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doc_第1页
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doc_第2页
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doc_第3页
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doc_第4页
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 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三、诵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 明确:四字句的读法有 “二二式”。 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 “三三式”; “一四式”; “二二二式”; “二四式”; “一二三式”。 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 “二一四式”; “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 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试背课文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色彩变化之美; 远近错落之美; 上下浑成之美; 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 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三、赏析第三、四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2. 请思考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 明确: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四、课文总结 本文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篇评:“对众挥毫,珠玑络绎。” 第三教时 一、 课外拓展 1、滕王阁序与兰亭集序的异同 形式上,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语言都讲究辞采与对仗。但两者相比,兰亭集序整散结合,滕王陶序则更讲究形式上的华美,逢句必对,辞藻华丽,因过分追求形式、堆砌典故而带来了意思晦涩的毛病。内容上,两文都从眼前的欢宴之事写起,然后触景生情,因事伤怀,抒发感慨,而后又由低沉逐渐转向高昂,表现得积极向上。最后又都收笔于眼前之事。两文相比,滕王阁序所写之景更壮美,更绚丽,更丰富,所抒之情也更直露更酣畅。另外两文抒情的内容也不一样,兰亭集序抒发的是人生短暂的感慨,滕王阁序抒发的则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2、文化拓展 滕王阁有关书画, 滕王阁有关视频, 滕王阁有关诗文 二、 课内巩固 疑难词语 (一)词语解释 1.台隍枕夷夏之交(倚、据,动词) 2.时维九月 (时序,名词) 3.序属三秋 (时序,名词) 4.俨骖騑于上路 (高,形容词) 5.披绣闼(披:开;闼:小门) 6.山原旷其盈视 (远,形容词) 7.声断衡阳之浦 (水滨,名词) 8.遥襟甫畅 (刚、顿时,副词) 9.逸兴遄飞 (迅速,形容词) 10.气凌彭泽之樽 (超过,动词) 11天高地迥(远,形容词) 12识盈虚之有数 (定数,名词) 13命途多舛 (乖违、不顺,形容词) 14今晨捧袂 (衣袖,名词) 15恭疏短引 (疏:书,撰写。引:序) 16一言均赋 (铺陈,动词) (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襟:以?为衣襟。(襟三江而带五湖) 带:以?为衣带。(襟三江而带五湖) 2.使动用法 下:使?放下来(徐孺下陈蕃之榻) 腾:使?腾空(腾蛟起凤) 起:使?起舞。(腾蛟起凤) 屈:使:受委屈。(屈贾谊于长沙) 窜:使?出去。(窜梁鸿于海曲) 3.名词用作状语 星:像流星一样。(雄州备列,俊采星驰。) 4.名词用作状语 目:看,望。(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5.副词活用动词 尽:都包括。(尽东南之美) 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美:才俊。(尽东南之美) (三)文言句式 1.省略句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2.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遏,止,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歌声所阻止。) 怀帝阍而不见。(见,朝见,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朝见。) 3.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到动词谓语“知”的前面) 4.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四)滕王阁序中的21个成语 1、【物华天宝】华:精华。宝:宝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2、【人杰地灵】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胜友如云】胜:指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4、【高朋满座】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5、【腾蛟起凤】腾:腾越。起:起舞。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6、【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 7、【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8、【响遏行云】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9、【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 13、【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处是后汉书?马援传。 14、【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15、【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处是庄子?外物。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冯异传。 17、【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18、【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汤问。 20、【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1、【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三、课后练习 1.新课标链接 王勃滕王阁序以生花妙笔描绘了三秋景色。“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彻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历来赞不绝口。请你运用描写把这段文字改写成200字的短文。 2.高考模拟 高考考场联对考生无疑是一剂良药,或镇定情结,或激励斗志,或坚定信心?请您贡献你的智慧,仿照例联格式为仙城中学考点作幅考场联!(4分) 例:上联: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下联: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3.课外阅读流泪的滕王阁 滕王阁序教案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2、了解文体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自燃的思想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教学难点:了解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学习新课,导入 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才华,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重阳宴会时,才能顷刻而就,文不加点,写下在唐代已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文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经历: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对理解作品内容不无益处。除课文注释外,补充介绍下列知识:王勃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二、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再读解词句:即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 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作业:熟读课文 教后记:学生朗读还需加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疏通文义 2、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疏通文义 教学难点: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学深诵读第一段,检查作业情况 二、 学习新课,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教师答疑 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 讲解几个实、虚词的用法(见课后练习) 故尽属即 四、 作业:课后练习二、三 教后记: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1、常见句式分析 2、文章分析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常见句式分析 教学难点:文章分析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板书设计:滕王阁序 王勃 一、 述宾主之美 二、 绘山川之美 三、 写宴会盛况 四、 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练习二、三作业检查 二、学习新课,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教师答疑 第四段,抒怀才不遇之悲,勉励自己要坚持高尚志向;第五段,写苦于无路请缨但幸得款待,有感于盛宴不再,愿与众宾客一同赋诗。“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二句总收胜景,转入抒情,先感慨古代失志者,再劝勉当今失志者,最后叙到自己,以逊词结束全文,甚为得体。 表宴会“盛大”的语句、抒情的语句及典故的用意,要读中见情,读出文意。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读这两句时“难”“悲”“怀”“不见”“何年”需重读,读出真情,读出不得志之苦和渴望被赏识之情。“奉宣室”的典故,巧妙地为下文“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作铺垫,同时意在叹息难以接近朝廷,效忠皇帝。在于抒发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所谓“圣君”“明时”的不满情绪。 三、 句式特点: 明确:以四、六句为主 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四、 作业: 课后练习四 教后记:学生能够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1、强化练习 2、提高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强化练习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板书设计:滕王阁序 王勃 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骈俪藻饰,辞系华美 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检查作业:课后练习四 二、学习新课,文章鉴赏 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魅力,根据体验、兴趣选其一点品评、评价,以达到强化延伸的目的,真正做到感受、理解、品评,学以致用。无论“命途多舛”,但仍要“穷且益坚”的人生态度启人心智;委婉的抒情,动人心弦;开阔的意境、华美的语言予人美感?在鉴赏 中,学生才能真正与作者产生共鸣,产生自觉背诵的欲望。 三、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