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申报书 学 校 名 称 襄樊学院 专 业 名 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修 业 年 限 四 年 专业负责人 张 俊 专业开设时间 1998年9月 填 报 日 期 2010年3月 湖北省教育厅 2010年3月目 录一、专业的历史沿革及基本情况1二、专业现有基础2(一)专业现有办学条件2(二)专业师资队伍31、现有专业教师队伍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分析32、专业负责人的个人简历43、专业教师近四年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情况及主要成果64、专业教师近四年来科研项目及主要成果95、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及效果14(三)教学改革与建设15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情况152、精品课程建设的情况173、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与改革情况18(四)人才培养质量191、本专业学风建设的政策措施及效果192、关于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参加学科竞赛的政策措施203、本专业近四年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情况204、近四年该专业学生获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的情况235、近四年该专业学生公开出版专著、发表论文与创作、获得专利技术的情况246、近两届优秀毕业生代表的就业情况247、近两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25(五)专业特色和优势25三、品牌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思路、方案及预期成果26(一)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思路26(二)建设方案和预期达到的成果27四、学校关于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的政策支持28一、专业的历史沿革及基本情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隶属于襄樊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是我校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在1983年招收机制专科学生的基础上,于1998年开始招收四年全日制本科生。本专业(本科)办学之初,为了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我们专门组织教师在襄樊、武汉、“珠三角”、“长三江”等地进行调研,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培养面向工程实际,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能将现代制造业的前沿高新技术快速向生产领域转化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该专业十年发展规划。自1998年开始本专业本科招生以来,按照上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教学计划,按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实施特色教学,重视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来,按照“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改革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多次修订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校提出的富有创新性的 “211”培养模式,进一步精简、凝练专业理论课,更加重视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年来,该专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改革,教学、教研、科研水平显著提高。近四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各级纵向横向科研项目24项,校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17项,发表教研论文24篇,出版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被SCI/ EI收录14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目前,该专业为我校最热门的招生专业之一,每年招2个班共约160人。十多年来,已毕业学生近2500余人,很多毕业生成长为工程师、大中型企业领导或技术骨干,为振兴制造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该专业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归纳如下:1、该专业以“机械工程”省重点(培育)一级学科(鄂学位20101号)和“车辆工程”省级重点学科(鄂学位函20098号)为依托,以雄厚的学科平台建设支撑专业建设,这两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将对本专业的建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该专业以“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主要实践教学平台,包括:机械基础实验室、机电控制测试实验室、汽车原理与性能检测实验室,金工实训中心等,优良的实验教学设备和完备的管理制度可充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3、该专业依托襄樊市优越的汽车产业背景,积极寻求与东风汽车公司(襄樊基地)和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为代表的襄樊汽车产业界的联合,建立了众多稳固的产学研实习基地,已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4、该专业已经拥有了一支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敬业奉献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形成了以教授、博士为带头人的教学科研学术团体。二、专业现有基础(一)专业现有办学条件本专业在多年的建设中,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日元贷款项目、校内资助项目和合作单位共建项目的建设,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教学科研条件日渐改善。1、近两年本专业的经费投入情况经费投入(万元)2008年2009年教学建设费196.70 210.50教学科研费4.287.96图书资料费4.284.83实习经费13.3116.78合 计218.57240.072、专业教学设备、专业图书、期刊及电子图书资源情况 本专业现有的教学科研基本条件专业实验室用房4936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原值1000余万元其中近五年购置500多万元中级以上教学科研人员人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原值40余万元实习或实验场地3700M2 (亩)专有或享有资料室用房200M2各类专业期刊100余种,图书资料5万余册学校为师生提供了一流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校园计算机网络、文献信息服务体系、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形成了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高效服务的良好运行环境。目前,仅校内直接服务该专业的教学、科研设备总值逾3000万元,专业图书资料20万余册,专业期刊100余种;校外合作基地已经用于专业学科共建的设备达80多台套,设备值近3300万元。为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利用省市共建项目和日元贷款等途径对本专业所属的有较广辐射面和惠及面的机电控制与测试实验室、液压与气压实验室、汽车原理与性能检测实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CAD中心、金工实训基地等进行了重点建设。在此基础上成立的“综合工程实训中心”在2009年被湖北省教育厅列为省级教学示范中心。中心现有面积8636平方米,主要设备、仪器(单价800元以上)974台/套,总价值近1000万元。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围绕“汽车”构建一个“大工程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打破和摒弃原有的课程界限和专业界限,紧密结合地方行业和区域经济需求,注重学科特点及工程实践教学自身的规律,按照分层次、模块化、综合式、开放型的教学改革思路,精心设计,构建了一个“三个层次、四条主线、五大模块”(简称“345”)的综合工程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即“工程认识实践、工程专业训练、科技创新实践” 三个层次;“产品设计技术主线、制造技术主线、工业控制技术主线、生产组织技术主线”四条主线;“机械基础、机电控制与制造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业管理技术等有机的融合,再现和模拟了现代工业主流技术,为不同专业提供不同层次的实验与实训课程。中心目前不仅仅能够满足我专业各课程和教学环节的实验实训要求,同时面向全校26个专业,开设32门实验课程,143项实验实训项目。中心日接待学生能力300人,每学年接待学生超过3000人,完成近30万人学时的实验教学工作量,对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二)专业师资队伍1、现有专业教师队伍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分析经多年建设,该专业拥有了一支队伍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师梯队。他们学历层次较高,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既有科研水平和能力很高的专家教授,也有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获得很多教学研究成果、全身心地投入本科教学、学生普遍反映很好的中青年教师。该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其余大部分具有硕士学位,其中4人具有教授职称。专业教师人数25其中高级职称比例60%(15人)教师中老、中、青的比例为0:19:6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76%(19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7具有硕士学位人数12高级职称教师中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比例100%现有专业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一览表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历所学专业备注张 俊男42教授硕士研究生轻工机械汪 云女43教授硕士研究生动力机械及工程刘克非男44教授博士研究生机械制造宋立新女38教授博士研究生通信与信息系统金 鑫男34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物理电子学吴 钊男37副教授博士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贾志勇男38讲师博士研究生凝聚态物理王华杰男45副教授硕士研究生船舶结构力学邬国秀女40副教授本科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高成慧女43副教授本科机械设计与制造宗振华女43副教授本科铸造工艺及设备孙艳玲女36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机电一体化李 梅女38副教授本科机械设计及制造刘海生男42副教授本科内燃机夏 铭男38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机械电子工程王晓宇男38讲师博士研究生机械与自动化王中任男35讲师博士研究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吴何畏男33副教授本科机电一体化王宏达男41讲师硕士研究生机械设计及理论杜毓瑾女30讲师硕士研究生机械设计及理论叶建民男37讲师硕士研究生机械设计吴艳花女30讲师硕士研究生机械制造刘亚丽女38讲师硕士研究生航空工程刘红梅女26助教硕士研究生结构设计制造朱定见男39讲师硕士研究生机械设计及自动化2、专业负责人的个人简历张俊:1967年10月出生,男,工学硕士,教授,武汉工程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数字化设计及其仿真技术。1990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现陕西科技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1993年7月在西北轻工业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7月至1996年11月在襄重集团鸿发模具公司技术部工作,1996年12月起在襄樊学院任教,2001年1月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从事CAD/CAM/CNC方面的研究。近5年,主持完成了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凸轮轴参数逆向工程及数控磨削仿真系统的研究”(D200525001);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机械基础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07B369)、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以建立计算机三维数字信息模型为核心构造工程图学课程新体系”。目前主持1项襄樊市科技攻关项目“陶瓷-塑料耐磨复合管成型技术与性能研究”(2008GG1C42)、主持1项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空间凸轮参数逆向设计的数字化仿真技术研究”(D20092503)。发表学术论文21篇,中文核心期刊12篇,EI收录1篇,CSTPC收录13篇;参编AutoCAD2004基础教程与上机指导、模具CAD/CAM应用技术2部教材。近五年所指导的学生有1项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简称3D大赛)”一等奖,5人分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二、三等奖,有7项获“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近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和著作:1.张俊.基于神经网络的双金属复合弯管铸造过程的数值仿真.铸造,Vol.56(2007.1) No.1, 56-58.(EI收录)2.张俊,张海燕.遗传小波神经网络仿真技术在复合管铸造中的应用.铸造技术,Vol.29(2008.3) No.3, 400-403.3.张俊,刘海生,付正飞.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钢丝绳磨损趋势预测研究.矿山机械,Vol.35(2007.9) No.9, 88-89.4.张俊,宗振华,杨晓平,金建新.考虑间隙和柔性轴的圆柱分度凸轮机构动力学特性研究.机械传动,Vol.29(2005.8) No.4, 14-16.5.张俊.摆动从动件凸轮廓线曲率半径的CAD动画计算.太原理工大学学报,Vol.36(2005.5) No.3, 326-328.6.张俊.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动力学建模与Simulink仿真技术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Vol.33(2005.9) No.9, 143-144.7.张俊.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CAD动画确定.机床与液压,Vol.33(2005.7) No.7,167-168.8.张俊,宗振华.发动机凸轮廓线的CAD动画新方法.机电工程技术,Vol.34(2005.6) No.6, 84-85.9.张俊.钢聚氨酯复合管道在火电厂中的应用.电站系统工程,Vol.22(2006.7) No.4, 53-54.10.张俊,董继先.基于CAD动态图解法的平行分度凸轮机构设计.陕西科技大学学报,Vol.24(2006.4) No.2, 69-72.3、专业教师近四年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情况及主要成果近4年承担的教学改革课题序号课 题 名 称任务来源负责人完成情况备注1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机械基础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07年度湖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成慧完成2高等本科院校机械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2006年襄樊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王宏达完成3以团队协作为培养目标的机械类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与研究2006年襄樊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张俊完成4机械类课程多媒体教学模型库与动画库的研制2006年襄樊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高成慧完成5“现代机械工程图学”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及研究2006年襄樊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李和完成6金工实习教学过程及安全操作标准化研究2006年襄樊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宗振华完成7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研究2006年襄樊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王中任完成8综合性地方高校机械专业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实践2009年襄樊学院教学改革专题项目王中任在研9工程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2009年襄樊学院教学改革专题项目王中任在研10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2009年襄樊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刘亚丽在研11汽车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和实践2009年襄樊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程金铭在研12应用型本科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2009年襄樊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孙艳玲在研13机电液气综合创新开放型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2009年襄樊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吴何畏在研14机械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2009年襄樊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王中任在研15面向企业需求的大学生工程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2009年襄樊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张俊在研16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机械基础类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与实践2009年度湖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李和在研17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研究2009年度湖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宗振华在研 近4年统编通用教材、自编教材、专著出版情况序号教 材 名 称参加者角色出版单位及时间备注1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朱定见主编(第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2机械装备数控技术王中任副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23模具CAD/CAM应用技术张俊副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4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高成慧副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20055UG NX2 模具设计王华杰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近4年主要的教研论文(以发表年代为序)序号论文名称作者出版单位和时间备注1工程材料网络课件开发宗振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82液压传动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宗振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3机械类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宗振华科技创业2005/14工程图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高成慧机械管理开发2005/85网络与高等教育李梅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6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试行双语教学的探讨王中任机械管理开发2006/67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耿煜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6/48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的若干思考耿煜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9基于Solidworks的看组合体视图的教学方法研究高成慧工程图学学报2006/12(核心)10基于SCORM标准的学习门户研究耿煜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7(核心)11液压传动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邬国秀机械管理开发2007/1012机械制造专业模具类方向毕业论文的教学探讨王中任机械管理开发2007/1013搞好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刘海生机械管理开发2008/514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朱定见机械管理开发2008/415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朱定见机械管理开发2008/416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张良斌机械管理开发2008/0117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吴何畏机械管理开发2008/518注重工程图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李和机械管理开发2008/219机械类课程多媒体教学公共模型库与动画库的研制高成慧机械管理开发2008/420基于IBM LMS建设英语学习门户耿煜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21机械设计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艺术的探讨张良斌机械管理开发2009/622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机械基础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高成慧襄樊学院学报 2009/123机械类工程力学考试改革思考李月安机械管理开发 2009/124改革数控技术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张俊甘肃科技 2009/14、专业教师近四年来科研项目及主要成果近4年承担科研项目概况主持承担科研项目共 24 项科研经费合计: 246.7 万元其中:国家级 2 项,省部级 6 项,地市(厅)级 14 项,校内 3 项,企业单位委托项目 1 项项目名称负责人任务来源(批准部门)研究类别完成情况经费(万元)备注基于分形理论的柴油机排气微粒生成机理研究汪云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D200625002)基础研究完成2.5 二甲醚发动机燃料超临界雾化与蒸发的机理研究(参与)汪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50376018)基础研究完成20新能源汽车研究汪云襄樊学院Zdky200901基础研究在研5锂电池质量视觉检测系统王中任青山电动研究所横向在研50电动汽车双定子电机的机器视觉装配关键技术研究王中任襄樊学2009YA005基础研究在研0.5凸轮轴参数逆向工程及数控磨削仿真系统的研究张俊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鄂教科20051号/D200525001)技术开发完成2.5陶瓷-塑料耐磨复合管成型技术与性能研究张俊襄樊市科技局(2008GG1C42)技术开发在研3空间凸轮参数逆向设计的数字化仿真技术研究张俊教育厅重点项目(鄂教科 20092号/ D20092503)基础研究在研2.3开放式全数字高档数控装置”研究(子课题“高速高精及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负责人)。王晓宇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专项2009ZX04009-011-02技术开发在研126协调质量链管理关键技术与应用平台研究(参与)陈国华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鄂教科 20092号/ D20092506)基础研究在研2供应链多目标协同机制研究陈国华省教育厅青年项目(鄂教思政 20093号/2009q121)基础研究在研0.3微细长轴车铣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刘克非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资助项目鄂教科20074号(D200725003)基础研究结题2.5微细轴车铣加工振动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刘克非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2007ABA161)基础研究在研4再制造工程中纳米材料的作用及应用研究刘克非襄樊学院优秀创新团队资助项目(xfxyc2006003)技术开发在研3多路供气阀的研制及在密封性检测系统中的应用邬国秀湖北省教育厅项目鄂教科20051号B200525003技术开发完成0.3高效旋喷泵内部流动机理及CFD流场仿真邬国秀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鄂教科 20092号/ D20092501)基础研究在研2.5石膏空心砌块成型机虚拟装配及关键技术研究高成慧湖北省教育厅项目鄂教科20092号B20092502基础研究在研0.3美的中央空调楼宇集控器MD-CCM08金鑫清华大学与广东美的集团联合项目(2007-2008)技术开发结题5美的中央空调远程服务系统金鑫清华大学与广东美的集团联合项目(2008-2009)技术开发结题5基于抓斗式液压掏挖机的第特种环卫车金鑫襄樊市科技局技术开发在研7动态Web服务组合关键技术及其性能分析研究(参与)吴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智能感知与先进计算技术专题课题(课题编号:2007AA01Z138)基础研究在研88网格环境下动态服务组合的性能分析及其优化研究吴钊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8CDZ088基础研究在研2市级电子政务评测关键技术及其软件工具吴钊襄樊市科技孵化与引导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GG1C41技术开发在研3语义驱动的网络地理信息服务中的关键问题研究吴钊国家测绘总局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0626技术开发结题8口腔癌症诊疗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吴钊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02A06004技术开发结题2近4年发表的部分主要学术论文(以年代为序)近四年共发表学术论文: 180 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46篇,SCI/EI收录14篇序号论文名称作者时间出版单位(收录情况)1柴油机共轨蓄压式燃油喷射系统输油管道的建模分析汪云2006/08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电控喷油器的仿真研究汪云2006/04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3分形理论在柴油机排气微粒生成机理研究方面的应用汪云2006/5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配气凸轮优化设计的单纯形法和遗传算法汪云2006/0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EI)5点火提前角的仿真计算汪云2006/02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6J6000柴油机的性能参数优化汪云2008/11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7F3000柴油机的气门导杆窜油研究汪云2008/5内燃机8基于神经网络的双金属复合弯管铸造过程的数值仿真张俊2007/1铸造(EI)9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钢丝绳磨损趋势预测研究张俊2007/9矿山机械10遗传小波神经网络仿真技术在复合管铸造中的应用张俊2008/3铸造技术11基于机器视觉的刀具状态监测研究进展王中任2007/12工具技术12A Novel Approach for Edge Detec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lectrostatic Field王中任2007/12ISPACS2007(EI)13An Improved Method for Feature Point Matching in 3D Reconstruction王中任2008/12ISISE2008(EI)14Modeling and Error Analysis of Monocular Stereo Vision System for Large-scale Work piece On-machine Measurement王中任Vols.102-104(2010)Advanced Material Research(EI)15On-machine 3D Reconstruction Using Monocular Stereo Vision System王中任2009/12ISISE2009(EI)16大尺寸工件在机视觉测量的图像拼接方法王中任2010/1工具技术17微分算子的频谱分析及其在零件边缘检测中的应用王中任2008/4工具技术18Infrared Human Face Auto Locating Based on SVM and A Smart Thermal Biometrics System王晓宇Vol.2, 2006ISDA 06 (EI)19Infrared image series automatic registration and a history and tendency analysis.王晓宇Vol.28, no.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SCI/EI )20微细轴切削加工特性分析刘克非2005/22中国机械工程(EI)21复杂阀芯零件的车铣加工工艺分析刘克非2007/11煤矿机械22微细轴正交车铣加工外圆表面形成研究刘克非2007/10煤矿机械23微小型车铣加工表面粗糙度正交试验研究刘克非2007/9现代制造工程24复杂微小型工件的完整加工工艺分析刘克非2007/7制造技术与机床25A distributed model for virtual group learning system吴钊20082008年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EI)26A Distributed Model for Medical Treatment System吴钊2008.9NCM2008(EI收录)27激光干涉接触式轴承表面轮廓综合测量仪孙艳玲2006/4轴承28Michelson干涉原理在表面形貌测量中的应用孙艳玲2006/7传感器与微系统29一维计量型微位移工作台的研究孙艳玲2006/3传感器世界30基于垂直方向位移扫描的接触式表面形貌仪孙艳玲2006/7自动化仪表31基于聚焦探测法的非接触表面形貌测量仪的研究孙艳玲2006/7计量技术32一种基于白光扫描干涉法表面形貌仪的研究孙艳玲2006/4中国仪器仪表33降低电感接触式测量仪系统误差的方法研究孙艳玲2006/9中国仪器仪表34微机控制汽车座椅调角器静强度试验机吴何畏2006/8机电一体化35高加速装置中微小型轴与齿轮装配工艺研究刘克非2006/3机械科学与技术36油管压装设备气液联合控制夹具的设计邬国秀2006/10机床与液压37压力表密封性检测设备气动夹具的设计邬国秀2006/12液压与气动38电动汽车用电机技术的研究王书贤2006/8微电机39发动机铝活塞直接铸型制造宗振华2007/1铸造技术40多机器人协调越障研究吴艳花2007/3机械与电子41报警传感器校验设备气动夹具的设计邬国秀2007/5液压与气动42储油量传感器校验仪器的设计邬国秀2007/5机电一体化43基于AutoCAD的螺纹联接件装配图的参数化设计高成慧2007/7机械制造44组态软件在CAT系统中的应用吴何畏2007/8微计算机信息45凸轮轮廓测试实验台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吴何畏2007/8机械与电子46材料实验机的升级改造吴何畏2007/2机床与液压47钻孔组合机床液压传动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吴何畏2007/1制造技术与机床48基于MULITIPROG的PID控制器在温控系统中的应用吴何畏2007/1自动化仪表49基于MPX4105芯片的数字气压计的设计孙艳玲2007/11中国仪器仪表50基于Matlab的发动机配气凸轮机构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刘海生2008/4机械设计与制造51Simulik在汽车主动悬架LQG控制仿真中的应用刘海生2008/8机械设计与制造52汽车燃油精确测量装置的设计刘海生2008/2现代机械53复杂机构速度瞬心确定方法的研究刘海生2008/8机械54中频炉熔化铁屑铸造变速箱壳体宗振华2008/7铸造技术55频率调制随机共振的数值分析张良斌2008/01机电工程56基于频率调制随机共振的弱周期信号检测张良斌2008/03噪声与振动控制58基于AMESIM的阀控液压缸液压伺服系统仿真邬国秀2008/1机械59低比转速冲压焊接离心泵三维湍流数值模拟邬国秀2008.7农业机械学报60蛇形机器人越障研究吴艳花2008/8机械61Shape-controlled synthesis of single-crystalline CdCO3 and corresponding porous CdO nanostructures 贾志勇2008/8CRYSTAL GROWTH & DESIGN(SCI)62三坐标测量孔位置度方法的实践李梅2008/12测量技术63Two_stage blind multiuser detection for ultra wrideband system in realistic channel宋立新2009/4IEEE CONFERENCE ON NSWCTC (EI)64A New Pat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lgrithm for Rake Systems宋立新2009/8WGEC2009(EI)65实际室内信道DS-CDMA UWB系统盲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宋立新2009/9华中师范大学学报66MC-CDMA上行链路盲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宋立新2009/5通信技术67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含间隙转动铰建模与动力学仿真王华杰2009/12机械设计与制造68压力表密封性检测系统控制软件的设计邬国秀2009/10机电一体化69蛇形机器人越障研究吴艳花2009/2机床与液压70调频随机共振实现大参数信号检测张良斌2009/1测控技术71基于渐开线齿轮的产形线切齿研究张良斌2009/6现代机械72基于液压换向阀的太阳能热水器开即热装置的研制朱定见2009/1液压与气动近4年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序号成果名称完成人位次奖励名称等级授奖机关及时间1电控柴油机在线监测与智能诊断系统汪云1襄樊市政府授予“襄樊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襄樊市,20052电液流量伺服阀夏铭3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湖北省,20053高承载微小型引信机械系统制造与实验技术刘克非10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兵器工业总公司,20074微小型车铣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刘克非1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襄樊市,2008近4年成果转让或被采用的情况序号项 目 名 称完成人转让或采纳单位、时间社会经济效益1车铣加工技术在微小型引信加工中的应用刘克非西安东方机械制造厂、2007/12尚在应用中5、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及效果经过长期的发展,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职称比例60,具有博士学历的6人,硕士研究生12人,硕士以上学历比例76,博士学历比例28%。目前除承担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专科等的全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部分基础课程外,还承担面向全校非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近四年来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教研论文180余篇,被SCI/EI收录14篇,承担科研项目共24项,其中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市厅级及校级项目16项,横向项目1项。各级教研、教改项目17项,出版教材5部。近年来为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搞好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采取了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思路,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实施“隆中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计划,采取各种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为他们提供宽松和心情舒畅的教学、科研环境。(2) 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省内高校做访问学者或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提高学术科研水平。(3) 注重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以老带新”结对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使专业的后备力量得到不断加强。(4) 建立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岗位负责制;竞争上岗,责、权、利结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5) 注重专业教师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每学期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去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阶段性学习锻炼(6) 根据教师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相近性,组建学术研究队伍和教学团体。以国家、省、市纵向项目为主线,注重横向产学研合作,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需要开展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以技术应用、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为重点,稳步推进科研工作。促进了教师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的提高,以科研带动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教学改革与建设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情况(1) 深化教学体系改革,加强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以省级精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建设为榜样,对主干课程内容深入研究总结,重视教材的选用和建设,对现代技术的新发展以崭新的、有利于迁移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于所选用教材之中。(2) 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的“211”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按照专业方向来划分模块,同时指导学生按照专业方向来进行选课,避免由于学生随意选而引起专业课教学内容上下不衔接等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增加了实践创新环节的课时比重,。体现在课程体系上,主要是通过构造机械设计课程群、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群、机械电子课程群来加强课程与课程之间、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3) 改革和强化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内容,规范设计过程。使经典与先进结合,科研与生产实际结合,尽量将毕业设计的内容和企业技术改造实际相结合,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解决有关实际技术课题。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的计算机绘图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4) 课堂教学运用多样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与措施, 改变以往单一以黑板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课堂教学方式采用电视录像片、电子教案、模拟软件、网络课件,课堂实物演示等,集动画、音频、视频、三维立体显示等多种方式为一体,强调课堂教学效果的突破与创新。注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通过生动直观多种方法手段并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分析问题,联系问题,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立体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新修订的本专业“211”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实践环节的课时比例,对实验条件和实验内容进行系统的改革与优化组合,与时俱进地改造和更新了实验项目,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开发性实验项目。建立了实验室开放制度,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在现有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持续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校外参观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按专业方向定期由指导教师带领到实习实训基地参观、实践,了解专业,培养专业技能,增进对本专业的爱好和感情。现有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情况一览表实习实训基地名称签定协议或建设时间接纳规模实习实训项目襄樊市东昇机械有限公司200550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2005120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湖北襄樊环宇实业发展总公司2005120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襄樊市机电工程学校实习工厂200550金工实习襄樊市捷安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00560汽车维修实习中国南车集团襄樊内燃机车厂2005120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重庆嘉陵集团公司2005500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重庆长安汽车股份公司2005300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东风汽车股份公司2008500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2008100汽车检测实习青山电动汽车有限公司2009200认识实习,毕业实习(6) 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近四年来,获得三项湖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2009年同时还有多名老师的教研项目获襄樊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这些教研教改项目体现了我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上的探索和研究。2、精品课程建设的情况本专业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课程的建设,实施了“课程负责人制度”,围绕覆盖面宽而广、受益学生多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学位课程和骨干课程进行了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我院有省级精品课程一门,校级优质课程6门。现以下列三门课程的建设情况为代表进行介绍。首先进行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的建设。该课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以创新设计为核心,以CAD/CAM为主线,强化基础,注重实践为指导思想,调整更新了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研究探索教学方法,对系列课程进行综合改革。形成了以学生为重心,突出创新理念和工程素质的培养;以教师为主体,突出先进理论和先进教学手段的提高;以改革教学内容为突破,突出课程的基础地位;以革新教学手段为保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的课程特色。同时该课程的教师们不断完善教学课件,建立了试题库、模型库,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网络教学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3年,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就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机电结合类各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也是我专业最早进行建设的课程之一,已于2006年被评为襄樊学院优质课程,目前,该课程已建有自己的网站,并且配备了丰富的网上资源:具有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实验指导书、电子教材、教学大纲、实验大纲、习题及答案和试卷库等。除此之外,课程网站还开辟了论坛以便与学生互相交流;选择推荐了两个较好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精品课程网站作为借鉴和补充。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是能上网的地方)均可登录本课程网站进行课程学习和自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教学团队建设,不断吸引新进教师加入我们的师资队伍,注意做好“传帮带”。课程讲授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该课程已经主编教材一部、主编实验指导一部、参编教材一部,有效的保障了学生的学习和提高。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课程体系中总学时和必修课学时都有所缩减。机械制造技术的系列课程,经过了重大的课程内容改革,确立以“重基础、低重心、广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安全员培训心得课件
- 民法总论梁慧星课件
- 厨师考试题简答题及答案
-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遇
- 保洁年度工作方案
- 保险业新质生产力报告
- 民族课件教学课件
- 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 银行新质生产力监督路径
- 民族的大团结课件
- 双人合作开店协议书范本
- 质量员模拟题含答案
- 以史为帆明方向+少年立志向未来+课件-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主题班会
- 2025上海科技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 医疗机构员工服务规范手册
- 电气线路问题整改方案(3篇)
- 2025年本币市场交易员资格考试题库带答案
-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课件
- 城管协管人员面试题及答案
- 无组织排放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