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環境認知對策略導向與績效的關連性研究以電子業台商之大陸投資為例潘偉華 白博元 邱純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管系摘要本研究調查了赴中國大陸投資的電子業台商,以環境-策略-績效的典型模式進行分析,希望能藉由電子業台商的經驗來瞭解中國大陸的環境,以及相對應的環境策略能否達成較佳之績效。台灣企業雖被廣泛認為是弱組織,強網絡而迥異於外商,但其對大陸的環境認知與策略傾向有無迥異於其他外商的實證研究仍極為缺乏,因此整合台商之環境認知、策略傾向與績效此三個重要構念加以實證,將有助於瞭解台商對於大陸之投資行為。實證結果顯示,電子業台商的環境認知以變動性最高,環境的高度變動性使得樣本台商採取冒險性的策略,同時,冒險性的策略有最好的績效表現。而前瞻策略只有在充分認知到環境敵對性,並採取適當避險措施之後,才能獲得較好的績效。關鍵字:策略導向、環境認知、海外投資、績效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cognition and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Its Performance Implication On the cases of Chinese Mainland Investment for Electronic Taiwanese EnterprisesPan, Weihwa, Bai, Boyuan, Chiu,Chunwei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AbstractBased on the typical “environment-strategy-performance” model,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from electronic manufacturers, which have invested in mainland China. Although Taiwanese enterprises are widely regarded as weak organization with strong network which differs from other overseas counterparts, their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consequent respondent strategies are not yet fully compared. Understanding their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their orientation on strategic choices, and overall performance may shed light on the uniqueness of Taiwanese firms, which should be instrumental for future investment. Statistic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sample firms have the highest perception of dynamism towards the mainlands environment, which leads to more risk-taking measures. Consequently, risk-taking strategies can yield better overall performance. Prospectus strategy can only yield better performance while firms fully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hostility and taking adequate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Strategic Orientation;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FDI; Performance一、前言根據經濟部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指出,2001至2003年台商到大陸投資的比例均高達75%以上,2004年1-8月的官方統計數字也維持在七成以上。尤其電子產業近年更極速增加對大陸的投資。電子業之所以受到關注,乃是電子業為台灣最重要的單一產業,出口比例接近總出口的5成,為台灣立足國際競爭的重要根本。電子業大量外移,自然引發若干疑慮與爭辯。台商赴大陸投資的策略選擇,必然考慮了各種內外部因素之後所得的淨結果。因此,策略研究基本上假定策略導向與環境認知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策略選擇觀點(Strategic Choice Perspective)更認為策略的選擇必須配合環境以達到較好的績效。雖然,也不乏學者對此中心概念其提出批評(如:(Miller & Friesen, 1984; Rajagopalan & Spreitzer, 1997; Prahalad & Hamel, 1990)),但假定策略與環境還有組織之間的配適程度(Fit)與組織績效存在著正相關的關係是策略研究中一個長久以來被廣泛接受的假設(Andrews, 1971; Hofer & Schendel, 1978; Miller & Friesen, 1983; Miles & Snow, 1994)。遺憾的是:國際企業的相關文獻對子公司E-S-P關連的研究迄今仍缺乏強而有力的實證研究的支持(Luo & Park, 2001)。因此,本研究希望以台商大陸投資的E-S-P關聯研究,希望能了解以組織彈性見長的台商在中國大陸多變且複雜的環境當中,環境認知與策略行為的關聯性為何?又這樣的關聯性是否對組織績效產生影響。本研究希望能經由電子製造業台商的角度來瞭解2004年的中國大陸的投資環境。台灣廠商在進入中國大陸後,廠商對環境的認知是否會引導廠商採取何種策略導向行為?不同的策略導向,如保守以對或大舉進入的選擇是否會影響廠商在績效上的表現? 二、文獻探討海外投資具有高度風險性,在大陸台商所面臨的環境與台灣畢竟有著根本的不同,需要擁有對複雜的環境適應能力與相關的組織能力才能因應挑戰。Porter(1986)認為在全球競爭的情況下,海外子公司的績效與其在地的環境適應能力是高度相關的。Ghoshal & Nohria (1993)也斷言子公司的績效受到因應環境不確定性與複雜性的策略配置選擇(Choice of Strategic Configurations)的影響。因此選擇對廠商最能發揮區位優勢(local economy)並控制風險的海外投資策略格外值得重視,同時,也只有能正確的評估環境,才能針對環境做出適當的策略配置,最終達到較好的績效。因此正確評估環境至為重要。2-1分析環境架構環境是一多面向的構造(Duncan, 1972; Lawrence and Lorsch, 1967)。過去的文獻在概念建構以及實證研究上,已經確定了幾個研究環境的構面,包括變動性法規制度、科技、及環境的變動程度(Dess and Beard, 1984; Thompson, 1967),複雜性企業所處環境之利害關係人多寡(Child, 1972; Dess and Beard, 1984; Mintzberg, 1979: Thompson, 1967),和敵對性企業所處之環境對於資源、市場等競爭(Miller and Friesen, 1978; Mintzberg, 1979)。這些構面已經廣泛的運用在與環境相關的實證研究中。後續的研究,又將新的資訊不確定性的觀點注入到環境的複雜性和變動性的概念(Lawrence and Lorsch, 1967; Thompson, 1967),環境的敵對性的觀點也加入了資源依賴觀點(Pfeffer & Salancik , 1978)。使得環境的分析變得更為嚴謹紮實。同時環境構面提供環境較精確的描述,構面尺度的高低影響最高管理者對於不確定性的理解,也影響了公司在策略制定上的方向,進而影響環境尺度和策略的方向之間的適配,而這也將導致更好的組織績效(Venkatraman and Prescott, 1990)。2-2 策略導向分類及相關研究Miles and Snow (1978)提出其著名的策略導向分類,包括(1)防禦者策略(Defender Strategy):採防禦者策略的組織,乃企圖在有限的市場區隔中維持有利的地位,亦即在現有的市場中追求成本效率與品質的提昇。(2)探勘者策略(Prospector Strategy):組織著重在創新,不斷的尋求新產品與新市場機會,即朝多角化發展,且通常都是同業中最早開發新產品或新市場。(3)分析者策略(Analyzer Strategy):乃結合探勘者與防禦者策略。一方面維持固定及基本的核心產品或市場,另一方面則準備進行新產品或服務或新市場的開發。(4)反應者策略(Reactor Strategy):反應者策略缺乏一致性的策略反應,只是被動地隨環境壓力而盲目反應。Daft & Weick(1984)認為在Miles & Snow的四種策略分類方式中,反應者與防禦者通常採取較消極的環境策略,故兩策略型態較少會與其他組織產生互動。然而探勘者與分析者卻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因此,導向於主動與其他組織接觸,對此,Meyer(1982)亦支持類似的看法。2-3 中國大陸的環境分析由於中國經濟圈的崛起,使得近年來對中國大陸的研究逐漸增多。在以變動性、複雜性與敵對性為主的環境分析研究中,隨著時間軸呈現出系統性的不同。在Boist & Child(1988)的研究中,中國大陸被認為是複雜的與排他性高的環境,特別是資訊與法規都還未能充分被理解,在此情形下廠商傾向採用較為保守的策略來因應。Tan & Litschert(1994)的實證呼應了理解大陸為高度複雜與敵對的環境,因此他們認為廠商應採用謹慎的防禦型策略能得到較好的績效表現。Luo & Park(2001)的研究中,仍認為中國大陸是高度複雜與敵對的環境,但已發現廠商傾向採用分析者策略以求取較好的績效表現。根據以上的研究,外商似乎普遍傾向於理解大陸為高度複雜與敵對的環境。因此,Luo & Park認為,中國大陸市場很可能不存在所謂的先進入者優勢,反而是後進入者可以吸收前者的失敗經驗,審慎規劃中國投資可以得到較佳的投資效益(ibid.)。電子產業原本就具有變遷快速的特性,如技術週期短,研發風險大、市場需求轉向快等特性,加上中國大陸對電子產品的消費需求由改革開放初期的廉價、低品質、技術相對落後的本土家電產品需求,至現今與世界流行同步的需求,可以推測出中國大陸市場的技術、產品變動性可能更大、變動週期可能更短。加上電子業台商一般僅位於最終產品形成的附加價值過程中的一環,形成電子業台商僅需面對長期的供應商與長期下單的下游廠商,廠商所面對的複雜性較低(胡哲生,2004)。且如前所述,中國大陸各級政府對電子業的投資相對重視程度且條件較為優惠,使得電子業台商所面對的投資環境不若傳統產業嚴峻與敵對,因此形成本研究的假說一:假說一:電子業台商理解到的大陸環境以變動性認知為主在策略選擇部分,由於電子業台商理解到環境變動性較高,加上台商企業可能以縮短投資年限以克服變動性所帶來的長期不利影響,使得電子業台商在短期上可能傾向採用較為積極的冒險策略。因此形成本研究的假說二:假說二:為克服環境的所可能衍生的不利影響,電子業台商應傾向採取較為冒險的策略導向行為。2-4 組織經營績效指標績效即是企業策略目標達成的效果或程度,一般對組織績效的衡量方法主要分為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或稱營運指標)兩種。財務指標為最基本評斷組織績效的方法,一般使用的指標有獲利率、營業額成長率、投資報酬率、資產報酬率等(Dess & Robinson, 1984;Venkatraman & Ramanujam, 1986;馬維揚,1995等)然而組織的績效不只有財務方面的相關指標,相反的,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之下,企業也可能追求非財務相關目標,諸如市場佔有率、市場議價力量、甚至是勞資關係。因此,策略目標的選擇將會影響組織的綜合績效。因此衡量企業海外市場經營績效,將隨著研究對象及方法之不同亦有差異。Capon, Farley & Hoening(1990)針對1921至1987年320篇實證研究回顧,發現績效衡量選擇相當一致地採以自由心證(discretionary)的方式進行。因此,主觀指標雖無似客觀指標精確,但在某程程度上卻可反應企業對其海外投資活動之理性預期,故本研究也以問卷填答者自由心證的方式進行,且包含財務及非財務兩大類的營運指標。2-5 經營環境、經營策略與績效之相關實證研究Miles and Snow (1978)認為環境是穩定時可採取防禦者策略或分析者策略,環境不確定時則可採前瞻策略或反應策略等。Ward et al. (1995) 與Badri et al. (2000) 在研究中發現,在相同的環境認知上,高績效者與低績效者使用不同的經營策略。Hopkins (1987)實證研究發現財務績效較好的公司,對不同關鍵因素配置的程度有個別的差異。組織理論觀點將企業面臨的環境,用穩定與變動的構面來劃分,主張組織結構必須與環境的穩定或變動相結合,兩者配合程度則決定企業之績效。綜合以上文獻所述,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的確與經營策略和績效有關。廠商通常先偵測環境產生認知,再根據環境認知的結果進行經營決策之訂定,如果策略能夠高度配適環境,應可得到較佳的績效。如前所述,台商由於體認到大陸變動性高,使得台商在中國大陸導向採用積極的冒險策略以達成較佳的績效。因此,形成本研究的假說三:假說三:電子業台商傾向採用較為積極的冒險策略將會帶來較佳的績效。三、研究方法3-1 抽樣本研究係主要採郵寄方式,以結構式問卷蒐集相關資訊,問卷對象之研究樣本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出版之中小企業白皮書(2001年版)中部地區電機週邊產業共計15,696家,並與中華民國工業總會出版之大陸台商工商名錄(2001年版)及世界台灣商業聯合總會會員廠商資料庫交叉比對,剔除金融性投資、資本額過大之廠商、以及結束海外經營及重複之廠商名單,隨機抽取樣本廠商,共發出120份問卷,回收88份問卷,回收率73.33%,有效問卷63份。3-2 問卷信度統計上一般常以Cronbach 係數作為衡量信度之高低,Cronbach 係數介於0.70至0.98間屬高信度值,0.35以下則為低信度(Wortzel, 1979),本研究問卷各項之變數信度雖有兩項屬於中信度值(複雜性、冒險性),其餘皆屬於高信度值,所以大體來說其內容具有相當高之可靠性。3-3 變數的衡量研究架構共有環境認知、策略導向、經營績效等三個構面3-3-1 環境認知環境認知係指廠商對投資環境之認知,本研究經整理文獻後,將以變動性、複雜性及敵對性三項變項衡量,採五點區間尺度,取得廠商對該變量之看法3-3-2 策略導向策略導向包括風險性(Riskiness)、未來性(Futurity)、主動性(Proactive)、分析性(Analysis)、防禦性(Defensive),各項變項採李克特五點區間尺度來進行衡量,再透過因素分析將變數構面縮減,並重新命名。3-3-3 經營績效我們將經營績效分為財務績效及營運績效來做比較,財務績效包含純利及銷售利率兩類,經營績效指標有四個變項,分別為公司的總銷售成長比率,公司的市佔率、公司的績效及成功在產業中的地位、公司的競爭地位,各項變項採李克特五點順序尺度來進行衡量。四、分析結果4-1 策略構面之因素分析為求統計分析的精簡,本研究首先對策略構面(未來性、主動性、分析性、防禦性及冒險性),進行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達到構面縮減作為後續統計分析之基礎。其相關分析結果如表一,經分析後分析性與防禦性有最高之相關係數,也就是在五個策略尺度中,分析性和防禦性有著高度相關。在表二中,將防禦性1、防禦性2、分析性3、防禦性3合併為因素一,經命名為防禦策略,而冒險性2及冒險性3合併為因素二,經命名為冒險策略,最後未來性2及未來性3組成因素三,命名為前瞻策略。這三種之策略導向之意涵,分別整理於表三。表一 皮爾森相關分析NO變數123456781未來1.0002主動0.4611.0003冒險0.1230.3751.0004分析0.4220.5730.3131.0005防禦0.4750.3900.1970.5991.0006敵對0.2020.2600.1530.2450.1701.0007複雜-0.080.0840.2520.40-0.0310.4631.0008變動0.1230.2980.2640.3080.0610.5160.6601.000P0.05 顯著相關P0.01 非常顯著相關P0.001 極顯著相關表二 策略和環境的因素分析之測量策略方針測量因素1因素2因素3防禦性10.7660.1890.080防禦性20.7430.063-0.010分析性30.7380.1910.131防禦性30.7320.3280.122冒險性30.1840.765-0.111冒險性20.2120.7410.171未來性20,124-0.1520.802未來性30.0460.2100.797防禦策略冒險策略前瞻策略表三 策略導向之分類及意涵策略導向組成變項策略意涵防禦策略注重使用成本控制系統去監控績效、修正製造技術去達到效率及著重於遵守政府的規範,並且做出被允許的重大改變及尋找已經被證實有希望的機會採防禦策略的組織,乃企圖在有限的市場區隔中維持有利的地位,亦即在現有的市場中追求成本效率與品質的提昇。冒險策略尋找大好的機會,並且偏好廣大的市場,而且冒險的決策及同意新方案的出爐每個程序都會有部分瑕疵及偏差,不同意新方案所有的程序及條文都是完美無缺而全部接受。採冒險策略的組織,乃可以承受較大之風險,而追求較為豐厚之利潤。前瞻策略願意犧牲短期的利益,去換取長期的目標及著重投資在能提供未來競爭優勢的項目上採前瞻策略的組織,乃放棄短期利益,而著重在為來、長期的目標。4-2 環境認知與策略導向之典型相關分析本節將分別就環境認知的三個因素:變動性、敵對性、複雜性,與策略導向三個因素:防禦策略、冒險策略、前瞻策略,進行典型相關分析,可抽出三組典型因素,其中,第一組達到顯著水準,其相關情形,如表四所示: 表四 電子業預測變數與準則變數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典型關係特徵值典型相關係數抽出變異量%Approx FSig.10.4730.56781.7443.31811.00120.0700.25612.1371.47368.21530.0350.1856.1192.01660.161表五 電子業預測變數與準則變數間的典型負荷量預測變數(X變項)典型因素準則變數(Y變項)典型因素11變動性1.223防禦策略0.455複雜性-.051 冒險策略0.788敵對性0.022前瞻策略-0.430抽出變異量(%)53.014抽出變異量(%)36.061重疊(%)27.51重疊(%)18.23典型負荷量絕對值大於0.40由表四、表五可知,X組變項的第一個典型變項(1)與組變項的第一個典型變項(1)之典型相關係數為0.567,組變項透過第一個典型變項(1)可以解釋組變項變異量的53.014;組變項的第一個典型變項(1)可以解釋組變項總變異量的36.061,亦即廠商對於環境認知透過典型變項(1),可以解釋其經營環境總變異量之53.014%。 以典型因素結構係數較高者(.40以上)來看,在變項中,與第一個典型因素(1)相關較高的變項為變動性(1.223);在組變項中,與第一個典型因素(1)相關較高的變項,包括前瞻策略(-0.430)、防禦策略(0.455)、冒險策略(0.788)。由此可知,電子業台商對大陸環境的認知,以變動性為主。同時,以變動性認知透過典型因素,來解釋策略導向變項,顯示當環境認知較為變動時,廠商就會傾向採用冒險策略。故本研究的假設一的電子業台商理解到的大陸環境的應以變動性認知為主,與假設二電子業為克服變動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使得台商傾向較冒險的策略導向行為均得到支持。4-3 策略導向與績效的關係本部份旨在驗證假說三:電子業台商傾向採用較為積極的冒險策略將會帶來較佳的績效是否成立,以了解策略導向,對績效的影響。因此,以三種不同型態策略為預測變項,財務績效、營運績效與總績效為效標變項,進行多元迴歸分析。4-3-1 總績效 如表六得知:電子業台商選擇的策略傾向,各種策略傾向、控制變數、交互作用和,共可解釋總績效的總變異量的69.8(R2 =0.698)。 同時在模式三中,還加入了衡量交互作用的變項,希望能更清楚地瞭解環境認知與策略導向之間的關係。表六 電子業總績效:多元回歸(N=35)Model 1(Y=YF)Model 1Model 2Model 3控制變數員工人數.112.2399.397E-02資本額.1283.870E-02.321營運年數.107.166.329*競爭情形-3.430E-032.453E-02.171主變數策略導向SS1防禦策略.191-.239S2冒險策略.510*.736*S3前瞻策略.256-.189策略導向/環境認知交互作用S1*E1-.505S1*E2.244S1*E3-.223S2*E1.261S2*E2-.847S2*E3.136S3*E1-.552*S3*E2.541S3*E3.820F-statistics.5111.8212.242*R20.2600.5050.698* P .05. * P .01. * P .001. 進一步分析可知,冒險策略(=.736)可以正向預測績效,而防禦策略(=-.239)導致最差的總績效。在交互作用部分,敵對性認知與前瞻策略有顯著的交互作用。同時,營運年數與總績效成現正相關的關連性,意味著對電子業台商而言,先進者仍擁有一定的績效優勢。4-3-2 財務績效由表七得知:台商選擇的策略導向,各種策略導向、控制變數、交互作用和,共可解釋財務績效的總變異量的64.9(R2 =0.649)。 表七 電子業財務績效:多元回歸(N=35)Model 1(Y=YF)Model 1Model 2Model 3控制變數員工人數.166.307.289資本額 3.367E-02-7.284E-02.160營運年數5.112E-038.995E-02-.270競爭情形-.130-.130-.175主變數策略傾向S防禦策略S1.219-.408冒險策略S2.579*.869*前瞻策略S3.198-.234策略傾向/環境認知交互作用S1*E1-.248S1*E2.379S1*E3-.481S2*E1.211S2*E2-.965S2*E36.172E-02S3*E11.017*S3*E2.368S3*E3-.369F-statistics0.2891.5782.020R20.2350.4760.649* P .05. * P .01. * P .001. 進一步分析可知,冒險策略(= .869)可以正向預測績效,而防禦策略(=-.408)會導致最差的財務績效。然而,在財務績效部分,此三個模式的F值均未達顯著。4-3-3 營運績效由表八得知:台商選擇的策略導向,各種策略導向、控制變數、交互作用和,共可解釋營運績效的總變異量的67(R2 =0.670)。 表八 電子業營運績效:多元回歸(N=63)Model 1(Y=YF)Model 1Model 2Model 3控制變數員工人數6.702E-02.171-.620資本額.168.100-2.826E-02營運年數.159.193.379*競爭情形8.196E-02.123-.3851E-02主變數策略傾向S防禦策略S1.141-.127冒險策略S2.417*.582*前瞻策略S3.267-.144策略傾向/環境認知交互作用S1*E1-.584S1*E2.120S1*E3-5.028E-02S2*E1.254S2*E2-.688S2*E3.164S3*E1.613S3*E2.606*S3*E3-.617F-statistics.6881.5212.107R20.2790.4690.670* P .05. * P .01. * P .001.進一步分析可知,防禦策略(= 0.582)可以正向預測績效,而前瞻策略(= -.144)會導致最差的營運績效。然而,在營運績效部分,此三個模式的F值均未達顯著標準。雖然在財務績效與營運績效部分的回歸式的F值未達顯著水準,但冒險導向的策略在三個針對績效的回歸式中,均呈現顯著與正向的關係。因此,採取冒險導向的策略行動,似乎可以得到較佳績效。同時,所添加之控制變數僅營運年數與績效呈現顯著正相關,其餘皆未達顯著水準。綜合言之,基於上述之實證分析結果,假說三台商傾向採用冒險策略將會帶來較佳的績效得到正向的支持。4-3-4 交互作用在前述三個回歸式中,雖然均有交互作用項呈現顯著關係,但僅在對總績效的回歸式中,所增加的交互作用變項達到顯著(F2.242),其中敵對性與前瞻策略有顯著的交互作用關係( p0.1)。在這部分主要係測試電子業台商環境認知與策略傾向交互作用對總績效的影響。進一步利用3D繪圖軟體畫出其交互作用之立體剖面圖,以分析敵對性認知與前瞻策略對總績效的交互作用關係。從圖一可知,前瞻策略與總績效的關係,在敵對性認知為低時為負斜率,在敵對性認知高時轉變為正斜率。此圖說明了電子業台商對環境認知的敵對性較低時,若採取高度前瞻策略則會造成較差的績效;若廠商對敵對性認知較高時,若採取高度前瞻策略將會造成較佳的績效。低高Ewewqfew高低高低圖一 電子業台商環境敵對性對前瞻策略與總績效交互作用之剖面圖此一現象可能的解釋如下:當企業採取前瞻策略時,若認知到環境是高度敵對的狀況,因此在進行策略規劃時,將更多地考慮到政府、或其他廠商可能會採取的敵對性與排他性行為諸如通路的排他性以及行業准入限制等不利外商行為與政策進行可能的替代方案,於是廠商的策略規劃將因之而更加周詳與完善,也將帶來更佳的績效。這似乎說明:在中國大陸投資時,認知到環境乃屬於高度敵對性的廠商,在省思敵對性所產生的風險之際,若採取適度的避險措施之後,採取前瞻策略可體獲得較佳績效。相反的,未有深刻認知環境敵對性風險的廠商,卻可能在採取類似的前瞻策略之際,卻達無法達到較佳的績效水準。五、結論與管理意涵中國大陸正處於經濟改革的變動階段,這樣的過程,充滿著各式複雜與不穩定的因素。如前面文獻所述:過去針對外商所進行的研究結果基本上認為大陸的環境是較為複雜與敵對的,這表明了外商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往往受困於高度複雜與敵對的環境,特別是在資訊高度不對稱與法令規章都還未完備、透明度甚低的情形之下,對外商又有若干排他性的限制,為回應環境的挑戰,外商理性的策略選擇將傾向採取防禦性策略或較為謹慎小心採用分析者策略,以求取較好的績效表現。相反的,在本研究中電子業台商所理解的大陸市場環境與外商顯然並不相同,本研究發現:電子業台商所認知到的環境構面中,複雜性與變動性的認知水準遠低於過去相關文獻中外商的認知水準,且其所認知到的大陸環境卻以變動性為最顯著。究其原因可能是台商可透過較為接近的文化距離優勢,發揮關係(Guanxi)的操作,同時中國大陸對台商理論上擁有所謂的同等優先,以及其他較為寬鬆的產業准入條件及租稅優惠等措施等,以及其所相對應產生的經濟租。因此,相較於外商,台商能有效減緩環境變動性與複雜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也降低了所謂的外人負債(Liability of Foreignness)。使得台商在中國大陸應能有效降低環境複雜性與敵對性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因此導致了台商所理解的環境複雜性與外商所理解的環境產生重大的差異。在認知到中國大陸為一主要為高度變動性的環境之後,電子業台商傾向選擇積極的冒險策略經營大陸市場,換言之,廠商追求短期利潤極大化的動機似乎較追求長期優勢的動機更強,這可視為廠商因應變動性高的大陸市場的一種合理的回應方式。在策略導向與績效之聯結的回歸分析實證結果顯示:採用冒險策略的台商較採取其他策略類型的廠商不論在總績效、財務績效及營運績效,都有較好的績效表現。防禦導向及前瞻導向策略則對廠商的績效影響均呈現不顯著。這意味著在中國大陸電子產業市場變化快速的同時,採取較為冒險的策略,短期大規模擴張,縮短投資回報期以降低系統風險,利用短期間追求最大利益將擁有較好的績效表現。另一方面,這個結果也表明:即使在台商擁有的獨特先天優勢的前提條件下,大多數的樣本廠商仍傾向不採取長期導向的前瞻策略。可能在台灣廠商的認知當中,中國大陸環境的透明度及可預測性可能仍然不夠,尚有許多無法估計的隱藏成本,同時對台商的敵對性及經營項目的限制也仍然較高。在交互作用分析時也發現:只有充分認知到敵對性風險時,採用前瞻策略才會有較佳的績效水準。這樣的結果很難做出中國大陸已經是市場經濟體系的結論。長遠來看,中共仍應致力於提高透明度、消除各種投資障礙以及不必要的管制,對外商的法規限制、敵對行為與隱藏成本也應該逐漸減少。才能真正成為市場經濟體系的一員,也可以吸引到品質較佳、願意長期導向的投資案。在控制變數部份,本研究發現在營運年數和績效呈現正相關。這意味著先佔者有較好的機會先行卡位、有機會較早掌握到稀缺原物料、較佳地理位置、政府關係和其他重要資源,同時早期進入者可以獲得經驗曲線與規模經濟而帶來規模擴大所帶來的優勢,這些優勢使得較早進入大陸市場的廠商通常會有較佳的績效表現。這也顯示:在中國大陸先佔優勢的確存在的實證證據。本研究探討環境認知、策略選擇和績效之聯結,進而以台商於中國大陸投資設廠的廠商為對象進行實證研究,暨能提供台商於中國大陸進行策略選擇之參考,在學術及企業現實運作能有所貢獻,並希望能提供政府在制訂大陸投資相關管理政策時的參考。參考文獻英文部分1. Andrews, K. R.,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Homewood, IL: Dow Jones Irwin, 1971).2. Badri, M. A., Davis, D., & Davis, D., “Operations strategy, environment uncertainty and performance: A path analytic model of industr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Vol. 28, No. 1 (2000), pp. 115-173.3. Capon, N., Farley, J. and Hoening, S.,“Determinants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Management Science, Vol. 36, No. 10, (1990), pp. 1143-1159. 4. Dess, G. C. & Robinson, R. B., “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the Absence of Objective Measur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5, No. 3, (1984), pp. 265-273.5. Dess, G., & Beard, D.,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task environment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 29, No. 1, (1984), pp. 52-73.6. Duncan, R. B.,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perceived environment uncertaint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 17, No. 1, (1972), pp. 313-327.7. Ghoshal, S. & Nohria, N., “Horses for Courses Organizational Forms f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Winter, (1993), pp. 23-358. Hill, C. W. L., Peter Hwang and W. Chan Kim., “An Eclectic Theory of the Choice of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1, (1990), pp. 117-128.9. Hofer, C. and Schendel, D. E., Strategy Form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St. Paul, MN.: West, 1978)10. Hopkins, W. E., “Developing the planning skills of engineers in management train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Vol. 3, No. 1, (1987), pp. 249-256.11. Kwasi, A. G., & Boye, S. S., “Operations strategy in an emerging economy:The case of the Ghana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ournal of Operations, Vol. 19, No. 1, (2001), pp. 59-79.12. Lawrence, P.R. & Lorsch, J., 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13. Luo, Y & Park, S.H., Strategic Alignment and Performance of Market-Seeking MNCS in China,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2, (2001), pp. 141-151.14. Miles, R. E. & Snow, C. C., Organization strategy structure and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1978).15. Miles, R. E. and Snow, C. C., Fit, Failure and the Hall of Fame. (New York: Macmillan, 1994).16. Miller, D. and Friesen, P. H., Organizations: A Quantum View,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4).17. Miller, D. and Friesen, P. H., “Structural Change and Performance: Quantum Versus Piecemeal-Incremental Approach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25, (1982), pp. 867-892.18. Mintzberg, H., “The Structure of Organiz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79).19. Mintzberg, H., “The fall and rise of strategic plann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72, No. 1, (1994), pp. 107-114.20. Pfeffer, J. and Salanci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模板班组承包合同示例
- 2025年盘锦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ab卷
- 2025年通辽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阿勒泰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萍乡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5年阿拉善盟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漳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邵阳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年玉树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年铜川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标本错误不良事件课件
- 废品回收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trips协定课件教学课件
- 2025西安市简约租房合同范本下载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介绍
- 伤口感染与血糖控制的关联性管理
- 共建研发中心管理办法
- 中老年关节健康
- 腊八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安徽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