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PET-CT显像.ppt_第1页
食管癌PET-CT显像.ppt_第2页
食管癌PET-CT显像.ppt_第3页
食管癌PET-CT显像.ppt_第4页
食管癌PET-CT显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ET CT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PET中心施伟 有无肿瘤的存在精确的定位和体积的测量良恶性的鉴别有无周围或远处的转移 分期如何 对治疗的建议 放射治疗方案的制订等对治疗后病灶变化的判别 有否仍然存活的肿瘤组织治疗过程中疗效的监测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影像技术对肿瘤诊断的要求 医学影像成像模式大体分为两类解剖成像 主要描述人体形态信息 以X射线成像为代表功能成像 主要描述人体代谢信息 以核医学影像为代表 医学影像成像模式大体分为两类解剖成像 利用X线穿透人体后的衰减系数作为成像参数 从而获得反映人体组织器官密度差异的解剖图像 属于透射成像功能成像 是检测注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光子 以不同的脏器或组织内放射性核素浓度的高低和变化从而导致光子通量的变化作为成像参数 属于发射成像 所得图像着重反映功能 代谢 血流等生理过程两者特点不同 目前两类成像方法最理想结合的体现就是 LSO晶体16排CT 高速探测器PET最高分辨率达4 7mm全身PET CT显像约14分钟更多软件支持 SIEMENSBiographSensation16PET CT PET CT HistoryofPET CT 1974年第1台成品PET1992年全身PET应用于临床1995年Townsend等研制PET CT2000年PET CT在北美放射学年会 RSNA 推出2001年PET CT应用于临床2002年北美放射学年会 RSNA 推出16层CT的PET CT LSO晶体PET 2003年16层CT的PET CT LSO晶体PET 商业化产品推出 PET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 全称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它利用正电子发射体标记的葡萄糖等人体代谢物为显像剂 以解剖图像方式从分子水平显示人体器官及病变组织的结构和代谢功能 为临床提供生理和病理方面的诊断信息 什么是PET PET图像 PET显像的不足 分辨率不及CT 不能精确定位FDG的摄取并不完全是肿瘤特异性的 感染和炎症有时会造成FDG摄取增高某些肿瘤有时摄取FDG不增高 CT检查的缺陷 有时不能肯定发现的团块是良性还是恶性 1cm或1 5cm以下的淋巴结确定是否有肿瘤转移较为困难 病灶经手术或放疗失去正常结构后 判断肿瘤复发或疤痕有困难 对治疗疗效的判断不敏感 PET CT的优势PET CT是将反映人体高分辨率解剖结构的CT和反映人体功能 生化代谢及进行分子影像研究的PET两者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所形成全新 最先进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 是目前在临床应用中最佳的分子影像设备 它的优势在于通过一次成像不仅能提供精确的全身解剖图像 而且可以同时获得不同组织器官特定的生物代谢分布图 对各组织器官的多种病灶进行准确的定位并进行特性判断或者进行定量 半定量分析 PET CT具有PET无法相比的优势 所以近年PET逐渐被PET CT取代了 SIEMENSECATHR BIOGRAPHSENSATION16 PETPET CT PET CT的优势 什么是PET CT PET CT的优势 PET CT图像 PET CT的优势 PET CT图像 PET CT的优势 PET CT的优势 缩短了患者的检查时间 改善图像分辨率能准确地对PET检测到的异常进行空间定位 易于识别示踪剂的摄取是生理性或非生理性 不仅具有对异常组织的定位能力 还具有对正常组织的定位能力 同时进行PET和CT检查 提高检查效率CT对PET发现的病灶能精确定位 PET对CT可疑病变增加其诊断的特异性 PET CT CT PET PET CT设备完全不同于CT和MRI 它是对放射性药物完全依赖性的设备 如果没有药物 PET CT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由此可见 医用回旋加速器成为PET CT普及和发展的瓶颈 具备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制备和研发的能力 是用好PET CT 充分发挥其临床价值的重要保证 PET中心的概念 PET中心的概念 化学合成系统 回旋加速器 PET CT 目前最常用的显像剂为18F FDG 18F FDG肿瘤代谢显像原理 18F FDG进入肿瘤细胞内 并在细胞内的已糖激酶 大多数恶性肿瘤内已糖激酶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和正常组织 作用下 转变为6 磷酸 18F FDG 它不参与葡萄糖的进一步代谢而滞留在细胞内 组织内大量积聚 PET显像在肿瘤部位显示放射性热区 Glucosetransporterprotein K3 K4 Hexokinase TumorCell Glucose 6 phosphatase 18FDG 1 P Glycogen 18F fru 6 P Glycolysis 18FDG 6 phospho glucono lactone HMPshunt 18FDG Vascular K1 K2 18FDG 18FDG 6P 18F FDG肿瘤代谢显像原理 18F FDG肿瘤代谢显像原理在某些肿瘤 如高分化原发性肝癌 细胞内存在较高水平的葡萄糖 6 磷酸酶 能将存在于细胞内的6 磷酸 18F FDG水解成18F FDG 后者通过自由扩散游离出细胞 18F FDG便不在肿瘤细胞内聚集而出现假阴性 PET CT的适应证1 肿瘤的分期2 鉴别良恶性肿瘤3 已发现转移灶寻找肿瘤原发灶4 肿瘤治疗后疤痕 坏死组织与残余病灶 复发的鉴别诊断5 疗效随访和监测6 评估恶性程度 估测预后7 勾画放疗靶区 肝转移原发不明 肝转移原发不明 PET CT示食管癌 左锁骨上转移性低分化腺癌 左锁骨上转移性低分化腺癌 PET CT在肿瘤学中应用的局限性 假阳性 活动性结核 急性炎症 活动性结节病和炎性假瘤假阴性 肺泡癌 高分化肝细胞癌 肾脏透明细胞癌 印戒细胞癌 粘液囊腺癌 类癌和高分化腺癌 对如下情况无多大帮助1 鉴别淋巴结或淋巴结组织炎症改变与肿瘤2 鉴别手术或放射性治疗后立即的改变与残留肿瘤3 鉴别良性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4 鉴别小肠 大肠局灶性的生理性摄取与肿瘤5 鉴别月经期子宫局灶性的生理性摄取与子宫癌 PET CT在肿瘤学中应用的局限性 PET CT显像在食管癌原发灶诊断中的作用 X线钡餐和内窥镜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X线钡餐 检查方法简便 费用低廉 病人痛苦小 不但可用于大规模普查和食管 而且可追踪观察早期食管癌的发展演变过程食管镜 可以直视下观察肿瘤大小 形态和部位 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的依据 同时可在病变部位作活检活镜刷检查 PET CT显像在食管癌原发灶诊断中的作用 CT扫描 可以清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 可以显示食管壁的厚度 病灶大小 肿瘤外侵的范围及程度不能诊断正常大小转移淋巴结 难以诊断食管周围转移淋巴结 PET CT显像在食管癌原发灶诊断中的作用 食管内镜超声 EUS 是探测食管原发灶和癌旁淋巴结的另一理想工具 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较大程度地依赖操作着的经验水平 对食管梗阻的患者则无能为力 PET CT显像在食管癌原发灶诊断中的作用 食管癌多中心起源 壁内浸润和跳跃式转移比较常见 在未形成肉眼可见病灶之前 均可认为是亚临床病灶的范畴 以上这些检查手段尚不能有效检测出食管亚临床病灶 进食梗阻一月 食道钡餐示中胸段食管不规则充盈缺损7cm 进食梗阻一月 食道钡餐示中胸段食管不规则充盈缺损7cm 进食梗阻一月 食道钡餐示中胸段食管不规则充盈缺损7cm PET CT显像在食管癌原发灶诊断中的作用 PET CT作为解剖显像和功能显像同机融合 既具有CT空间分辩率和密度分辩率较高的优点 精确显示病灶解剖结构 又具有PET显示功能代谢优势 可早期发现食管病变并鉴别良恶性VanWestreenen等对74例食管癌患者的前瞻性研究中 18F FDGPET探测出95 原发肿瘤 且18F FDG摄取程度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很好的相关性 食道癌早期发现 PET CT显像检测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 食管癌病变位置和长度 对放疗靶区确定和选择食管癌切除的剖胸径路及食管切除范围非常重要临床发现 食管癌长度在食管镜 食管钡餐 CT等检查手段中存在较大差异 PET CT显像检测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 主要原因 检查手段本身特点不同1 食管镜 镜下观察食管黏膜溃疡或隆起 不能观察黏膜下及肌层病变情况 导致显示病变长度比实际短 内镜检查有时镜头不能完全通过肿瘤存在段食管腔2 食管钡餐检查 主要依据管壁隆起 黏膜破坏 管腔狭窄及梗阻情况 结合病变部位运动异常定位 食管癌病变大多先从黏膜受累开始逐渐浸润至肌层 亦有部分病变在黏膜下浸润生长 但黏膜无明显改变 导致显示病变长度比实际短 3 CT图像 食管壁增厚的层数得出的病灶长度结果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经MPR处理后仍与标准长度不符 原因可能是肿瘤周围组织水肿 炎症或腔内潴瘤的分泌物被错误判断微病变 致CT所测长度较实际长度有所增加 另外由于CT对黏膜显示不理想 虽对T3 T4期肿瘤准确性较好 但对T1 T2期肿瘤准确性较差 PET CT显像检测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 4 PET CT显像时 由于患者在CT和PET扫描时处于同一体位 2种设备的数据采集几乎同步完成 食管运动 充盈导致的误差非常小 可清晰显示肿瘤边界 更准确地显示食管病变实际长度 PET CT以SUV2 5为阈值所测得的病灶长度与内镜 在体所测长度的相关性最强 但与大体标本也有差异 原因可能为切除标本的回缩使大体标本与实际长度有一定差异 PET CT显像检测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 食管癌长度的测量 食管癌长度的测量 PET CT显像检测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临床价值 对放疗病例 PET CT指导下勾划靶区具有生物靶区和解剖靶区双重优势 精确确定病变范围可避免肿瘤漏照或正常组织受照过多 因此基于PET CT制定的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计划将更加精确 既能对肿瘤精确施照并提高肿瘤放疗剂量 又能降低危及器官受量 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作用 美国经医保财政管理局 HCFA 认可的肿瘤PET显像项目1 肺癌单个肺结节 全身或局部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分期 再分期 全身 2 食道癌诊断分期 再分期 全身 3 黑色素瘤诊断分期 再分期 全身 4 淋巴瘤诊断分期 再分期 全身 5 头颈部肿瘤 除甲状腺和脑肿瘤 分期 再分期6 结直肠癌诊断分期 再分期 全身 7 乳腺癌 全身 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作用 高分辨率螺旋CT一直是食管癌术前TNM分期的主要工具 但其准确性及对食管癌根治性切除的预测能力并不理想 文献报道基于CT的分期方法使40 的病例分期过低 T分期及N分期只有50 60 的准确率 EUS只能成功探测食管旁淋巴结 胸 腹腔镜检查对胸 腹腔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0 左右 但由于给患者增加了手术创伤和治疗费用 尚无法成为食管癌治疗前的常规检查手段 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作用 PET CT一次检查可获得全身的断层图像 在食管癌合理分期 复发与淋巴结转移定性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PET 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敏感性和准确性均明显优于CT 这是由于其检查结果及诊断依据并不仅限于淋巴结大小和形态 以SUV值表示淋巴结功能代谢状态的改变使临床诊断更客观 食道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并坏死 食管癌右锁骨上 纵隔 左肺门淋巴结肿大致左肺不张伴阻塞性肺炎 食管癌右锁骨上 纵隔 左肺门淋巴结肿大致左肺不张伴阻塞性肺炎 食道癌胃肝韧带淋巴结转移 食道癌胃肝韧带淋巴结转移 食管癌右锁骨上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作用 18F FDGPET在探测食管癌远处转移灶有较高的敏感性 对诊断IV期食管癌比CT联合食管超声有更高的准确性 与CT MRI比较 18F FDGPET最重要的优势是检测肿瘤远处转移灶 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 可探测到直径小于4mm的放射性异常浓聚灶 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作用 但是PET CT 对食管癌癌旁淋巴结的检查不理想 原因 1 受累淋巴结较小 淋巴结的肿瘤负荷低 对FDG的摄取低下 2 较小的转移淋巴结的图像容易被18FDG高度浓聚的原发灶掩盖 但由于食管旁及胃周淋巴结容易与原发灶一并切除 因此对外科治疗的影响不大假阳性结果主要集中于肺门淋巴结 此组淋巴结并非食管癌的常见转移部位 常为炎性增生 在食管癌术后复发诊断中的运用 由于手术 放疗均可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 以致出现食管黏膜或胸膜增厚 软组织肿胀 坏死或疤痕形成等改变 与肿瘤残留及复发难以鉴别 CT和MRI对此有其局限性 PET CT通过目测示踪剂的浓聚情况并结合SUV诊断复发性病灶 较单纯PET或CT更准确 但术后返流性炎症 吻合口炎症及创伤修复往往引起假阳性 术后4周 由于炎性肉芽组织增生 18F FDG摄取可轻度增加 故尽可能在手术后3个月行PET CT显像 应密切结合临床病史 血清学检查 肿瘤标志物 和病理检查以提高探测复发的准确性 食道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并坏死 食道癌术后 放疗后 右锁骨上及腹腔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