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单位: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农业厅编制日期:二八年七月目 录一、江西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二、江西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稻项目实施方案三、江西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柑橘项目实施方案四、江西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环鄱阳湖区水产项目实施方案江西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根据财政部关于做好2008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申报等工作的通知(财办农200833号),结合我省当前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十一五”规划,经认真研究,2008年我省选择水稻、柑橘、环鄱阳湖区水产等三个优势主导产业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按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要求,紧紧围绕财政部“四促进、两带动”的目标,抓住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和支农资金有效整合两个关键,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优化农产品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基本原则一是突出主导产业。优先保障粮食生产,同时对我省“产品有市场、资源有优势、增产有潜力、生态有保障”的柑橘和环鄱阳湖区水产业予以支持。二是突出区域优势。根据我省粮食、柑橘和水产区域规划,择优选择重点地区,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三是突出关键环节。针对农业生产环节特别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良种良法、病虫害预警预报防治、农产品加工及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重点投入,集中扶持。四是突出资金整合。以立项扶持的主导产业项目为平台,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支农专项资金进行整合,统筹用于支持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三、产业概况2008年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水稻、柑橘和环鄱阳湖区水产三个产业的生产发展。(一)水稻产业1、基本概况: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江西省是建国以来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源的2个省之一,长期以来,我省水稻总产居全国第2位,但调出稻谷却保持在100亿斤以上,位居全国第一,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稻谷总产分别为342亿斤、352亿斤、362亿斤和362.8亿斤,连续四年创历史新好收成,四年共增稻谷90.7亿斤,占全国同期稻谷增量的20%。但我省粮食生产还存在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水平偏低、普及率不高、良种推广力度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据2003年统计,全省耕地面积4292万亩,从水稻产量、土壤质地、排灌条件、土壤肥力等指标划分,中产田有1681万亩,低产田1253万亩,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68.4%。2、三年规划:争取利用三年时间,重点对我省58个水稻主产县加以扶持,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以及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土壤有机质等,在全省形成“三区一片”的以水稻为主的优势产区,即鄱阳湖粮产区、赣抚平原粮产区、吉泰盆地粮产区和赣西粮食高产片。到2010年,全省稻谷总产达到400亿斤以上,其中58个主产县达到365亿斤以上。(二)柑橘产业1、基本概况:柑橘产业是我省目前优势最明显、发展最快、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业,2007年底全省已达420万亩左右,总产195万吨,产值超过50亿元,最突出的是赣南脐橙。当前,制约柑橘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健全、病虫害防控体系有待加强、商品化处理滞后等方面。2、三年规划:计划未来三年,通过在寻乌等十个项目实施县重点建设优质柑橘示范基地30万亩,示范带动全省发展赣南脐橙、南丰蜜桔、靖安椪柑和新余蜜橘等四大柑桔产区。到2010年末,全省柑橘总面积达到540万亩,总产达到350万吨,产值100亿元。(三)环鄱阳湖区水产业1、基本概况:环鄱阳湖区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在我国乃至世界淡水渔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基础,以及丰富的水面资源和渔业资源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渔业已成为该区域大农业中发展最快、市场经济特征最为明显、发展潜力最大的富民产业。2007年,该区水产品总产量101万吨、渔业产值达到94.5亿元。但随着产业进一步发展,养殖环境恶化、供种能力不足、病害严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2、三年规划:重点支持大宗水产品及具有区域特色的彭泽鲫、鳜鱼、乌鱼等名优特水产品的发展。一是从提高产品质量入手,改造池塘养殖环境,开展健康养殖;二是通过发展名特优新养殖品种,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养殖水产品市场占有率。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在鄱阳湖区25个县(市、区)改造10万亩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20个主要水产养殖品种良种扩繁场,实现2010年环鄱阳湖区水产品产量突破120万吨、渔业产值突破120亿元、新增水产苗种生产能力40亿尾的目标。四、建设内容根据规划,2008年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的建设内容为:(一)水稻产业。1、建设内容:一是按“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成网”的要求,整合资金在南昌县等22个水稻主产县以“吨粮田”标准实施高质量农田建设20万亩。二是在余干县等58个粮食主产县按照集成技术、集中资源、集聚力量要求,建设58个水稻高产万亩示范片。2、实施范围:余干县、鄱阳县、玉山县、广丰县、弋阳县、万年县、上饶县、铅山县、乐平市、余江县、贵溪市、都昌县、永修县、武宁县、修水县、浮梁县、临川区、南城县、金溪县、崇仁县、东乡县、乐安县、南昌县、进贤县、新建县、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袁州区、万载县、宜丰县、上高县、奉新县、渝水区、分宜县、吉水县、泰和县、安福县、永新县、吉安县、新干县、永丰县、万安县、遂川县、峡江县、宁都县、南康市、赣县、信丰县、于都县、兴国县、瑞金县、会昌县、青原区、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湘东区等58个粮食主产县。(二)柑橘产业。1、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0万亩标准化柑橘生态示范基地建设、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技术培训与推广体系建设、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建设和柑橘现代营销网络建设。2、实施范围:于都、信丰、寻乌、安远、兴国、会昌、瑞金、龙南、赣县、靖安县等10个县。(三)环鄱阳湖区水产业。1、建设内容:一是改造2万亩标准化池塘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包括池塘清淤、进排水改造、池埂护坡、水质调控以及渔业机械、技术服务配套等。二是改扩建5个主要水产养殖品种良种扩繁场,包括苗种繁殖场更换良种亲本、新建或改扩建苗种繁育设施等。2、实施范围:环鄱阳湖区南昌县、进贤县、新建县、永修县、彭泽县、都昌县、九江县、樟树市、丰城市、万年县、鄱阳县、余干县等12个县。五、投资概算2008年,江西省水稻、柑橘、环鄱阳湖区水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总投资11.28亿元,其中央财政资金1.5亿元,地方财政整合资金3.91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5.87万元。(一)水稻产业1、项目建设投资:总投资3049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7500万元,地方财政整合资金28595万元。具体为:一是标准粮田建设17400万元,主要用于20万亩标准粮田建设。二是水稻高产集成技术推广13095万元。2、财政支持方式(1)20万亩标准粮田建设,总投资174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直接补助5000万元。(2)58个县万亩水稻高产集成技术推广,总投资1309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直接补助2500万元。(二)柑橘产业1、项目建设投资:总投资7187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5000万元,地方财政整合资金10376.5万元,业主或农户自筹56493.5万元。具体为:标准化柑橘生态示范基地建设50000万元、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700万元、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建设2000万元、技术培训与推广体系建设800万元、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建设15000万元、柑橘现代营销网络建设2500万元。2、财政支持方式:(1)10万亩柑橘标准化生态示范基地建设,每亩投资5000元,其中中央财政直接补助250元;(2)3个无病毒良种繁育场建设,总投资7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直接补助450万元;(3)10个项目县病虫防控体系建设,每县投资2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直接补助65万元;(4)10个项目县技术培训与推广体系建设,每县投资8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以奖代补30万元;(5)10条采后商品化处理线建设,每条投资15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采取“先建后补”方式补助80万元;(6)10个项目县营销网络建设,每县投资2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直接补助30万元。(三)环鄱阳湖区水产业1、项目建设投资:总投资1043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500万元、地方财政整合资金5681万元、项目单位自筹2250万元。具体为: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改造建设6000万元;水产良种场改扩建为1000万元;其他配套项目建设投入3431万元。2、财政支持方式:(1)2万亩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改造,每亩投资3000元,其中中央财政直接补助1000元。(2)5个水产养殖品种良种扩繁场改扩建,每场投资2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直接补助100万元。六、资金整合围绕水稻、柑橘、鄱阳湖区水产业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整合财政支农资金4.84亿元,具体为:1、将省本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3亿元纳入整合范围。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1.5亿元、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经费5000万元,农业产业化1亿元。同时,省财政将专门安排一块奖励资金,对整合资金发展主导产业有实效的地方给予奖励。2、整合省农业厅部门专项资金4680万元。包括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资金3000万元、农业新技术示范与推广1000万元、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400万元、农业科技入户280万元。3、项目县整合支农资金13685万元。 同时,通过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带动、吸引项目单位和社会资金投入5.87亿元。 七、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农业厅、省财政厅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部门相关人员为成员的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领导小组,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农业厅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同时,项目县(市)相应成立项目领导小组。2、建立联系制度。建立由财政部门牵头的项目实施相关单位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沟通情况,加强交流,衔接工作,并根据各时期工作需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二)项目管理。1、建立责任制。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项目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负责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制、项目建设监理制”,认真执行政府采购等制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2、健全沟通机制。各级财政和农业主管部门要与项目单位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难题。3、落实实施主体。项目县财政部门会同农业部门根据项目规划总体要求,制订出本县项目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县农业部门要与实施单位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和项目施工合同书。(三)资金管理。1、建章立制。强化制度建设,根据财政部相关规定,制定江西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江西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考评办法等资金管理制度,使项目建设、资金整合、资金使用等有章可循,规范运行。2、资金拨付。在支持方式上,针对不同项目,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实物补助等各种支持方式,确保资金用在产业发展上。在拨付方式上,实行县级报账制。各级财政要及时拨付资金,保证项目顺利实施。3、监督检查。各级财政和农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监督、检查,做到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控,确保专款专用。同时,充分发挥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以及社会监督作用。4、绩效考评。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监测评价,重点考核各地各部门是否按实施方案的要求整合和落实项目资金,项目是否按计划实施,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计目标。考评结果作为安排下年度项目和资金的重要依据并实施奖惩。(四)信息宣传。有计划地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方式,宣传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政策和成效,扩大社会影响力。随时掌握和总结各地发展优势特色、安全高效农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向财政部报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其他相关信息,加强工作沟通。八、预期效益通过三大优势产业项目实施,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和特色化水平显著增强,科技贡献率、良种覆盖率、农产品加工率、市场竞争力和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加。1、水稻产业。通过项目实施,58个水稻主产县水稻播种面积2008年达到4300万亩,平均单产提高到404公斤左右,增产稻谷30万吨(6亿斤)左右。按现行稻谷平均收购价90元/百斤计算,每年平均新增效益5.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0元左右。2、柑橘产业。通过项目实施,2008年项目区新增柑橘面积10万亩,带动全省新增柑橘面积40万亩,预计从2010年开始,每年新增柑橘产值29.3亿元,新增利润16亿元,带动项目区60万果农人均增收2600元以上。同时,对加快我省柑桔业的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旅游观光业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也将起到积极作用。3、环鄱阳湖区水产业。通过项目实施,当年改造后池塘每亩水面可新增产量500公斤,加之养殖品种档次提高和产品质量提升,亩年新增产值在5000元以上,2万亩水面可新增产值1亿元以上,每亩水面节约能源和鱼药成本300元以上,从业者收入将大幅提高。此外,由于采取水处理改造,养殖排放水对环境污染将大大降低,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江西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稻项目实施方案为确保江西粮食主产区地位不动摇和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不减少,强化粮食发展的基础地位,进一步提高和发挥我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结合我省粮食生产实际情况,以水稻产业为主攻方向,以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为主要抓手,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大力推进现代水稻产业建设。一、我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2004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粮食生产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粮食总产四年连超历史的辉煌成就,特别是水稻生产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稻谷总产分别为342亿斤、352亿斤、362亿斤,和362.8亿斤,四年共增稻谷90.7亿斤,占全国同期稻谷增量的20%,凸显了我省水稻生产优势和综合生产能力,并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我省不仅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还是现有的7个有粮源净调出的省和仅有的2个建国以来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源的省,而且提供的都是优质口粮,在全国粮食尤其是水稻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07年全省水稻面积4950.9万亩,居全国第2位;稻谷总产362.8亿斤,超过江苏,仅次于湖南,居全国第2位;人均占有稻谷415公斤,居全国第1位;年均调出稻谷100亿斤以上,仅次于黑龙江,居第2位。但是,我省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粮食生产水平较低,单产仍然不高。2007年我省水稻亩产366.4公斤,虽比2003年提高了28.6公斤,但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低62.5公斤,比条件相似的湖南低48.6公斤。造成我省水稻单产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排灌系统不完善,我省一些农田依然易渍、易涝、易旱。一些地方农民过度依赖化肥,有机肥料施用少,绿肥生产又逐年萎缩,致使土壤耕作层浅薄、板结,保肥供肥性能差,中低产田比重大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据2003年统计,全省耕地面积4292万亩,从水稻产量、土壤质地、排灌条件、土壤肥力等指标划分,中产田有1681万亩,低产田1253万亩,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68.4%。2、技术水平偏低,普及率不高。良种推广力度不够,良种更新换代不快。技术应用不广,入户率偏低,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普及进展较慢。病虫防控保产能力不强,监测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点偏稀,病虫监测盲点多,病虫情报和防治技术到户率,常年病虫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较大。农机普及程度不高,尤其机插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3、区域发展不平衡,主产县间单产水平差距较大。由于基础条件、物资投入和技术推广等差异较大,生产水平极不平衡,20042007年四年平均水稻单产最高的达580公斤,而最低的只277公斤,相差1倍多。4、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且严重,防灾减灾手段落后能力不强。我省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频发区、重灾区,但限于技术水平和能力,缺乏有效减轻重大自然灾害的手段。二、现代水稻产业发展规划(一)生产目标1、稳定并扩大水稻种植面积,2008年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5090万亩,其中58个主产县水稻面积扩大到4300万亩,到2010年扩大到5150万亩,其中58个主产县扩大到4350万亩。2、不断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到2008年单产水平达到373公斤/亩,58个主产县达到404公斤/亩,均比2007年提高7公斤/亩;以后每年再提高7公斤以上,到2010年达到390公斤/亩,58个主产县达到420公斤/亩。3、总产量稳定增加。稻谷总产到2008年达到379.7亿斤,其中58个主产县达到347.4亿斤。到2010年,稻谷总产达到400亿斤以上,其中58个主产县达到365亿斤以上。4、土地产出能力明显增强。全面推进农田水利排灌设施、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及田园化整治和地力建设,到2010年,全省建设标准双季稻田1600万亩,其中58个主产县达到1400万亩左右。(二)技术目标1、农技推广。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重点,提高技术普及率。到2010年,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推广面积占总面积的60%,绿色大米生产成套技术应用面积占10%,合理密植面积达到50%,轻型栽培技术面积达到50%。2、良种推广。主导水稻品种30个,推广面积占水稻的80%以上;每年良种更新更换率2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3、病虫灾害防控。重点加强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公共服务,推进专业防治和绿色植保技术,力争病虫预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专业防治和绿色植保技术水平达到20%,确保病虫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单一病虫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4、土肥技术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提高肥料利用率。到2010年,力争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面积突破3000万亩;秸秆还田2500万亩;绿肥播种面积恢复到1000万亩;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耕地地力提高一个等级。5、农机化推广。以机耕、机收为基础,以机插为重点,全面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10年,力争水稻机耕水平达到80%,机收水平达到60%,机插水平达到20%;机械防治、机械施肥和机械烘干也达到一定水平。6、农情调度和农业减灾救灾指导与服务。确保农情调度工作正常运转;及时预警和快速调度、核实重大农业灾情;提高防灾减灾指导水平和效果。(三)水稻优势生产区规划根据各地粮食生产现状,把全省以水稻为主的优势产区划分为“三区一片”,即:(1)鄱阳湖粮产区。包括鄱阳湖及以北地区的16个县(市、区):余干县、鄱阳县、玉山县、广丰县、弋阳县、万年县、上饶县、铅山县、乐平市、余江县、贵溪市、都昌县、永修县、武宁县、修水县、浮梁县。(2)赣抚平原粮产区。包括赣中地区的19个县(市、区):临川区、南城县、金溪县、崇仁县、东乡县、乐安县、南昌县、进贤县、新建县、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袁州区、万载县、宜丰县、上高县、奉新县、渝水区、分宜县。(3)吉泰盆地粮产区。包括吉泰盆地及以南地区的19个县(市、区):吉水县、泰和县、安福县、永新县、吉安县、新干县、永丰县、万安县、遂川县、峡江县、宁都县、南康市、赣县、信丰县、于都县、兴国县、瑞金县、会昌县、青原区。(4)赣西粮食高产片。包括赣西的4个县(区):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湘东区。以上58个粮食生产优势县2007年水稻播种面积4179.3万亩,占全省水稻总面积的84.3%;稻谷总产331亿斤,占全省稻谷总产的91%。到2010年“三区一片”水稻总面积达到4350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84.5%;稻谷总产365亿斤,占全省总产的91%以上。三、现代水稻产业建设内容(一)标准粮田建设。在58个粮食主产县中,选择领导重视、工作力量强、整合资金力度大、项目管理规范的22个县组织实施,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11个县。按照“巩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兼顾低产田”的总体要求,通过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粮田。坚持适度规模建设,以万亩连片为原则(最小单元不小于1000亩)。建设内容: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11万亩标准粮田,其中主灌渠96000M,支灌渠170000M,毛灌渠160000M,排洪渠46000M,提灌站20个,水泥过板22000个,机耕桥150座,涵管一6000M,涵管二4000M,渡水槽100座,水闸3000座,机耕道20000M,田间道80000M,标志牌10个。建设地点:南昌县、进贤县、鄱阳县、余干县、都昌县、丰城市、樟树市、奉新县、于都县、安福县和新干县等11个县(市、区),每县各建设1万亩标准粮田。(二)水稻高产集成技术推广。按照集成技术、集中资源、集聚力量要求,建设58个水稻高产万亩示范片。每个万亩示范片建设12个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千亩展示区,建设1-3个水稻超高产技术联合攻关核心示范区。主要内容包括:1、示范优良品种。根据示范县和核心示范区生产、生态特点与优势,组织专家组论证,确定推介一批水稻高产创建主导品种,确保推介品种在高产创建示范县的适宜种植区域和整个核心示范区范围内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并通过统一供种方式,使核心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每个项目县建立1-2个100亩的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2、集成高产技术。主要示范推广:水稻双季抛秧综合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含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水稻少免耕轻型栽培技术(免耕抛秧和免耕手插)和“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等。赣北重点开展晚稻抛秧技术试验、示范,实现晚稻抛秧技术突破。主要配套技术有:水稻优良品种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水稻薄露灌溉技术和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等。核心示范区超高产集成技术应用面积要达到100%。每个项目县建立1-2个1000亩的集成技术展示区。3、土壤有机质提升及绿肥推广。在58个粮食主产县内开展绿肥高产示范,每个项目县建立1-2个万亩绿肥高产种植示范基地。泰和、安福、南城、崇仁、武宁、永修、宜丰、万载、广丰、玉山、高安、上高、余江、贵溪、浮梁等15个项目县,每县各建立5000亩绿肥良种繁育基地。每个万亩示范片建立1个千亩核心示范区;每个千亩核心示范区建立1块面积不少于2亩的耕地质量监测监控点。4、加强病虫害防控。一是建立水稻病虫统一防治和绿色植保示范区,提高病虫防治的组织化和绿色化程度。重点发展专业化病虫防治服务组织和村组水稻病虫统一防治,推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农药。二是完善病虫灾监测预警设施和网点,提高预警和指导公共服务能力。重点添置补充捕捉仪、调查车等病虫灾害预警仪器设施,建立田间观测圃等设施,以及县乡植保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轮训。核心示范区绿色植保技术应用面积要达到100%,总体病虫灾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5、推进机械化生产。围绕水稻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节本增效的效果突出的机械深松、复式整地、精量播种、机械化栽植、联合收获、低温干燥、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重点农机化技术,努力提高水稻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加强育苗、肥水等配套农艺措施的研究与推广,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注重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和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机大户的技能培训,总结和推广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股份合作社、农机一条龙作业等新型农机服务模式,创新和完善农机经营机制,扶持农机作业协会、经纪人等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民和扶持农民购买和共同使用农业机械。核心示范区机耕、机收应用面积要达到100%,机插应用面积要达到20%。6、广泛开展培训。按照农业科技入户培训和指导要求,在创建县、核心示范区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达到万亩片有技术专家、千亩片有技术骨干,百亩片有技术标兵的高产创建要求。省厅培训到示范县,示范县按照季节、分作物培训到农民。切实组织专家深入创建点,开展作物苗情、墒情、灾情和病虫情况调查和技术咨询,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指导大面积生产。建设地点: 58个粮食主产县,其中:17个国家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南昌县、樟树市、奉新县、鄱阳县、余干县、临川区、南城县、新干县、峡江县、都昌县、宁都县、浮梁县、芦溪县、渝水区、余江县、新建县、永修县。14个省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万年县、兴国县、武宁县、上高县、金溪县、宜丰县、广丰县、修水县、贵溪市、湘东区、青原区、万载县、泰和县、玉山县。27个水稻高产创建辐射县:弋阳县、上饶县、铅山县、乐平市、崇仁县、东乡县、乐安县、进贤县、高安市、丰城市、袁州区、分宜县、吉水县、安福县、永新县、吉安县、永丰县、万安县、遂川县、南康市、赣县、信丰县、于都县、瑞金市、会昌县、上栗县、莲花县。四、项目资金概算本项目总投资概算3049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7500万元,整合地方财政资金22995万元。(见附表)(一)标准粮田建设174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5000万元,整合地方财政资金12400万元,主要用于高标准粮田建设。其中中央财政直接补助5000万元,在南昌等11个县建设11万亩标准粮田,包括主灌渠1292万,支灌渠1135万元,毛灌渠800万元,排洪渠建设690万元,提灌站70万元,水泥过板165万元,机耕桥120万元,涵管一48万元,涵管二48万元,渡水槽8万元,水闸120万元,机耕道180万元,田间道324万元。(二)水稻集成技术推广1309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500万元,整合地方财政资金10595万元,主要用于58个县(市、区)水稻集成技术推广。其中中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新品种展示示范596万元、轻简及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示范412万元;病虫害统一防治示范547万元;土壤有机质提升及绿肥推广750万元;三机统一作业示范293万元;技术培训及宣传632万元;农情及病虫害基点调查580万元。五、资金整合方案共整合项目资金22995万元,其中:1、整合粮食高产创建资金1310万元,2、整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3050万元,3、整合农业高新技术示范项目资金700万元,4、整合农业基层推广体系建设项目资金5000万元,5、整合有机质提升试点项目资金95万元,6、整合病虫害综合防治项目资金1056万元7、整合良种推广项目资金1268万元,8、整合水稻综合技术推广项目资金1516万元,9、整合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资金3000万元,10、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6000万元。六、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58个水稻主产县水稻播种面积2008年达到4300万亩;平均单产提高到404公斤左右,增产稻谷30万吨(6亿斤)左右。按现行稻谷平均收购价90元/100斤计算,每年平均新增效益5.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0元左右。(二)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全省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得到完善和加强,将大大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提高农业技术的覆盖率;综合农业技术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单项农业技术的效率,带动项目区农民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节约资源,提高粮食产量,节本增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生态效益通过指导农民积极发展绿肥生产,合理用药、合理施用化肥、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七、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措施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成立项目领导和实施机构,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和相关人员职责。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省政府成立“江西省现代水稻产业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财政厅、省农业厅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成立 “江西省现代水稻产业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办公室”(挂农业厅)。省农业厅负责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动态追踪与检查监督,负责落实建设内容,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保证建设质量和标准。项目县农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落实项目建设任务。省财政厅负责资金的落实和监管。市、县财政负责项目实施全程监督和管理。2、成立项目专家小组,加强项目的技术指导。由省农业厅厅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为成员,主要负责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二)项目管理措施1、严格立项审批,做好项目申报评审工作。按照项目管理程序,认真做好项目的设计、论证、衔接准备等前期工作。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项目进行严格评审,评审内容包括:项目方案确定依据及其科学、合理性,建设内容是否具体,构成配比是否经济、合理,建设规模和目标要求是否适当,项目布局、设计是否满足现代水稻产业项目要求等。2、加强中期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效果。项目单位要严格执行批复后的实施方案和相关文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项目完工验收等制度。对项目的实施进度情况和实际效果,要采取定期普查、重点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督促项目单位按照项目实施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目标任务。3、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单位要做好项目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专款专用,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管好用好项目资金,确保资金运行的安全、合理和有效。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项目单位法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等负总责。(三)项目配套措施1、继续稳定各项惠农政策。一是稳定粮食补贴政策。继续稳定并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创造良好条件,为农业部门做好水稻生产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二是落实好种粮大户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队伍,不断是扩大粮食规模种植面积。三是稳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要续继加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扩大实施范围,加大对水稻生产各环节机械的补贴力度。四是稳定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并适当提高。2、全力推进水稻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证明,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水稻生产合作社为载体,抓基地,促生产,不仅能促进水稻生产规模化发展,也能不断提高种粮收益和科技含量。在培育水稻产业化过程中,要配合“十百千”工程,积极争取省级产业化资金支持,加大对稻谷龙头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和“一村一品”示范村的扶持。加强水稻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引导、培育新的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合作经济组织行为,增强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壮大品牌实力。积极参与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积极向外推介我省优质大米,提高产品市场影响力。3、加强宣传,着力营造现代水稻产业项目实施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现代水稻产业发展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提高农民群众对现代水稻产业的认知度,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的良好氛围。附表江西省现代水稻产业项目建设地点及资金申报表单位:万元建设地点项 目 总 投 资合计中央补助省本级整合资金项目县整合资金南昌县124855567518新建县3463529120进贤县10414905510浮梁县4159027550乐平市40535243127湘东区3411030130莲花县313352726上栗县278352385芦溪县3284526815武宁县343602830都昌县7585002580修水县58310318255永修县4087527855渝水区51035268207分宜县3923526691余江县4008028832贵溪市77860613105赣 县293352580信丰县3233526820宁都县303352680于都县75548525812兴国县305202832会昌县3303526827瑞金市293352580南康市294352581青原区30752984吉安县288402480吉水县3203526718峡江县312452670新干县7674902770永丰县302352670泰和县372553170遂川县314452681万安县304352681安福县7835252580永新县303352680袁州区55850258250奉新县85151025388万载县47355298120上高县85865598195宜丰县3785530815丰城市118148567620樟树市10814905865高安市6817555650临川区1649355881026南城县343752680崇仁县3125524314乐安县302352670金溪县313529810东乡县295352600上饶县306352710广丰县45455299100玉山县58655281250铅山县373503230弋阳县307502570余干县1205490588127鄱阳县1536490588458万年县298528310合计304957500191553840江西省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柑橘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国内外柑橘业发展的新形势,按照优势区域发展优势产业的要求,保证我省现代柑橘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真正使我省现代柑橘产业做到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商品化、经营产业化,根据国家财政部关于做好2008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产业发展现状江西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是我国柑橘生产最适宜区之一。其中赣南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考察队认定为我国发展脐橙产业得天独厚的适宜区。国际国内柑橘专家评价赣南脐橙综合品质超过世界著名的美国加利福尼亚脐橙;为此,我省赣南在农业部全国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中列为新一轮全国柑橘优势区域带。靖安椪柑因其外形美观、汁多味浓、肉质脆嫩,贮藏时间长,且贮藏后的风味极佳近年来畅销果品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通过实施“南橘北梨”、“希望在山”和“壮大柑橘产业”等柑橘发展主战略,按照“用最好的资源发展最具优势产业”的指导思想,把发展现代柑橘产业作为全省最具特色和最具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突破口,作为“山上再造”和“兴果富民”战略的着力点,逐步形成了赣南脐橙优势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凸显,靖安椪柑、南丰蜜橘、新余蜜橘、遂川金橘等地方特色柑橘果种迅速壮大的产业格局和发展态势。(一)主要特点:1、产业规模稳步壮大,效益凸显全省各地按照“规模化开发”的思路,科学规划,大力推进优质柑橘基地的开发建设。截止到2007年底,全省柑橘种植面积达到420万亩,仅次于湖南省,列全国第二。全省柑橘总产195万吨,产值超过50亿元。其中脐橙种植总面积150万亩,产量80万吨。全省椪柑种植面积达45万亩,椪柑总产量超38万吨,年创产值8亿元。其中赣州市已经成为世界种植面积最大、产量第三、国内第一的优质脐橙鲜果生产基地,该市种果农户近24万户,80多万农民从种植脐橙中获得丰厚收入,摘掉了贫困帽子。2、产业地位显著提升柑橘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影响的不断扩大,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2000年,农业部考察组通过实地考察后认为“赣南是加入WTO之后中国柑橘之希望所在,要把赣南脐橙产区作为抵御国外脐橙产品入侵的桥头堡来建设”;2004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赣南脐橙为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3年靖安椪柑获国家无公害标识;靖安县先后荣获“中国椪柑之乡”称号。2005年又颁布实施了江西省无公害椪柑地方标准;2006年被列为首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靖安椪柑)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007年靖安椪柑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标志”认证。3、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全省柑橘各主产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壮大柑橘产业”战略,以市场营销为重点,以壮大关联产业、延长产业链为主线,以提高精品果比例、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强化科技兴果、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初步构建起了柑橘良种繁育与供应、标准化生产、病虫害防控、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质量监督、市场营销、品牌管理与保护、产业组织、产业服务等现代柑橘“十大”产业体系。4、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各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适地适栽的原则,在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上:赣南地区以优质脐橙品种为主,适时适度发展杂柑等宽皮柑橘、晚熟脐橙和鲜销与柑橘汁加工兼用甜橙品种。赣西北地区主要发展靖安椪柑、早熟温柑为主。赣中地区重点发展南丰蜜橘为主,适量发展地方特色柑橘如新余蜜橘、新干特早蜜柚、泰和无核柚、无核红橘、遂川金柑等。在积温较高的遂川、泰和、万安等县,重点发展杂柑。全省初步形成了以赣南脐橙为主,多元化、大果业的柑橘产业格局。5、名果品牌日趋成熟地方政府在推进品牌建设中,采取“统一品牌、商标各异、注明产地、政府引导、统一管理”的办法和实行统一分级标准、统一包装样式等措施,不少柑橘果种取得了较好的品牌效益。如:品牌整合后的“赣南脐橙”统一形象享誉海内外,名果品牌日趋成熟。据市场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乃至香港等脐橙消费市场,表明产地赣南的脐橙零售、批发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同类果品,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同。6、组织化程度迅速提高在省、市、县三级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村(基地)四级果业协会网络,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各地逐步建立,技术指导、果品采摘、果树修剪、果品营销等专业型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各级果业协会、果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各种专业型服务队伍的建立,果农的组织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正在逐步成为推动果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7、技术支撑渐趋完善为推进以脐橙为主的现代柑橘产业生产大发展,1993年以来,全省大部分柑橘主产市相继成立了果业行业主管部门市、县果业局,乡(镇)设立果技站;各柑橘主产区政府出面与华中农大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与中国柑橘学会、中国柑橘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科院等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攻关协作关系,不断推动着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其中,赣州市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完成的“柑橘优异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赣南脐橙生态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二)存在不足:1、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健全近几年,在上级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下,全省柑橘良繁体系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目前我省每年约1000万株的良种繁育能力难以满足全省柑橘大发展每年所需2000万株的实际需求,这为少数不法育苗单位以假充真,以劣充优提供了市场空间。长远来讲,这将严重影响我省柑橘生产健康持续发展。2、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薄弱虽然与全国部分柑橘检疫性病虫害危害较重的主产区相比,我省的柑橘检疫性病害还处在较轻的危害阶段,有些重大柑橘检疫性病害在我省至今尚未发现。但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一旦放松警惕,很可能会重蹈已发生病害地区的覆辙。目前,项目实施县主要的柑橘乡镇,以及与柑橘危险性病虫害相邻的地区缺乏柑橘病虫害监控点和基本的病虫害观察检测设备及相关的监控条件,亟待加大对我省柑橘病虫害防控体系的投入与建设,从而保障柑橘生产安全、果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提高柑橘综合生产能力、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3、利益连接机制较松散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倡导下,全省成立了不少果业合作社,果农专业营销组织。但实际上这些组织和合作社一般除了采收季节上门收购,平时就是卖农资。而对良种引进与示范、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做得并不到位。所谓的公司+协会+农户更多的只是一种买卖关系,未真正实现果农与龙头企业对接。这种松散的利益连接机制,不能适应柑橘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4、采后商品化处理滞后据初步统计:2007年全省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45万吨,约占全省柑橘当年总产195万吨的23%。而世界柑橘年加工量为柑橘产量的35%,其中巴西为72%,美国为70%。目前,除南丰超大、安远三百山、赣南果业、兴国将军红果业、杨氏果业等大型柑橘龙头化企业外,全省柑橘产后商品化处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多数柑橘主产县、乡都未建设水果分级包装线,柑橘产品一般都是混级统装销售,大大影响果品商品性和优质优价。二、产业发展规划面积:到2008年末,全省新发展柑橘面积42万亩,使全省柑橘总面积达到460万亩,其中赣南脐橙总面积达到164万亩。到2010年末,全省柑橘总面积达到540万亩,有望超过湖南省成为全国柑橘第一大省,其中赣南脐橙产业种植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析卷云南省宣威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平行线的证明)汇编专题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广播媒体融合发展报告:新媒体环境下转型挑战与机遇
- 物业管理合同法律法规解读
- 推拿治疗学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5版潲水回收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承包合同
- 2025年度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合作合同
- 2025版商品房买卖合同智能家居系统安全评估及风险防控合同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开发合同
- 2025年度生态旅游区土石方运输及绿化工程合同
- 2025版金融行业招投标保密协议书
- 2025广东广州市从化区社区专职人员招聘3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建材买卖(橱柜订购类)合同协议书范本
- 新概念第一册课文讲解
- 【里斯】年轻一代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与预测 -新物种 新理念 新趋势(2024-2025)
- 2025年小学英语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小学基孔肯雅热应急防控预案
- 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107期稳定币 货币金融体系演进的新支点
- 港口无人驾驶行业深度报告:奇点已至蓝海启航
- T-CFIE 002-2024 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识别与管理
- 2025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70题及答案
- 纪法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