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中医院远程会诊系与视频会议统建设方案12-29.doc_第1页
湖北省鄂州中医院远程会诊系与视频会议统建设方案12-29.doc_第2页
湖北省鄂州中医院远程会诊系与视频会议统建设方案12-29.doc_第3页
湖北省鄂州中医院远程会诊系与视频会议统建设方案12-29.doc_第4页
湖北省鄂州中医院远程会诊系与视频会议统建设方案12-29.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州市中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方案 北京蓝卫通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12月目 录1、 项目背景、建设目标11.1 项目背景11.2 建设原则21.3 远程医疗项目建设目标21.4 项目建设内容31.4.1 基于云模式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31.4.2 远程医疗综合应用软件系统建设31.4.3 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建设31.4.4 远程医疗网络系统建设31.4.5 远程会诊室系统建设31.4.6 与国家级平台及省平台系统的对接与信息上报41.4.7 专家资源库建设41.4.8 远程医学教育资源库建设42、 远程医疗系统设计52.1 系统总体设计52.2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62.3 应用系统设计72.4 高清视音频系统设计122.4.1 系统功能122.4.2 系统配置122.5 远程医疗系统软件介绍132.5.1 远程会诊管理132.5.2 病历资料采集162.5.3 远程专科诊断182.5.4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子系统202.6 远程会诊室系统建设202.7 数据对接242.7.1 数据交换标准243、设备配置清单254、 蓝卫通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简介284.1蓝卫通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简介294.2远程医学服务平台网络拓扑图304.3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30311、 项目背景、建设目标1.1 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医疗保障要求也日益提高,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优质医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中东部大型城市,而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却相当稀缺,群众看病难问题还十分突出。远程医学是指综合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高清视音频交互技术等领域最新成果,以远程方式开展的医学服务活动。包括远程视频会议、远程诊断、远程会诊、远程门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远程查房、远程手术示教与手术指导、远程多参监护、远程医学教育、远程医学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远程医疗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不仅使远在千里之外的医学专家能够为基层医院的患者进行医学诊断,减轻患者重复检查和远途就医负担,而且可以通过远程诊治指导和远程医学教育,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远程医疗作为方便基层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促进医疗资源均等化的有效手段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对远程医疗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2010年和2011年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开展了中西部省区远程医疗试点;2012年国务院在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提高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平性”,并将远程医疗列为卫生信息化三大工程之一;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将远程医疗列为提升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2013年国家发改委组织了远程医疗政策试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这些政策为远程医疗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加强与公立医院上下联动。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之间建立固定协作关系,探索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协作医院应当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转诊患者就诊。鼓励公立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点执业,通过坐诊、带教、查房等多种方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疾病为切入点,搭建全科医生与公立医院专科医生联系沟通平台,加强分工协作,上下联动,探索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建立公立医院出院患者跟踪服务制度,为下转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推进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开展远程会诊、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充分利用公立医院等资源,发展集中检验,推动检查检验互认,减少重复就医。 1.2 建设原则1.顶层设计,统一标准。从全省远程医疗业务长远发展和现实需求考虑,参考卫生计生委相关文件要求,进行总体设计,确保系统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立足当前,分步接入。首先完成市级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各市县医院根据业务需要,按照统一规范和要求,逐步完成本县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并接入湖北省远程医疗系统。3.技术先进,互联互通。采用当前最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数字压缩技术、医学信息技术、高清视音频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采取开放式的架构设计,确保系统的先进性和不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以便于系统的扩展与升级。4.保障安全,注重实用 。信息及系统安全建设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和应用,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病人,系统必须安全可靠、方便实用、易于维护。1.3 远程医疗项目建设目标为了扩大鄂州中医院医院的业务覆盖范围,满足鄂州中医院医疗机构和社区间开展视频会议、远程会诊、远程专科诊断、远程门诊、远程手术示教、远程手术指导、远程医疗急救、远程多参监护与健康管理、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远程医学教育等应用的需要,本计划建设一套以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和大医院进行远程会诊,推动远程医疗活动的开展,实现远程医疗系统的常态化运行,发挥远程医疗的规模效益。在此基础上,实现与省内外其它远程医疗系统的对接,实现更大范围的医疗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均等化,进而提高本县的医疗保障水平。1.4 项目建设内容1.4.1 基于云模式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根据项目计划,拟完成鄂州中医院远程会诊系统与视频会议建设。远程医疗数据中心依托医院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建设,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设计和构建。通过对服务器、存储等硬件系统的云技术整合,形成一体化硬件平台;再根据不同应用的需要,构建虚拟化主机,部署不同的服务。通过采用云技术,构建富有弹性的服务支持系统,实现硬件资源的统一调度和各业务负载的自动均衡,避免个别设备损坏造成的系统停运和数据丢失,进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设备利用率和运行效率,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1.4.2 远程医疗综合应用软件系统建设在云模式平台上部署远程医疗平台软件、远程会诊系统软件、多参监护与健康管理软件、远程培训考试管理、视频点播软件及手术示教系统,满足开展各种远程医学业务应用的需要。1.4.3 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建设为了兼顾不同医疗机构以及不同应用场景或网络环境对视音频交互系统的不同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计划建设基于云模式的以硬件为主、以软件为辅的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硬件视音频交互系统主要用于县级以上医院间的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应用,软件视音频交互系统主要用于乡镇医院、科室和移动设备的远程会诊应用,硬件视音频交互系统与软件视音频交互系统应能无缝对接、互联互通,以方便实际应用。1.4.4 远程医疗网络系统建设借助网络运营商资源,建设基于互联网,覆盖全市医院的远程医疗网络系统,鄂州中医院医院出口带宽不低于4M,以确保能够满足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各种业务应用的需要。1.4.5 远程会诊室系统建设完成鄂州中医院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为多个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远程医疗服务,帮助基层医院解决凝难疾病的诊治问题,同时实现对基层医生的帮带。1.4.6 与国家级平台及省平台系统的对接与信息上报鄂州中医院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应通过互联网与国家级及其它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应用系统和高清视音频系统应能与省外各类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系统对接以方便省内医院与省外医院间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医学教育、手术示教等活动。远程医疗应用软件应满足各类卫生管理机构对各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情况及其它业务开展情况的统计、分析和上报要求,并能满足国家卫生部“卫医管综信便函201272号文(卫生部医管司关于请准备远程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上报数据的通知)”要求,自动上报远程会诊数据。1.4.7 专家资源库建设依托入网专家医院资源,建立远程会诊医学专家资源库及查询系统,为基层医院提供专家会诊服务。专家库应能按所属医院、科室类别查询,详列专家基本信息及特长,并附有近期照片,方便基层医院和患者会诊时选择。1.4.8 远程医学教育资源库建设建设医学教育资源库,实现对医学培训课件、典型临床案例、学术期刊等医学教育资源的管理,方便各类医务人员查询和调阅,进行自主学习或组织业务培训。2、 远程医疗系统设计2.1 系统总体设计鄂州中医院医院远程医疗系统由网络与安全系统、服务器与存储系统、业务应用系统、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向全省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专科诊断、远程门诊、远程手术示教、远程手术指导、远程医疗急救、远程多参监护与健康管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远程医学教育、信息发布与查询、统计分析等远程医学应用综合服务,满足入网医院全方位远程医疗应用需要。系统整体架构如下图:鄂州市中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中心总体规划图2.2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为了使鄂州中医院广大群众能够充分享受省内外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鄂州中医院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可通过互联网与国家级远程医学服务平台对接,实现更大范围的医疗资源共享。 特注网络要求:远程会诊会议专线必须满足10M 2.3 应用系统设计在云模式平台上部署远程医学服务平台软件、远程会诊系统软件、多参监护与健康管理软件、远程培训考试管理、视频点播软件,满足开展各种远程医学业务应用的需要。应用软件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省级平台的特点,突出各种信息的管理、索引、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突出远程医学教育、专家资源等全省公共医疗服务,为市级医疗管理机构提供宏纲管理支持。远程会诊业务的病历资料等医疗信息,应设计到各医院存储和管理。1、 远程医学服务平台软件: 作为远程医学综合服务的门户,实现各类信息的集中管理,实现各类信息(医院、科室与专家信息,资讯与行业动态信息,法规与政策等)的发布与查询,为各种远程医疗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统一入口,实现各类应用数据(远程会诊、远程教育、手术示教等)的统计与分析,为远程医疗业务提供系统支持,为各类用户提供WWW、信息管理、信息查询及共享等综合服务。2、 远程会诊系统软件: 实现远程医疗会诊申请、会诊管理、专家会诊、专家管理、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功能;实现病历资料采集、远程诊断、远程监护、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等功能;实现远程会诊病历分类和档案管理;实现医学影像传输、医学影像分析等功能;配合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间远程视音频交流。详细功能见远程会诊系统介绍。3、 多参监护与健康管理软件: 多参监护终端可将采集的监护对象心电、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双体温等生命体征参数上传到中心服务器,实现对多参数监护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专家通过客户端可以实时调阅和监看监护数据,并结合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体检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出具全面的分析报告,指导监护对象调整生活和饮食习惯,提供康复、保健等健康指导服务。4远程心电诊断模块、远程病理诊断系统4.1心电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再现系统支持从数字心电图机或数字心电采集设备中采集心电图信息,并能将心电数据保存为XML格式,进行无损的数据传输、存储和再现,并能够把基层医院的静态、动态心电图数据传送给上级医院会诊专家。12导心电采集界面4.2心电图的判读、打印、报告支持专家对心电图的判读、打印、分析,支持报告的书写、发布。系统具备强大的自动分析功能,自动识别波形的特征参数,自动识别异常节律波形。具备自动标尺功能,直接显示测量参数。能够自由设置心电图的增益和走速,实现真正的心电图放大,查看更多心电图细节。4.3远程病理诊断系统系统用于生物切片的采集、管理、浏览和诊断;方便的数字切片浏览模式,进行不同倍率观察;提供可调节放大倍数、易操作的放大镜功能;可附加和浏览数字切片相关大体图像、文档说明等, 集成完整切片信息;可对数字切片进行多种不同标注,并根据标注导航,方便浏览;系统采用B/S软件结构,集中管理,终端浏览方便;通过网络系统,可建立数字切片网络浏览平台,可进行数字切片分类,建立目录与数字切片相关信息。且该系统须有相应的网站作技术支持。通过IE浏览器进行切片浏览、读片、学习和交流;针对已标注的数字切片,通过网络,进行标注导航浏览; 可查看相应切片附加信息,如图片、文件等附加说明; 分配不同用户权限和角色,实现数字切片内容的安全管理;客户端支持Andriod 系统和 IOS 系统。5、远程查房及远程探视系统远程查房系统支持在远程调阅患者的病历资料,支持专家与医生、患者间的视音频交流,支持查房记录的撰写。远程探视系统支持探视信息的记录,支持探视人员与医生、患者间的视音频交流。6、院前急救指导系统院前远程救护指导系统主要由部署于医院的数据中心、远程医疗专家端和车载监护与远程会诊设备组成。通过车载多参监护设备、远程会诊系统、GPS定位系统,可以将病人的生命体征、视频及车辆位置等信息通过3G方式实时上传至服务器,医院的专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专家端,可以实时观看患者监护信息和视频,并对车上医务人员进行实时救护指导,将有效救护延伸到接到患者开始,同时医院可根据掌握的患者情况做好充分的救治准备,从而为急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7、远程教育子系统远程医学教育统一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培训和考试的计划制定、实施、成绩判定及学分发放的自动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本系统,学员的参训时间、答卷都可自动采集,直接从医院自动上传到总部数据库,学员的培训次数、考试成绩均可由系统自动统计、判定,有利于规范培训管理;系统可自动完成考试成绩、学员信息、参考人数、学分、听课次数、听课人数等数据统计工作,为医学培训管理部门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决策和管理依据。8、视频点播软件:实现医学教学课件、视频文件的发布和管理,为各类用户提供视音频点播和直播服务。实现医学教学课件、视频文件的点播管理以及实现教学视频的直播管理,为各类用户提供视音频点播和直播服务。视频点播:医护人员能够在远程或局域网里随意自由地点播各种流媒体格式的视音频节目。课件点播:医护人员能够在远程或局域网里随意自由地点播各种文本、图片、动画、执行程序等课件节目。 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展示2.4 高清视音频系统设计2.4.1 系统功能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系统为远程会诊服务提供音视频交互功能,其主要功能如下:(1)支持医学专家与申请医院医生、病人的远程互动交流、会诊。支持危重症患者的床边需求,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服务。(2)支持会诊申请医院与专家医院间开展远程会诊服务;支持跨专科、跨机构、跨区域的多专家同时对同一基层患者进行实时联合会诊。(3)开展远程教育,支持授课专家音视频和课件幻灯的同步,双方可互动交流,支持培训过程的实况转播和录像。(4)支持各医疗机构间的高清视频会议,满足医疗机构间学术交流、病例讨论、经验分享等业务需求。系统技术要求:(1)采用基于IP网络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2)硬件视频会议采用H.323协议框架技术,同时支持H.264等主流音视频协议。(3)解像度:支持高清版可以支持至1920*1080的视频分辨率。2.4.2 系统配置为了兼顾不同医疗机构以及不同应用场景或网络环境对视音频交互系统的不同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计划建设基于云模式的视频管理系统,实现硬件加软件的高清视音频交互,硬件视音频交互系统主要用于县级以上医院间的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应用,软件视音频交互系统主要用于乡镇医院、科室和移动设备的远程会诊应用,硬件视音频交互系统与软件视音频交互系统应能无缝对接、互联互通,以方便实际应用。高清视音频交互会诊会议系统部署图:2.5 远程医疗系统软件介绍远程会诊系统的设计遵循安全、实用、先进、易维护、可扩展等原则。系统对参与远程会诊的人员应有明确的角色界定及相应的权限分配,对所开展的服务项目有规范的业务流程和功能模块支撑,保障远程会诊各参与方实现信息对称和无障碍的沟通,以达到满意的应用效果。远程会诊系统的业务数据库和服务器操作系统均应使用当前行业内的主流产品,尽可能降低系统维护的技术难度。远程会诊系统能够实现远程会诊管理、病历资料采集、远程专科诊断、远程监护、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等功能。2.5.1 远程会诊管理按照实现方式,远程会诊包括交互式远程会诊和离线式远程会诊。(1)交互式远程会诊。支持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患者间的实时交互式远程会诊;支持患者的临床需求,实现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远程会诊服务;支持会诊专家对异地病床上的患者视频画面进行远程控制;针对危重症患者,支持床边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传输,为会诊专家提供连续、动态的诊断依据。(2)离线式远程会诊。支持会诊专家与申请医生间的非实时离线式远程会诊;支持申请医生提交会诊申请信息和病历资料;会诊专家根据实际情况,非实时浏览会诊申请信息和病理资料,并编写和发布会诊报告;申请医生再浏览会诊报告。按照实现功能,远程会诊系统可分为普通远程会诊与急重症远程会诊两类。基层医院的普通远程会诊系统部署在基层医院的远程会诊室,为全院的门诊和住院病人提供远程门诊会诊、远程预约会诊等普通远程会诊服务;急重症远程会诊系统部署在基层医院的急重症患者抢救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ICU),为患者提供急重症远程会诊服务。远程会诊管理子系统用于远程会诊过程的管理,应基于B/S的架构设计,减少终端用户的维护工作量,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功能模块详述见下表。远程会诊管理系统功能列表功能模块功能描述应用医院功能属性会诊申请会诊申请提交与修改;专家信息查询;病历资料提交与查询等基层医院基本功能会诊管理会诊申请管理;病历资料管理;会诊报告浏览等专家医院基本功能专家会诊病历资料浏览(医学影像、心电图、病理图片等);会诊报告编写、修改与发布;会诊报告模板管理等入网医院基本功能专家管理专家信息管理;权限管理等专家医院基本功能统计分析按医生、医院、病种等进行统计分析入网医院推荐功能系统管理基础数据维护;权限管理;服务器信息监控等 入网医院基本功能 湖北省远程医疗服务系统、蓝卫通远程医疗会诊工作流程图说明 软件管理界面展示2.5.2 病历资料采集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包括对影像资料的采集和对电子病例资料的采集。其中,对影像资料的采集包括对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实时信号的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1)模拟信号处理。病人的胶片及纸质病历、化验单、图文报告等通过扫描方式实现数字化。系统支持扫描文件的传输、存储和阅读,支持病历资料的手工录入。胶片资料。建议胶片使用医学专用扫描仪处理,能支持输出为DICOM 3.0影像文件。纸质资料。纸质资料使用普通平板扫描仪处理,扫描文件以JPEG格式保存。(2)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应支持借助DICOM网关从具有DICOM 3.0接口的影像设备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也应支持自PACS图文工作站导入DICOM 3.0影像。(3)实时生命体征信号处理。系统支持床边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实现对患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动态观察。(4)电子病历采集功能。通过电子病历与医学影像采集网关,从医院现有信息化系统中提取电子病历,病历资料包括文字信息(含首页、病程记录、医嘱、检查检验报告等)。文字信息的传输采用HL7 Message方式或其它方式。病历资料采集截图(红框中为各种采集方式菜单):B超影像采集:模拟影像扫描截图:2.5.3 远程专科诊断远程专科诊断子系统可支持影像、心电、病理的远程诊断功能。(1)远程影像诊断。支持从标准DICOM 3.0接口的影像设备或PACS系统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并进行存储、再现以及相应的后处理操作。建立基于DICOM 3.0协议,B/S架构, WEB浏览方式的远程放射会诊系统,支持影像资料的后处理、关键图标注、保存,支持影像会诊报告的书写、发布,支持报告模板功能。支持远程影像会诊过程中多方进行医学影像(含静态和动态)的实时交互式操作。支持远程会诊专家在任意位置通过互联网安全认证后,进行远程影像会诊。(2)远程心电诊断。支持从数字心电图机采集心电图信息,并进行无损的数据传输、存储和再现,把基层医院的静态心电图数据传送给上级医院会诊专家。支持专家对心电图的判读、打印,支持报告的书写、发布。12导数字心电图支持通过Internet、GPRS、电话线等方式传输心电图数据。数字心电图数据可存储为XML、DICOM等通用数据格式。支持不同病例及历史资料的分析、对比。 (3)远程病理诊断:由申请端的病理切片显微镜及专家端的病理分析工作站组成。系统支持实时和离线的诊断,专家端可远程操控申请端的显微镜,实时扫描和诊断;申请端通过数字切片扫描系统,把整张病理切片快速扫描并存储在本地计算机里,通过网络将数字切片与相关病史上传到远程医学平台,专家登录此平台,就可随时随地进行诊断。2.5.4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挂号子系统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和远程预约。支持上级医院出院病人信息自动下转至病人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由基层对病人进行随访与院后管理,引导病人当地复查复诊。支持基层医院完成预约挂号、预约检查、转院申请等操作,支持上级医院完成相关申请受理及信息反馈。2.6 远程会诊室系统建设完成鄂州中医院等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为多个乡镇级医院基层医院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远程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帮助基层医院解决凝难疾病的诊治问题,同时实现对基层医生的帮带。远程会诊室建设效果如下图:鄂州市乡镇卫生院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图多个医疗机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由各医院自行完成,可以与鄂州中医院医院系统互联互通,开展以远程会诊和远程会议远程教育为主的远程医疗业务,实现优质医疗服务向基层医院的延伸,满足基层群众就近看病的需求。2.7 数据对接2.7.1 数据交换标准 用于交换的医疗数据文件格式根据所实现远程会诊业务功能的不同,可采用的医疗数据文件格式包括但不限于:1)符合DICOM 3.0标准的医学图像文件、BMP或JPG等主流图片文件。2)XML文件;WORD文档、TXT文本文件、PDF文档等文件格式。 医疗数据交换形式对于远程会诊所需的患者基本信息以及患者病历文书,可由申请会诊方进行采集,采集方式根据申请会诊医院的医疗信息化程度决定。1)如条件具备,可参照国家卫生部2009年8月发布的WS3电子病历数据组与数据元(征求意见稿)直接从电子病历系统提取会诊所需数据,并以XML格式导入远程会诊系统。信息传递时应附加索引文件,对所传信息的名称、类型、长度等加以说明。一般会诊申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会诊申请基本信息(申请会诊医院名称、申请会诊科室、会诊类型、邀请会诊科室、会诊专家名单、专家类别、会诊要求等);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国籍、民族、出生日期、职业等); 检查诊断信息(患者体征信息、现病史摘要、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等)。2)如不具备直接提取电子数据的条件,建议将患者检查结果处理为符合DICOM3.0标准的医学图像文件,将患者的病历文档处理为WORD文档、TXT文本文件、PDF文档或清晰度可满足阅读的BMP或JPG等主流图片文件再进行传输。3)所有信息应该使用可读性较强、通用医学术语进行表示,避免使用含义不清的英文缩写或自定义编码等。3、设备配置清单序号设备名称技术指标数量1BSC远程医学云系统客户端1医学信息采集模块:为实现各种医学影像设备与会诊系统的对接提供医学影像采集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医学影像、模拟医学影像和心电图等医学影像的采集管理;实现与院内PACS系统对接;会诊流程控制模块:实现对整个会诊过程的控制,包括会诊申请、会诊审核、会诊变更、会诊结果上传、会诊评价、以及会诊全过程的数字记录。医学影像传输模块:主要用于网内医院和中心服务器端医学影像数据的上传和下载,保证影像数据在多种网络环境中传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并提高用户操作的简捷性和方便性,主要为功能:批量传输、多线程传输、断点续传。医学影像分析模块:为专家对医学影像数据的浏览、分析、诊断、交互提供丰富的操作工具,提高医学影像分析能力。主要功能包括:多屏显示、医学影像专业分析工具集、远程同步分析、同步播放比对。远程病历档案管理模块: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建立病历档案,并实现对远程医学病历档案的集中管理,为远程医学诊断提供方便、快捷和全面的病历档案支持。短信提醒模块:手机短信模块与远程医疗平台完美结合,系统根据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远程考试等业务需要,自动发送短信,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用于实现对远程会诊各个环节相关人员的提示,将会诊申请情况、会诊安排情况、会诊结果及时通知相关人员,主要包括会诊申请医生、远程会诊管理员、会诊专家等相关人员。2会诊工作站(1)基本功能实现远程医疗会诊病历资料录入、传输、查看、管理、医学影像分析、互动操作等功能。(2)工作站硬件配置要求商用机,英特尔酷睿 i5-4570 处理器 (四核, 6MB 缓存, 3.2GHz)/2G DDR3/500G 7200/19.5宽屏/16X DVD+/-RW/WIN7简体中文版 /Normal K/B /无线网卡/支持双屏显示,知名品牌;(3)含2M专业竖屏1台,配置要求屏幕尺寸:21.3英寸分辨率:16001200(横屏)/12001600(竖屏),可以横竖屏转换支持彩色:10.7亿像素大小: 0.270 mm对比度:1400:1最大亮度:900 cd/m2视角:176响应时间: 20ms医疗影像标准:显示器完全符合DICOM3.14标准,自动校正医疗设备曲线:内置DSA、DSI、CT MRI、GAMMA2.6、GAMMA2.4、GAMMA2.2、DICOM曲线,提供医疗液晶显示软件软件著作权证明文件输入信号:Display port、DVI-D、VGA 亮度恒定技术:采用BSS技术保证背光稳定,提供技术证明专利文件 环境亮度自适应技术:采用ALAS技术确保在不同环境亮度下满足DICOM标准,提供国家一级查新报告证明文件网络管理及校正技术:可利用软件集中管理和监控全院所有本品牌医用显示器状态,进行检验,校准,支持查看记录,提供医用显示器网络控制方法和系统专利证明文件 10bit显示:显示器、显卡及相关软件支持真实10bit显示显卡:支持10bit输出,DDR3,显存512M 认证:原厂具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CCC认证以及认证机构提供的CE认证 售后服务:原厂保修3年,以保障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得到持续的售后服务支持 产品资质:具有液晶显示器亮度校准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具有2M医疗图像显示软件 软件著作权,提供证明文件13高清视频交互终端高清视音频交互系统包括高清视音频交互终端1台、高清摄像机1台、界面麦克风1个。(1)高清视音频交互终端能够实现与湖北省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视频会议系统互联互通。a)总体要求 采用硬件分体式结构,嵌入式操作系统,非PC架构、非工控机架构。 会议速率支持128Kbps8Mbps。b)协议标准支持ITU-T H.323和IETF SIP通信标准。 支持H.263、H.264、H.264 High Profile、MPEG4等视频编解码协议。(需提供具有明确H.264 High Profile证明的权威机构检测报告证明) 支持G.711、G.722、G.728、G.722.1AnnexC、G.719、MPEG4-AAC LC/LD等音频协议,可达到20KHz以上的宽频效果。 支持H.239标准双流协议。c)音视频特性支持1080p30、720p60、720p30高清视频编解码,并向下兼容4CIF、CIF标清图像格式。 支持动态图像双流和PC图像双流两种功能,在保证主流视频1080p 30fps前提下,第二路视频流不低于1080p30fps。 提供不少于3路独立的高清视频输入接口、2路高清输出接口,其中需包含1路3G-SDI高清输入接口满足高清摄像机图像到终端的长距离无损传输,提供1路独立的标清视频输入/输出接口,不得采用私有非标接口或转接线缆实现。(需提供所投设备的背板清晰彩色照片证明) 提供不少于4路音频输入接口,4路音频输出接口,支持模拟卡侬麦克风、数字麦克风音频输入接口。d)功能特性 系统具有字幕叠加功能,可通过终端控制系统在本地图像上不同位置设置叠加中文会场名、横幅、滚动字幕。 主席终端支持广播发言会场、主席选看、主席轮询、邀请终端入会、强制终端退会、结束会议等功能。 支持在终端控制软件对本地和远端会场图像进行实时监控。 终端在空闲状态下,与外置的数字录像点播服务器配合,支持终端点播功能 具有基本的系统检测诊断功能,包括呼叫状态显示、网络信息统计、本端音视频自环测试、日志、远程升级维护等功能。e)网络适应性 提供不少于2个10/100/1000M以太网接口,支持IP线路备份。 具备较强的网络抗丢包能力,在IP网络达到8%丢包时声音画面清晰,25%的丢包率情况下会议仍可进行。f)证书要求 提供产品3C认证、电信设备入网证、RoHS证书复印件。(2)高清摄像头:500万像素,1/3英寸CMOS成像芯片,18倍光学变焦,视频分辨率支持1080/60P、1080/30P、720/60P,支持倒装,支持标准的DVI或SDI的高清接口输出。(3)全向麦克风:1个配套界面麦克,360全向话筒, 抗射频干扰,频响30Hz20KHz,灵敏度-20dB,信噪比74dB。14液晶电视产品定位:全高清电视,LED电视,3D电视,网络电视,智能电视;屏幕尺寸:55英寸;屏幕比例:16:9;分辨率:1920*1080;信号接口:3*HDMI,1网络接口,1Y,Pb,Pr输入端子,1PC输入。38办公用一体机一体机类型:黑白激光多功能一体机涵盖功能:打印/扫描/复印/传真最大处理纸张幅面:A4内存 :32MB黑白打印速度:20ppm打印分辨率:1200600dpi19医用胶片扫描仪扫描幅面:1417可扫描最大胶片:35英寸,满足所有医用胶片扫描要求光学分辨率:600dpi扫描速度:7秒/张 (1417)其他功能:CCD探测器,LED光源,支持DICOM等多种图形格式输出,无需预热、即开即扫描。接口方式:USB2.0;支持8位/12位/16位灰度模式通过SFDA医疗认证110网络交换机二层交换机,24个百兆电口111无影三基色格栅灯吸顶安装,外形尺寸600MM*600M,4*18W,采用小格栅设计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