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这是幸运的年代,也是最倒霉的年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昧的年代;这个时期信仰与怀疑共存,这个时期光明与黑暗共存;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琳琅满目,但又一无所有;我们正直达天堂,我们正直通地狱总之,那时同现在是何等相似,某些名噪一时的权威褒贬不一,固执已见,各自在相反的立场上,用最时髦的语言夸大其词,形成鲜明的对照。”我非常喜欢卡顿。实际上,卡顿就是狄更斯的化身,狄更斯正是首先想到了卡顿这个人和他身上的某种精神进而构思成这本小说的。那么,卡顿是怎么样一个人呢?小说中描述:“太阳悲悲切切,切切悲悲的冉冉升起,它所照见的景物,没有比这个人更惨的了。他富有才华,情感高尚,却没有施展才华流露情感的机会,不能有所作为,也无力谋取自己的幸福。他深知自己的症结所在,却听天由命,任凭自己年复一年的虚度光阴,消耗殆尽。”人道主义的闪光人物梅尼特医生,就作品的情节结构来说,他是一个居于中心地位的主要人物,但并不是最能体现作者人道主义理想的那种“理想人物”。这个知识分子,年轻时正直,富于同情心,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这都是为作者所赞扬的优秀品格。他目睹侯爵兄弟残害狄更斯全家的罪行,不揭发就不能解除自己“良心上的负担”,终于因此身陷囹圄。他的行为,闪烁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光辉。几十年的监狱生活,严酷的铁窗岁月,增强了他对残暴的侯爵家的仇恨。他后来说:“我在狱中的时候,有时候我的报仇的欲望是无法抑制的。”作者同情他的不幸遭遇,但对他的这种无法抑制的报仇欲望却持否定态度。出狱后,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的心完全被对女儿的爱所占据,为了女儿,他甘冒一切风险,甘受任何苦难。为了自己女儿的幸福他甚至可以放得下自己复仇的心愿,几十年的愿望竟然会为了自己女儿的生活而消失的无影无踪,可想而知他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在狄更斯的笔下,梅尼特俨然成为人道主义的最典型化身,而在我们看来,狭隘的爱已使他成为一个目光短浅的庸人。可是为什么作者又给他安排了一个悲惨的结局呢?他的变痴,是贵族阶级摧毁的结果;他的神志失常是封建贵族逼迫的结果。在然而女儿女婿爱的温暖中,他的智力得到了复活,他的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但最后当他的女婿被革命法庭判处死刑后,他又成了一个浑噩的白痴。这悲惨的事实无异于告诉读者:贵族阶级的残暴统治是毁灭人性的,革命的暴力手段同样也是毁灭人性的,只有一切阶级的人彼此相爱、和睦相处,才能使人性发射光芒。梅尼特医生的女儿与侯爵的侄子相爱,建立起了幸福的生活,却因为医生对侯爵的一纸控诉书而破坏了。这个奇怪的事实无异于告诉读者:当两个阶级的人不念旧恶、和睦相处时,一切都会是美好的;而当他们硬要清除往日的冤仇时,美好的生活就不复存在了。为爱而死的卡尔顿与复仇女神伐石太太 理想人物卡尔顿,是狄更斯心目中的一个伟大的利他主义者,一个可敬的自我牺牲者。他有才华,有见识,有胆量,有勇气,思想敏锐,道德高尚,但却不为社会所赏识,只能屈身于庸俗的皇家律师史曲勒孚之下,充当其助手。封建落后的生活使他变的懒散、冷漠、玩世不恭。他的性格被社会扭曲了,然而,他的心地却依然充满了人道和善良,他成了人道主义的典型代表,为了自己的爱人能够幸福他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善良的卡尔顿他深深地爱上了露西,并且自愿为露西牺牲自己的一切。他对露西并不只是把她当作女人来爱的,尽管他的确因为她是女人才会爱上她。更确切地说,他是把露西当作理想来爱。所以他的爱能如此无私,因为那不同于一般的排他性的男女之爱。露西不爱他而爱查理代尔纳,他痛苦但并不嫉妒。他向露西表白:“为了你,为了你所亲爱的任何人,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倘若我的生涯中有任何值得牺牲的可能和机会,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牺牲。”果然,他最后实践了他自己的诺言,为了露西能够幸福,顶替代尔纳走上断头台,含着微笑,宁静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狄更斯认为卡尔顿的这一行为成为了人道主义里面最美的篇章。然而遗憾的是这个人物的真实性却是最差的,特别是作者以卡尔顿的死来作为对革命暴力的批判,暴露了他思想的严重局限。他把卡尔顿视为“卓越的先知”,临终时发出了这样的预言:“我看见由毁灭了的旧的压迫者而兴起的新的压迫者们都成排成对地被这报复器械(断头台)所毁灭,在这器械被废除不用之前。”狄更斯认为,无论是贵族的暴力还是革命的暴力,通通应予以废除;凡施暴力于别人者,都没有好下场。只有高踞于任何暴力之上的人道的化身卡尔登才是不朽的。 与卡尔顿相对立的人物是得伐石太太,这是被狄更斯当作批判的反面形象来刻画的。她本名狄尔斯,生于农民家庭,父亲、姐姐和哥哥都惨死在侯爵兄弟手中,只有她一人躲藏在外,幸免于难。她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对贵族的仇恨的种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复仇女神”,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过一丝一毫的动摇,坚信理想必将实现。当她丈夫因准备革命的时间太长久而感到疲乏和灰心时,她精辟地指出:“复仇和报应必须有一个长时间;这是定规。但是它时常在准备之中的。”当暗探来到酒馆时,她机智勇敢,应付自如。她编织毛线时,把贵族阶级处决革命者的暴行和名单织进去,革命时就成了起诉书。当革命爆发后,她手里握着斧头,腰间别着手枪,率领妇女冲锋陷阵,毫不含糊地砍下敌人的脑袋,真是一员勇猛的女将”。善良美丽的女神露西露西是个孝女、贤妻、良母,在巴黎最困难的时候也把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甚至每天准时给女儿上课。为了可能让丈夫看到一眼,每天下午风雨无阻到大墙对面去站两个小时。她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美丽,仿佛在她的心中早已没有了暴力与邪恶,她的生命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她的形象虽然不可避免地是最模糊的一个,但无可置疑地也是最纯洁美好的一个,这个天真无邪飘渺迷离的英姿一直伴随着作家的心灵不肯离去,正是因为她在他心目中烙印上的女性那种理想之美,拥有某种潜在的美的张力,才使这个形象扑朔迷离,不可捉摸。双城记中的露西曼内特的名字、体形和金色头发,都让人想起露西斯特洛格希尔。她也成为了人道主义精神的最好加行者双城记之于狄更斯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双城记虽然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绝非歪曲历史的作品。虽然人物多属虚构,而小说大部分内容被这些人物在日常和平日生活中的家居谋生、爱情婚姻、交友往来所占据,但是社会政治生活仍是其主要内容,即便是寻常人物的日常生活与命运,也不同寻常地与社会政治生活紧密交织,而小说的背景是那场影响巨大的运动-法国大革命,小说中有关于这场大革命的直接描写,法国大革命是一起复杂的历史现象,事先曾经过长期酝酿,期间又经过各种曲折,矛盾纠葛错综复杂,代表各个社会阶层利益的各党各派政治势力纷纷表演,活跃异常。狄更斯通过这部小说,反映了这场革命的一些方面,表述了它主要的是非功过。有人认为,这部小说歪曲历史,也有人认为它是庸俗的政治宣传文字。而双城记用时间证明了它的价值。它并非歪曲历史,小说里的相关记述都可以在专门的史书中寻找到根据。如在小说最后,在西德尼卡尔顿之前被处死的二十二个人这个数目,与雅各宾专政时期处死吉伦特派国民公会委员的人数恰相吻合,根据小说中描述的他们在绑赴刑场时一路不同的表现,甚至可以查对记载,隐约辨认他们的真实姓名。当然狄更斯是一名伟大的作家,而非一个历史学家,所以并没有详细地描述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来龙去脉,也没有提到一个真正的历史人物,但这并不能说他歪曲历史,在我看来,就这本书而言,双城记还是具有历史价值与意义的。对,是爱,双城记里的爱,让许多读者深深感动,感动于卡尔顿的为爱牺牲,感动于露西的纯洁的爱,感动于普若斯的友爱这里面,有太多的爱,给了我们太多的感悟与感动,教会我们如何去面对仇恨。因为爱常常比恨更为强有力得多。可见这个表面上懒散,放纵,好贪杯的无用之徒,内心却是个极崇高,极纯洁的人。不过幸好,上帝给了他在最后向露西表达爱情的机会,那段话是我一直铬记在心的,每次读起,都不免心中感到酸楚,如果他能多给自己一点儿信心,或许这个悲剧也不会如此的伤人。我希望你知道你是我灵魂的最后的梦。我是在堕落的生活中见到了你和你的父亲,还有你所经营的这个甜蜜的家,才恢复了我心中自以为早已死灰的往日的梦想。我也因此才感到比任何时候都要凄凉可怜。自从我见到你以后,我才为一种原以为不会再谴责我的悔恨所苦恼。我听到我以为早已永远沉默的往日的声音在悄悄地催我上进。我曾有过许多没有成形的想法:重新奋起,改弦更张,摆脱懒散放纵的习惯,把放弃了的斗争进行下去可那只是个梦,整个儿是个梦,一个没有结果的梦,醒来时还躺在原来的地方,不过我仍希望你知道你曾唤起过我这样的梦。”就想他所说的:“请你记得这样的一个人,他为了保全你身边一个所钟爱的人的生命,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3是的,他做到了,在生命与自己心爱的人的幸福,他选择了后者。或许,在他看来,在他堕落的生命里,露茜是一束光,照亮了他的整个生命。生命在爱的面前时微不足道的。在文章的最后反复出现的那句换“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西德尼卡顿,一个自甘堕落却内心善良的人,带着他对心爱人的美好祝愿死去了,但却以另外一种形式活在他心爱的人的心中,这对他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我国著名的作家巴金还曾满怀深情和敬意地回忆起他:“几十年来那个为了别人幸福自愿献出生命从容地走上断头台的英国人一直在我的脑子里徘徊,我忘不了他,就像忘不了一位知己朋友。他还是我的许多老师中的一位。他以身作则,教我懂得一个人怎样使自己的生命开花。”巴金对卡尔顿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如果说卡尔顿的爱是伟大而深沉,那么女主角露西马奈特的爱则是纯洁而神圣。露西在这部小说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存在,她美丽善良,她用她的爱挽救了她的父亲,她用真心和善心对待每一个人,赢得了夏尔达奈和西德尼卡顿的爱。她对她丈夫的爱,纯粹而深沉。她会为了在狱中的达奈能够看见自己一面,便每天在那墙旁徘徊,等待七天,只为一次遥远的见面。她是那么的美好,因此赢得了周围人的帮助,最后渡过了难关。但也许,正是因为她的完美,以至于我对她并没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只是感叹,只是赞美。相反的,在这部小说里,我相信德发日太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说爱是伴随恨而生。有多爱就有多恨,德发日太太身上深刻的恨便来自于她对家庭的浓重的爱。德伐日太太出生于农民家庭,她亲爱的父亲、姐姐和哥哥都惨死在侯爵兄弟手中,只有她一人,在家人的保护之下,幸免于难。而这是因为如此,才更加地痛苦,她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对贵族的仇恨的种子,种子在时光之中渐渐发芽开花结果,最终让她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复仇女神”,她有着一种非人的人性,理智而又残暴,她的仇恨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坚信自己理想必将实现。当她丈夫因准备革命的时间太长久而感到疲乏和灰心时,她精辟地指出:“复仇和报应必须有一个长时间;这是定规。但是它时常在准备之中的。”她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她和她的丈夫参加了法国大革命并为之做出贡献,这毫无疑问。只是她的仇恨在时间的流逝中越来越深,渐渐变质,成为一种疯狂,一种偏执。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一个契机,使她从一个复仇女神变成了一个残忍的嗜血女魔。她想毁灭的不仅仅只是那个贵族的亲人-无辜的达奈,还有达奈的妻子和孩子。就像她在大庭广众之中听完露茜的申诉后说:“我们晓得她的父亲和丈夫,被禁在牢狱中,这是很平常的这一个人的妻子和小孩的母亲(露茜)的患难,现在在我们看来又值得什么呢?”甚至他丈夫得法日劝她,她也丝毫不为所动。这逐渐让我感到恐惧。最后她死了,死在那个真心爱着露茜一家的普若斯小姐的手上。在为主人公们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为她感到悲哀。那是一个混沌蒙昧的时代,已经无法分辨谁对谁错原本德伐日太太的仇恨是正常的,只是那把复仇之火烧的太旺,已经烧掉了她的理性与希望。那么无辜者的朋友亲人又将滋生出新的仇恨,仇恨的链锁将一步步传递下去,仇恨滋生了仇恨,孕育了更深的杀戮。在法国大革命这个漩涡中,积累许久的冲恨一起爆发,而在这个漩涡中,新的仇恨又重新诞生,就这样,仇恨传递下去,在狄更斯的笔下,法国大革命最后的失控便有仇恨泛滥的原因。那么我们应该如果面对仇恨呢?中国有句老话:“冤冤相报何时了。”常言又道:以德报怨。在双城记里,卡尔顿本应嫉妒和憎恨达奈,因为达奈使他永远地失去了拥有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道路运输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6年企业评级协议
- 2026年数码单反摄影合同
- 2025年特种设备金属焊接作业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6 春夏四大时装周核心趋势落地手册 11月25日
- 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预案
- 2 我们有精神(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 信息机房UPS电源故障应急预案
- 2025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才评估测试题目及答案
- 传承红色弘扬老区精神
- 2026年甘肃农信校园招聘缴费笔试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银联POS机MCC码详表(2025版)
- 自杀自伤应急预案
- 2025年幼儿园厨工考试题及答案
- (已压缩)(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日常修订版(2022年版2025年修订)
- 2025湖北随州北星汇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8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国网能源研究院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21人】事业单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白血病患者日常护理建议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鱼具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政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定额测算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