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论文.doc_第1页
案例分析论文.doc_第2页
案例分析论文.doc_第3页
案例分析论文.doc_第4页
案例分析论文.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拓展文本容量,提高教学实效吉巷中心小学永安小学徐孝荣一、背景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现行教材的编排一般都是按照单元主题进行安排,所选文本都是文质兼美,且具有典型性的文章。但不能涵盖所有内容,这就限制了文本的容量。在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还跟不上的情况下,文本的容量无疑也限制了学生视野的拓展,再加上小学生有限的经历与体验,这给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势必造成障碍,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引不起学生的共鸣。比如爱如茉莉、微笑承受一切、第一次抱母亲等课文,课上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是无动于衷。因此挖掘文本的内在资源,渗透生活的典型素材,延伸课内的有限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案例评析(一)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整合性反思传统的教学内容是照本宣科,如果说学习内容也有统整与融合的话,也只不过限于语文课程那一块“自留地”里的内部重新排列组合,但内容还是显得单调枯燥,激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例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片断:师:刚刚同学们都认真读了课文,现在谁来说说你的看法?生;它们长得太像了。师:你怎么知道?生:我上网查过资料。生;我感觉不到,因为我没见过它。师:相机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的相关语句,然后提问:哪些地方像呢?文中怎么写的?回答前先请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地球是什么样子(课前让学生自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生: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球体,像一个蓝色的水球。生: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生:地球有南北极之分,有海洋、山脉、高山、平原、峡谷生:还有白云、沙尘暴和龙卷风等。生:这样说来,它们确实很像,自然现象相似,气候相似,甚至时间也相似。师:是的,不然怎么称“孪生兄弟”呢。生:老师,火星上没有水,没有生命,怎么能说它们长得太像了呢?师:是没有水和生命存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内容较枯燥,语言较抽象,如何把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异这一深奥而复杂的科学道理讲明白,课前不整合一些资源和收集一些材料,学生是很难理解文本内容的。在这个片断中,我结合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教学,让学生较全面的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的了解火星与地球的异同点。因为即使是“孪生兄弟”,他们也有不同的地方。与其他课程整合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可跨学科、跨领域进行整合,提倡综合性学习。”可见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在教育中的体现,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其实,也可以把文本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打乱原有的编排程序,进行串讲。如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课走进李白就很有特色,他以李白的诗为主线,让学生逐渐的走进李白所描绘的情景之中,感受李白的情怀。(二)要重视教学文本的空白点所谓“空白”就是指文本中言尽而意未尽的有意让读者去补充、想象和延伸。这样的“空白点”如不加以点拨,学生很容易忽略,亦或成为文本的盲点。因此,如何开发这“盲点”,使阅读更富有灵性、意义更丰富、感悟更深刻,就要看教师如何调动、激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体验去想像,去补充,去创造并不断生成与扩大文本的意义。例如爱如茉莉教学片断:师:“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爸爸是怎么知道妈妈生病住院的?你们知道吗?展开想像猜一猜。生:也许爸爸发现了饺子与妈妈包的饺子不一样。生:爸爸听出了女儿编的谎话。生:也许心有灵犀呗。生:有可能爸爸每次回来看到的第一眼就是妈妈,今天却不见妈妈的影子,心想:肯定生病住院。所以就直奔医院。师:你们的想像都较合理,老师从你们的想像当中真切地感受到爸爸对妈妈浓浓的情和深深爱。这一环节因为课文中没有给出答案,我利用文中这一“空白点”,让学生去想像、补充,既可培养学生想象和发散思维能力,又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在阅读理解中,没有什么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正如雨果说的:“想象就是深度”想象就是最富有创造意味的解读。像这样的“空白点”,教材比比皆是。又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中的一段对话:“先生,你好!”小姑娘说,“我父亲说你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文中的省略号就耐人寻味,小姑娘到底还说了什么?我们只能依据文本内容去猜测、想象。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要重视内容与时事相结合教材中的文章虽说都是千挑万选的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但必竟与它的时效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没有经验或体验、没有亲眼目睹等,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在教学时,教师能根据相关内容与时事相结合,既可开拓学生的视野,又能得到人文熏陶,享受人文关怀,获得个性发展。例如大江保卫战教学片断:(教完本节课我作如下的延伸)师:这鱼水似的深情,人民群众怎能忘记?万里长城作证,巍巍大地作证,人民子弟兵永远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我们将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永远铭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10年前我们被伟大的的抗洪精神深深的打动,10年后我们依然被伟大的什么精神感动?生:512抗震救灾:师:你反应真快,怎么能一下子就想到这一事件?生:因为1998年到2008年刚好10年,而且那感人的场面与98年抗洪非常相似。师:你觉得相似在哪里?生:在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不畏艰难险阻,冒着余震不断,随时有生命危险,依然朝着汶川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守护生命。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那时我经常看新闻报道。师:你们觉得解放军叔叔哪些地方令你们感动?生: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生:路过家门而不入,先人后已。生;他们为了救废墟下的生命,用手挖、肩扛,在嶙峋的片石中来回穿梭,钢筋、玻璃刺破手指、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再救人!”生: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师: 是的,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人民解放军。他们始终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用自己顽强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在这一片断中,我缩短了时效,学生更有体会与感受,10年前学生才两三岁,对98年抗洪几乎是“零印象”,而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学生已经11岁左右,他们目睹了事件的发生过程,为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通过这一片断的教学,不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对深化主题,语言训练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部分学生能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改写,如生的回答“在万分危急的关头”“他们为了救废墟下的生命”“哪里有灾情”这些语句经学生改动后,变成自己的语言,非常精彩。从中也可看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还有像梦圆飞天教学,可结合学生亲眼目睹的“神舟”6号飞船和 “神舟”7号飞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畅所欲言。这样既可突破难点,又可拓展文本容量,何乐而不为。(四)要重视教师自身的有利资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在交往和互动中,教师自身的一些条件也可作为极好的教学资源。例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片断:师: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生:遭遇一场飞来的横祸,使他忍受的屈辱,简直生不如死。我想:他发愤写史记可以减轻他心中的痛苦。生:如果当时他没有受宫刑,也许就没有现在这部名垂青史的史记。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为了立功立业。生:因为身心备受摧残的司马迁深深地知道: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他发愤立志写史记,是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师:谁知道飞来的横祸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生:得罪皇帝,入狱受酷刑。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酷刑吗?酷刑古代又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在当时被视为奇耻大辱,所以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然而司马迁为何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师:引导学生朗读,大声读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师:你们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生:我读出了一个把屈辱埋在心里,暗下决心的司马迁;生;我读出了一个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司马迁;生:我读出了一个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师:在逆境中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记,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充满着荆棘,老师也不例外,你们想听老师的人生故事吗?生:(异口同声)听。师: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得重病住院高考落榜外出打工发愤学习实现人生价值。生;非常专注的听师:现在你们应该知道要实现人生的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