生产方式的变革l 制造业采用了新的生产方式 MIS:CAD/CAMCIMS,DSS,MRP、MRPII和ERP,JIT,LeanProduction,AgileManufacturing,GreenManufacturing,ConcurrentEngineering等,这些新的生产方式把信息技术革命和管理进步融为一体。2通讯网络改变着营销方式l 信息技术改变着传统的营销方式。过去的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的行销模式,正在改变为取消零售商环节,由生产商提供元件给分销商,再由分销商组装成产品出售给顾客。3 社会化大生产改变着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l (1)公司组织结构从“橄榄型”向“哑铃型”变化l (2)业务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和信息系统集成基础上的企业经营过程重组(BPR)。4企业兼并、联合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展开。l “活鱼吃死鱼(或休克鱼)”,效益好的企业兼并效益差的企业;l “快鱼吃慢鱼”,市场扩张快的企业兼并市场扩张慢的企业;l “鲨鱼吃鲨鱼”,大公司之间通过自主谈判,在反垄断规制条件下经过市场实现合并和业务互补,从而增加竞争优势。5创造新的市场满足顾客潜在需求l 实现生产质量的“零缺陷”和服务质量的零抱怨”,做到质量、服务一体化。l 通过对顾客服务和信息跟踪,深入了解顾客的潜在需求,做到超前开发,在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合理引导顾客在更高层次和更新领域的消费。l 不仅满足外部顾客的心理需求,还实现职工的自身价值。6企业从学习型组织进入知识网络化管理l 人才成为真正紧缺的资源,企业经营过程正成为管理者和职工互动式教育的过程。l 知识是形成竞争力的关键;l 从企业文化和经营者心态角度提出经营者要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树立团队精神和建立学习型组织;l 提出了突破工业时代严格的等级制和例行程序,实现“知识网络化”管理。新的企业管理哲学和基本原则1)对等的知识联网,l 2)集成的过程,l 3)对话式的工作,l 4)人类时间与计时,1.服务型管理观念l 作为“领导”的服务器,随时等待客户机方提交申请并为客户机提供共享的信息或设备资源。l 作为企业领导人的经理们也应乐于自称:“我是大家的服务器”。l 管理层对员工所提供的资源支持:对员工之间工作的配合协调,设计和定位员工在公司内部的发展前程等。l 管理层为员工提供资源支持,使得员工更乐于且有能力承担多方面的责任,将工作理解成乐趣,携同组织一道前进。2.“学习型管理观念l 知识型社会要求企业更加重视知识积累和更新。l 企业就要通过学习型的管理,使个人能够更有效地成为优秀的未来资源。l 可持续的学习有下述形式: 系统地从过去和当前的项目和产品开发中学习; 客户作为企业的一部分,成为获取信息的外源; 组织内部成员间加强联系,实现资源有效共享; 培训是持续不断的活动。3.“团队型管理观念l 经理必须是一个主动与人合作的角色l 组织更应该在其企业内部建立起局域网络系统。l 有效的团队事实上是组织结构的最大精简。未来管理的五大趋势创新管理的发展 风险管理的兴起信息管理的普及 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出现由“硬”管理为主向“软”管理为主的转化 中国面临的管理问题l 人员流动特别是关键人员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l 员工相互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会越来越少;l 复杂的业务流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被人所理解和接受;l 进行客户关系管理;l 员工有持续再学习的需要;l 预测各种潜在的威胁和机会,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及时地捕捉市场机会;l 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和调整。l 管理思想是人们对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的总和,他是由一系列观念、观点构成的知识体系。管理思想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道各项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一个现代的管理人员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了解人类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过程。l 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是在世纪末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在西方的管理思想与理论发展史上,除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思想外,主要的管理思想和理论有: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已定量管理理论、全变管理理论为代表的管理科学学派、战略管理理论、企业流程再造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等。 l 科学管理理论着眼于寻找科学的管理劳动和组织的各种方法,包括不同的三个学派:泰勒、法约尔、韦伯。其核心是认为应该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注重于管理者用于协调组织内部各项活动的基本原则的研究,提出了管理的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条原则,并从组织形式着手,提出了理想的组织模式。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研究目标。 l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把重点放在分析影响组织中个人的行为的各种因素上强调管理的重点是理解人的行为。其特点是将人看成是宝贵的资源,强调从人的作用、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其对管理活动及其结果的影响。 l 定量管理理论的核心是把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效率过程。全变管理理论把研究重点放在对管理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上,已找到各种管理原则和理论的具体适用场合。 l 战略管理理论以组织的战略为研究对象,对组织长久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回答,其竞争优势理论、核心竞争能力的理论对现代管理有着巨大的影响。 l 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对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着大企业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激烈的竞争,要提高企业的运营状况与效率,迫切需要脱胎换骨式的革命,业务流程的再造,只有这样才能回应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l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望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蓝图。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l 第一节 管理的基本原理 l 第二节 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系统原理l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组成,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l 系统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特征 整体性与相关性 层次性 功能性(目的性) 动态性与环境适应性二、人本原理l 人是管理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因素,从而也是首要的因素;管理应“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2管理者应重视满足广大职工的合理需要 3强调管理工作是为人服务的三、信息与反馈控制原理l 所谓信息是指人们对事物了解不定性的减少和消除。 1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必须条件是要建立十分发达的信息渠道。 2要十分重视信息的收集、贮存、加工整理和运用,力求达到全面及时,准确可靠。四、责任原理l 责任原理是指管理工作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组织各级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相应的责任。 1在管理工作中,要强调职责、权限、利益和能力的协调和统一。 2在管理工作中,对人的奖惩要分明,注意公正和及时。l 责权利和能力关系图五、效益原理l 所谓效益是指有效产出和其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它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 1正确处理组织管理工作中效率、效果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在管理活动中,必须建立正确的效益观第三 管理方法l 一、管理方法的分类l 二、法律的方法l 三、行政的方法l 四、经济管理方法l 五、教育的方法案例一:如何进行管理 在一个企业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两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A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管理者有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量解决;平时要十分注重对员工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们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布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愿他们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应派车接送,厂长应亲自送上贺礼。在A厂长厂里,员工们都普遍地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旺发达。 B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训;实行计件工资制等。在B厂长厂里,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 问题: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更有道理,为什么?案例二:UPS的管理(1)l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nited Parcel Service, UPS)雇用了15万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180个国家。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当局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让我们以送货司机的工作为例,介绍一下他们的管理风格。l UPS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都进行了时间研究,并对每种送货、暂停和取货活动都设立了标准。这些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给出每位司机每天中工作的详细时间标准。案例二:UPS的管理(2)l 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循工程师设定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为送货完毕的启动离开作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严丝合缝。然后,司机从驾驶室来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钟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的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货完毕后,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l 这种刻板的时间表是不是看起来有点繁琐?也许是,它真能带来高效率吗?毫无疑问!生产率专家公认,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举例来说吧,联邦快运公司(Federal Express)平均每人每天不过取送80件包裹,而UPS却是130件。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不懈努力,看来对UPS的净利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家获利丰厚的公司。问题:这种管理方式在这家企业是很有效的,为什么?第三章 决策l 第一节 决策的概念与决策过程l 第二节 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决策分类l 第三节 决策的分析方法与技术l 第四节 现代决策理论的新发展第一节 决策的概念与决策过程l 一、决策的概念 “管理就是决策” 在可行方案中选择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g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并准备实施的活动,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二、决策的特点l 行动的基础l 具有超前性(与未来有关)l 明确的目的性l 方案的可选择性(两个以上方案)l 过程性(多阶段、多步骤分析判断过程)g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整个管理过程都是围绕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展开的)行动的基础 l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要预先明确该项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何种目的,为达到预期目的,有哪些方法可以利用,哪种方法好,怎样做,何时做等问题。l 决策要对每个可行方案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按照一定的准则选择一个较优方案,并以此作为实施的方案。因此,决策是行动的基础。 具有超前性(与未来有关) l 决策所涉及的问题一般都与未来有关,是为了解决目前面临的、待解决的新问题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找出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l 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所以决策是未来行动的基础,具有超前性。l 这就要求决策者具有超前意识、思维敏锐,能预见到事物的发展变化,适时地作出正确的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水利机械运行维护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机械冷加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机械热加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热处理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机械冷加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电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焊工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公路养护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工程测量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政务服务办事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股东向公司借款协议书范本(2025版)
- 肌肉骨骼疾病防治课件
- 2025年中国宁夏渔业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陕西省中考地理试题(含标准答案)
- 仓库过期物料管理办法
- 信访驻京人员管理办法
- 窗口服务礼仪培训大纲
- 餐饮店品牌授权使用合同范本
- 学堂在线 走进医学 章节测试答案
- 蔬菜温室大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书
- 手拉葫芦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