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理概述.ppt_第1页
灾害地理概述.ppt_第2页
灾害地理概述.ppt_第3页
灾害地理概述.ppt_第4页
灾害地理概述.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灾害地理学 主讲人 暴向平 参考书目 1 延军平编著 灾害地理学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 2 罗祖德 徐长乐著 灾害科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 3 国家防污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编 中国水旱灾害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7年 4 韩渊丰 中国灾害地理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5 陈颙 y ng 史培军 自然灾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6 中国自然灾害地图集 张兰生 史培军 刘恩正 姜继东主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年 7 地震预测与防震减灾 董国胜著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1年8 水旱灾害学 欧阳惠编著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1年9 防灾减灾工程学 江见鲸编著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10 城市灾害概论 金磊 何振德编著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年11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三版 周淑贞编著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 全球变化 张兰生 方修琦任国玉编著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相关网站 1 自然灾害网站http 210 72 100 6 2 综合灾害研究网站http www drc ntu edu tw 3 Google地球网站 课程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各类自然灾害现象 解释灾害形成的原因 2 理解自然灾害的地理分布规律 3 能够根据灾害种类和特点 探讨并提出灾害的防治途径 考查形式 1 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小论文 2 基本要求 1 灾害调查 选择某一灾种调查 2 分析灾害的成因及条件 3 探讨灾害防治对策 引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业绩 但是我国自古以来也是一个灾害频繁而深重的国家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就是在与各种灾害的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 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 产生并推动了灾害科学的发展 像我国属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一样 我国也是灾害科学形成与发展最早的国家 几千年来 我国人民与灾害的抗争 一直充满了唯心论与唯物论 科学观与反科学观的矛盾与斗争 在这一过程中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科学的灾害观不断发展壮大 为防灾抗灾发挥重要作用 并推动了灾害科学的发展 第一章灾害地理概述 台风 洪涝 干旱 寒潮 自然灾害 NaturalHazards 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而产生的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存在相互影响的机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自然灾害的爆发频率和危害程度越来越大 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 第一节地球和自然灾害 一 地球活动的能量来源两种来源 一 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由增生作用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所留下的原始能量 二 太阳能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 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 无时无地不在发生 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 构成自然灾害 注意辨证认识灾害的意义 指反常现象 如旱灾 对现在的罗布泊而言 没有旱灾之说 又如泥石流 若发生在人迹不到的地区 也不提为灾害 二 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是不稳定的 人类必须学会自然界的不稳定环境所帶来的风险及改变极端的自然过程 现象 地震或山泥倾泻 如果它的发生影响及人类的生命或财产 建筑物 牲畜 它便有潜能变为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Naturaldisaster是它已超出人类正常的预期 强度及频率 一 自然灾害的定义和本质 1 灾害是某种不可控制或未予控制的破坏性因素引起而突然或在短时间内发生的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物质财富毁坏或损失的现象 2 灾害指一种或数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力 通过非定常方式释放 从而在较大范围内严重破坏人类正常经济 社会生活的一种自然现象 3 凡是给人类社会以破坏影响的事件即为灾害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1966年以来的灾害统计 将地震 火山 海啸 暴风 洪水等异常现象作为灾害 没有考虑灾害后果 5 美国规定损失在100万美元以上 10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伤残者的事件定义为灾害 强调灾害后果 6 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第二条规定 自然灾害是指由暴风 暴雨 暴雪 洪水 地震 火山爆发及其它异常自然现象所引起的灾害 而在日本防灾手册中定义为 起因于异常性自然现象及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破坏了人类社会建筑起来的设施 并给人类社会和人的生命造成损害的事件 7 卢振恒认为 灾害定义应揭示灾源 灾力 灾场 灾象 灾度等及它们之间的内部规律性 8 灾害 在人类社会所处的天地生环境系统内的所有自然现象 地震 风 雨 火山等 中能给人类社会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的自然现象称为灾害现象 灾害现象造成的影响为受害对象 二者合起来为灾害 9 杨达源等认为自然灾害的本质应从两个方面认识 一个是自然属性 即灾害是自然界部分物质一特殊方式进行的自然运动 主要指自然物质的急剧运动 可将其称为 事件 是在长期的能量物质积累后骤发的能量物质的转换释放 另一个是社会属性 即所说的事件对它所及范围内生存和活动的人员 生物和已存在的资产产生一定的损害 此时称为 灾害 二 关于自然灾害定义的理解 自然灾害定义中应有主体和客体 自然灾害既是正常的 又是非正常的 人为灾害往往是随机的 自然灾害往往有一定的规律性 这种规律性往往和某种自然因素的规律性有关 灾害的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 三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方式 生命生活危害财产经济危害社会危害资源环境危害 三 我国历史上有关灾害的记载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及考古证实的王朝 夏 商 周朝历时约1800余年 这个时期的灾害记录主要来自先秦文献 夏朝洪水灾害 因大禹治水而闻名于世 商朝旱灾很多 后人说过 尧 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据邓云特 中国救荒史 统计 周朝发生旱灾30次 水灾16次 蝗 虫 灾13次 地震9次 歉饥灾8次 霜雪7次 雨雹5次 瘟疫1次 共计89次 由于大旱 周朝的诸侯各国经常发生饥荒 秦汉以后 中国史书对自然灾害更有较详细的记载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 公元220年 共发生过3次巨大的经济浩动 都与自然灾害有关 一次在秦汉之交 一次在西汉末年 一次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 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饥荒 瘟疫和战争 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 三国两晋时期 220 420年 各种天灾人祸以排山倒海之势从四面八方向北方压来 整个黄淮流域大都是荆棘载途 人烟断绝 南北朝时期 420 589年 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水 旱 虫 蝗多次灾害给社会生活造成毁灭性打击 隋唐时期 589 907年 唐朝前期为中原古代社会经济获得高度发展的一个时期 自然灾害虽次数不少 但规模不大 农业经常丰稔 但安史之乱后 天灾人祸一起涌来 一次大旱 便造成人相食的悲剧 一次瘟疫 竞死人七八成 原先繁华的城市也变成了废城 五代时期 907 960年 有一次河南发生蝗虫灾害 943年 饿死者以千万计 北宋时期 960 1127年 时期 朝廷奖励农桑 兴修水利 农业迅速恢复和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但金兵南下后 黄河流域的发展成就又被破坏饥荒瘟疫随之而来 北方又成了荒草千里 烟火断绝之地 南宋时期 1127 1279年 小朝廷在临安建都 由于江南的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得多 临安城成为世界上有名的繁华都市 地方志 记载了不少当时的自然灾害 如在1135 1144 1181 1229 1252等年发生严重水灾 不少次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 1148 1217年发生严重旱灾 饿死的人数在10万以上 元朝 1279 1368年 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大倒退时期 兵燹 饥馑和疾瘟 祸不单行 1303年山西洪洞发生大地震 有记载称死亡47万多人 1326年黄河在郑州决口 淹没10万多家 1329年 陕西大旱 饥民达123万人 1330年 峡州 归州 安陆 沔阳有30万户发生饥荒 1331年 浙西水灾 旱灾 灾民85万户 1344 1345年 河南饥疫 民死过半 明初及中叶 各种灾害也频频发生 著名的如1556年关中大地震 死亡83万人 另外还有10余起死亡万人以上的水 旱 饥荒之灾 然而 明末灾情更为严重 如万历 1573 1620年 48年中发生了25年的灾荒 1616年淮安百万人死于饥荒 明末崇祯年间 1628 1644年 几乎年年有灾 年年重灾 清代的乾隆 嘉庆 道光年间 农民土地被官僚掠夺 灾害开始在数量和严重程度上大大上升 许多年份因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如1810年死亡900万人 1811年死亡2000万人 1846年死亡28万人 1849年死亡1500万人 1857年死亡500万人 1876 1878年死亡1000万人 1888年死亡350万人等 民国于1912年成立后 仅见官方公布和新闻报道的然灾害 就十分惊人 如1920年陕西 河南等地大旱 灾民2000万人 同年12月 海原大地震 死亡24万人 1922年 湖北省旱灾 江苏 浙江等省发大水 灾民达1200万 1923年12省水 旱灾 死亡数十万人 1925年四川省饥荒 灾民3000万人 1928年山西等省发大水 河北 山东等省旱灾 灾民有3339万人 1930年陕西 山西等省水 旱 虫 风灾 灾民2113万人 1931年 江苏 安徽等省大水 灾民数千万 1933年 黄河决口 灾民364万人 1935年 黄河 长江泛滥 灾民2059万人 1938年 黄河花园口决口 死亡89万人 1939年 河北省水灾 灾民800万人 1943年 广东台山县大旱饥荒 死亡15万人 第二节灾害地理学 一 学科属性灾害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中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 发展和分布的地理规律 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和防治对策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是应用地理学与自然灾害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二 分类 根据灾害的地理属性分为 气象气候灾害 如寒潮 台风 暴雨 冰雹 霜冻 冷害 热害 沙暴等 地貌灾害 如泥石流 滑坡 雪崩 水土流失等 生物灾害 主要指植被和农作物的病虫害 天然森林火灾 植被退化 生物灭绝等 水文灾害 如洪涝 风暴潮 泥沙淤积等 地质灾害 如地震 火山喷发 地层陷裂等 土壤灾害 如表土侵蚀 土壤沙化 土壤盐碱化等 当其达到一定强烈程度 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生产生活 社会物质财富构成威胁或破坏时 始能称为灾害 按照灾害波及的地理范围分为全球性 区域性灾害 依照持续时间的久暂分为长期性 季节性和暂时性 突发性灾害 还可按危害程度分类 三 特性 从地理学角度看 自然灾害具有以下特性 1 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 联系性和广域性 不同自然地理区域其发生时间 种类 性质 频率 机制和后果大不相同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决定了不同区域间灾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如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各地发生旱涝灾害 故往往超越国界和自然地理区域而具有广域性 2 相互联系的群发性自然灾害在发生学上具有功能性联系 一种自然灾害能诱发或抑制其它自然灾害 各种自然灾害互为条件 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自然灾害群或系统 如地震往往伴生海啸 滑坡 地裂缝等 地震灾区又易滋生瘟疫 暴雨则诱发洪涝抑制干旱 3 损失巨大 1997和1998两年中自然灾害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达到1200亿美元 四 研究重点 人类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地理环境的协调程度和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 故灾害发生的地理规律与所采取的对策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24届国际地理大会上专题讨论了地理环境中的灾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